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0

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叶德磊 编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此课件仅供教学之用,其中内容不得用于其它出版物). 第十一章 主要宏观经济学流派. 教学目的 : 了解当今主要宏观经济学流派的主要理论、观点及其主要代表人物。. 教学重点: 各宏观经济学流派的主要理论和观点。. 11.1 凯恩斯及后凯恩斯主流经济学.

kyle-frye
Download Presentation

宏观经济学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宏观经济学 叶德磊 编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此课件仅供教学之用,其中内容不得用于其它出版物)

  2. 第十一章 主要宏观经济学流派 教学目的 : 了解当今主要宏观经济学流派的主要理论、观点及其主要代表人物。 教学重点: 各宏观经济学流派的主要理论和观点。

  3. 11.1 凯恩斯及后凯恩斯主流经济学 凯恩斯是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奠基人和创立者。在凯恩斯的经济理论诞生后,20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又出现了继承凯恩斯基本经济思想和分析方法的后凯恩斯主义,后凯恩斯主义又主要由两大学术流派构成,一是以美国经济学家为主的后凯恩斯主流经济学,二是以英国经济学家为主的新剑桥学派。

  4. 11.1 凯恩斯及后凯恩斯主流经济学 一、凯恩斯经济理论概要 凯恩斯《通论》的中心内容,是要分析市场经济中失业的原因及治理失业问题的对策。 传统经济理论认为“供给总能创造对自己的需求”,凯恩斯则认为,市场机制的自动调节作用是有限的,会存在失业。

  5. 11.1 凯恩斯及后凯恩斯主流经济学 失业产生的根本原因是有效需求不足。有效需求主要由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构成,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的不足又源于三大基本心理规律: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及流动偏好规律。 这三大基本心理规律是不易改变的,要增加有效需求就只能依靠政府的作用,通过扩大有效需求以实现充分就业。

  6. 11.1 凯恩斯及后凯恩斯主流经济学 二、后凯恩斯主流经济学 也被称之为“美国凯恩斯主义”、“新古典综合派”。其主要人物有萨缪尔森、汉森、托宾、索洛等人。 新古典综合派在经济理论上的最显著特征是,在宏观层面接受凯恩斯的理论,在微观层面采用传统的新古典经济学理论,力图为凯恩斯的宏观经济理论寻找合适的微观基础,因而其理论呈现出明显的综合性特征。

  7. 萨缪尔森(1915-) 萨缪尔森是新古典综合派最主要的代表和奠基人。1970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他几乎在经济学的各个领域都有建树和发展,曾经当选为美国经济学会会长、经济计量学会会长、国际经济学会会长等。他的《经济学》(1948年初版,至今已出版了17个版本)是当今世界上影响最大的经济学教科书之一。

  8. 11.1 凯恩斯及后凯恩斯主流经济学 新古典综合派的主要理论贡献有: 1、希克斯和汉森提出了IS–LM 模型。 2、提出了经济增长理论中的两个著名模型:哈罗德―多马模型和索洛―斯旺模型(新古典增长模型)。 3、提出了乘数―加速模型。 4、推进通货膨胀和失业问题的研究。

  9. 11.1 凯恩斯及后凯恩斯主流经济学 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发生了滞胀。新古典综合派对此的理论解释为: (1)海勒等人认为,滞胀源于总供给的异常变动。 (2)萨缪尔森等人认为,滞胀源于政府的财政支出结构。 (3)托宾和杜生贝利等人用劳动市场的微观结构来解释滞胀。

  10. 11.2 现代货币主义 现代货币主义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在美国出现的一个重要的经济学流派,芝加哥大学经济学教授弗里德曼是该学派最著名的代表人物。 该学派的最重要特征是将货币看作为最重要的宏观经济变量,基于货币的角度来展开宏观经济理论分析,反对凯恩斯主义的政府干预,主张经济自由。

  11. 11.2 现代货币主义 一、现代货币主义的思想渊源 现代货币主义的思想渊源是传统的货币数量论。货币数量论的核心论点是:物价水平的高低和货币价值的大小是由一国的货币数量所决定的,物价水平与货币数量成正向变化,货币价值或货币购买力与货币数量成反向变化。 货币数量论的理论主要有费雪提出的“现金交易数量说”和马歇尔提出的“现金余额说”。 凯恩斯提出的货币需求函数也对现代货币主义和弗里德曼的经济理论产生重要影响。

  12. 11.2 现代货币主义 二、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 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为: 弗里德曼认为人们的货币需求主要取决于持久收入的变动,由于持久收入具有相当高的稳定性,因此人们的货币需求是高度稳定的。

  13. 11.2 现代货币主义 三、货币的传导机制 传统的货币数量论的传导机制: M  P、名义收入(PY) 凯恩斯的传导机制为: M  债券P  利率  I  Y 弗里德曼的传导机制为: M  资产P、 P  贷款需求  利率

  14. 11.2 现代货币主义 四、通货膨胀与失业 现代货币主义认为通胀始终是一种货币现象,是货币供给量过多的结果。 现代货币主义认为菲利普斯曲线只在短期内存在,长期菲利普斯曲线在自然失业率水平垂直于横轴。如图11-1 所示。

  15. 11.2 现代货币主义 现代货币主义还将滞胀的原因归之于政府的庞大化。在凯恩斯主义的政府干预原则指导下,政府机构越来越庞大。一方面,庞大的政府机构造成政府开支的迅速增长,加上错误的扩张性政策,推动了通胀。另一方面,庞大的政府必然带来过多的经济干预,从而降低企业的生产效率,引起失业增加,从而导致滞胀。

  16. 11.2 现代货币主义 五、经济政策 现代货币主义提出的经济政策主要有以下几项: 1、“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 2、“收入指数化”方案。 3、负所得税政策。 4、实行浮动汇率制。

  17. 11.3 理性预期学派 理性预期学派,也被称为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是20世纪70年代从现代货币主义学派中分离出来的一个经济学流派。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卢卡斯、萨金特、巴罗和普雷斯科特等人。 该学派的特点是基于人们的理性预期来进行理论分析,反对政府干预,比现代货币主义更为激进地强调经济自由。

  18. 11.3 理性预期学派 一、预期与理性预期 预期可分为静态预期、适应性预期和理性预期等。 静态预期仅仅以前一期的实际市场价格为依据来预期本期的价格,或者说以本期的实际市场价格为依据来预期下一时期的价格。静态预期可表示为: (11.3.1)

  19. 11.3 理性预期学派 适应性预期则不仅以前一期的预期价格为依据,同时还考虑到前一期预期的误差,在此基础上来进行预期。 适应性预期可表示为: (11.3.2) 注:为预期误差调整系数

  20. 11.3 理性预期学派 理性预期是指人们在有效地掌握和利用一切可以获得的相关信息的前提下,对经济变量作出的在长期中平均说来最为准确的预期。 理性预期可以表示为: (11.3.3)

  21. 11.3 理性预期学派 二、政策无效性分析 1、理性预期学派认为,通胀与失业的替代关系在短期内不存在。政府的扩张性货币政策无论在短期还是长期都是无效的。 2、“李嘉图等价定理”表明财政政策是无效的。 李嘉图等价定理:在某些条件下,无论政府用债券还是用税收来筹资,其效果是等价的或者说相同的。

  22. 11.3 理性预期学派 三、经济波动分析 卢卡斯认为,经济波动源于未预期到的或不规则的货币冲击(货币量变动)。 货币供给量意外增加,导致一般价格水平上升,生产者把未预期到的一般价格水平的上涨,误以为是产品的相对价格上涨,于是扩大生产和就业,使经济进入繁荣期。但一定时期后,生产者意识到原来的预期错误,就减少生产和就业,使经济由繁荣走向萧条,即导致经济波动。

  23. 11.4 新凯恩斯主义 新凯恩斯主义是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一个主张政府干预经济的新的学术流派。其代表人物有斯蒂格利茨、阿克洛夫、费尔普斯、曼昆、罗默等人。 新凯恩斯主义继承了凯恩斯政府干预的基本思想理念,以对工资粘性和价格粘性的分析,论证了市场常处于非出清状态,因此,尽管存在理性预期,政策干预仍是有效、必要的。

  24. 11.4 新凯恩斯主义 一、新凯恩斯主义的特点 新凯恩斯主义与原凯恩斯主义在三个方面是一致的: (1)劳动市场上经常存在过剩劳动供给即失业; (2)经济社会存在显著的周期性波动; (3)经济政策在绝大多数场合下还是必要的、重要的。

  25. 11.4 新凯恩斯主义 新凯恩斯主义与原凯恩斯主义在研究方法和基本理论假设上存在重大区别: (1)原凯恩斯主义关于发生失业和经济衰退的非市场出清模型假定名义工资刚性,而新凯恩斯主义的非市场出清模型假定名义工资和价格呈粘性。 (2)新凯恩斯主义增加了来自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理性预期假设,以使理论框架更符合经济社会的现实状况。

  26. 11.4 新凯恩斯主义 二、工资粘性 (一)名义工资粘性 名义工资粘性就是指名义工资变动缓慢。它形成的原因主要有: (1)劳动工资合同的长期性。 (2)劳动工资合同的分批到期性。

  27. 11.4 新凯恩斯主义 (二)实际工资粘性 实际工资粘性是指企业缺乏动力去改变实际工资,或者说,实际工资的变动很缓慢、迟钝。实际工资粘性的形成可用内部人—外部人模型和效率工资来解释。 (三)工资粘性的理论与政策意义 工资粘性假设为失业提供了理论解释,并可从中引申和推论市场调节机制的局限性和政策干预的必要性。

  28. 11.4 新凯恩斯主义 三、价格粘性 (一)名义价格粘性 对名义价格粘性形成的理论解释有菜单成本及价格交错调整。 (二)实际价格粘性 对实际价格粘性提供的理论解释有: (1)搜寻成本与搜寻惰性论。 (2)价格信号与厂商信誉论。 (3)工资粘性和原材料交易特点以及厂商垄断。

  29. 11.4 新凯恩斯主义 四、政策主张 新凯恩斯主义认为需求和供给方面的因素都会对经济总水平产生冲击。由于工资粘性和价格粘性,经 济在受到冲击后,从非均衡状态回复到均衡状态,要经历一个缓慢、痛苦的过程。因此,政府干预是必要的。如图11-3所示。

  30. “咸水”学派与“淡水”学派 经济学流派基本上可分为经济干预派和经济自由派。新古典综合派和新凯恩斯主义可归于前者,现代货币主义和理性预期学派可归于后者。 有趣的是,在美国,经济干预派主要来自东北部的马萨诸塞州的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及哥伦比亚大学等,由于它们离海水相对较近,故被称为“咸水”学派;经济自由派则主要来自五大湖附近的芝加哥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明尼苏达大学等,故被称为“淡水”学派。 譬如,萨缪尔森、索洛等长期任教于麻省理工学院,曼昆任教于哈佛大学,斯蒂格利茨、费尔普斯任教于哥伦比亚大学。哈佛大学在波士顿以北,所在的地方叫Cambridge (与英国的剑桥同名),附近便是麻省理工学院。弗里德曼、卢卡斯长期任教于芝加哥大学,普雷斯科特曾在卡内基-梅隆大学和明尼苏达大学任教。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