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k likes | 1.21k Views
第六章. 培育职业精神 树立家庭美德. 第一节 职业生活中的道德和法律. 一、职业与道德 1 、职业与职业道德的定义 职业 :就是人们由于社会分工和生产内部的劳动分工,而长期从事的具有专门业务和特定职责的,并以此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社会活动。 职业道德 :就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特定的工作或劳动中所形成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是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职业与职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是一般社会道德的特殊形式。. 职业分类:八大类. 2 、职业道德的特征 ( 1 )行业性 ( 2 )继承性 ( 3 )明确性
E N D
第六章 培育职业精神 树立家庭美德
第一节 职业生活中的道德和法律 • 一、职业与道德 • 1、职业与职业道德的定义 • 职业:就是人们由于社会分工和生产内部的劳动分工,而长期从事的具有专门业务和特定职责的,并以此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社会活动。 • 职业道德:就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特定的工作或劳动中所形成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是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职业与职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是一般社会道德的特殊形式。
2、职业道德的特征 • (1)行业性 • (2)继承性 • (3)明确性 • 3、职业道德在职业生活中的作用 • (1)增强从业人员的道德修养。 • (2)调整职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之间的关系。 • (3)调整职业内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 (4)调整职业生活中人与物之间的关系。
(二)职业与法律 • 1、职业与法律的关系。 • 法律是衡量职业行为范围的准绳,是国家以强制力保护每位从业人员合法权益的标准,是神圣不容触犯的。
2、法在职业生活中的作用。 • (1)根据一定价值准则分配利益,确认和维护从业人员的权利和义务。 • (2)国家机关和国家公职人员执行公务的行为提供法律根据并对他们滥用权利或不尽职尽责的行为实行制约。 • (3)预防和解决从业人员之间、从业人员与国家机关之间以及国家机关之间的矛盾和争端。 • (4)预防和制裁职业行为中的违法行为。 • (5)为职业法律的运行与发展提供制度和程序保障。
二、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 社会主义的职业道德继承了传统职业道德的优秀成分,体现了社会主义职业的基本特征,具有崭新的内涵: • (一)爱岗敬业 • (二)诚实守信 • (三)办事公道 • (四)服务群众 • (五)奉献社会
爱岗敬业 • 1、热爱本职工作。 • 2、确定职业思想、视事业为生命。 • 3、勤学多问,掌握过硬本领。
案例:“我”被裁员了,为什么又被留下聘用了,思考其中的启示。案例:“我”被裁员了,为什么又被留下聘用了,思考其中的启示。 • 化工大学毕业后我被一家橡胶公司聘用,试用期为六个月。我所在的部门是化验室,清一色的女同胞。因缺乏实践经验,我便真心诚意的向这些女师父请教,但得到的总是讽刺。 四个月后公司改革,化验室要精简一人。公司采取领导与员工评议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综合打分以决定取舍,结果不出我所料,我的分数最低。裁员通知下来了,我在化验室还有三天时间,本来我可以要公司把工资结清,辞职走人,但我决定:在最后的三天里,把我的工作做好。最后那一天下午,我做的一丝不苟,跟第一天上岗一样,把工作台洗涮的一尘不染,把自己曾经用过的烧杯和试管摆放的整整齐齐。 下班的路上,一位同事告诉我,经理一直在窗外看着我干活,然而我却一点没有察觉。 • 第二天,劳资部门通知我过去,递给我一张调令说:“你今天到质监部报到。”
诚实守信 • 诚实守信是职业道德的重要内容。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任何一个人在自己职业范畴中都应当说老实话、办老实事,不弄虚作假,不隐瞒欺骗,不自欺欺人,表里如一。任何一个从业者都必须遵守职业承诺,不仅是遵守职业规则,还要说话算数,说到做到,否则不仅影响自己个人的形象,更重要的还损坏了所在工作单位的形象,作为政府官员如果不讲诚信,不仅损害自己的形象,还会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 • 结合事例,思考不诚实守信的害处
如果新闻失去了真实性 • 虚假新闻屡屡见诸报端,对社会造成的影响是恶劣的,后果是严重的。最典型的要数2006年7月6日,中华网和百灵网等网站相继发布的那条“山村女人被蟒蛇活吞”的新闻,说含山县骆集一山村农妇在棉花地里被蟒蛇生吞,网民们看到这则报道后不仅感到十分恐怖,而且特别震惊。可是后来因为疑点重重,含山县委宣传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那是一条假新闻。还有今年6月15日的《东南早报》上也刊登过一则消息,说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出了个五胞胎“超级孕妇”,腰围达1.75米,最多一天吃7顿饭,还只是七分饱。然而,这条引人关注的消息竟也是一场恶搞。原来,该孕妇竟将棉被塞进衣服里冒充“胎儿”!
办事公道 • 1、坚持公平、正义和规则原则。 • 2、不谋私利,反腐倡廉。 • 3、要不计个人得失,不怕各种权势。
服务群众 • 1、把自己的工作与人民群众的利益联系起来。 • 2、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 3、尊重群众,依赖群众,提高工作效率,改进工作作风。 • 4、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反对腐败。
奉献社会 • 1、立足本职工作,多做贡献。 • 2、胸怀祖国,团结协作。 • 思考:怎样奉献社会?一个穷学生也能奉献社会吗?
无私奉献的楷模——丛飞事迹 • 丛飞,原名张崇,1969年10月生于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县庄台镇。1994年来到深圳,后任深圳市义工联艺术团团长。在长达11年里,先后贫困山区178名贫困儿童。先后被授予中国百名优秀青年志愿者、深圳市优秀外地来深建设者、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金奖、深圳市爱心市民、2005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等称号。2005年4月22日入院,后被诊断为胃癌,进入深圳市人民医院治疗。2005年5月27日,在病床上加入中国共产党。2006年2月9日,丛飞入选“2005感动中国”十大人物。2006年4月11日,丛飞决定捐献眼角膜。2006年4月20日去世。
“穷大学生”何能感动中国? • 徐本禹是谁? 这位自称所做的事只是源于“朴素的报恩心理”的年轻人,勤工俭学每月50元的报酬,43元捐给山东一个面临辍学的小学生。 学校发的300元特困生补助,200元捐给了“保护母亲河”活动。 别人资助他的500元,分别寄给了两名贫困生;获得6000元国家奖学金,2400元留给了系里的老师,定期寄给荆州的某孤儿作生活费……《武汉晨报》的报道说,这个普通的农家子弟、22岁的华中农业大学2003届本科毕业生徐本禹,近日已被提名为央视“感动中国”人物20名候选人之一。 • 徐本禹“感动中国”的最大意义正在于:期待更多的爱被“感动”。
职业道德境界: 献身型——不计报酬,奉献社会,服务为民 • 尽职型——尽职尽责,按劳取酬,多作贡献 • 雇佣型—— 有多少钱干多少事,按酬付劳
三、职业生活中的法律的基本要求 • (一)了解职业生活中主要法律 • 主要有《劳动法》和《公务员法》。还有适用一定职业的《教师法》、《律师法》、《法官法》、《检察官法》、《人民警察法》、《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安全生产法》等。
1、《劳动法》 • 《劳动法》概况 • 劳动法的适用范围
《公务员法》 • 公务员法概况《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于2005年4月27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该法自2006年1月1日起施行。与1993年国务院发布的公务员暂行条例相比,这次通过的公务员法,在保证制度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同时,又有较大的发展。公务员法规定了引咎辞职制度。 • 《公务员法》的主要内容 • (1)公务员的条件、义务与权利 (2)公务员的职务和级别 (3)公务员的录用与范围 (4)公务员的上下级关系 (5)领导成员因工作严重失误应引咎辞职 (6)实行统一的职务与级别相结合的工资制度 (7)公务员不得通过兼职“赚外快”
(二)坚持职业生活中的法律基本原则 • 1、《劳动法》的基本原则 • (1)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与兼顾用人单位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 (2)按劳分配与公平救助相结合的原则。 • (3)劳动者平等竞争与特殊劳动保护相结合的原则。 • (4)劳动行为自主与劳动标准制约相结合的原则。
2、《公务员法》的基本原则 • (1)公平、平等、竞争、择优和法治的原则。 • (2)监督约束与激励保障并重的原则。 • (3)任人唯贤、德才兼备原则。 • (4)分类管理和效能原则。
(三)明确职业生活中的法定权利和义务 • 1、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 • (1)劳动者的权利 • 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 (2)劳动者的义务 • 劳动者应当完成劳动任务,提高职业技能,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
2、公务员的权利和义务 • (1)公务员应当履行下列义务:模范遵守宪法和法律;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认真履行职责,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接受人民监督;维护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忠于职守,勤勉尽责,服从和执行上级依法做出的决定和命令;保守国家秘密和工作秘密;遵守纪律,恪守职业道德,模范遵守社会公德;清正廉洁,公道正派;法律规定的其他义务。 (2)公务员享有下列权利:获得履行职责应当具有的工作条件;非因法定事由、非经法定程序,不被免职、降职、辞退或者处分;获得工资报酬,享受福利、保险待遇;参加培训;对机关工作和领导人员提出批评和建议;提出申诉和控告;申请辞职;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利。
(四)依法处理职业生活中的纠纷 • 1、处理劳动争议的法定途径 • (1)当事人协商解决。 • (2)当事人向本单位的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 • (3)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 (4)向人民法院起诉。
2、处理人事争议的法定途径 • (1)申诉 • (2)控告 • (3)仲裁 • (4)诉讼
四、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的培养 • 1、努力学习职业道德和职业生活中的法律知识。 • 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 掌握法律基础知识
2、努力提高职业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 提高职业道德认识 第二,培养职业道德情感第三,磨练职业道德意志 第四,养成职业道德习惯 首先,要掌握与职业相关的一般法律,主要包括民法、合同法、劳动法。 其次,要学习和了解具体的职业法律。大学生要根据自己的专业和兴趣选择自己的职业。 再次,抓住职业法律内容的重点。 • 3、努力锻炼实际履行职业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的能力。
大学生择业与创业 第二节 一、正确认识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二、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创业观
一、正确认识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 • “十一五”期间全国将有2500万以上的普通高校毕业生需要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就业压力较大的原因 ——我国人口基数大 • (“十一五”期间新达到就业年龄的劳动力,较“十五”期间平均每年多近300万人。) ——就业机制有待完善 • (劳动密集型产业多,就业职位大多是劳动密集型的,企业为了减少成本,不那么需要大学毕业生。) ——就业观念有待更新 • (不从自身条件和现实环境出发,就业期望值过高。)
生涯路上常见的两个问题 我不知道该往哪里去? 我不知道如何去那里? • 路漫漫其修远兮 我不知道该往哪里去? 我不知道如何去那里? 吾将上下而求索
二、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创业观 • (一)择业 • 1、大学生择业的一般心态和常见的心理特征。 • 心态表现: • (1)择业目标趋向于大城市、经济发达地区和条件较好的大企业、大单位。 • (2)择业价值取向希望能发挥自己的特长,但缺乏艰苦创业的心理准备。
大学生择业常见的心理特征主要表现: (1)期望值过高 (2)犹豫观望,举棋不定 (3)过于自信,盲目乐观 (4)互相攀比,盲目从众 (5)缺乏主见,依赖他人 (6)遭遇挫折,怨天尤人
教学内容 2、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择业观的价值取向评析 择业思想 更趋实惠 择业动机突出 自我发展 择业的多向性 与不稳定性 评析 择业目标 趋高拒低
大学生择业六大误区 • 学不致用。专业课程内容过于陈旧,跟不上岗位技能应用的需要。 • 专业对口。目前有七成大学生找第一份工作的主要参考依据仍是“专业对口”,这一观念成为众多毕业生就业的“障碍”。 • 城市情结。“宁要市区一张床,不要市郊一间房”. 迷信热门。很多大学生的择业目光只看行业是否火爆,而将自己囿于热门行业内,大大缩小了求职空间。 • 外企情结。太过于迷恋名企、外企只会耽误择业时机。 • 高看薪酬。数据显示,有43%的大学生毕业求职对薪酬的要求在1500-2000元之间。
就业存在一个“怪圈” • 45%的企业招不到合适的人 • 50%的人找不到工作
失业的种类 • 自愿失业 非自愿失业 • 出国留学 结构性失业 考研 摩擦性失业 自主创业 周期性失业
择业时应考虑的“六大因素” • 社会需求度 • 竞争性 • 个人适合性 • 发展潜力 • 环境因素 • 个人兴趣
案例: • 他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后,向上海一家网络公司求职,厂家只给800元的月薪,也就是一个农民工的待遇,他答应下来了,3个月后,公司看出他是个人才,主动给他提升到1500元,一年之后3000元,3年之后的现在已是5000元了。 • 建议:一些大学生在就业上遇到东不成西不就的时候,不妨在就业策略上暂时屈就一下,先干起来再说,来日方长呢!
(二)创业 • 1、创业与人生 创业需要有信心 创业需要有恒心 创业需要有耐心 创业需要有知识
2、创业与成才 人才,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能以其创造性劳动对社会发展、人类进步做出一定贡献的人。创业为大学生成长提供了一条最好的道路。
新动向: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__大学生就业新理念新动向: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__大学生就业新理念 • 随着社会就业竞争的加剧,特别是人才竞争的进一步加剧,“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正成为当代大学生选择的一种就业新理念。 • 越来越多的大中专毕业生对“市场就业”有了新的认识,他们开始以平常心态面对市场。“想要一步到位就找到自己的合适位置已越来越不容易,先找个工作再说,不行再跳”几乎已成为众多毕业生的一种共识。而且现在只有文凭而缺乏实际工作能力的人已越来越受到冷遇,面对人才供求关系的变化,调整心态,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成了应届毕业生选择的一个新动向。
从鸡蛋的“身份证”开始创业 2002年从复旦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的本科生顾澄勇,如今成了“阿强”鸡蛋的年轻负责人之一。从复旦毕业3年多,顾澄勇已慢慢习惯了“小阿强”这个亲热的称呼。 当年决定回乡卖鸡蛋,顾澄勇是经过了深思熟虑的选择。面试了几家软件公司的他发现,自己对在计算机行业里的发展欠缺热情,而对生活了20多年的农村,却有着深厚感情。顾澄勇显示出他理智而富有眼光的一面:在工业、金融业内,信息化已经发展得相对成熟了,对一个计算机专业毕业生而言,不可能有太大的发展空间,而农业信息化的发展还是一穷二白,“起点越低越有发展空间”。 于是,顾澄勇做出了一个改变他人生轨迹的决定———回乡、养鸡、卖蛋。慢慢地,他发现农产品发展中的薄弱环节———质量。凭着计算机专业知识,他开始开发鸡蛋质量查询系统。半年后,“阿强”鸡蛋的“网上身份查询系统”研制成功,这在上海农产品中尚属首家。有了“身份证”的鸡蛋销量大增,仅半年时间,“阿强”鸡蛋的销量就比上年同期增长了2.5倍。接着,富有创意的顾澄勇又从包装开始重新打造自家的鸡蛋品牌。之后,小顾又将开始攻关生产出附加值高的“阿强头窝鸡蛋”,单凭这一项,一年就可以多赚35万元……一步步走向成功的顾澄勇,用自己的实力,一点点证明着自己当初抉择的正确。
(三)怎样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创业观 • 1、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 (1)立足多渠道就业。 • (2)不要一次就业定终身,立足多次就业。 • (3)不单纯依靠家长、学校,要立足自主就业。 • 2、树立正确的创业观 • (1)要有积极的创业思想准备。 • (2)要有敢于创业的勇气。 • (3)要提高创业能力。
求职一年未果 全靠家人接济 • 找了一年工作未果,22岁的北大光华管理学院金融系的毕业生高健决定摆摊当“陪聊男”。昨天上午10点,高健首先把摊子摆到北大三角地中。对于高健摆摊陪聊的行为,一些人认为北大学生做陪聊太掉价,大部分人表示,找工作的确很困难,支持他用这种方式创业。
思考几种观点 • 观点1:陪聊创业用不着大惊小怪 • 名校、高材生与卖肉、串糖葫芦、陪聊之间,真的是天生对立与不可调和的吗?前美国众议长金里奇,卸任后便在一家并不显赫的公司从事推销工作,而英国前首相梅杰,淡出政坛后长期客串体育解说顾问。共识的价值之路:“从平等中来,到平等中去”。 • 观点2:反衬用人单位趋于理性 • 因为在校期间没好好学习,天天打游戏。这样看来,正符合种了什么豆,就开了什么花,结了什么果的正常规律了。 • 观点3:大学生:不要再把自己当精英 • 没有面包的人从来不挑剔工作.现在刚毕业的大学生,没有什么工作经验,本科生试用期就是800元~1000元,最多1200元,大专生就是700元~800元。
实例讨论二:大学生争当球童该不该 在重庆市合川地区本年度最大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双选会上,一家公司的摊位前人头攒动,招聘告示上只有一个职位——高尔夫球童,招30人,只限女性,学历要求高中以上。短短时间内已有上百名女大学生前来排队竞聘,学历均在本科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