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 likes | 607 Views
话题 4 :学生数学学习评价的实施. 学生数学学习评价的实施. 学生数学学习评价的内容(评什么?) 学生数学学习评价的方式(怎样评?) 学生数学学习评价结果的呈现和利用(怎样使用?). 一、评价的内容. 关注对课程目标的整体评价 1. 知识技能 2. 数学思考 3. 解决问题 4. 情感态度 关注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 把握好行为动词的基本水平. 关注对课程目标的整体评价. 1. 知识技能 关注学段目标 把握好知识技能的基本要求 把握对知识技能的理解. 第一学段计算技能评价要求. 把握好知识技能的基本要求. 把握对知识技能的理解.
E N D
学生数学学习评价的实施 学生数学学习评价的内容(评什么?) 学生数学学习评价的方式(怎样评?) 学生数学学习评价结果的呈现和利用(怎样使用?)
一、评价的内容 关注对课程目标的整体评价 1.知识技能 2.数学思考 3.解决问题 4.情感态度 关注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 把握好行为动词的基本水平
关注对课程目标的整体评价 1.知识技能 关注学段目标 把握好知识技能的基本要求 把握对知识技能的理解
第一学段计算技能评价要求 把握好知识技能的基本要求
把握对知识技能的理解 题目:你们班正在学习除法。你的同桌不明白45÷5是什么意思。你 将如何向她解释?你可以使用图片或图形。 这个题目没有直接问学生除法的意义是什么,是通过一个具体 问题的解释,了解对除法意义的认识。
2.数学思考和问题解决 数学思考的评价重在问题情境的设计,在学生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整体的评价。《标准》中建议,教师可以设计下面的活动,评价学生数学思考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用长为50厘米的细绳围成一个边长为整厘米数的长方形,怎样才能使面积达到最大?
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教师可以关注以下几个不同的层次: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教师可以关注以下几个不同的层次: 第一,学生是否能理解题目的意思,能否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如通过画图进行尝试; 第二,学生能否列举若干满足条件的长方形,通过列表等形式将其进行有序排列; 第三,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学生能否发现长和宽变化时,面积的变化规律,并猜测问题的结果; 第四,对猜测的结果给予验证; 第五,鼓励学生发现和提出一般性问题。如,猜想当长和宽的变化不限于整厘米数时,面积何时最大。
为此,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计有层次的问题评价学生的不同水平。例如,设计下面的问题:为此,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计有层次的问题评价学生的不同水平。例如,设计下面的问题: (1)找出三个满足条件的长方形,记录下长方形的长、宽和面积,并依据长或宽的长短有序地排列出来。 (2)观察排列的结果,探索长方形的长和宽发生变化时,面积相应的变化规律。猜测当长和宽各为多少厘米时,长方形的面积最大。 (3)列举满足条件的长和宽的所有可能结果,验证猜测。 (4)猜想:如果不限制长方形的长和宽为整厘米数,怎样才能使它的面积最 大?
教师可以预设目标:对于第二学段的学生,能够完成第(1)(2)题就达到基本要求,对于能完成第(3)(4)题的学生,则给予进一步的肯定。 问题情境的设计有助于考查学生的思考过程,这样的问题可能标准不唯一,评价时比较灵活,但对于考查学生数学思考的层次性和创造性十分重要。
看这些小竖线! 通性通法很重要!
看学生的转化与还原! 重新画一个可以变得如此简单!
在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方面,标准中指出“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方面,标准中指出“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在以前的大纲中仅仅提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是一个重大变化。
3.情感态度 《标准》中有关情感态度目标是: 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体会数学的特点,了解数学的价值。 养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等学习习惯。 形成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这些目标的评价很难在一般的测验中进行,更多的体现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从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的表现。这些目标的评价很难在一般的测验中进行,更多的体现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从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的表现。 因此,情感态度的评价需要在平时的教学中了解,表现为过程性评价。
可以设计评价表,记录、整理和分析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情况。可以设计评价表,记录、整理和分析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情况。 表2 参与数学活动情况的评价表 学生姓名:时间:活动内容:
在达成情感态度目标时一定要关注教师自身行为和态度对学生的影响。在达成情感态度目标时一定要关注教师自身行为和态度对学生的影响。
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 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表现不是孤立的,这些方面的发展综合体现在数学学习过程之中。 在评价学生每一个方面表现的同时,要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整体评价,分析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发展变化。 评价时应注意记录、保留和分析学生在不同时期的学习表现和学业成就。
把握好行为动词的基本水平 标准中的两类行为动词: 一类是描述结果目标的行为动词,包括“了解、理解、掌握、运用”等术语。 另一类是描述过程目标的行为动词,包括“经历、体验、探索”等术语。
了解:从具体实例中知道或举例说明对象的有关特征;根据对象的特征,从具体情境中辨认或者举例说明对象。了解:从具体实例中知道或举例说明对象的有关特征;根据对象的特征,从具体情境中辨认或者举例说明对象。 理解:描述对象的特征和由来,阐述此对象与相关对象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掌握:在理解的基础上,把对象用于新的情境。 运用:综合使用已掌握的对象,选择或创造适当的方法解决问题。
经历:在特定的数学活动中,获得一些感性认识。经历:在特定的数学活动中,获得一些感性认识。 体验: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主动认识或验证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经验。 探索:独立或与他人合作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理解或提出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发现对象的特征及其与相关对象的区别和联系,获得一定的理性认识。
二、学生数学学习评价的方式(怎样评?) 纸笔测验 口头测验 课堂观察 成长记录 … …
口头测验 例:你需要在电话里告诉你的同学如下的图形,你如何表述?
例:指出下面两个图形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口头测验
课堂观察 例:有两个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剪一剪,拼一拼,设法得到一个大的正方形。
教师可以从如下维度设计评价标准:(采用等级制分项评价)教师可以从如下维度设计评价标准:(采用等级制分项评价) 提出问题方面: 提出问题的意识:面对一些熟知或陌生的现象或情境是否具有从 中提出问题的习惯; 提出问题的新颖性:提出的问题是否有一定的独创性; 提出问题的深刻性:提出的问题是否能够触及到事物的本质。 解决问题方面: 运用的数学知识:是否恰当、正确; 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否合理、多样、有新意。
倾听和表达方面: 获取信息:能否准确、快速地获取图形的信息以及他人的主要观点; 倾听意见:是否能够耐心倾听别人的意见,并批判的接受。 表达观点:是否能够有条理的、清晰的表述自己的观点。 参与态度方面: 参与程度:是否积极主动、充满信心和兴趣; 对自我的认识:对自己在活动中的角色和作用是否有正确的评价。
课堂观察表 上课时间:科目:内容: 说明:记录时,可以用3表示优,2表示良,1表示一般,等等。
成长记录袋 对成长记录袋的设计、使用和实施过程,充满了个性化,教师可以本着“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原则,根据学生背景、所学内容、学习阶段以及学校的条件,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灵活的创造出形形色色的成长记录袋,在这个创造的过程中,不仅能够研究出全面、客观、深入评价学生的有效途径,同时也能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评价结果反馈形式呈现多样 下面是对某同学第二学段关于“统计与概率”学习的书面评语: 王小明同学,本学期我们学习了收集、整理和表达数据。你通过自己的努力,能收集、记录数据,知道如何求平均数,了解统计图的特点,制作的统计图很出色,在这方面表现突出。但你在使用语言解释统计结果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继续努力,小明! 评定等级:B。 三、恰当呈现和利用评价结果
数与代数 合格水平 良好水平 优秀水平
以评价结果促进教师的教学改进 • 盒子中放有红色、黄色、白色小球各若干个(这些球除颜 • 色不同外无任何差异)。要求每次摸之前要摇匀;每次只 • 允许摸一个;摸之前不能看;摸完后放回。笑笑按上述要 • 求从中摸球。 • (1)任意摸一个,摸到的会是( )颜色的球。 • (2)若盒中有红球1个,黄球10个,白球30个。每次摸1个,一 • 共摸20次,结果一定是摸到白球的次数最多吗?说明你的 • 想法。我的想法( ) • (3)若盒中有红球1个,黄球10个,白球30个,且前15次摸到球 • 的情况为:黄,白,白,白,白,黄,白,白,白,白, • 黄,白,白,白,白。请问第16次会摸到( )颜 • 色的球。我的想法是( ) 单一事件的不确定性 所放球的数量不同 结果出现暂时的规律
此题的满分为6分,值得关注的是全区有950人此题目的得分率为0,占到5%。在对四个领域的综合考查中这部分学生的均分为71.4,是达标水平,而在统计与概率领域的考查中得分率为0。
对生活中的不确定现象有一定认识,但认识直观、有偏见对生活中的不确定现象有一定认识,但认识直观、有偏见 确定的、逻辑的注重因果关系的思维方式已固化。 专业知识不完善 教师 学生 对课标的理解不到位 教学目标的制定不正确、不全面 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不强 反思 应知晓“教什么”
找规律 似乎理解但很浅显,认识还存在误区 误区一:可能性大等同于必然事 件、可能性小等同于不可能事件; 误区二:“赌徒心理” 误区三:找规律 误区四:确定性的思维方式影响
学生数学学习评价的实施 学生数学学习评价的内容(评什么?) 学生数学学习评价的方式(怎样评?) 学生数学学习评价结果的呈现和利用(怎样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