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4

追求有效教研 展现教研魅力

追求有效教研 展现教研魅力. 教研活动专题讲座. 飞云镇中 涂莲英 Emai: t.ooly@hotmail.com. 回眸记忆中的教研. 1980 年,教研工作开始走向正轨,要求 集体备课是做到 “ 三定 ” 、 “ 五备 ” 、 “ 五统一 ” 。 1984 年,教研活动着重为 “ 改革第一课堂 , 发展第二课堂 ” , 处理好课内与课外 的关系。 1990 年,教研活动的内容重点 “ 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练为主线 ” 。.

kyne
Download Presentation

追求有效教研 展现教研魅力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追求有效教研 展现教研魅力 教研活动专题讲座 飞云镇中 涂莲英 Emai: t.ooly@hotmail.com

  2. 回眸记忆中的教研 1980年,教研工作开始走向正轨,要求 集体备课是做到“三定”、“五备”、“五统一”。 1984年,教研活动着重为“改革第一课堂,发展第二课堂”,处理好课内与课外的关系。 1990年,教研活动的内容重点“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练为主线”。

  3. 21世纪后,新课程开始在全国推进,教研活动着重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强调实现三维目标,研讨在课堂上如何实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由教学生“学会”转变为“会学”

  4. 有效教研 • 有效教研是以教师专业化发展为本,关注的是教师自主教研意识的确立,个人能力的超越;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以学校课程实施过程和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的教育教学问题为研究对象,以专业研究人员为合作伙伴的实践性研究活动。通过教研来提升整个教研组的研究水平。 • 有效教研是一种民主、开放、科学的教研机制,是一种合作、坦诚、包容的学习文化。

  5. 一 追求有效的“常规化”教研 • 制定计划,明确要求 • 坦诚交流,展示魅力 • 注重探究,展示魅力

  6. 几个课堂引入设计的片段 • 年轻的卓老师公开执教《力的存在 》这堂课,引入设计:用扇子扇动头发,然后问:“同学们观察到老师的头发有变化吗?为什么?”同学们说:“有,是因为风吹过来。”老师紧接着问:风看的见吗?学生说:“看不见。”“那怎么知道是风呢?”“头发飘起来了”。从而引出看不见的力。虽然力看不见,但可以从它的作用效果知道力的存在。她这样设计浅而易懂,让学生学的轻松。课后,评课时,有位老教师提出另外的方法,:通过视频欣赏神七的发射,加速升空、转弯变轨(改变方向)从而引入新课,美丽的画面,神奇的太空,变化莫测的运动状态更加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但起点高,难度大,对老师驾驭课堂能力的要求也挺高的。

  7. 几个课堂引入设计的片段 又如:《几种常见气体》的复习课的引入设计,老教师可能会这样引入:前面我们学了那几种气体?它们各有哪些性质和用途?可负责这堂中心发言人温州市骨干教师徐老师这样设计: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一件礼物,(出示)一瓶气体(同学们被一件礼物会激起兴趣),还有仙降中学的郭老师执教的《汽化和液化》,引入设计:老师给你们表演一个魔术,只见老师熟练地操作起来,言简意赅,小小的魔术,可它的作用并不小,接下来的探究教学就自然而然地展开了。

  8. 探究实验,展示魅力 • 如:在盐与化肥的教学时,按教材中的要求,取1-2毫升的硫酸铵于试管中,再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微热,可是怎么也闻不到刺激性的气味,在试管口放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也不变蓝色。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难道是药品过期?还是操作不当?老师和学生疑团层层。然后通过教研活动,再探究,多位老师设计多种方案,最后终于找到方法,在烧杯中进行反应,现象非常明显。

  9. 探究实验,展示魅力 • 又如:在《碱和盐的性质》学生实验课上,在碳酸钠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的白色沉淀中滴加稀硝酸,白色沉淀不完全溶解。这又是为什么?学生重做一次,现象还是不变,故老师引导学生用蒸馏水配制碳酸钠溶液,再重做,现象非常明显。并分析了开头一幕白色沉淀不溶解的原因。

  10. 探究实验,展示魅力 • 实验操作竞赛辅导,更需要教研组的力量

  11. 二 追求有效的“问题化”教研 • 在新课程改革和实施全面推行过程中,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初三复习,年年都有,每届都有面临的实际问题:初三复习课如何上?不同的老师会采取不一样的方法,有的老师一节课一张试卷,有的讲解典型例题,有的分析习题,有的边看书边练习…….方法多种多样,到底怎样上更有效?针对该问题,需要通过教研.况且我们非常清楚不同的教学方法效果是完全不同的。下面有个统计图:

  12. 使用各种教学方 法24小时以后 对学习材料 的平均保 持率

  13. 学生对知识获取 全体学生 教了也还不 会的 30%左右 老师不教, 自己也能看懂的20%左右 靠老师的 教帮他弄 懂的20% 左右 不用教,就 已会的 30%左右

  14. 上海著名的一所学校——杜朗口中学,他就是实施《我的课堂我做主》,全部的时间让给学生,主要是讲,不管是复习课还是新课,效果极佳,过来取经的人数最多的一天达到700多人….. 到此时,每个老师心中都有个谱,初三复习课该怎么上? 我们的王老师组织了多次初三备课组教研活动,各抒己见,初步得出一套初三复习的教学模式,我把它归纳为4个字:导、练、讲、评。练、讲、评尽量由学生来完成。效果怎样,还有待于实践来检验。如能达到预期效果,那就可为下一届初三积累了良好的经验和资源.如果不可,我们还需要通过教研重新调整。

  15. 又如,对于作业,特别是家庭作业,家庭作业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巩固和提高的实践活动,是发展学生思维的重要途径。但在具体实践中,发现了许多弊病,归纳为“三多三少”:又如,对于作业,特别是家庭作业,家庭作业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巩固和提高的实践活动,是发展学生思维的重要途径。但在具体实践中,发现了许多弊病,归纳为“三多三少”: • 随意性的多,有针对性、层次性的少; • 机械重复性的多,灵活创新性的少, • 纸笔型的多,动手制作的少。 这些都导致作业效果不好。艰苦繁重的“题海战”加重了学生的课余负担,也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针对这现象,可以提出“如何布置有效家庭作业?”

  16. 所谓有效家庭作业指的是学生在家中完成的: 能促进学生理解的作业, 能提高熟练性的作业, 能帮助记忆性的作业, 能促进知识体系形成的知识整理作业。 量少,有层次性,有代表性

  17. 三 追求有效的“课题化”教研 大家也都明白“教育要发展,科研要先行”这个道理。我们就必须要把课题研究作为一项重要的教研内容,有效的课题化教研有如下重要意义:

  18. 1. 教研活动课题化,凸现了教师的主体地位。教师往往有备而来,在个人独立研究的基础上参与群体研讨,对于提高教研活动的质量和层次,使教学研究向着深层次方向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19. 2. 教研活动课题化 确立了教师研究主导地位。有了设定的研究主题与制度保障,触发了教师的内在动力,增强了教师的责任心与积极参与课题研究的意识和主人翁的精神。一些原本只管教书,不知教科研的教师,也会努力参与课题研究,不断开创自己的新路,体现多彩的人生价值。使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科研能力有了一个质的飞跃。

  20. 3. 教研活动课题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校不仅是是教师成长的场所,也是学生成长的摇篮。教研活动课题化,那就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在完成其学业任务的过程中身心得以发展、人格得以塑造和完善。通过教研活动,不少教师大胆创新教学方法,积极实行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提高教书育人的水准,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地发展。 我们要致力营造一股浓浓的以“开放、合作、共享”为特征的有效的“课题化”教研

  21. 开放性试题的评价 四 追求有效的“信息化” 教研 1、什么是开放性试题: 简单说就是指那些答案不唯一, 或是思维过程不唯一的试题。 特点: 条件的不完备性(条件开放) 结论的不确定性(结论开放) 过程的探究性 知识的综合性(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思维的不约束性(策略开放) 考查考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去解决问题的能力

  22. 34(2010温州中考)夏天夜晚,常会看到灯蛾扑火现象。灯蛾围着烛焰等光源一圈又一圈飞行,圈子越来越小,直至遇到火焰。远古时期就有灯蛾,那时灯蛾在夜间飞行是依靠星光来辨别方向的,遥远的星光到达地球时近似于平行光线。34(2010温州中考)夏天夜晚,常会看到灯蛾扑火现象。灯蛾围着烛焰等光源一圈又一圈飞行,圈子越来越小,直至遇到火焰。远古时期就有灯蛾,那时灯蛾在夜间飞行是依靠星光来辨别方向的,遥远的星光到达地球时近似于平行光线。 科学家对“灯蛾为什么会扑火”这一问题的解释,用如图加以表达。请运用图中信息,结合相关知识,对“灯蛾扑火”现象作出解释: ▲ 。 (3分)

  23. 现行:进行分层次评价 • 1、 SOLO分类评价法: 指可观察到的学习结果的结构,是一种以等级描述为基本特征的质性评价方法, 侧重于思维能力评价 质性评价提供了层次性的结构模型

  24. 2、PTA量表法评价 • PTA量表法又可以称为“基本要素特征分析法”,它是一种用来评价学生任何一种表现或者若干综合表现的评分方法。 • PTA量表法由美国教师沃尔弗德和安迪生等倡导,在美国用于全国范围考试,已流行几十年,是一种比较成熟的评价方法。 • 其中增减法是PTA常用的评价方法

  25. 参考答案:远古的灯蛾与光线(星光)成一定夹角(α)飞行,由于遗传,现代的灯蛾仍保持与光线成相同夹角飞行的习性,烛焰等光源发出的是发散光线,导致灯蛾扑火。参考答案:远古的灯蛾与光线(星光)成一定夹角(α)飞行,由于遗传,现代的灯蛾仍保持与光线成相同夹角飞行的习性,烛焰等光源发出的是发散光线,导致灯蛾扑火。 满分回答(3分):答出四个因素,且逻辑关系严密。例如,答出远古灯蛾的特点(如:与遥远星光成一定夹角飞行),答出现代灯蛾的飞行特点,答出现代与远古灯蛾间飞行特点间的联系(遗传),答出火光与遥远星光的不同。 2分的回答:至少答出四个因素中的三个,且表达的逻辑性较强。 1分的回答 :只答出四个因素中的两个,且表达无科学性错误。

  26. 多层次 材料1: 该空调外机已安装多年,请详细分析空调外机掉下来的原因。

  27. 材料2: 温州市龙湾区某制革厂排放的酸性废气对周围的环境造成很大的污染,工厂附近有一个池塘,池底是石灰岩。近几年来湖水pH平均值已从原有的6.8降低到5.7。 钓鱼爱好者抱怨说,自从工厂开办以来,鱼资源不断减少。 而工厂的科研人员做了一个实验,用一只大容器,取来该湖的湖水,并维持pH在5.7,从湖里找来大鱼放在该容器内,喂以蛋白质饲料,在这样的条件下,大鱼生长兴旺。于是科研人员得出:工厂排放的酸性废气对鱼资源的减少没有关系。 你认为科研人员的结论可信吗?请说明理由。

  28. 1、酸对鱼的食物数量多少的影响。 • 2、酸会对鱼卵或幼鱼的影响; • 3由于降水量、废气排放量导致pH波动对鱼的影响 • 4、由于酸与石灰岩反应产物对鱼的影响 • 考虑到3个方面的给5分; • 学生考虑到以上4个方面的给6分; • 考虑到2个方面的给4分; • 考虑到1个方面的给2分。 简单来说,就是可把某种行为表现, 分解为若干基本要素,对这些要素作出评价

  29. 弹簧夹 石灰石 • 下图是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在加入反应物前,怎样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30. 解释现象类 请解释:钻木为什么能够得到火?

  31. 结束语 让我们以追求有效教研为契机,大力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科研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打造一个强大的、具有特色的、有效的教研共同体;力求在教研活动过程中解决问题、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共同成长,充分展示有效教研的魅力。

  32. 谢谢!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