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0 likes | 792 Views
國中英語補 救教學方法與策略. By Noriko Chen October 30 From MSJH. 為什麼有英語補救教學 ?. 1. 因應台灣與世界接軌、國際化的歷程中, 英語能力儼然成為個人或團體競爭力的一 項重要指標。 2. 在校內進行英語教學時,各班均存在學生 的英語程度的高落差的現象,造成老師教 學上的困擾 。.
E N D
國中英語補救教學方法與策略 By Noriko Chen October 30 From MSJH
為什麼有英語補救教學? • 1.因應台灣與世界接軌、國際化的歷程中, 英語能力儼然成為個人或團體競爭力的一 項重要指標。 • 2.在校內進行英語教學時,各班均存在學生 的英語程度的高落差的現象,造成老師教 學上的困擾 。
由於語言學習必須密集練習才能彰顯效果,每週上課時數越多,學習效果應該越好;對於需要補救教學的低成就學生而言,現行的每週兩節英文課所要學習的進度相當多,這些學生每次上課時,大多早已忘記前一次上課的內容,如果教師又得從頭開始複習,進度幾乎都在原地踏步,學生進步有限(陳俞蒨、王昱心、王薪廉、李欣穎,民91)。由於語言學習必須密集練習才能彰顯效果,每週上課時數越多,學習效果應該越好;對於需要補救教學的低成就學生而言,現行的每週兩節英文課所要學習的進度相當多,這些學生每次上課時,大多早已忘記前一次上課的內容,如果教師又得從頭開始複習,進度幾乎都在原地踏步,學生進步有限(陳俞蒨、王昱心、王薪廉、李欣穎,民91)。
對英語學習低成就學生實施補救教學,能提供需要較多時間跟上進度的低成就學生額外時間,增加其接觸英語的機會,擔任補救教學者更能利用補救教學時間,幫助低成就學生減低對其英語的恐懼、增強其對英語的學習興趣與英語學習策略。對英語學習低成就學生實施補救教學,能提供需要較多時間跟上進度的低成就學生額外時間,增加其接觸英語的機會,擔任補救教學者更能利用補救教學時間,幫助低成就學生減低對其英語的恐懼、增強其對英語的學習興趣與英語學習策略。
國內外英語補救教學相關研究與發現 • 1.美國賓州Benchmark實驗學校(Gaskins, 1998) 對象:英語閱讀遲緩的6至14歲兒童 發現:短期的補救教學課程,不足以確保這些 學生學業上的成功 2.紐西蘭讀寫能力推動小組報告(Smith, 1999) 對象:少部分如移民及以毛利語為主的孩子,針對讀寫能力未達界定目標的孩子進行診斷測驗與鑑定,然後施以讀寫重建
臺中縣大元國小及所實施的英語科補救教學 對象: 國小三年 方法: 1. 各組小老師一對一的補救與驗收來幫助學生提升英語成就 2.教師與實習老師、小老師配合,終得成功實施英語補救教學
補救教學的意義 • 補救教學(remedial teaching)是實踐「帶好每一個學生」教育改革理念的重要措施(鄧敦平,2000),是「因材施教」、「適性化教學」的一環。 • 是針對大多數對未達成教學目標者,或學習有困難者的協助過程,幫助學生克服學習上的困難,以達到有效的學習目標(張新仁,2000)
補救教學係指針對英語低成就學生利用額外時間加強英語學習以趕上一般水準,並能順利通過期中或期末評量。依據學校統一規劃或教師個別進行之不同,大致分為下列兩個類別:補救教學係指針對英語低成就學生利用額外時間加強英語學習以趕上一般水準,並能順利通過期中或期末評量。依據學校統一規劃或教師個別進行之不同,大致分為下列兩個類別: • 學校規劃之英語補救教學(pull-out remedial program)攜手計畫 • 班級內之英語補救教學(in-class remedial instruction)
補救教學實施計劃 • 1. 實施前先設定教學目標與實施前測 • 2. 建立弱勢學生的學習態度與信心 • 3. 尋求教學資源 • 4. 與班級導師溝通訂定教學時間 • 5. 尋求額外助力-協助教學的英語小老師 • 6. 對學生成效之評估及對弱勢學生的實質 幫助
對象 • 補救教學的對象為低成就學生。早期諸多學者對「低成就學生」的界定為:智力正常,但其實際的學業表現明顯低於其能力水準。近期對於補救教學的受教對象,界定為經學業成績考察,其學科成就不及格,且在學業成就的表現上低於其他學生許多者,即視為該補救的學生(轉引自張新仁、邱上真、李素慧,民89)。
補救教學的歷程1 • 補救教學是一種「評量—教學—再評量」的循環歷程。其歷程大致分為轉介、正式評量、教學三個階段(引自張新仁,2000)。 • 補救教學法是美國心理教育學家布魯姆(B.S. Bloom)在1960年代所提提出的一種「評量─教學─再評量」的循環歷程
補救教學的歷程2 • (一)轉介過程 1.篩選個案: 形成性評量 2.蒐集資料: A, B表, 晤談 3.初步診斷: 課室觀察 1.上課教學現場 2.小組活動過程 3.團隊主題海報,小書,卡片
4.參與表演或實作活動 5.平時作業 6.英語學習態度 4.家長參與: 取得共識 • (二)正式評量:前測 • (三)教學
模式 • (一)資源教室方案: 抽離式 • (二)學習站模式 • (三)學習實驗室模式 • (四)套裝學習材料模式 • (五)電腦輔助教學模式 1.立即回饋2.提高信心 3.容易操作4.用途廣泛 5.學習者可以自訂進度
第一階段補救教學 • 安排合作教學 • 共同完成習作的大題 • 允許同學口傳,互相協助團隊活動 • 課堂中善用肢體教具協助 • 小老師協助
第二階段補救教學 • 安排個別教學 • 利用中午午休,請學生到辦公室來加強練習。 • 利用放學後 (和家長取得聯繫, 寫同意書)
讓英語補救教學成為受歡迎的學習活動 (一)上山下海:遊戲目的-另類記分方式,增加 小隊挑戰成功的渴望。 (二)瞎子摸象:遊戲目的-增加字母印象 (三)打擊魔鬼:遊戲目的-增加單字印象 (四)鬥牛:遊戲目的-熟練字母 (五)對對碰:遊戲目的-訓練專心以及熟練大小 寫字母配對
(六)賓果遊戲:遊戲目的-訓練聽寫以及 熟練大小寫字母 (七)電腦互動式教學: (八)繪本教學:循環學習 Ex. Chicka chicka boom boom Alphabet city Name book
作業單的製作 • 一次一主題,一張一句型 • 提高學生成就感 • 幫忙學生捉重點 • 由淺而深,由易而難
Ex. 和颱風有關的單字 災害 損失 淹水 土石流 斷電 颱風 手電筒 整理環境 檢查瓦斯 儲存食物
Ex. Passive voice Ex. Passive voice: be +PP • 1. The house was built in 1990. • 2. The apple was eaten ten minutes ago. • 3. The flowers were planted in the garden.
反覆練習基本句型方式進行;先讓學生了解語意,再加強句型練習,熟練後,再套用日常生活中常用或喜歡的單字,此法發現同學的口說能力進步的特別快。反覆練習基本句型方式進行;先讓學生了解語意,再加強句型練習,熟練後,再套用日常生活中常用或喜歡的單字,此法發現同學的口說能力進步的特別快。
多元評量 • 1. 白板評量:老師出聽寫題,同學各自使用白板回 答,馬上可以知道同學是否學會?這種方 式可幫助程度較弱的同學,他會瞄一下別人 就知道答案可以作答。而老師也可以馬上口 頭獎勵大部分同學,省卻批改時間。 • 2. 遊戲評量:遊戲時越快過關成功,表示對學習內容越 熟悉,名為遊戲實際是在評量,學生歡喜 老師自然也輕鬆。 • 3. 闖關活動:配合學校英語文活動設計之闖關活動
4. 學會歌曲,能上台與同學唱跳表演也是評量 之一。(The rose, we are the world, No matter what, My heart will go on…) 5. 紙筆評量:針對學習目標,製作的評量試 卷,是最終的評量方式,因為有先前的學習 基礎,紙筆測驗對大部分小朋友不再是害怕的經驗。
Ex. When teaching new words… • bump into (TPR) • fault (TPR) • honest, wise, mean (elaborate) • jacket, gray (real things, pictures) • happiness, sadness, handsome (questions) • scold (examples)
單字活動 • 單字比賽 • 透過閱讀 • 配對遊戲 • 吊死鬼 • Crossword • Riddles: What has two banks but no money? What animal can open a door? • Twenty Questions (topic) • Opposite match
文法資源 • Grammar for Kids thru Giggling : "Jack threw the ball," "Jack ate the ball with ketchup" Competitive Drills : drills, fill-in-the-gap exercises, and transforming sentences The Original TV :a mutable picture palette, illustrating words, animating the concepts and using arrows, diagrams
文法資源 • Once Upon a Time: the story itself can be about the rules of grammar that are being illustrated (a noun who gets into trouble because of the mistaken identity with a verb that sounds exactly the same. ) • Sing along to Remember • The Power of Poetry • Using Total Physical Response : Simon says “the persons with glass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