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1

第三章 原生动物门 第一节 原生动物的一般特征

最 原始、最低等 的动物。 身体由单个细胞组成,故又称 单细胞动物 。 分布于 海洋、淡水 和潮湿的 土壤 中;营 自由 或 寄生 生活。 为适应生活环境,由细胞质分化出类似多细胞动物的器官( 细胞器 ),执行运动(鞭毛)、摄食(胞口、胞咽)等功能。 尽管只有一个细胞,但具备了多细胞动物的生命现象, 是一个完整的有机体 。. 第三章 原生动物门 第一节 原生动物的一般特征. 分自养和异养 2 类: 自养 :虫体内有色素体,内含叶绿素,能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质。 异养 :虫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需直接从外界摄取营养。. 一、营养:. 通过虫体质膜的扩散进行气体交换。

kueng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三章 原生动物门 第一节 原生动物的一般特征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最原始、最低等的动物。 身体由单个细胞组成,故又称单细胞动物。 分布于海洋、淡水和潮湿的土壤中;营自由或寄生生活。 为适应生活环境,由细胞质分化出类似多细胞动物的器官(细胞器),执行运动(鞭毛)、摄食(胞口、胞咽)等功能。 尽管只有一个细胞,但具备了多细胞动物的生命现象,是一个完整的有机体。 第三章 原生动物门第一节 原生动物的一般特征

  2. 分自养和异养 2 类: 自养:虫体内有色素体,内含叶绿素,能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质。 异养:虫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需直接从外界摄取营养。 一、营养:

  3. 通过虫体质膜的扩散进行气体交换。 寄生种类靠无氧酵解取得能量。 二、呼吸:

  4. 代谢产生的含氮废物通过质膜扩散到体外。 淡水原生动物多通过由质膜组成的泡状结构(伸缩泡)排泄废物。 三、排泄:

  5. 激应性: 当受到外界刺激时,能做出反应。如绿色鞭毛虫能感知光源;草履虫向前运动遇到障碍时会避开。 运动: 可分为鞭毛、纤毛和变形运动。 四、激应性与运动

  6. 无性生殖: 有二体分裂(眼虫)、出芽生殖(夜光虫)、多体分裂、孢子生殖(疟原虫) 有性生殖: 同配生殖:同型配子结合(有孔虫)。 异配生殖:异形配子结合(团澡)。 接合生殖:身体相互接触,交换遗传物质(草履虫)。 五、生殖:

  7. 原生动物对不良环境有一定的适应性,当环境因素不利时,如受到化学污染、食物匮乏或体内水分蒸发过多时,可分泌一层胶状物质,形成具有保护性的外壳,即包囊。原生动物对不良环境有一定的适应性,当环境因素不利时,如受到化学污染、食物匮乏或体内水分蒸发过多时,可分泌一层胶状物质,形成具有保护性的外壳,即包囊。 包囊可在恶劣环境下生存数月或更长,以此度过不良环境。 在动物体内营寄生生活的种类,当被寄主排到体外时,也可形成包囊或孢子,一旦遇到新的寄主,就会再次侵入动物体内。 总之,包囊是原生动物对不良环境的一种适应,借以延续生命。 六、包囊:

  8. 现记载的原生动物种类已有64000多种,其中半数以上为化石种类;约有100种为寄生种类。现记载的原生动物种类已有64000多种,其中半数以上为化石种类;约有100种为寄生种类。 关于原生动物的分类系统,目前意见不一。有人将原生动物划分为一个独立的界,即原生动物界,有的将其作为动物界的一个门对待,即原生动物门。 不管怎样划分,最重要的有 4 个纲,即鞭毛虫纲、肉足虫纲、孢子虫纲和纤毛虫纲。 第二节 原生动物的分类

  9. (一)主要特征: 1、形态:身体通常具鞭毛,以鞭毛为运动细胞器,鞭毛常为 1-2条,少数种类有多条。 2、营养方式:有的自养,有的异养。 自养:体内有叶绿体,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营养物质。 异养:有两种形式: 渗透营养(osmotrophy),也称腐生营养。 吞噬营养(phagotrophy),也称动物性营养。 3、繁殖:分有性和无性繁殖 2 类: 无性繁殖:一般为纵二裂。 有性繁殖:配子结合或整个个体结合。 此外,在不良环境下能形成包囊。 一、鞭毛虫纲(Mastigophora)

  10. (二)鞭毛虫纲的主要类群: 根据营养方式可分为 2 个亚纲: 1、植鞭毛亚纲(Phytomastigina): 绝大多数种类是自养有机体,由于体内含有叶绿素,身体常呈绿色,故称绿色鞭毛虫。 能靠光合作用合成自身的营养物质,并能将多余的营养物质以副淀粉的形式贮存起来。 副淀粉是一种水溶性多糖,淀粉粒内有一蛋白质核,副淀粉遇碘液不呈蓝色。 重要的目有:眼虫目、腰鞭毛虫目、植鞭虫目。

  11. 淡水生,常见种类:绿眼虫Euglena viridis、小眼虫E. Graeilis等。 身体多呈纺锤形,虫体表膜常具螺纹线条。 现以眼虫为例说明其一般构造。 (1)眼虫目(Euglenoidina)

  12. 胞口:身体前端的开口,但没有摄食功能(有争议)。胞口:身体前端的开口,但没有摄食功能(有争议)。 伸缩泡:调节水分平衡,收集细胞质中多余的水分及废物。 储蓄泡:一彭大的胞囊,接受伸缩泡排出的废物和多余水分。 鞭毛:细胞表面的突起。 轴丝:鞭毛基部相连的两根细丝。 基体:连接在轴丝的基部,其中一个基体连一细丝(根丝体)至胞核,使核可以控制鞭毛。 眼点:靠近鞭毛基部,紧贴储蓄泡,实际是一杯状“遮光物”。 眼虫的一般构造:

  13. 光感受器:近靠眼点,两轴丝接合部的透明部分,能感知光线。光感受器:近靠眼点,两轴丝接合部的透明部分,能感知光线。 光线透过杯底,才能照到光感受器上。改变身体方位能调节光线强弱。 叶绿体:长卵圆形的颗粒,内含叶绿素,能光合作用。 细胞核:圆形,位于身体后端约1/3处,内有核仁。 副淀粉粒:半透明,是贮藏的剩余食物。遇碘不呈蓝色。

  14. 圆形或卵圆形,体表有一横沟和一纵沟,鞭毛 2 根,分别位于横沟和纵沟内。 大多数种类为海生。如夜光虫等。 它们体内的色素体呈金黄色或红色,能分泌毒素。 当环境适宜时,繁殖很快,使局部海水变成红色,即所谓的赤潮。鱼类进入赤潮区会很快死亡,死鱼腐烂后,又为腰鞭毛虫提供了丰富营养,使其繁殖更快。 (2)腰鞭毛虫目(Dinoflagellata):

  15. 这一目的虫体最像植物,多数具 2 根鞭毛,完全自养。 衣澡(Chalamy-domones):生活在池塘、稻田、沟渠等水域中。虫体呈梨形。 (3)植鞭虫目(Phytomonadina):

  16. 盘澡(Gonium):由4-16个虫体、以胶状物质相互粘结在一个平面上形成。盘澡(Gonium):由4-16个虫体、以胶状物质相互粘结在一个平面上形成。

  17. 团澡(Votvox): 由许多类似衣澡的细胞组成的一个球体。细胞镶嵌在球体表面,鞭毛伸在球体外面,两相邻细胞之间都借以原生质桥相连。球体内部被胶状物填充。 每一细胞都能进行独立自养。 能分化出繁殖细胞,形成精子或卵子,精卵结合后形成合子。次年,合子分裂,形成新的群体。

  18. 异养有机体。多为寄生的种类。 动基体目:(Kinetoplestida): 常有一鞭毛,鞭毛的基部有一基体,再向下是一动基体(实际是一大线粒体,内含DNA)。 2、动鞭毛亚纲(Zoomatigina):

  19. 寄生在脊椎动物体内,共 3 种,我国只有杜什利什曼原虫(L. dondia),寄生在人或狗的肝、脾等内脏器官的巨噬细胞内,引起黑热病。 通过吸血昆虫(白蛉子)传播,生活史分2个阶段: 在白蛉子消化道内:体呈梭形,具1根鞭毛。 在人体内:原虫随白蛉子的唾液进入人体的肝、脾巨噬细胞内,失去鞭毛,体形变圆,吸收巨噬细胞的营养,并分裂繁殖,使巨噬细胞破裂。肝脏增大,发烧、贫血,以至死亡。 例:利什曼原虫(Leishmania):

  20. 利什曼原虫(白蛉子体内)

  21. 身体无一定形状,虫体表面的任何部位都可以形成临时性凸起,称伪足。伪足有摄食和运动的功能。靠伪足的运动称变形运动。身体无一定形状,虫体表面的任何部位都可以形成临时性凸起,称伪足。伪足有摄食和运动的功能。靠伪足的运动称变形运动。 (一) 变形虫目(Amoebina): 以大变形虫为例: 生活在池塘、稻田,常附着在水草上。运动很慢,2 cm/h。 质膜内的细胞质分外质和内质: 外质:透明。 内质:多颗粒,易流动。又分凝胶质和溶胶质。 二、肉足虫纲(Sarcodia)

  22. 摄食方式有 2 种: 吞噬作用: 变形虫以细菌、植物碎屑和微小生物为食。当伪足和食物接触时,该部位的质膜即可把食物包起来,形成食物泡吞入体内,这种吞噬方式称吞噬作用。

  23. 食物泡在体内与溶酶体融合而被消化吸收,未消化的残渣,随虫体运动被排出体外。这种现象叫排遗。食物泡在体内与溶酶体融合而被消化吸收,未消化的残渣,随虫体运动被排出体外。这种现象叫排遗。

  24. 胞饮作用: 通过表膜吸收水中的有机物,有时还能使表膜内陷形成微小的管道,管道的内端断裂下来形成液泡,移到细胞质中消化吸收,这种现象称胞饮。

  25. 繁殖: 典型的二体分裂(有丝分裂),无有性生殖。

  26. 虫体具半永久性伪足。如淡水中的太阳虫,身体球状,伪足似针,呈辐射状排列。虫体具半永久性伪足。如淡水中的太阳虫,身体球状,伪足似针,呈辐射状排列。 常附于水草上,以微小动植物为食(轮虫、硅澡等),食物一旦被伪足刺中,很快麻醉,借伪足中的轴丝,将食物吸入体内,形成食物泡。 (二)太阳虫目(Heliozoa): 太阳虫 幅球虫

  27. 海生,虫体能分泌一层石灰质的外壳,壳上有许多小孔,伪足从小孔伸出。海生,虫体能分泌一层石灰质的外壳,壳上有许多小孔,伪足从小孔伸出。 随着虫体的生长,可增加新的壳室,结果外壳很重,所以有孔虫多在浅海营底栖生活。 有孔虫种类多,数量大,海底的软泥大约有35%是有孔虫的外壳形成的。这些软泥长年累月积累,在长时间压力的作用下,形成岩石(石灰岩),据说埃及的金字塔就是用此岩石建成的。 (三)有孔虫目 (Foraminifera):

  28. 全部为寄生种类。广泛寄生于人和动物体内。虫体缺乏明显的运动细胞器,仅在生活史的某一阶段出现鞭毛或伪足。全部为寄生种类。广泛寄生于人和动物体内。虫体缺乏明显的运动细胞器,仅在生活史的某一阶段出现鞭毛或伪足。 生活史复杂,一般要经历无性和有性两个世代。主要分两个目,即血孢子虫目和球虫目。 (一)血孢子虫目(Haemosporida): 有两个寄主。其中无性生殖阶段在人或脊椎动物的血红细胞内;有性生殖阶段在某些吸血的无脊椎动物体内。 三、孢子虫纲(Sporozoa)

  29. 主要寄生在哺乳动物和鸟类的体内。 寄生在人体内的有 4 种,均通过按蚊吸血传播: 间日疟原虫 P. vivax 三日疟原虫 P. malaria 恶性疟原虫 P. falaiparum 卵形疟原虫 P. oval 例:疟原虫 (Plasmodius):

  30. 血红细胞外期:当携带疟原虫的雌性按蚊叮咬人体时,便会将长梭形的孢子虫注入人体内,并随血液循环首先侵入肝细胞内。血红细胞外期:当携带疟原虫的雌性按蚊叮咬人体时,便会将长梭形的孢子虫注入人体内,并随血液循环首先侵入肝细胞内。 侵染过程: 侵入肝细胞——— 裂殖体 ———— 裂殖子——— 肝细胞破裂 —— 进入血液 例:间日疟原虫形态和生活史:1、在人体内:有两个时期: 滋养阶段 裂体 这个过程是在肝脏中,而不是在血红细胞中进行,故称血红细胞外期。

  31. 血红细胞内期:进入血细胞中的裂殖子,一般呈椭圆形或梨形。血红细胞内期:进入血细胞中的裂殖子,一般呈椭圆形或梨形。 侵染过程:进入红细胞内的 裂殖子——— 滋养体 ——— 环状体——— 大滋养体—— 裂殖体 ——— 红细胞破裂 — 裂殖子进入血浆(病人发冷) —— 再次侵入红细胞(病人发烧) 周期为48小时,故得名间日疟原虫。 体积增大 内形成空泡 吞噬细胞质 增殖 配子形成: 有的裂殖子在红细胞内停止裂殖,形成雌雄两种配子母细胞。它们只有进入按蚊体内才能生活,否则会被吞噬细胞消灭。

  32. 雌雄配子母细胞进入按蚊胃腔 —— 形成雌雄配子—— 受精形成合子— 分裂形成子孢子(多数)—— 进入唾液腺 —— 注入人体。 2、在按蚊体内: 叮人

  33. 虫体只有一个寄主,生活史与疟原虫基本相似。虫体只有一个寄主,生活史与疟原虫基本相似。 常寄生在脊椎动物消化道的上皮细胞内。 例:猪球虫。 (二)球虫目(Coccidia): 小猪腹泻 萎缩的猪小肠绒毛 正常的猪小肠绒毛 猪球虫

  34. 虫体表面有许多纤毛,纤毛是运动和摄食细胞器。虫体表面有许多纤毛,纤毛是运动和摄食细胞器。 大多数种类的胞口前面有口前庭(口沟),胞口位于口前庭底部。 有两个异形核,大核为多倍体,负责虫体的营养代谢,小核为二倍体,负责虫体的遗传。 广泛分布于淡水和海水中。主要分 3 个目。 四、纤毛虫纲 (Ciliata):

  35. 虫体表面密布纤毛。 例:草履虫(Paramoecium caudatum): 生活在池塘、污水沟、稻田等水域中,形状像一只草鞋。 表膜:虫体外层,有弹性。 纤毛:细小,密生于表膜上,是运动器官。 细胞质: 外质:表膜下一层薄而透明的细胞质。 内质:在外质之内,多颗粒,具流动性。 口沟:身体前端斜行的一条纵沟,位于腹面。 (一)全毛目(Holotricha):

  36. 胞咽:胞口之下呈漏斗状的弯管。 波动膜:胞咽的背面有许多纤毛组成的薄膜。摆动时,使食物随水流入胞口。 食物泡:食物进入胞咽后,被原生质包围而形成。并在内质中环流。 伸缩泡:在身体的前后端各有一个,每个泡周围有6-7条收集管,收集体内废物和多余水分,并排入伸缩泡。 细胞核:2个,位于虫体中部,大核肾形,小核球形,位于大核的凹窝内。 生殖: 无性:简单,虫体从中部横裂成2个子体。 有性:复杂,为结合生殖。

  37. A、两虫口沟相接 B、小核分裂,大核开始消失 C、小核再分裂一次 D、其中3各小核消失 E、小核分裂成大小2个核 F、其中较小的核相互交换 G、与对方较大的小核结合 H、两虫体分离 I-K、结合的核经3次分裂,形成8个核 L、其中4个变成大核;4个仍为小核,但3个消失,只留1个小核 M、剩余的小核分裂1次,虫体也分裂1次,成为4个,每个体有2大核1小核 N、小核分裂1次,虫体分裂1次,形成8个新个体 草履虫的结合生殖:

  38. 身体前端扩大成盘状口缘,纤毛仅分布在口缘,向左旋转(逆时针)直达胞口。身体前端扩大成盘状口缘,纤毛仅分布在口缘,向左旋转(逆时针)直达胞口。 如钟形虫。 (二)缘毛目 (Peritrichida)

  39. 与缘毛目相似,但口缘纤毛向右旋转(顺时针)直达胞口。与缘毛目相似,但口缘纤毛向右旋转(顺时针)直达胞口。 如喇叭虫(Stentor) (三)旋毛目 (Spirotricha)

  40. 原生动物种类多,分布广,与人类的关系密切。主要表现在:原生动物种类多,分布广,与人类的关系密切。主要表现在: 饲料:鱼类的天然饵料。 有助于石油勘探:有孔虫和放射虫的壳对寻找石油有重要意义。 作为水污染的指示生物:如眼虫。 作为实验材料:结构简单,易培养,是基础研究的好材料。 对人的危害:直接危害人类的有20多种,如疟原虫、锥虫、利什曼原虫等。 污染水域:夜光虫、裸甲腰鞭虫造成赤潮,危害渔业。 第三节 原生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41. 原生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