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0 likes | 966 Views
8.6 转换层和加强层. 转换层 :由于建筑使用功能的改变导致结构布置的改变,此时需要设置转换层衔接上、下梁部分不同的结构。 加强层 :因结构本身刚度和整体性的需要而设置。加强构件-伸臂。 两者相似之处: 结构形式类似 均需要占用 1-2 层的高度(因而称为 ” 层 ” ). 8.6.4 加强层. 加强层 = 伸臂+圈梁. 1 、伸臂 实腹大梁 ( 钢筋混凝土 ) 桁架-腰桁架和帽桁架 ( 混凝土或钢桁架 ) 箱形加强层 ( 钢筋混凝土 ) 2 、环向构件 ( 圈梁 , 通常采用桁架 ) 作用 1 :使伸臂传递的力均匀分布在框架柱上
E N D
8.6 转换层和加强层 • 转换层:由于建筑使用功能的改变导致结构布置的改变,此时需要设置转换层衔接上、下梁部分不同的结构。 • 加强层:因结构本身刚度和整体性的需要而设置。加强构件-伸臂。 • 两者相似之处: • 结构形式类似 • 均需要占用1-2层的高度(因而称为”层”)
加强层=伸臂+圈梁 • 1、伸臂 • 实腹大梁(钢筋混凝土) • 桁架-腰桁架和帽桁架(混凝土或钢桁架) • 箱形加强层(钢筋混凝土) • 2、环向构件(圈梁,通常采用桁架) • 作用1:使伸臂传递的力均匀分布在框架柱上 • 作用2:增加了结构的整体性。
核芯筒外伸桁架体系-工作原理 • 设置刚臂连接芯筒和外框架,增加抗推刚度(抵抗倾覆)
核芯筒外伸桁架体系实例 • 外伸桁架有两层的高度
伸臂的类型 • 实腹大梁 • 桁架-腰桁架和帽桁架 • 箱形加强层
伸臂的作用 • 1、增加框架柱(尤其是中间柱)的轴力 • 2、减少芯筒弯矩 • 3、减小结构侧移(增加结构的刚度)
加强层对侧移的影响(沿高度) • 柱的轴向位移会引起侧移,加强层限值了轴向位移同时也减少了水平位移
弯矩和顶点位移的减小百分比 • 刚臂设置过多效果不一定好很多。
带状桁架 • 把伸臂的力均匀地传递给框架的各柱
设置加强层前后的变形-必要性 • 无外伸桁架时,框架梁的变形大,不能有效地把力传递给框架柱。楼板也发生较大的变形。
框架柱轴力增加对应的弯矩 设置加强层的效果比较 • 注意:图中中间的空白区域为核心筒 • 芯筒的最大弯矩减小了。
刚臂的设置要求(P.238) • 刚臂可采用钢筋砼实腹梁、砼桁架或钢桁架。与圈梁形成加强层。 • 加强层可设置在转换层或者设备层。大体沿高度每20层设置 • 刚臂要贯通核心筒,形成井字。 • 设置在顶层的刚臂效果最显著。
RC核心筒+外方钢管混凝土柱。78层,341m高, 7度设防 大连国贸中心大厦
RC核心筒 大连国贸中心大厦 方钢管混凝土柱
大连国贸中心大厦 • 核心筒内的型钢布置(间距不大于5m) • 底部截面厚1100mm,逐渐减小到600mm,混凝土从C60减小到C40
深圳商业中心 • 加劲层设置在第28层(设备层兼避难层)和第49层(设备层)
上海金陵大厦 • 钢筋混凝土芯筒-带刚臂框架体系 • 刚臂设置在第25层(避难层)和第37层(顶层,设备层)
8.6 转换层和加强层 • 转换层:由于建筑使用功能的改变导致结构布置的改变,此时需要设置转换层衔接上、下梁部分不同的结构。 • 加强层:因结构本身刚度和整体性的需要而设置的加强构件。 • 两者相似之处: • 结构形式类似 • 均需要占用1-2层的高度(因而称为”层”)
转换层的类型 • 柱距的转换:上层小柱距-下层大柱距 • 结构类型转换:上层剪力墙-下层柱 • 柱距和结构类型同时转换
柱距转换-框筒 • 51层,178m,筒中筒体系,1-4层商用,5层以上办公。 • 外框筒柱距2.4m,无法设置出入口,故通过2×5.5m的大梁把柱距转换成16.8m和12m。
结构转换-框支剪力墙 • 地上28层,高94m。6层楼板厚度成家为200mm,在墙下设托梁转换层楼板,钢筋混凝土柱直径1m
转换层构件的类型 • 转换层构件的类型 • 梁、桁架、箱形结构、斜撑、搭接柱等
搭接柱实例 深圳-福建兴业银行大厦
转换构件-斜撑 • 斜撑的优点之一是传力路线明确
转换层楼盖型式 • 1、梁式楼盖 • 在落空的上层承重结构下方设置(预应力混凝土)托梁 。 • 托梁类型:实腹梁、空腹梁、桁架梁 • 2、箱形楼盖 • 上下两层楼板作为翼缘,中间设置若干腹板(看似剪力墙,但工作状态不同)构成。其承载能力比梁式大得多。 • 截面高度为跨度的1/8~1/5;上下楼板最小厚度300mm;腹板最小厚度400mm。 • 下部支撑结构的柱和墙要延伸到箱形楼盖的顶板。 • 3、厚板楼盖 • 通常2~3m厚。只有在上下结构明显不协调,无法采用以上两种方法时才会使用。由于自重较大,传力不明确,对抗震不利。
世界贸易中心大厦(1969~1973,411 m,设计者:雅马萨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