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0

初中物理习题教学建议

初中物理习题教学建议. 北京西城教育研修学院 黎红 2012.5. 理论依据. 理论依据. 主要观点 每个学生都有能力掌握任何教学内容。 学生间的差异是学习速度,与学业水平无关。 医生不只是作出诊断,而是自问 “ 我能为病人做些什么? ” 。. 理论依据. 案例: 日本战前与战后,儿童身高的问题. 学校教育实施得当可以大面积提高学生的成绩. 理论依据. 掌握学习的措施 分出学习内容掌握的层次。 容忍学生 学习的速度不同 。 安排学习任务的先后次序,以及一定要安排评价反馈。 诊断后的跟进。

Download Presentation

初中物理习题教学建议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初中物理习题教学建议 北京西城教育研修学院 黎红 2012.5

  2. 理论依据

  3. 理论依据 • 主要观点 • 每个学生都有能力掌握任何教学内容。 • 学生间的差异是学习速度,与学业水平无关。 医生不只是作出诊断,而是自问“我能为病人做些什么?”。

  4. 理论依据 • 案例: 日本战前与战后,儿童身高的问题 学校教育实施得当可以大面积提高学生的成绩

  5. 理论依据 掌握学习的措施 • 分出学习内容掌握的层次。 • 容忍学生学习的速度不同。 • 安排学习任务的先后次序,以及一定要安排评价反馈。 • 诊断后的跟进。 事实上学生不如想象的那样憎恶额外的作业,当看到能达到掌握目标时,会促进学生的学习。

  6. 情景 • 画图:把文字符号翻译成图象,可能增加同时处理的信息个数。 一个空瓶质量200g,装满水总质量700g。将瓶内的水倒出,在空瓶内装一些金属颗粒,瓶和金属粒总质量1kg。再向瓶内倒满水,瓶、水和金属颗粒的总质量1.41kg。求金属粒的密度。

  7. 情景 • 画图:把文字符号翻译成图象,可能增加同时处理的信息个数。

  8. ρ金= m金 800g 8.9g/cm3 = = 90cm3 V金

  9. 情景 甲 乙 第23题图 2.浮力几幅图。 小华家里有一个金属球,不知道是用何种金属制成的,因此她决定用学过的物理知识测出金属球的密度。由于身边没有测量质量的工具,因此她找来了圆柱形容器、刻度尺和一个塑料小碗。把圆柱形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并在其中装入适量的水,让塑料小碗漂浮在水面上,此时容器内的水深为18cm。当把金属球放入容器内的水中时,容器内的水深为19.5cm,如图甲所示。现将金属球取出后放入塑料小碗中静止时,如图乙所示。乙图中的水面比甲图中的水面高3cm。已知: 容器的内部底面积为400cm2。则金属球的密度是g/cm3。

  10. 19.5cm 22.5cm 18cm m球 4.5cm s ρ水 ρ球= 3g/cm3 = = 1.5cm s V球

  11. 情景 2.浮力几幅图。

  12. 情景 2.浮力几幅图。 反馈题圆柱形容器中装有适量的水,将一只装有配重的薄壁长烧杯放入圆柱形容器的水中,烧杯静止时容器中水的深度H1为20cm,如图15甲所示。将金属块A吊在烧杯底部,烧杯静止时露出水面的高度h1为5cm,容器中水的深度H2为35cm,如图15乙所示。将金属块A放在烧杯中,烧杯静止时露出水面的高度h2为1cm,如图15丙所示。已知圆柱形容器底面积为烧杯底面积的2倍。则金属块A的密度为g/cm3。

  13. mA (H2-H1) 2s ρ水 ρA= 7.5g/cm3 = = VA (h1-h2) s

  14. 情景 3.电功率比例计算 两个定值电阻R1和R2,它们并联在某电压下的总功率为250W,R1的功率为P1;若将它们串联后接在该电压下,总功率为P总,R1的功率为P1'。已知P1:P总=5:1,则P1'为W。

  15. 情景 3.电功率比例计算 算算:“220V 40W”、“220V 60W”的电器(不计电阻变化)串联在220V下的实际功率 。

  16. 40W 60W 40W 60W

  17. P 2 40W 3 60W 40W 60W

  18. P R 3 2 40W 2 3 60W 2 3 5 40W 60W

  19. P R 3 2 40W 2 3 60W 2 3 5 40W 60W 先看成整体

  20. P R 3 2 5 40W 2 3 60W 2 3 5 3 24W 40W 60W 先看成整体

  21. P R 3 2 5 40W 2 3 60W 2 3 5 3 24W 40W 60W 24W×3/5 24W×2/5

  22. 情景 3.电功率比例计算 如图3所示,把E、F两点接入电压为36V的电源两端,开关S1和S2都闭合时,电路消耗的总电功率为72.9W;开关S1和S2都断开时,电路消耗的总电功率为P。当把A、E两点接入电压为36V的电源两端,只闭合开关S2时,电路消耗的总电功率为P ,电阻R1消耗的电功率为P1,已知P∶P  =9∶5。则P1为 A.18W B.14.4W C.10W D.8W

  23. P R1 9 R2 R2 R1 5

  24. P R R1 9 R2 5 9 R2 R1 5

  25. P R R1 4 9 R2 5 5 4 9 R2 R1 5

  26. P R R1 4 5 72.9W×5/9 72.9W 4 9 R2 5 5 4 9 R2 R1 5

  27. P R R1 9 4 5 72.9W×5/9 72.9W 4 9 R2 5 5 4 9 72.9W×5/9×4/9 R2 R1 5 4

  28. P R R1 9 4 5 72.9W×5/9 72.9W 4 9 R2 5 5 4 9 72.9W×5/9×4/9 R2 R1 5 4 72.9W×5/9×4/9×4/9

  29. 层次 • 有结构,提高效率; 没结构,重复低效。 • 好的结构,促进能力; 差的结构,增加负担。

  30. 层次 R0 R0 x A • 差的结构,增加负担。 法1伏安法 法2双伏法 法3双安法之一 法4双安法之二 R0

  31. 层次 • 差的结构,增加负担。

  32. 层次 • 差的结构,增加负担。

  33. 层次 • 好的结构,事半功倍

  34. 层次 FA A 图8 请给以下有关机械效率的习题排序 1如图24所示,小型牵引车通过滑轮组匀速打捞起深井中的物体,已知物体重1.2×103N。密度为1.6×103kg/m3。测得物体在出水面前、后牵引车作用在绳子上的拉力之比为1:2。若不计摩擦、绳重及水的阻力,g取10N/kg,问: (1)物体出水面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2)物体出水面后上升的速度是1m/s,牵引车拉力的功率多大? 2图22是一种居民楼电梯结构的截面示意图。A为电梯,厢底有两个动滑轮B,其功能相当于一个动滑轮,使用两个动滑轮的好处是能帮助电梯保持稳定。C为配重,起平衡作用。在拉力F作用下电梯厢能在电梯井中沿竖直通道上下运行。现有10个人同时乘坐电梯(每个人的质量均按60kg计算),电梯厢以0.5m/s的速度匀速上升时,拉力为F1,F1的功率P1为10kW,动滑轮B的机械效率为1;电梯厢运行了12m后,从电梯中下去了5个人,此后电梯厢以0.5m/s的速度匀速上升时,拉力为F2,F2的功率为P2,动滑轮B的机械效率为2(不计绳重及滑轮摩擦,g取10N/kg) 求:⑴1∶2;⑵拉力F2的功率P2。 3用滑轮组提升重物,不计绳重和滑轮摩擦。当匀速提升重物A时,重物A上升的速度为0.1m/s,四股绳承重,拉力的功率为10W;当匀速提升重物B时,拉力的功率为20W,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90%。若已知GA:GB=4:9,求:(1)提升重物A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2)提升重物B时的拉力和重物B上升的速度 ?

  35. 层次 • 四个量:G、G动、F、η • 已知G、G动 • 已知G、F • 已知G、η • 已知G动、F • 已知G动、η • 已知F、η • η=G/(nF) = G/( G+G动) • nF= G+G动

  36. 图22是一种居民楼电梯结构的截面示意图。A为电梯,厢底有两个动滑轮B,其功能相当于一个动滑轮,使用两个动滑轮的好处是能帮助电梯保持稳定。C为配重,起平衡作用。在拉力F作用下电梯厢能在电梯井中沿竖直通道上下运行。现有10个人同时乘坐电梯(每个人的质量均按60kg计算),电梯厢以0.5m/s的速度匀速上升时,拉力为F1,F1的功率图22是一种居民楼电梯结构的截面示意图。A为电梯,厢底有两个动滑轮B,其功能相当于一个动滑轮,使用两个动滑轮的好处是能帮助电梯保持稳定。C为配重,起平衡作用。在拉力F作用下电梯厢能在电梯井中沿竖直通道上下运行。现有10个人同时乘坐电梯(每个人的质量均按60kg计算),电梯厢以0.5m/s的速度匀速上升时,拉力为F1,F1的功率 P1为10kW,动滑轮B的机械效率为1; 电梯厢运行了12m后,从电梯中下去了 5个人,此后电梯厢以0.5m/s的速度匀 速上升时,拉力为F2,F2的功率为P2, 动滑轮B的机械效率为2(不计绳重及 滑轮摩擦,g取10N/kg) 求:⑴1∶2;⑵拉力F2的功率P2。

  37. 状态1: F1=104N G1=6×103N 状态2: G2=3×103N

  38. 状态1: F1=104N G1=6×103N 状态2: G2=3×103N G轮=2F1-G1 =1.4×103N

  39. 状态1: F1=104N G1=6×103N 状态2: G2=3×103N 共 享 G轮

  40. 状态1: F1=104N G1=6×103N 状态2: G2=3×103N G轮=2F1-G1 =1.4×103N 1=G1/(2F1) =3/10

  41. 状态1: F1=104N G1=6×103N 状态2: G2=3×103N G轮=2F1-G1 =1.4×103N 2=G2/(G2+ G轮)= 3/17 F2 = (G2+ G轮)/2 =8500N p2 = F2v= 8500W 1=G1/(2F1) =3/10 1 :2=17/10

  42. 层次 • 两个状态关系 • 已知G1、G2、F1/ F2 F1 G1+ G轮 = =k G2+ G轮 F2

  43. 如图24所示,小型牵引车通过滑轮组匀速打捞起深井中的物体,已知物体重1.2×103N。密度为1.6×103kg/m3。测得物体在出水面前、后牵引车作用在绳子上的拉力之比为1:2。若不计摩擦、绳重及水的阻力,g取10N/kg,问: 如图24所示,小型牵引车通过滑轮组匀速打捞起深井中的物体,已知物体重1.2×103N。密度为1.6×103kg/m3。测得物体在出水面前、后牵引车作用在绳子上的拉力之比为1:2。若不计摩擦、绳重及水的阻力,g取10N/kg,问: (1)物体出水面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2)物体出水面后上升的速度是1m/s,牵引车拉力的功率多大?

  44. 状态2: G2=G =1200N 状态1: G1=G-F浮 =450N F1:F2 = 1:2

  45. 状态2: G2=G =1200N 状态1: G1=G-F浮 =450N F1 G1+ G轮 1 = = G2+ G轮 F2 2 得:G轮=300N 1=60% p2 = 1500W

  46. 层次 • 两个状态关系 • 已知G1、G2、F1/ F2 • 已知G1、G2、η1/η2 • 已知F1、F2、G1/ G2 • 已知F1、F2、η1/η2 • 已知F1、η2、G1/ G2 • 已知G1、F2、η1/η2 • 已知G1、η2、F1/ F2

  47. FA A 图8 用滑轮组提升重物,不计绳重和滑轮摩擦。当匀速提升重物A时,重物A上升的速度为0.1m/s,拉力的功率为10W;当匀速提升重物B时,拉力的功率为20W,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90%。若已知GA:GB=4:9, 求:(1)提升重物A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2)提升重物B时的拉力和重物B上升的速度 ?

  48. FA A 图8 状态2: 2=90% 状态1: F1=25N 4F1- G轮 GA GA 4 = = = GB GB G轮/(1-2)- G轮 9 得:G轮=20N =80% F2 = 50Nv2=0.1m/s

  49. 搭台阶 H A 图11 目标题: 如图所示,是一个水位高度控制装置的示意图,当水位到达高度H时,水恰好顶起塞子A从出水孔流出,水位下降后,塞子A又把出水孔堵住。塞子A底部是一个半径为r的半球状,半球恰好塞入出水口中。已知球的体积公式,球表面面积公式,圆面积公式,水的密度为ρ,为满足水位高度自动控制的要求,塞子的质量应为。

  50. 搭台阶 A h1 h2 台阶题: 1.如图所示的容器内装有一定质量的密度为的液体。不考虑大气压的影响,容器上横截面积为S的塞子的下表面受到液体向上的压力F=_____________。 2.如图所示的容器内装有一定质量的密度为的液体,边长为a的正立方体A恰好有一半塞入出水口中。当水位到达高度h1时,水恰好顶起A从出水孔流出,水位下降后,A又把出水孔堵住。则A的质量为___。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