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0 likes | 1.05k Views
《 网上支付与结算 》. 张宽海 著 机械工业出版社. 参考书目. 网络支付与结算 柯新生 电子工业出版社 网上支付与结算 蔡元萍 东北财大出版社 网上支付与结算 张宽海 高等教育出版社. 课程考核. 期末闭卷考核,百分制,占总评 70% 平时成绩占 30% 期中考核 出勤情况,上课态度,作业完成情况. 师生联系方式. E-mail: tfx1203@shnu.edu.cn tfx1203@sina.com 学院答疑系统 周三下午51-307二点半后 网上资源 : http://202.121.63.4/tang
E N D
《网上支付与结算》 张宽海 著 机械工业出版社
参考书目 • 网络支付与结算 • 柯新生 电子工业出版社 • 网上支付与结算 • 蔡元萍 东北财大出版社 • 网上支付与结算 • 张宽海 高等教育出版社
课程考核 • 期末闭卷考核,百分制,占总评70% • 平时成绩占30% • 期中考核 • 出勤情况,上课态度,作业完成情况
师生联系方式 • E-mail: tfx1203@shnu.edu.cntfx1203@sina.com • 学院答疑系统 • 周三下午51-307二点半后 • 网上资源: http://202.121.63.4/tang 课件解压密码:wszfyjs http://202.121.63.4/sxy/kcwy/wszfyjs/default.htm
第一章 网上支付问题概述
主要内容 补充: • 最新网络发展状况 • 电子商务发展状况 • 电子支付动态 1.1 网上支付现象分析 1.2 网上支付活动分析 1.3 网上支付与结算问题 1.4 我国支付结算系统概述
一.互联网络发展状况 • 根据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 截至2011年6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4.85亿人,普及率由10年底的34.3%上升到36.2%。我国手机网民3.18亿,手机网民在总体网民中的比例为65.5%。手机上网已成为我国互联网用户的新增长点 。 • 家庭电脑宽带上网网民规模达到3.90亿人,占家庭电脑上网网民的98.8%,较2010年底增加840万人。 • 农村网民规模为1.31亿,占整体网民的27.0%,较2010年底增长4.9%
一.互联网络发展状况 • 根据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 2011年上半年,受众最广的前五大网络应用分别为 • 搜索引擎(79.6%) • 即时通信(79.4%) • 网络音乐(78.7%) • 网络新闻(74.7%) • 博客/个人空间(65.5%) • 增长最快的前三个应用分别是 • 微博(208.9%) • 团购(125.0%) • 网上支付(11.7%)
网民网络应用 • 信息获取类网络应用 • 搜索引擎、网络新闻 • 交流沟通类网络应用 • 即时通信 、博客、社交网站 • 网络娱乐类网络应用 • 网络游戏 、网络文学 、网络视频 • 商务交易类网络应用 • 网络购物:,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1.73亿,使用率提升至35.6%,半年用户增长7.6%,用户增长的势头有所减缓; • 团购应用发展势头迅猛,用户已达到4220万人,使用率从4.1%提升到8.7%,增长率达到125.0%。 • 网上支付:中国网上支付用户数从去年年底的1.37亿增至2011年中的1.53亿,半年增加1607万,用户增长11.7%。网上银行和网上支付的用户使用率也小幅上升, • 旅游预订:我国旅行预订用户规模为3686万人,使用率为7.6%。用户数比2010年底增长73万,半年增长率为2%。
2010年各购物网站网络购物渗透率 • 综合看总体网络购物网民选择结果,选择淘宝网的用户最多,淘宝网的网络购物用户渗透率已经达到63.4%。淘宝网与位列第二三位的当当网、卓越亚马逊网的差距有近42个百分点 • 当当网和卓越亚马逊网的用户市场份额位于第二梯队,网络购物渗透率分别达到20.8%和11.9% • 网络购物第三梯队为京东商城和易趣网。两者的网络购物渗透率分别是10.5%和7.2%。 • 拍拍网背靠腾讯QQ的巨大流量发展起来,但目前电子商务还不能算腾讯QQ的主营业务,仍处于市场开拓阶段
各网站网络购物渗透率 • ~指该购物网站用户占总体网络购物用户的比例 (数据源于CNNIC网)
CNNIC《2010年中国B2C垂直商品网络购物用户行为报告 》显示,服装、图书、3C、家电和母婴产品是目前发展较突出的几类垂直B2C市场,从这几个垂直B2C商品门类用户属性特征上看,差异较为明显: • 从性别差异上看,3C和家电B2C网购用户中的男性群体较多,而图书类和母婴产品网购用户中女性居多。 • 从用户年龄分布来,服装B2C网购用户最为年轻化,3C和图书B2C网购用户年轻化程度次之,母婴和家电网购用户中高龄群体相对较多。 • 从用户学历层次上看,服装B2C网购用户学历相对最低,用户学历层次相对最高的是图书网购用户。 • 从用户职业分布上看,学生用户在服装和图书B2C网购上相对较活跃,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用户对母婴用品购买更加偏爱,个体户和自由职业者在家电B2C网购上更活跃,企业用户在各垂直门类商品购买上都相对突出
二、电子商务和电子支付发展状况(艾瑞咨询统计)二、电子商务和电子支付发展状况(艾瑞咨询统计) • 2011Q2电子商务整体发展情况 • 2011Q2电子商务行业交易规模为1.6万亿元,较2010Q2同比上升47.0%,较2011Q1环比上升9.3%; • 2011Q2电子商务行业交易规模稳步上升,市场格局基本稳定,B2B行业交易规模份额占比为87.3%; • 2011Q2电子商务行业营收规模达为273.1亿元,网络购物行业营收贡献最大,其营收占比为79.5%; • 2011Q2中国旅行预订营收规模为21.7亿元,同比增长44.7% ,旅行预订市场竞争加大
1、电子商务市场规模稳步增长 市场格局稳中有变 2011Q2 B2B行业交易规模份额占比最大为87.3%,机票酒店2011Q2占比较Q1上升0.5%至1.9%
2011Q2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整体营收规模预计为273.1亿元,较2010Q2同比上升146.7%,较2011Q1环比上升20.7%。 2011Q2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整体营收规模预计为273.1亿元,较2010Q2同比上升146.7%,较2011Q1环比上升20.7%。 • 2011年Q2网络购物营收占电子商务行业营收份额为79.5%,2011年Q3有望突破80.0%。 • 2011年Q2 B2B和机票酒店营收份额分别为12.5%和8.0%
2、细分B2B市场继续保持增速发展 行业的发展瓶颈将逐渐消除 • 2011Q2中国B2B电子商务市场营收规模达到34.2亿元,同比增长41.3%。 • 2011Q2阿里巴巴继续保持垄断优势,市场格局基本稳定。
3、细分网络购物市场同比保持较高增速发展 市场呈现纵深化发展趋势 • 2011Q2 C2C市场格局保持稳定,自主销售式B2C市场格局变化大
4、细分旅行预订市场同比增速放缓 蓄势待发 • 2011Q2中国旅行预订市场规模为21.7亿元,同比增长44.7%,环比增长8.0%。 • 2011Q2携程继续保持领先地位,市场竞争加剧
5、电子商务排行榜——B2C市场 • 2011年1-5月中国网络购物市场省份订单量广东省居首,1-5月累计订单量突破1亿笔 • 2011年1-5月中国网络购物市场运营商订单量当当网、京东商城和卓越亚马逊优势明显,1-5月累计订单量均超过1000万笔。 • 以服装服饰和家电数码为代表的垂直细分B2C订单量排名也比较靠前
传统企业涉足电子商务行业,初具规模 • 2011年5月中国传统企业B2C网站月度总访问人次苏宁易购居首,Apple官方网站紧随其后,另有5家超过100万,市场发展空间大
6、电子商务排行榜——团购市场 • 团购市场发展逐步稳定,未来发展趋势良好 • 2011年5月数据显示,整体团购网站关注度日益提升
7、2011年第三季度中国电子商务行业趋势分析 • 2011年Q3中国电子商务市场发展平稳,市场规模预计将超过1.7万亿元;从市场结构来看,企业间电子商务仍然是电子商务市场的主体,而网络购物长期增长趋势良好。 • 2011Q3在线旅游预订市场占电子商务市场份额将逐步提高,发展空间较大;Q3中国旅游预订市场营收规模将在24-25亿元,保持10-15%的环比增长率。 • 2011年Q3中国网络购物市场交易规模将突破2000亿元,保持10.0%以上的增速;网络购物市场增长势头良好,企业纵深化发展将持续推动网络购物市场规模壮大。 • 随着B2B行业质量认证体系的不断完善,以及行业服务门槛的不断提高,未来B2B行业的发展瓶颈将逐渐消除;中国B2B电子商务在2011年Q3将继续保持增速发展,市场营收规模将接近35.4亿元
三、2011年第二季度中国电子支付市场核心观点 • 2011Q2中国支付行业整体发展情况 • 市场呈现快速增长,互联网支付交易规模达到4566亿。 • 整体市场方面,支付宝的市场份额稳居首位,财付通、银联在线支付、快钱和汇付天下分列第二至第五位
1、互联网支付交易规模达4566亿 • 2011年Q2中国支付行业互联网支付业务交易规模达4566亿元,同比增长117.6%,环比增幅达到25.1% • 支付宝市场份额稳居首位,财付通、银联在线支付、快钱和汇付天下分列第二至第五位
2、2011年第三季度中国电子支付行业趋势分析 • 支付牌照发放开启行业发展黄金十年 • 社会对整体支付行业的投入将加大 • 政策监管体系日趋完善 • 业务模式创新将不断涌现 • 首批获牌企业将获得先发优势,后进者将面临多重压力 • 高集中度的市场竞争格局将被打
3、央行正式对外公布《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对国内第三方支付行业实施正式的监管3、央行正式对外公布《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对国内第三方支付行业实施正式的监管 • 根据相关规定,非金融机构从事支付业务须在2011年9月1日前获得央行颁发的许可证,逾期未取得的企业将不得继续从事支付业务。 • 2011年5月26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了首批《支付业务许可证》,共颁给27家单位,其中支付宝、银联商务、财付通、快钱等悉数获得许可证 • 2011年8月29日,中国人民银行昨日公布了第二批第三方支付牌照名单,13家企业获得牌照 。 • 上海银联电子支付服务有限公司;杭州银通数码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联动优势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成都摩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捷付睿通股份有限公司、证联融通电子有限公司、上海得仕企业服务有限公司、山东鲁商一卡通支付有限公司、中付通信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畅购企业服务有限公司、四川商通实业有限公司、南京市市民卡有限公司、上海富友金融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 截至目前,共有40家企业获得第三方支付牌照。共提出申请的有176家企业
第一章:网上支付问题的概述 • 传统交易活动: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 网络环境交易活动:一方选择(先付钱?先发货?) • 博弈问题 • 效益函数 • 参与方的行为集,策略集 • 支、不支 • 发、不发货
1.1 网上支付现象的分析 • 电子商务的定义 • 狭义上理解,电子商务就是企业通过业务流程的数字化、电子化与网络化实现产品交易的手段。 • 广义上理解,电子商务泛指基于Internet的一切与数字化处理有关的商务活动,不仅通过网络进行商品或劳务买卖活动,还涉及传统市场的方方面面。 • 利用先进的电子技术进行商务活动的总称。网上进行买卖和服务活动。涉及多方形成一交易链 • 网上购物选择消费者输入订单商家回应消费者信息确认银行电子支付配送中心送货
1.1.1 网上支付的产生 • 电子商务的特点和网上支付的产生 1)商业市场全球化特点 覆盖面广、运作时间长、跨时空的鲜明特点大大增加了企业商业机会 • 市场地域界限范围的扩展与传统支付方式不适应的冲突是网上电子支付产生的第一个直接原因 2)交易方便快捷性特点 使用更灵活,交易更透明、更安全 • 消费者对网上支付产生过高的理想企求对支付工具多样化选择的不断增强与现实中能实现的各种支付方式间的差距,是网上支付产生并发展的第二个动因 3)能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特点信息共享,交易商品信息公平,消费者选择空间大,个性化要求欲望增强 • 电子商务具有适应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明显特点,使消费者对网上多样化支付方式的种类有不断增强的需求,这是网上电子支付多样化产生的根本原因。
1.1.1 网上支付的产生 • 电子商务的特点和网上支付的产生 4)低成本渗透的特点 运作费用低廉,可以降低交易成本,获得较高利润 • 减少纸质载体的支付工具的使用,推行非现金支付工具,特别是电子支付工具,是提供支付服务的金融和非金融机构发展电子支付的经济原因。目前还不是金融业利润的主要增长点,这给提供网上支付与结算服务的第三方经营性组织的发展提供了生存空间 5)高效率与多选择性特点 交易虚拟化,可以简化交易步骤,提高交易效率 • 电子商务高效率、多样化发展的特点,要求网上支付的实时和高效的相应配套,是网上支付产生的市场因素。
2. IT技术催生了网上支付的产生 • 网上信息安全技术的发展催生了网上支付的出现和发展 • 安全技术是网上支付出现的基础 • 资金支付信息在互联网上的安全防范主要表现在 • 防窃获篡改重发的安全技术 • 防各种非法入侵的安全技术; • 防否认交易行为发生的认证技术 • 防伪安全技术: • 加强防伪意识,除自我保护外,技术上可采用对非法入侵者的阻断技术(防火墙、动态检测、监控报警等,对木马病毒、钓鱼病毒的防范和消除 • 身份认证(网上支付涉及消费者、商家、银行和提供服务的其他各方) • 安全技术综合的框架体系——公钥安全基础设施体系PKI技术 • 安全技术整合:加密、认证、不可否认性、通信协议技术等
1.1.2网上支付的发展 • 网上支付的发展分三个阶段 • 网上交易线下支付的交易阶段 • 传统的支付方式与网上交易相结合 • 网上交易线上支付的初期阶段 • 电子为载体的虚拟货币开始产生,在网上进行收费、支付的方式开始出现并发展。前提在网上安全技术的发展、初期信息传递加密的安全技术的出现和应用 • 网上交易线上支付的发展阶段 • 银行和非金融机构的第三方支付服务组织的出现,使网上支付朝更规范和多元化方向发展。
1、网上交易线下支付的交易阶段 线下传统支付 商家 ③ ② 回应 ① 互联网 浏览商品下单 消费者 ④ 配送发货
2、网上交易线上支付的初期阶段P/7 加密传递支付信息 商家 ③ ② 回应 ① 互联网 浏览商品下单 消费者 ④ 配送发货 • 减少了消费者线下用传统方式付费的机会成本 • 商家知道购买信息的同时也获得消费者是否有付线的行为的选择 • 减少了交易中线下支付耗时的中间环节,缩短了周期,提高了交易效益。 • 一般采用方式: • 由商家先发行类似银行卡的预付卡 线上交易与加密传递支付信息的交易模式
2、网上交易线上支付的初期阶段 ① 预付费消费卡 加密传递支付信息 商家 ④ ③ 回应 ② 互联网 浏览商品下单 消费者 ⑤ 配送发货 预付费的网上支付的交易消费模式
2、网上交易线上支付的初期阶段 • 此模式,商家先向消费者发行预付卡,消费者以传统方式购买此类卡。如购物卡和现金券起的作用 • 现实交易中使用 • 虚拟网络环境下使用 • 此模式交易环节 • 商家向消费者发行在网上支付的预付费消费卡 • 购买者在网上浏览商品下单 • 商家回应购物选择 • 购买者线上用预付卡支付钱 • 商家组织货物配送 • 存在问题 • 此支付方式只能采用由商家发行的能用于其网上支付的电子形态货币 • 消费者网上支付的信息对商家存在保密 • 这种方式前提是消费者必须对商家充分信任 • 使用社会认可的可通行的银行其他电子类支付方式存在帐户划转障碍和失去资金信息的风险 • 存在发行预付卡政策和法律的制度风险,是否有吸纳资金的金融风险,经营方式上是否合法等
3、网上交易线上支付的发展阶段 社会支付需求 银行系统 商家与银行协商 结算 网上支付工具 商家 ⑤ ② 回应 ① 互联网 消费者 浏览商品下单 配送发货 ④ ③
3、网上交易线上支付的发展阶段 • 出现与银行合作,非金融机构要经营金融业务,须经过中国人民银行批准 • 此模式交易环节 • 消费者浏览商品下单 • 商家回应购物选择 • 购买者选择三部曲家和银行认可的网上支付工具付钱 • 商家组织货物配送 • 银行系统结算商家与消费者间的债务关系 • 与第二种不同 • 消费者所使用的支付工具具有社会普遍可接受性,是社会通用、由商家认可、由银行发行的网上电子支付工具 • 此模式发展之所以呈现多元化发展的格局原因 • 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多样性使支付方式选择有市场化的需求 • 银行与商家的不同合作方式决定了支付方式的多样化形式 • 债务关系结算涉及银行间帐户划转产生的结算程序的不同。
1.1.3网上支付与银行关系分析 1、债务关系社会化的形成 • 交易形成债务关系 • 银行成为清偿社会债务关系的支付系统的主要构成机构,这种机构和系统的成立是为了减少支付环节和加快资金周转需要而自然形成的一种清偿债务的新方式 • 帐户划转的支付结算方式优点 • 债务方向银行系统借贷货币和向债权方进行支付的两个清偿环节,变成银行支付系统的一个帐户划转的结算环节 • 减少了社会清偿债务关系中的现金数量 • 加快了社会资金周转的速率,提高了资金结算的使用效益
1.1.3网上支付与银行关系分析 2、资金的社会需求使银行成为结算的中心 • 银行的出现和发展使社会对资金的需求得到多种形式的发展。 • 社会的债务关系的清偿出现债务方对资金的需求 • 生产的发展和资金周转困难出现厂家对资金的需求 • 商品的购买方由于购买资金的短缺出现商家对流动资金的需求 • 消费者由于消费的需求出现对购买资金的贷款需求 • 投资方由于投资资金的一时短缺出现对投资资金的需求 3、帐户划转及结算发展形成多方支付格局 • 广泛使用和推广基于票据类支付方式和工具:三票一卡 • 汇票(银行、商业)、本票、支票、信用卡 • 发展电子支付工具
1.2 支付活动的分析 • 掌握和了解支付在商务活动中的作用 • 商务活动是在交易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活动
1.2.1商务活动 • 传统商务活动基本过程 • 交易链:厂家产品商家商品市场消费者支付媒介交易商品消费者消费品 • 传统的商务活动货币与消费品的转换 消费者→货币→支付→交易→商品→退出→消费品 要让交易过程实现,支付方式就显得特别重要
1.2.2交易 • 交换使物质产品实现它的使用价值 • 交换市场要完成交易,环节的增多又导致需求信息的不通畅,使参与交易的个人都增大了机会成本,致使很多交换不能完成。呼吁降低交易环节和成本的中间媒介的产生。 • 信息的畅通与否直接与交换完成的机会成本有关 • 需求信息的不通畅就会使产品的生产者采取各种不同的方式行动,以克服和改变信息不对称状态,而在这些行动的选择中经济利益是最终决定行动选择的主要因素,目的是出卖他自己的产品; • 交换成功与否和个人所付出的机会成本成正比; • 在不同的方式选择中信息不对称的主被动地位可以相互置位; • 不对称信息的相互置位就可使生产者再了解市场信息的前提条件下,有扩大再生产的原动力,这就为市场的出现和产生提供经济动机。
1.2.3市场 • 发达的市场机制就使产品能更快地实现向商品的转换,完成产品→商品→消费品间的转换,所以在商品社会中市场就是商务活动的主要场所 • 市场的作用 • 进入市场产品就变成了具有交易价值的商品 • 市场是实现产品向商品转换的交易场所 • 市场能将供需双方信息汇集,减少信息的不对称
1.2.3市场 • 市场的特点 • 具有沟通供需双方需求信息的公开性 • 具有能接受的交易低成本的公正性 • 具有实现交易规则的公平性 • 具有交易信誉度的可靠性 • 具有实现产品向商品转换的快捷性 • 具有商品选择的方便性 • 具有服务功能的综合性 公开、公正、公平、可靠、快捷、方便和综合的特点是形成现代商务市场所必备的条件。 • 实体市场面临的主要问题:时、空的局限性 • 电子商务成为未来发展的商务主要形式
1.2.4媒介 • 减少中间环节、降低交换的机会成本是交易过程的基本职能 • 为了减少交换的中间环节,在长期的交易活动过程中,交易的中间媒介在市场中逐步形成。其作用是降低了交换的机会成本,增加了效益。 • 交换媒介的产生减少了交换的中间环节,使复杂、纷繁的各类产品的市场需求信息总量,变成所有产品对交换媒介单一的市场需求信息量,使参与交易的各方对市场需求信息的要求更加趋于简单、单纯和通畅;同时大大降低了交易各方的总机会成本; • 交易中间媒介的形成 • 经济因素是市场交易分析的基本准则 • 交易环节的增多与需求信息的不通畅成正比 • 市场行为的选择与需求信息量的掌握程度是直接关联的,市场将选择使需求信息量更加简单和通畅的交易行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