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 likes | 808 Views
初中物理习题教学建议. 北京西城教育研修学院 黎红 2012.5. 理论依据. 理论依据. 主要观点 每个学生都有能力掌握任何教学内容。 学生间的差异是学习速度,与学业水平无关。 医生不只是作出诊断,而是自问 “ 我能为病人做些什么? ” 。. 理论依据. 案例: 日本战前与战后,儿童身高的问题. 学校教育实施得当可以大面积提高学生的成绩. 理论依据. 掌握学习的措施 分出学习内容掌握的层次。 容忍学生 学习的速度不同 。 安排学习任务的先后次序,以及一定要安排评价反馈。 诊断后的跟进。
E N D
初中物理习题教学建议 北京西城教育研修学院 黎红 2012.5
理论依据 • 主要观点 • 每个学生都有能力掌握任何教学内容。 • 学生间的差异是学习速度,与学业水平无关。 医生不只是作出诊断,而是自问“我能为病人做些什么?”。
理论依据 • 案例: 日本战前与战后,儿童身高的问题 学校教育实施得当可以大面积提高学生的成绩
理论依据 掌握学习的措施 • 分出学习内容掌握的层次。 • 容忍学生学习的速度不同。 • 安排学习任务的先后次序,以及一定要安排评价反馈。 • 诊断后的跟进。 事实上学生不如想象的那样憎恶额外的作业,当看到能达到掌握目标时,会促进学生的学习。
情景 • 画图:把文字符号翻译成图象,可能增加同时处理的信息个数。 一个空瓶质量200g,装满水总质量700g。将瓶内的水倒出,在空瓶内装一些金属颗粒,瓶和金属粒总质量1kg。再向瓶内倒满水,瓶、水和金属颗粒的总质量1.41kg。求金属粒的密度。
情景 • 画图:把文字符号翻译成图象,可能增加同时处理的信息个数。
ρ金= m金 800g 8.9g/cm3 = = 90cm3 V金
情景 甲 乙 第23题图 2.浮力几幅图。 小华家里有一个金属球,不知道是用何种金属制成的,因此她决定用学过的物理知识测出金属球的密度。由于身边没有测量质量的工具,因此她找来了圆柱形容器、刻度尺和一个塑料小碗。把圆柱形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并在其中装入适量的水,让塑料小碗漂浮在水面上,此时容器内的水深为18cm。当把金属球放入容器内的水中时,容器内的水深为19.5cm,如图甲所示。现将金属球取出后放入塑料小碗中静止时,如图乙所示。乙图中的水面比甲图中的水面高3cm。已知: 容器的内部底面积为400cm2。则金属球的密度是g/cm3。
19.5cm 22.5cm 18cm m球 4.5cm s ρ水 ρ球= 3g/cm3 = = 1.5cm s V球
情景 2.浮力几幅图。
情景 2.浮力几幅图。 反馈题圆柱形容器中装有适量的水,将一只装有配重的薄壁长烧杯放入圆柱形容器的水中,烧杯静止时容器中水的深度H1为20cm,如图15甲所示。将金属块A吊在烧杯底部,烧杯静止时露出水面的高度h1为5cm,容器中水的深度H2为35cm,如图15乙所示。将金属块A放在烧杯中,烧杯静止时露出水面的高度h2为1cm,如图15丙所示。已知圆柱形容器底面积为烧杯底面积的2倍。则金属块A的密度为g/cm3。
mA (H2-H1) 2s ρ水 ρA= 7.5g/cm3 = = VA (h1-h2) s
情景 3.电功率比例计算 两个定值电阻R1和R2,它们并联在某电压下的总功率为250W,R1的功率为P1;若将它们串联后接在该电压下,总功率为P总,R1的功率为P1'。已知P1:P总=5:1,则P1'为W。
情景 3.电功率比例计算 算算:“220V 40W”、“220V 60W”的电器(不计电阻变化)串联在220V下的实际功率 。
40W 60W 40W 60W
P 2 40W 3 60W 40W 60W
P R 3 2 40W 2 3 60W 2 3 5 40W 60W
P R 3 2 40W 2 3 60W 2 3 5 40W 60W 先看成整体
P R 3 2 5 40W 2 3 60W 2 3 5 3 24W 40W 60W 先看成整体
P R 3 2 5 40W 2 3 60W 2 3 5 3 24W 40W 60W 24W×3/5 24W×2/5
情景 3.电功率比例计算 如图3所示,把E、F两点接入电压为36V的电源两端,开关S1和S2都闭合时,电路消耗的总电功率为72.9W;开关S1和S2都断开时,电路消耗的总电功率为P。当把A、E两点接入电压为36V的电源两端,只闭合开关S2时,电路消耗的总电功率为P ,电阻R1消耗的电功率为P1,已知P∶P =9∶5。则P1为 A.18W B.14.4W C.10W D.8W
P R1 9 R2 R2 R1 5
P R R1 9 R2 5 9 R2 R1 5
P R R1 4 9 R2 5 5 4 9 R2 R1 5
P R R1 4 5 72.9W×5/9 72.9W 4 9 R2 5 5 4 9 R2 R1 5
P R R1 9 4 5 72.9W×5/9 72.9W 4 9 R2 5 5 4 9 72.9W×5/9×4/9 R2 R1 5 4
P R R1 9 4 5 72.9W×5/9 72.9W 4 9 R2 5 5 4 9 72.9W×5/9×4/9 R2 R1 5 4 72.9W×5/9×4/9×4/9
层次 • 有结构,提高效率; 没结构,重复低效。 • 好的结构,促进能力; 差的结构,增加负担。
层次 R0 R0 x A • 差的结构,增加负担。 法1伏安法 法2双伏法 法3双安法之一 法4双安法之二 R0
层次 • 差的结构,增加负担。
层次 • 差的结构,增加负担。
层次 • 好的结构,事半功倍
层次 FA A 图8 请给以下有关机械效率的习题排序 1如图24所示,小型牵引车通过滑轮组匀速打捞起深井中的物体,已知物体重1.2×103N。密度为1.6×103kg/m3。测得物体在出水面前、后牵引车作用在绳子上的拉力之比为1:2。若不计摩擦、绳重及水的阻力,g取10N/kg,问: (1)物体出水面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2)物体出水面后上升的速度是1m/s,牵引车拉力的功率多大? 2图22是一种居民楼电梯结构的截面示意图。A为电梯,厢底有两个动滑轮B,其功能相当于一个动滑轮,使用两个动滑轮的好处是能帮助电梯保持稳定。C为配重,起平衡作用。在拉力F作用下电梯厢能在电梯井中沿竖直通道上下运行。现有10个人同时乘坐电梯(每个人的质量均按60kg计算),电梯厢以0.5m/s的速度匀速上升时,拉力为F1,F1的功率P1为10kW,动滑轮B的机械效率为1;电梯厢运行了12m后,从电梯中下去了5个人,此后电梯厢以0.5m/s的速度匀速上升时,拉力为F2,F2的功率为P2,动滑轮B的机械效率为2(不计绳重及滑轮摩擦,g取10N/kg) 求:⑴1∶2;⑵拉力F2的功率P2。 3用滑轮组提升重物,不计绳重和滑轮摩擦。当匀速提升重物A时,重物A上升的速度为0.1m/s,四股绳承重,拉力的功率为10W;当匀速提升重物B时,拉力的功率为20W,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90%。若已知GA:GB=4:9,求:(1)提升重物A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2)提升重物B时的拉力和重物B上升的速度 ?
层次 • 四个量:G、G动、F、η • 已知G、G动 • 已知G、F • 已知G、η • 已知G动、F • 已知G动、η • 已知F、η • η=G/(nF) = G/( G+G动) • nF= G+G动
图22是一种居民楼电梯结构的截面示意图。A为电梯,厢底有两个动滑轮B,其功能相当于一个动滑轮,使用两个动滑轮的好处是能帮助电梯保持稳定。C为配重,起平衡作用。在拉力F作用下电梯厢能在电梯井中沿竖直通道上下运行。现有10个人同时乘坐电梯(每个人的质量均按60kg计算),电梯厢以0.5m/s的速度匀速上升时,拉力为F1,F1的功率图22是一种居民楼电梯结构的截面示意图。A为电梯,厢底有两个动滑轮B,其功能相当于一个动滑轮,使用两个动滑轮的好处是能帮助电梯保持稳定。C为配重,起平衡作用。在拉力F作用下电梯厢能在电梯井中沿竖直通道上下运行。现有10个人同时乘坐电梯(每个人的质量均按60kg计算),电梯厢以0.5m/s的速度匀速上升时,拉力为F1,F1的功率 P1为10kW,动滑轮B的机械效率为1; 电梯厢运行了12m后,从电梯中下去了 5个人,此后电梯厢以0.5m/s的速度匀 速上升时,拉力为F2,F2的功率为P2, 动滑轮B的机械效率为2(不计绳重及 滑轮摩擦,g取10N/kg) 求:⑴1∶2;⑵拉力F2的功率P2。
状态1: F1=104N G1=6×103N 状态2: G2=3×103N
状态1: F1=104N G1=6×103N 状态2: G2=3×103N G轮=2F1-G1 =1.4×103N
状态1: F1=104N G1=6×103N 状态2: G2=3×103N 共 享 G轮
状态1: F1=104N G1=6×103N 状态2: G2=3×103N G轮=2F1-G1 =1.4×103N 1=G1/(2F1) =3/10
状态1: F1=104N G1=6×103N 状态2: G2=3×103N G轮=2F1-G1 =1.4×103N 2=G2/(G2+ G轮)= 3/17 F2 = (G2+ G轮)/2 =8500N p2 = F2v= 8500W 1=G1/(2F1) =3/10 1 :2=17/10
层次 • 两个状态关系 • 已知G1、G2、F1/ F2 F1 G1+ G轮 = =k G2+ G轮 F2
如图24所示,小型牵引车通过滑轮组匀速打捞起深井中的物体,已知物体重1.2×103N。密度为1.6×103kg/m3。测得物体在出水面前、后牵引车作用在绳子上的拉力之比为1:2。若不计摩擦、绳重及水的阻力,g取10N/kg,问: 如图24所示,小型牵引车通过滑轮组匀速打捞起深井中的物体,已知物体重1.2×103N。密度为1.6×103kg/m3。测得物体在出水面前、后牵引车作用在绳子上的拉力之比为1:2。若不计摩擦、绳重及水的阻力,g取10N/kg,问: (1)物体出水面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2)物体出水面后上升的速度是1m/s,牵引车拉力的功率多大?
状态2: G2=G =1200N 状态1: G1=G-F浮 =450N F1:F2 = 1:2
状态2: G2=G =1200N 状态1: G1=G-F浮 =450N F1 G1+ G轮 1 = = G2+ G轮 F2 2 得:G轮=300N 1=60% p2 = 1500W
层次 • 两个状态关系 • 已知G1、G2、F1/ F2 • 已知G1、G2、η1/η2 • 已知F1、F2、G1/ G2 • 已知F1、F2、η1/η2 • 已知F1、η2、G1/ G2 • 已知G1、F2、η1/η2 • 已知G1、η2、F1/ F2
FA A 图8 用滑轮组提升重物,不计绳重和滑轮摩擦。当匀速提升重物A时,重物A上升的速度为0.1m/s,拉力的功率为10W;当匀速提升重物B时,拉力的功率为20W,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90%。若已知GA:GB=4:9, 求:(1)提升重物A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2)提升重物B时的拉力和重物B上升的速度 ?
FA A 图8 状态2: 2=90% 状态1: F1=25N 4F1- G轮 GA GA 4 = = = GB GB G轮/(1-2)- G轮 9 得:G轮=20N =80% F2 = 50Nv2=0.1m/s
搭台阶 H A 图11 目标题: 如图所示,是一个水位高度控制装置的示意图,当水位到达高度H时,水恰好顶起塞子A从出水孔流出,水位下降后,塞子A又把出水孔堵住。塞子A底部是一个半径为r的半球状,半球恰好塞入出水口中。已知球的体积公式,球表面面积公式,圆面积公式,水的密度为ρ,为满足水位高度自动控制的要求,塞子的质量应为。
搭台阶 A h1 h2 台阶题: 1.如图所示的容器内装有一定质量的密度为的液体。不考虑大气压的影响,容器上横截面积为S的塞子的下表面受到液体向上的压力F=_____________。 2.如图所示的容器内装有一定质量的密度为的液体,边长为a的正立方体A恰好有一半塞入出水口中。当水位到达高度h1时,水恰好顶起A从出水孔流出,水位下降后,A又把出水孔堵住。则A的质量为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