370 likes | 513 Views
从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角度 谈初中物理教学. 南京一中 赵家会. 重要的是初中:. 1 .教学对象人数多,对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尤为重要,大学是精英 2 .启蒙,基础,养成的学习习惯、掌握的学习方法对高中有重要的影响,没有好的初中基础,不能学好高中物理. 衔接不仅仅是高中的事. 初中:送 高中:接. 建议一:把高中的书翻一翻.. 了解高中物理学习的内容和特点.. 一种常见的现象:. 初中学的不错,中考也不错,高中却遇到比较大的困难,都不知道怎么学了.. 初中物理的学习内容.
E N D
从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角度谈初中物理教学 南京一中 赵家会
重要的是初中: 1.教学对象人数多,对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尤为重要,大学是精英 2.启蒙,基础,养成的学习习惯、掌握的学习方法对高中有重要的影响,没有好的初中基础,不能学好高中物理
衔接不仅仅是高中的事 • 初中:送 • 高中:接
建议一:把高中的书翻一翻. 了解高中物理学习的内容和特点.
一种常见的现象: • 初中学的不错,中考也不错,高中却遇到比较大的困难,都不知道怎么学了.
初中物理的学习内容 • 初中物理学习的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大多是“看得见,摸得着”,而且常常与日常生活现象有着密切的联系。 •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大多属于生动的自然现象和直观实验为依据的具体的形象思维,较少要求应用科学概念和原理进行逻辑思维等抽象思维方式。 • 初中物理练习题,要求学生解说物理现象的多,计算题一般直接用公式就能得出结果。
高中物理的学习内容 • 高中物理学习的内容在深度和广度上比初中有了很大的增加,研究的物理现象比较复杂。 • 分析物理问题时不仅要从实验出发,有时还要从建立物理模型出发,要从多方面、多层次来探究问题。 • 在物理学习过程中抽象思维多于形象思维,动态思维多于静态思维,需要学生掌握归纳,类比推理和演绎推理方法,特别要具有科学想象能力.
高、初中能力要求 • 从要求看,初中要求学生大面积及格,教学难度基本控制在课标范围内,对物理问题的解决停留在模仿、套用公式上。 • 高中很大程度上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及知识迁移能力等,应用数学的能力要求比较高。
例:关于速度 • 初中:讲的是匀速直线运动, • 高中:讲到变速直线运动的瞬时速度 当 时, 进一步有了加速度及一系列的计算.
例:初中关于能量 •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运动物体的动能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运动速度有关,物体的质量越大,运动速度越大,它具有的动能越大. • 重力势能:被举高的物体同样具有做功的本领,它也具有势能,这种势能叫做重力势能.物体的重力势能的大小与质量和物体高度有关,质量越大,高度越大,物体具有的重力势能越大.
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动能和势能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机械能和内能之间也能转化.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动能和势能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机械能和内能之间也能转化.
高中关于能量 • 动能 , 重力势能 , • 机械能 • 做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 动能定理:外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 • 功能原理:重力和弹力以外的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机械能的增加. • 能量的转化与守恒.
应用于单个物体,应用于系统; • 与动量、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的联系与区别; • 动量与能量的综合运用.
例:关于力 • 初中: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称为力. • 高中:在物理学中,人们把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产生形变的原因,即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称作力. • 牛顿第二定义给出力的定义:力是动量对时间的变化率.
建议二:进一步学习,提高物理修养 • 站得更高一点,把一桶水装得再满一点.
影响教学的三个因素 • 教材 • 教师的物理修养 • 师生交流 走近池塘、走进池塘
例:关于欧姆定律 • 由探究性实验: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 • 没有特别研究适用条件.只在能量当中计算含电动机电路时的习题有所涉及. • 一般地说:欧姆定律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
(2004中考)在某一温度下,两个电路元件A和B中的电流和电压的关系如图所示.(2004中考)在某一温度下,两个电路元件A和B中的电流和电压的关系如图所示. (1)由图可知,元件中的电流与它两端电压的关系遵循欧姆定律. (2)将A和B并联后接在电压为2.0V的电源两端,求元件A的电功率及通过A和B的总电流.
根据某实验作出的关于金属导体A和B的U-I图象.从图中可以看出,同一金属导体的U-I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表明:同一导体,不管电流、电压怎样变化,电压跟电流的比值都是一个常数,此结论可以写为 .
其中R是一个只跟导体本身性质有关而与通过的电流无关的物理量.图中不同导体的U-I图象的倾斜程度不同,表明不同导体的R值不同.R值反映了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所以物理学中把它叫做导体的电阻.有了电阻的概念,我们可以把电压、电流、电阻的关系写成其中R是一个只跟导体本身性质有关而与通过的电流无关的物理量.图中不同导体的U-I图象的倾斜程度不同,表明不同导体的R值不同.R值反映了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所以物理学中把它叫做导体的电阻.有了电阻的概念,我们可以把电压、电流、电阻的关系写成
能适用欧姆定律的元件,伏安特性是一条通过原点的直线,直线的斜率等于元件电阻的倒数,是一个与电压和电流无关的常量;具有这种性质的元件称为线性元件.
欧姆定律不能适用的电学元件,伏安特性是一条过原点的曲线,它的电阻值随电压和电流而改变,不是常量;具有这种性质的电学元件,称为非线性元件.欧姆定律不能适用的电学元件,伏安特性是一条过原点的曲线,它的电阻值随电压和电流而改变,不是常量;具有这种性质的电学元件,称为非线性元件. • 对于非线性元件,也常说它的电阻,这时是把 作为其电阻来定义的.
只适用于纯电阻?什么是纯电阻? • 欧姆定律可以推广到全电路: • 欧姆定律还可以推广到有源电路: • 欧姆定律的适用范围很广, 如果写成微分方程: ,则任何情况都适用.
例:关于电表的量程 • 电流表的量程:我们平时为了降低难度,并且教材上、很多情况下考试题中列举的电流表的量程是0-0.6A和0-3A,但我们不能跟学生说凡是电流表的量程只有这两种.事实上,可以做成任意量程的电流表.只不过我们在初中常用的是这两种. • 高中教材中专门有:改装电流表、电压表、及包括欧姆表在内的多用电表. • 电表的读数 实验室常用电表2.5级
例:关于摩擦 • 滑动摩擦力 • 静摩擦力 • 滚动摩擦(力矩)
动摩擦因数不是总小于1. • 动摩擦因数与速度有关. • 改变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的办法 • 轮胎花纹 • 自行车前后轮摩擦力 摩擦力矩 • 汽车限重是为了减小摩擦? • 汽车尾翼――扰流器(增大摩擦?)
建议三:注重物理思想、方法的教学,有利于学生在高中的继续学习.建议三:注重物理思想、方法的教学,有利于学生在高中的继续学习. • 运动: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 直线运动:匀速运动和变速运动 • 变速运动:一般变速运动和匀变速运动 • 匀变速运动:随时间均匀变化和随位移均匀变化
世界是简单的,简单是美的,复杂的世界蕴藏着简单的规律,有待于我们去探索.世界是简单的,简单是美的,复杂的世界蕴藏着简单的规律,有待于我们去探索. • 从简单的问题出发,由浅入深,层层推进,是我们解决问题的常用方法. •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伽利略相信,自然界是简单的,自然界的规律也时简单的.他从这个信念出发,猜想落体运动也一定是一种最简单的变速运动,而最简单的变速运动,它的速度应该是均匀变化的.
高中:探究牛顿第二定律 • 可见,到这时为止,我们的结论仍然带有猜想和推断的性质.只有根据这些结论推导出的很多新结果都与事实一致时,它才能成为“定律”.本节实验只是让我们对于自然规律的探究有所体验,实际上一个规律的发现不可能几次简单的测量就能得出的. 由此看来,科学前辈们在根据有限的实验事实宣布某个定律时,既需要谨慎,也需要勇气.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的研究:小球在斜面运动外推到斜面倾角为90o.伽利略对自由落体的研究:小球在斜面运动外推到斜面倾角为90o. • 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的得出:太阳与行星――地球与月球――任意两个物体
关于控制变量法 • 是一个实验方法 • 不宜强调过多
关于科学探究: • 探究性实验 • 探究式教学 • 例:“牛顿第一定律”的得出 初中:小车,棉布、木板、玻璃 高中:小球,双斜面
建议四:逐步培养好的学习习惯 • 多思多悟 • 学习物理靠的不是模仿、记忆、死做 • 宽与严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动摩擦因数成正比,与压力的大小成正比. 滑动摩擦力与动摩擦因数成正比,与压力成正比.
建议五:少一些绝对,多留些空间,联系实际时,宁漏勿误,留有余地.建议五:少一些绝对,多留些空间,联系实际时,宁漏勿误,留有余地. • 鱼膘的作用 • 储油罐 • 打鸡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