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 likes | 769 Views
关于公共财政的几个问题. 江西省财政厅 王国星 研究员 2007 年 9 月 28 日 · 广丰. 关于公共财政的几个问题. 一、公共财政的基本理论问题 二、按公共财政理论来考察现行的财政运行 三、公共财政体系的构建. 一、公共财政的基本理论问题. “ 公共财政 ” 的由来 公共财政的概念 公共财政的特点 公共财政的基本框架. “ 公共财政”的由来. 解放初期至 80 年代初,批判其用 “ 公共性 ” 粉饰和掩盖财政的 “ 阶级性 ” ,一直没提 “ 公共财政 ”
E N D
关于公共财政的几个问题 江西省财政厅 王国星 研究员 2007年9月28日·广丰
关于公共财政的几个问题 一、公共财政的基本理论问题 二、按公共财政理论来考察现行的财政运行 三、公共财政体系的构建
一、公共财政的基本理论问题 • “公共财政”的由来 • 公共财政的概念 • 公共财政的特点 • 公共财政的基本框架
“公共财政”的由来 • 解放初期至80年代初,批判其用“公共性”粉饰和掩盖财政的“阶级性”,一直没提“公共财政” • 1983年张愚山在翻译埃克斯坦《Public Finance》一书时,正式使用“公共财政学” • 1996年开始理论界对公共财政进行了大论战 • 1998年12月李岚清在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上提出建立公共财政框架的思路 • 2000年11月,李岚清在第二次省部级班干部财政研究班上作了题为“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建立公共财政的初步框架”的重要讲话
什么是“公共财政” • 公共财政是以政府为主体、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进行的经济活动 • 是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一种财政类型 以市场失效作为财政职能定位的依据 以公共权力作为财政收入定位的依据 以公共需要作为财政支出定位的依据 以公共选择作为财政管理定位的依据
公共财政的基本特征 • 财政支出的公益性,是根本性特征 弥补市场失效的财政 • 财政收入的完整性,是基础性特征 全部政府收支纳入预算的财政 • 财政管理的公开性,是关键性特征 法治化财政、透明性财政即阳光财政
西方公共财政的理论体系 • 财政存在的根本——市场失灵理论 • 财政活动的对象——公共产品理论 • 财政分配的目的——公共需要理论 • 财政决策的过程——公共选择理论
公共财政的基本框架 • 具有比较合理、科学和适应市场经济的财政收支框架 公共收入主要有税收、非税收入等(收入的完整性) 公共支出有公共机构、公共安全、公共事业、公共福利、公共工程、公共企业等方面,当然财政介入的程度是不一样的(支出的公益性) • 有比较透明、高效的财政运行机制(管理的公开性) 一是公共收支计划机制(政府预算); 二是公共收支执行机制(税收征管制度、财政管理体制、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政府采购制度等); 三是公共收支监督机制(在增强透明度的基础上构建财政监督、审计监督、立法机构监督和社会监督四位一体的监督体系)
二、按公共财政理论来考察现实的财政运行 • 这些年的财政改革是公共化的取向 财政收入不断增长 财政支出不断优化 财政管理不断规范 • 但与公共财政体系还有差距 财政收入还不够“完整” 财政支出还不够“公共” 财政管理还不够“公开”
2、财政支出结构不断优化 总体向公共化发展 • “五个确保” • “四个倾斜” • 40项公共财政政策
我省财政支出的变化 2006年696亿元支出:文教科153亿,占22%;社保补助、抚恤和救助、医疗等105亿,占15% 我省基建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
五个确保 • 确保标准工资按月足额发放 • 确保机构正常运转 • 确保社会保障资金落实到位 • 确保维护社会稳定支出需要 • 确保教育、支农、科技支出增长达到法定要求
四个倾斜 • 向困难群众倾斜 • 向农村倾斜 • 向基层倾斜 • 向社会事业倾斜
向困难群众倾斜 • 积极落实下岗失业人员优惠政策,足额安排小额贷款担保贴息 • 在中西部省份率先建立统筹城乡困难群众的生活、医疗救助体系 • 及时落实石油、副食等价格改革财政补贴,补助相关弱势群体和公益性行业 • 贫困生就学资助政策体系
向农村倾斜 省级统筹财力新增部分60%以上用于“三农” • 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补助 • 各类种粮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 • 新农村建设财政配套资金 • 支持“阳光工程”、“雨露计划”,免费培训农民 • 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 • 支持“万村千乡市场工程” • 支持“造田增粮富民工程” • 财政惠农补贴全部用“一卡通”发放
向基层倾斜 • 微调体制,搞活机制 • 一般性转移支付和革命老区专项转移支付资金 • “三奖一补”资金,对困难县市转移支付,乡村两级财力补助 • 粮食风险基金筹集任务全部由省级承担
向社会事业倾斜 • 教育基础设施建设 •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改革试点范围由11个县扩大到40个县市 • 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建设 • 农村文化专项资金 • 困难县政法经费加大了补助力度 • 安排生态公益林及保护奖励资金
40项公共财政政策 • 就业和再就业 • 生活保障 • 医疗保障 • 教育保障 • 农村生产生活 • 环境保护 • 公共安全
3、财政管理不断规范 • 部门预算编制范围范围进一步扩大 • 政府收支分类改革试运行 • 国库集中支付改革不断扩大 • 非税收入征缴逐步规范,“收支两条线”进一步落实 • “省直管县”、“乡财县代管”改革稳步推进 • 落实国家改革公务员工资政策,清理津贴补贴 • 政府采购规模不断扩大 • 支出绩效评价开始试点
经验与体会 • 理念:转变理财思路 • 沟通:走出去、请进来、求实效 • 主动:变“事后出手”为“提前介入” • 解难:密切关注社会热点难点问题 • 作风:心系群众、财政为民,“八项服务承诺”
转变理财思路 • “三个转变”:“小财政”转变为“大财政”; “消极安排型财政”转变为“积极发展型财政”; “被动落实型财政”转变为“主动服务型财政” • “三个转化”:把财政资源转化成经济发展的推动力; 把经济发展的成果转化为财政收入的增长; 把财政收入的增长转化到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事业的进步上来 • “三个把握”:把握大局——跳出财政看财政; 把握角色——为党委政府决策当好参谋; 把握主动——掌握财政工作的主动权
(二)公共财政建设任重道远 • 财政收入缺乏“完整性” • 财政支出缺乏“公益性” • 财政管理缺乏“公开性”
1、财政收入缺乏“完整性” • 蛋糕有待进一步做大:总量小、比重低 • 地区发展不尽平衡 • 收入结构不尽合理 • 政府间收入划分不科学(基层财政仍比较困难,县乡债务负担重,财政供养多 )
财政收入结构 江西省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
财政收入“完整性”的因素分析 • 国家政策、区位因素、发展战略 • 经济规模、经济结构与经济效益 • 县域经济相对滞后 • 政府收入分配格局 • 税收体系和税收征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