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辽宁省初中物理一班 第二期班级简报

辽宁省初中物理一班 第二期班级简报. 主编:牟晓兰 丁崇峰. 学情统计. 截至 4 月 15 日,全班 93 人,有 91 人登陆平台学习,学习率达 98% 。学习时间前十名的老师是. 大家来讨论:关于课堂教学模式 前一段时间下校听课,校领导殷切的看着我,对我说“您一定要传授一个好的教学模式,以后老师们都用这种模式上课。”     好的教学模式有很多,包括新授课和复习课。各位老师认为哪种模式更适合您的课堂教学?对于某一地区或某一学校,要求老师们课堂上采用同一种教学模式,大家是如何看待的呢?请各位老师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kylan-chan
Download Presentation

辽宁省初中物理一班 第二期班级简报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辽宁省初中物理一班 第二期班级简报 主编:牟晓兰 丁崇峰

  2. 学情统计 截至4月15日,全班93人,有91人登陆平台学习,学习率达98%。学习时间前十名的老师是

  3. 大家来讨论:关于课堂教学模式 前一段时间下校听课,校领导殷切的看着我,对我说“您一定要传授一个好的教学模式,以后老师们都用这种模式上课。”     好的教学模式有很多,包括新授课和复习课。各位老师认为哪种模式更适合您的课堂教学?对于某一地区或某一学校,要求老师们课堂上采用同一种教学模式,大家是如何看待的呢?请各位老师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班主任 牟晓兰 专题讨论 孔子主张因材施教,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因此,某一地区、某一学校采取统一教学模式大可不必。对于好的教学模式我们理应推广,但具体实施应由老师根据班级情况定夺,无需强制要求统一模式。 ——学员朱健慧 我个人认为,模式不是固定的,因为有的课时内容就是以自学为主,例如:新材料及其应用。有的课时内容就是以学生分组实验为主,如托盘天平的使用。有的课时就需要老师讲授的多些,如:发电机的原理,活塞式抽水机的工作过程。 ——学员李娜

  4. 每种教学模式都有它的优点。学生又是多样性的,所以不能说哪种模式就一定是最适合学生的。我所在的学校,现在正在尝试以凤城六中教学模式为基础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提出的“导学悟练,分组联动”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变老师的硬性灌输为积极引导,感觉学生现在课堂表现很活跃。气氛融洽,积极性也很高。当然了,根据不同的课程,也会结合实际情况做适当调整。每种教学模式都有它的优点。学生又是多样性的,所以不能说哪种模式就一定是最适合学生的。我所在的学校,现在正在尝试以凤城六中教学模式为基础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提出的“导学悟练,分组联动”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变老师的硬性灌输为积极引导,感觉学生现在课堂表现很活跃。气氛融洽,积极性也很高。当然了,根据不同的课程,也会结合实际情况做适当调整。 ——学员曹士海 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特点合理设计,不应试图把某种‘模式“固定下来,生搬硬套。不论是哪种模式,都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自己能弄懂的老师不讲(自学),学生能自己讲清楚的老师不讲(学生给学生讲),学生能自己做的实验自己做,老师试时点播,总结,让学生多动脑,多思考,这才是关键。 ——学员郑丽丽 何为好的教学模式?我们这边学习过“辽宁凤城六中”的模式也学习过“山东杜兰口”的模式。这些都是好“模式”。但用到我们这里就是行不开,原因在于科学的管理体制,负责任的态度和头脑中的教育理念和素质需要提升。以上这些才是真正的“模式”,是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应该思考的问题。另外我赞同“教学有法,法无定法”适合自己本地区的,适合本地区老师和学生的方法,在一段时间里经过实践验证为“好”的方法都是好的模式! —— 学员丁崇峰

  5. 教学模式的改革是一种综合性的教学研究方法。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教学有法的“法”,指的是教育理论、教育科学的一般原则和规律。教无定法的“法”,指的是教学实践中具体的特殊的教学方法。贵在得法的“法”,指的又是另一个范畴。我认为,选择恰当的教学模式、教学策略都属于这个范畴之内。这个“得法”就是指理论和实践的正确结合。丰富多样的教学指导理论,可以形成众多的教学模式,而在具体教学的每一阶段,各个环节又包含灵活多样、生动丰富的教学方法。教学活动因而充满了科学性、创造性、艺术性。 我们不应拘泥于某一种具体的模式,而应注重实质上的改革,提高整体的质量和效益。 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适用于一切学校,一切年级,一切学生的“只此一家,别无分号”,“包治百病”的教学模式。不同的教学模式有可能达到同样好的效果。所以,在教学实践中还是要提倡百花齐放。 ——学员 张宏图 由于课程的不同,当堂课程内容的不同,学生的不同,学情的不同,任何的教学模式都有它的长处,都有它的特点,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不能在任何情况下起到最好的效果,所以我认为,只有最适合的,没有最通用的,无论是洋思,还是杜朗口,无论它是哪的,它是多么成功的,同样它也是有相应的适用情况,只用最适合的才是最实用的,只能根据当前的教学情况,学生情况借鉴他人的长处完善自身的教学方式,这才是最适合的。 ——学员 赵新华

  6. 我们地区在教育局的推动下,这几年也在学习外地经验,如洋思中学、杜郎口中学、东庐中学等,倡导“先学后教、少教多学”的理念,一些学校的教室三面都安装了黑板,学生6~8人一组面对面坐。各校根据自己实际情况构建了教学模式,采用了教、学案合一的导学稿,教学过程基本体现课前自学、小组交流、展示、练习反馈几个环节,一些课堂学生的表现机会增多了,学生的交流和表达能力、自信心有明显变化,但总体看课堂教学改革推进效果一般,一些学校的老师对“模式”的遵循有“模式化”的倾向过于机械,不敢越雷池半步,努力做到“环节完整”,不能灵活运用。如小组交流讨论,讨论不是“问题”的问题,“展示”就是把导学稿的文字内容转移到黑板上等。校长和老师担心课堂“活了”,学生的成绩下来了。现在的课堂较普遍的现象:教师讲得多,学生靠机械记忆、重复强化练习学习知识,教学处于低效状态。我认为,只有进行课堂教学改革,能够改变这种现状,创建教学模式是必要的,好的教学模式能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实现课堂高效,但是创建教学模式的前提是校长或教师观念的转变,尤其是校长教学观念的转变,这是根本。 ——学员付军 教学模式应是灵活多变的,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不同的地区经济发展不同,不同教师风格不同,不同群体学生接受能力不同,不同学科有不同的特点,同一学科不同课型也有很大的区别,所以不可能千篇一律。教无定法,因材施教。要是每节课都达到目标要求还需在教学中不断的探索。 ——学员唐亮

  7. 合适的就是最好的,好的教学模式不是每个教师都能执行得了,要求教师素质要高,应变能力及强,关键要给教师一定时间进行尝试,而且在这期间最最关键的不要对教师进行评价,因为一种新模式的推广初期,无论学生还是老师都是试验品。合适的就是最好的,好的教学模式不是每个教师都能执行得了,要求教师素质要高,应变能力及强,关键要给教师一定时间进行尝试,而且在这期间最最关键的不要对教师进行评价,因为一种新模式的推广初期,无论学生还是老师都是试验品。 ——学员孟雅娟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学模式也有了多样化,哪种教学模式最适合学生,既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又要考虑到所教内容的深浅度,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模式。 ——学员陈娇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但我认为成绩不是评价教学的唯一标准,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是很重要的,现在的老师在升学指挥棒的作用下,搞题海战术,让学生的厌学情绪不自然的就产生了,这样学生学的很累,而效果又不理想。洋思和渡郎口的教学模式值得我们探究,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学到了知识,同时也提高了自身的能力,但真正的实施我也有很多的困惑,最主要的是教师的主导地位如何才能有效的实施,希望同仁的讨论能给我启迪。 ——学员刘学会

  8.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在一定环境中教与学活动各要素之间的稳定关系和活动进程的结构形式”。良好的课堂管理指教师能紧凑而富有节奏的安排学生学习活动,促进学生参与课堂,同时采取有效措施排除不必要的课堂干扰,维持课堂秩序,保证课堂进程的时效性。它包括预防性的管理与应对性的管理。有效的课堂教学应该在**、真实、朴实、扎实的基础上更智慧一些,更富生命一些,多给学生创造一点思考的情境,多给学生留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给学生一些活动实践的余地,多给学生一些表现的机会,让学生获得更多一些成功的体验。关注细节”才能真正实现“有效教学”,在育人目标的大前提和课程标准的规范下,40分钟课堂的每一环节的目标、内容、活动等的精心设计与准备,才能真正创建“有效的课堂”。就班级授课制而言,复习旧知、引入新知、讲授新知、课堂小结、布置作业等教学环节仍是有效教学必须遵循的最基本的教学环节。我校正在做辽宁省课改的实施教学模式的探究。现在七年级正在进行“学、教、练”教学模式的实验。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倡导“一手抓课堂、一手抓特色”的办学理念,他提出向课堂要质量,构建以“自主互动”为灵魂,以“合作探究”为核心的“学-教-练”课堂教学模式。“学”就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引导学生**思考,**学习,约占课堂10分钟;“教”就是根据学生的问题进行答疑、解难,深化知识,升华理解,教师精讲约占课堂20分钟;“练”就是巩固练习、反馈矫正、动手操作的过程,以练促学,当堂反馈学习情况,当堂补偿矫正,把问题解决在课堂上,做到“节节清”,不留尾巴,约占课堂的10分钟,这种课堂教学模式增强了课堂学生的自由度、参与度,教学有了整合度和拓展度,课堂教学效果明显,这一教改经验,在辽宁省初中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上做了典型经验交流 。 ——学员刘德胜

  9. 成语在物理教学中的妙用 学习交流 大量成语里含有丰富的物理知识,而成语以其语言简洁、寓意深刻而广受学生喜爱。在课堂教学中提出以成语为载体的物理问题,不仅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运用物理知识的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都能起到推动作用,物理教学将取得良好效果。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成语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利用成语引入课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主动、更自然地进入物理情境。   如在“光的直线传播”教学中,可以采用“井底之蛙”引入,提出问题:井底之蛙为何所见甚少?它的所见范围与什么有关?如何才能增加观察范围等等。学生会积极展开讨论,教师抓住时机,层层引入,完成本节教学。采用“凿壁偷光”效果也很理想,并可适时进行思想教育。 再如在“分子运动论”教学中,可先讲述“入木三分”:东晋书法家王羲之书写一篇祭文,刻字工人刻板时,发现他的笔迹入木三分。学生顿感惊奇,议论纷纷。教师抓住时机,介绍分子的运动,通过实验、分析,学生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对知识的理解也会入木三分。当然,用“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效果也很好。

  10.   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对枯燥的理论分析通常不感兴趣,往往只是被动接受而非主动分析。有些暗含物理知识的成语有较强的故事性。把物理问题以成语为载体提出,让原本枯燥的问题生动起来,学生会表现得积极主动,热情地投入到分析过程中去,分析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如在“运动和静止”的教学中引用“刻舟求剑”。引导学生分析:渡江者的配剑坠入水中后是运动还是静止?这是参照什么得出的结论?剑与船的距离是保持不变还是不断变化?相对于船来说剑是运动还是静止?针对同一支剑,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是否相同?运动和静止是绝对的还是相对的?刻舟者犯了什么错误?通过分析,学生不仅得出正确结论,能力也得到培养和提高。   再如压强概念的教学中不妨引用“如坐针毡”。   引导学生分析:针毡与普通座位的不同之处;坐针毡与普通座位感觉的不同之处;造成不同效果的原因等。学生在谈笑间积极思考,不知不觉中巩固了压强概念,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类似的还有:学浮沉条件时可用“水涨船高”;讲力的合成时可用“怒发冲冠”;教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可用“掩耳盗铃”等等。

  11. 三培养综合运用物理知识的能力。   有些成语本身涉及丰富的物理知识,如能深入思考,综合运用,就能克服学生对物理知识运用的局限性,拓宽思路,实现对知识的融会贯通。   如“惊弓之鸟”涉及的物理知识: (1)声音的产生——更赢拉弓虚发使弦振动发出声音; (2)声音的传播——声音通过空气传到大雁; (3)声音的特征——大雁通过音色辨别出弓弦的声音; (4)重力的方向——大雁向下掉落等。   再如“百步穿杨”涉及的物理知识: (1)张弓——做功增加弓的弹性势能; (2)瞄准——利用光的直线传播; (3)放箭——弓的弹性势能转化为箭的动能; (4)箭飞——利用箭的惯性等。

  12. 四培养发散思维、创新精神。   提出以成语为载体的开放性物理问题,可以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解除束缚,让他们的思维在更大的空间中得以发散,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起到良好作用。   笔者曾经向学生提出如何扩大“井底之蛙”视野的问题,常规方法不过是扩大井口或蛙出井口,学生则提出用潜望镜,甚至在潜望镜前加望远镜,更有甚者想到了电视和网络。   在讨论“杯弓蛇影”的成因时,一般认为弓的影子落在杯中,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造成。有的学生则认为是由于弓在凸面镜(酒面)成象造成,还有学生考虑到酒的表面可能向上突起,“蛇影”是弓在凸面镜(向上突起的酒表面)中所成的缩小虚象。   成语在物理教学中的巧妙运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使知识传授多样化、生动化,同时实现了学科间的渗透,增加了人文精神,让物理更加贴近生活,使学生获得对物理学更加本质的认识。 资料收集 丁崇峰、王钢、王彩兰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