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三、辩证唯物主义时空观

三、辩证唯物主义时空观. (一)物理学时空观 1 、含义: 时间是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特性:一维性极不可逆性; 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特性:三位性。 四维时空 2 、特点: 客观性(时空与物质运动不可分,是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 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 有限性和无限性的统一。 (二)西方学者对马克思时空观的新探索 马尔库塞: 把现代人日常生活时间分成两部分:劳动时间与自由闲暇时间;

Download Presentation

三、辩证唯物主义时空观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三、辩证唯物主义时空观 (一)物理学时空观 1、含义:时间是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特性:一维性极不可逆性; 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特性:三位性。四维时空 2、特点:客观性(时空与物质运动不可分,是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 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 有限性和无限性的统一。 (二)西方学者对马克思时空观的新探索 马尔库塞:把现代人日常生活时间分成两部分:劳动时间与自由闲暇时间; 阿尔都塞:提出“历史时间”概念,认为马克思的历史时间有质的差异,反对时间的 同质性。 古尔德:[1]劳动是时间的起源,既是人类时间意识的起源;又是时间测量的起源。 [2]时间在社会发展不同阶段有质的不同。前资本主义——劳动的使用价值 时间;资本主 义:劳动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共产主义社会:自由劳动 的时间。

  2. (二)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时空观 1、时空与物质生产实践的关系,把人类实践活动作为考察时空学说的出发点。 如把时间划分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劳动时间和自由时间;生产实践和流动时间等。 2、时空与人类发展的关系,认为争取人的自由时空是社会时空的价值内涵。 马克思把自由活动时间看作是人的发展空间,认为资本家剥削工人的劳动成果就是盗取工人的劳动时间。 3、时空与社会历史演变的关系,认为时空特性具有历史的异质性。 自然经济社会(前资本主义社会):时间节奏十分缓慢,空间活动范围狭小; 商品经济社会(资本主义社会):时间节奏加快,时间就是金钱,空间大大拓展,世界变得越来越小; 产品经济社会(共产主义社会):失控主要用于个人的全面发展。

  3. 第二节 世界的统一性 一、世界的统一性问题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思维追求,经久不衰富有魅力。 人所特有:正是因为人的实践活动导致了世界的分化和统一,人的思维努力 在于从分化、流变、杂多的世界中寻求统一、不变和一致。 表现:语言学、哲学、神学、物理学(牛顿三大力学定律、E=MC2、元素周期表) “凡是配称为哲学的东西,无不以绝对统一为基础”。(黑格尔语) 二、世界统一性问题上的不同观点。 一元论——认为世界有统一性;可分为唯物主义一元论和唯心主义一元论; 二元论——认为世界有两个并列的同等重要的本原,物质和精神[如笛卡尔]; 多元论——认为世界有三个及以上的本原(如波普尔的“三个世界”理论)。 三、马克思主义世界统一性思想 1、世界统一于物质—自然唯物主义的命题,承认自然界对于人类活动的优先性; 2、物质世界的统一性是包括人的实践活动在内的物质统一性; (1)实践是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分化和统一的基础; (2)实践是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分化和统一的基础; (3)实践是自然世界和社会世界分化和统一的基础。

  4. 第三节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实践统一性 一、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 (一)人类社会产生的原因: 1、《圣经》——神创论; 2、达尔文——生物进化论; 3、马克思恩格斯——劳动实践论。 劳动实践在人类社会产生中的作用: 1、人手的形成; 2、人脑及语言、意识的产生; 3、社会关系的形成。

  5.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一条) “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观方面去理解。所以,结果竟是这样,和唯物主义相反 ,唯心主义却发展了能动的方面,但只是抽象地发展了,因为唯心主义当然是不知道真正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 ——选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54页,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6. (二)实践是人们改造物质世界的对象性活动和人的存在方式(二)实践是人们改造物质世界的对象性活动和人的存在方式 1、人与动物的区别(人源自于动物又高于动物): (1)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的方式不同; (2)有无社会性不同; (3)处理与自然界的关系不同; (4)继承方式不同。 2、实践的涵义、特点和形式: 涵义:实践是人们改造物质世界的对象性活动和人的存在方式; 特点:客观物质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形式: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生产实践;处理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交往实 践;科学实验。 3、实践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区别和联系的中介环节 区别:实践使人与自然成为主体—工具—客体之间的分化关系(主奴关系); 联系:(1)实践为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提供物质基础; (2)实践是自在世界向人化世界转化的基础; (3)实践使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础。

  7. 二、人类社会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与人的自觉活动的统一二、人类社会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与人的自觉活动的统一 (一)人类社会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客观规律性 表现:1、客观物质性;2、合规律性;3、可认知性。 (二)人类社会发展又是体现人的自觉活动的过程——主体目的性 表现:1、认识社会历史的主体,社会历史是人的活动的结果; 2、社会规律存在并实现于人的活动之中; 3、人能够认识并驾驭社会规律。 (三)自然历史过程与人的自觉活动之间的辩证关系 1、主体目的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 2、主体(能动选择)与客体(因果决定)的关系(“剧中人”与“剧作者”的关系); 3、反对在社会发展问题上的“唯意志论”和“历史宿命论”。

  8.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1867年第一版序言 • “我的观点是把经济的社会形态的发展理解为一种自然史的过程。不管个人在主观上怎样超脱各种关系,他在社会意义上总是这些关系的产物。同其他任何观点比起来,我的观点是更不能要个人对这些关系负责的。” • “一个社会即使探索到了本身运动的自然规律,它还是既不能跳过也不能用法令取消自然的发展阶段。但是它能缩短和减轻分娩的痛苦。” • ——选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101-102页,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