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0 likes | 486 Views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 实施策略. 谢幼如 教授 华南师范大学 教育技术研究所 E-mail: YJSXie@public.guangzhou.gd.cn.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概述 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模式 三、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 方法与步骤 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课题研究.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概述.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 有关定义 (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意义.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 有关定义. 课程
E N D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施策略 谢幼如 教授 华南师范大学 教育技术研究所 E-mail: YJSXie@public.guangzhou.gd.cn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概述 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模式 三、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 方法与步骤 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课题研究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概述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 有关定义 (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意义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 有关定义 课程 广义:指所有学科(教学科目),或指学生 各种学习活动的总和。 狭义:指一门学科。 整合 不是混合,是融合。把两者融合在 一起,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 将信息技术以工具的形式与课程融合, 以促进学生的学习。 • 将信息技术融入课程教学系统各要素中,使之成为教师的教学工具、学生的认知工具、重要的教材形态、主要的教学媒体。 • 将信息技术融入课程教学的各个领域:如班级授课、小组学习、自主学习,成为既是学习的对象,又是学习的手段。
(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意义 1、信息时代课程教学深化改革的需要 2、信息时代人才培养的需要 3、信息技术自身发展的需要
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 教学模式 分类1: 多媒体组合课堂教学模式 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 基于多媒体网络的交互式教学模式 利用网上资源自主学习模式 利用互联网及卫星传播授课模式 (引自南国农教授报告)
分类2: 项目化学习模式 探索性学习模式 研究性学习模式
1、项目化学习模式 • 教师把教学内容编成多个项目, 学生选择项目 • 在老师指导下,学生自己学习相关知识,查阅相关资料 • 小组协作,完成项目
2、探索性学习模式 • 教师先设计一些探索性的问题,让学生先做猜测或假设 • 学生借助计算机引导自己去发现、验证、总结出规律
3、研究性学习模式 • 学生自由选择课题内容 • 让学生独立进行课题研究: 利用先进的教育资源,引导学生查阅资料,查找信息,进行分析、归纳、总结 • 学生撰写研究论文,提出自己的观点
目前网络教学的特点 • 应用形式:强调在线学习 • 资源类型:网络课件或专题学习网站 (专题学习小站) • 教学类型:探索性、研究性、基于问题(PBL) • 教学策略:强调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 • 教学评价:实时、动态、基于作品
三、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的方法与步骤 (一)建设信息技术环境 (二)开发教学软件资源 (三)搞好教学设计工作
(一)建设信息技术环境 • 多媒体综合电教室 • 多媒体网络教室 • 视听阅览室 • 校园网络
(二)开发教学软件资源 多媒体教学资源的类型: 1、媒体素材 2、题库(ITEM BANK) 3、案例(CASE) 4、课件(网络课件) 5、网络课程 6、专题学习网站
1、媒体素材 指传播教学信息的基本材料单元,包括文本、图形(图象)、音频、视频、动画等
2、题库(ITEM BANK) 是按一定的教育测量理论,在计算机系统中实现的某个学科题目的集合,是在数学模型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教育测量工具
3、案例(CASE) 是指有现实指导意义和教学意义的代表性的事件或现象
4、课件(网络课件) 是对一个或几个知识点实施相对完整教学的辅助教学软件
5、网络课程 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它包括两个组成部分: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
6、专题学习网站 围绕某一专题的教学(学习)网站,包括如下几方面的功能: (1)本专题结构化的知识展示 (2)扩展性的学习资源 (3)交流讨论答疑空间 (4)自我评测系统
网络学习资源的设计 设计要求: A、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 B、良好的学习交互功能 C、直观友好的界面设计 D、活泼生动的教学策略
设计策略: A、相关度——与教学内容(教材、课本) 相关的程度 B、整合度——综合、加工、处理水平的程度 C、扩展度——扩大知识面、丰富素材资料、 增加学习功能的程度
(三)搞好教学设计工作 •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要求 •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设计 基本内容
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的基本要求 • 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 能满足个体的需要,使学习具有个性化 • 学习方式要以问题为中心的,以任务来驱动 • 学习过程要有充分的讨论交流,协商合作的机会 • 学习是具有创造性和生产性的
网络环境教学设计的内容体系 1、学习目标与任务的确定 2、学习者特征分析 3、学习环境的选择 4、学习情境的创设 5、学习资源的设计 6、学习活动的组织 7、学习评价的设计
教学设计的发展 • 以教为主——以学为主(学教并重) • 重视结果——重视过程 • 强调资源——强调环境 • 体现静态设计——体现动态设计 • 集体、统一设计——个体化、个性化设计
几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 教学目标的问题 1、深化拓展 2、结构体系 • 网上资源的问题 1、来源 2、引导性问题 3、使用方式 • 自主学习的问题 1、自主学习模式(方式)的多样化 2、自主学习的目标 3、发挥学生的首创精神
协作学习的问题 1、群体的组成及组长的作用 2、协作学习的支持平台 3、协作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 教师指导性活动的问题 1、角色转变 2、教学调控 • 学习评价的问题 1、网上评测 2、自我评价 • 学科特色的问题 1、学科教学规律 2、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
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 课题研究 1、基础教育司重点科研项目 《学科“四结合”教学改革试验研究》 2、全国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十五”课题 《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与教的理论与 实践研究》 3、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 《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研究》
课题研究方案 1、问题的提出(研究的目的意义) 2、研究的理论依据 3、课题内涵的界定 4、研究假设与变量分析 5、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6、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7、预期研究成果形式 8、研究组织机构
课题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 选择试验内容(学科、章节、知识点); • 选择对象,分析特征; • 制定试验方案(确定时间表和试验课的安排); • 对试验课的研讨与分析; • 设计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 • 收集学习反馈信息,获得数据资料; • 撰写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