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 likes | 608 Views
说 专 业 —— 以数控技术专业建设为例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二 ○○九年十一月二十六日. 前奏. 1896 年第一架自动演奏钢琴 1952 年第一台数控机床. 控制介质 —— 穿孔纸带. 引言 一、专业建设调研 二、构建课程体系 三、教学团队建设 四、实践教学条件建设. 一、专业建设调研. 调研的两个方面: ■ 产业背景调研 ■ 人才需求调研. 1 . 产业背景调研. 江苏省重点产业 : 现代高效农业、 先进制造业 、现代服务业、基础设施建设、信息技术应用。. 1 . 产业背景调研. 以数控专业为例:.
E N D
说 专 业——以数控技术专业建设为例无锡职业技术学院二○○九年十一月二十六日
前奏 1896年第一架自动演奏钢琴 1952年第一台数控机床 控制介质——穿孔纸带
引言 一、专业建设调研 二、构建课程体系 三、教学团队建设 四、实践教学条件建设
一、专业建设调研 调研的两个方面: ■产业背景调研 ■人才需求调研
1 . 产业背景调研 江苏省重点产业:现代高效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基础设施建设、信息技术应用。
以数控专业为例: 产品结构提升:汽轮机、柴油机(欧Ⅳ) 、风电设 备… 产品特征变化:大型、复杂、有色(金属)… 技术领域转移:加工对象、加工材料、加工设备… 企业需求细分:专业方向变化(课程内容调整); 订单班(课程更换); 技术服务(解决工艺问题); 品牌宣传(合作课程和教材)
1 . 产业背景调研 得出结论 ■已办专业如何调整? 专业领域内未来是否会产生新岗位? 专业培养目标是否要作适当调整? ■是否举办新专业? ■专业定位:积极服务江苏地方经济社会先进制造业的发展,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改革是专业建设的核心
2 .人才需求调研 目的:获得毕业生就业岗位、岗位上具体工作项目、岗位升迁的完整准确信息。 人才需求调研四步走: ■拟定调研方案 ■获得就业岗位及岗位的升迁 ■细化工作岗位项目 ■征询企业毕业生的整体意见
调研对象:企业人事经理、毕业生本人、车间(部门)领导、公司领导调研对象:企业人事经理、毕业生本人、车间(部门)领导、公司领导 企业分类方式:按规模(销售额),按性质(国企、民企、私企等) 调研样本选择:企业类别构成与就业企业类别构成相符。约20%毕业生 方法:以信函调研为辅,以实地访谈为主 人才需求调研第一步 拟定调研方案 获得就业岗位及岗位的升迁 细化工作岗位项目 征询企业毕业生的整体意见
毕业生就业岗位、分布:信函向人事经理获得岗位名称、级别、人数、岗位职责毕业生就业岗位、分布:信函向人事经理获得岗位名称、级别、人数、岗位职责 就业岗位规范化处理:按国家标准和企业共识处理获得规范化岗位汇总表。 岗位升迁情况:实地走访毕业生,获得岗位升迁路径图。 人才需求调研第二步 拟定调研方案 获得就业岗位及岗位的升迁 细化工作岗位项目 征询企业毕业生的整体意见
实地调研毕业生、车间管理人员,获得具体到对象、设备、软件、产品、工作部位等的80~100个工作项目。实地调研毕业生、车间管理人员,获得具体到对象、设备、软件、产品、工作部位等的80~100个工作项目。 人才需求调研 拟定调研方案 获得就业岗位及岗位的升迁 细化工作岗位项目 征询企业毕业生的整体意见 第三步 第四步 企业对职业素养及社会能力培养的具体要求; 毕业生对学校教学工作建议。
主要调研成果 调研成果一:就业岗位 调研成果二:专业培养目标 调研成果三:企业要求 调研成果四:毕业生建议 调研成果五:岗位工作项目表
调研成果一:就业岗位 就业面向:面向长三角及江苏省先进制造业,重点是无锡地区能源设备制造、汽车制造等产业。 主要就业岗位——数控机床操作工数控工艺员、数控程序员。 次要就业岗位——三坐标测量工、数控机床维修工、数控机床装配与调试工。
调研成果二: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适应先进制造业需要, 初始就业数控机床操作(中级)等岗位, 2~3 年后胜任数控程序员、工艺员、三坐标测量工等岗位, 顺利迁移向数控机床维修工、数控机床装配工、数控机床调试工等岗位, 具备数控技术相应工作经历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调研成果三:企业要求 企业对职业素养及社会能力培养的 具体要求 1.学校在重视技能培养同时,要关注诚信、敬业教育,肯吃苦、善沟通的职业素养比专业能力培养更为重要。 2.就业时要有工作经验,减少熟练掌握工作技能的时间。
调研成果四:毕业生建议 毕业生对学校教学工作建议 1.入学一年 ,基础课内容深,专业还没入门。 2.学校校教学环境,与企业真实的生产、制度环境差距大。希望增加校外实习次数。 3.课程内容对就业岗位工作帮助不大,理论过多,对工作直接帮助的内容少。 4.实训机会偏少,实训机床与企业使用的机床在先进性方面差距较大。
调研结果最突出的问题 ■75%以上的企业都希望毕业生具有 工作经验 ■课程教学内容与岗位工作 关联度过低 这是构建课程体系时必须解决的问题。
二、构建专业课程体系 ■建立岗位工作项目与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之间的紧密联系 ■构建适应高技能人才成长规律的高职课程体系框架 两个方面的工作
还有一个突出问题尚未解决。请看企业怎么说……还有一个突出问题尚未解决。请看企业怎么说……
通过这样系统化设计,使学生在校期间就积累工作经验,获得了职业素养的系统化培养。 通过这样系统化设计,使学生在校期间就积累工作经验,获得了职业素养的系统化培养。
第二方面 ●入门学习阶段课程与新学徒特点相对应 ●专项学习阶段课程与普通技工特点相对应 ●综合学习阶段课程与高技能人才特点相对应 确立专业课 程体系结构 ●入门学习阶段课程:专门知识、基础技能训练 ●专项学习阶段课程:专业基础理论、专项技能 训练 ●综合学习阶段课程:综合技术及技能训练 对专业课程 按阶段分类 ●同一阶段课程排序原则:考虑课程之间的衔接 关系及学校教学资源的配置及均衡使用 ●针对专业教学要求,调整基础课程的安排 整 体 调 整
数控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示例 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为基础 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
课程体系特点 ■人才成长——课程体系框架结构 ■校外实习——职业素养阶段深化、全程贯穿 ■专业课程、校外实习、基础课程 ——三个阶段中相互融合
三、教学团队建设 三项核心能力培养
教学团队建设 制度支撑共同提高
教学团队建设 我们强调的是融合与分享。理念上并非每位成员全面优秀,而是校内外各具特色成员的融合形成整体的优势;操作中并非每位成员经历各类教学科研工作,而是通过沟通与交流分享经验与成果。
四、实践教学条件建设 理念创新——“以他方为中心” 管 理 创 新 校内基地 校外基地 校 企 合 作 建好实训基地 校 企 合 作 用好实习基地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 形式:按就业岗位职业环境特征构建职业教育环境,体现专业能力集成化训练要求;参照全国技能大赛的现场布局,建成集讲授、信息收集、讨论、实施等一体的新型教室,满足学生顶岗实习前准职业性训练。
实践教学条件建设 内涵:提供做中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环境条件,使学生通过具体工作项目来学习,在获得专业知识的同时,得到能力、素质、技能的训练
方法:用开放性思路引入企业资源,解决部分难以承受的高投入高维护问题。方法:用开放性思路引入企业资源,解决部分难以承受的高投入高维护问题。 入手——为企业解决生产实际问题 赢得——企业支持,共建校内实训室
入手——企业品牌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赢得——企业出设备,学校出场地,改善了专业实训室条件
成效:建设企业冠名的共享型实训室4个,企业投入540余万元设备,设立9个企业奖学金。成效:建设企业冠名的共享型实训室4个,企业投入540余万元设备,设立9个企业奖学金。
校外顶岗实习基地 现象:企业冷,学校热 难点:难在管理的缺失。 理念:以他方需求为中心。首先要让企业化冷为热,愿意接受学生实习。其次要让学生受益,参加实际生产,积累工作经验,增加工作经历。
校外顶岗实习基地 方法: (1)学生分散安排,每个企业安排3~5人,降低企业接收难度。 (2)设计双进程教学运行方案,使企业岗位缓解用人压力。
校外顶岗实习基地 (3)学生顶岗实习前完成相关技能培训项目,让学生掌握顶岗要求的基本技能。 (4)计件获酬,提高企业管理内驱力,主动加强职业素质教育,让企业收到实际效益(就地就业)。
服务:为企业构建服务平台,建立无锡制造业服务网、太湖数控网。 创新管理体制,设立校系教研室三级组织,为顶岗实习提供组织保证。制定配套制度,明确工作规范。注重精细操作,分片就近授课,加强过程管理。
成效:企业乐意,由冷转热。建立三十多个稳定的顶岗实习基地。成效:企业乐意,由冷转热。建立三十多个稳定的顶岗实习基地。
尾 声 如果把高职专业建设比喻成一首优美的钢琴曲,那么需求调研是前奏,职业能力培养是主旋律,教学改革就是最强音,愿高职各专业的建设汇成宏亮的钢琴合奏曲,不断奏响新的辉煌乐章!
工程教育论宏观控制模型 控制力 教育政策 领导干部 财政投入 产业需求与投入 工程教育系统 专业、课程体系、教学大纲 师资、教学内容、方法 职场目标 社会需求 利益相关者决策 (产业、学生、教师) 评测 学生质量评价 专业评估 学校评估 改革/改进战略、 策略、措施 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职场所需能力素质知识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