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2

好课标准略说

好课标准略说. 福田区教研中心 陶印宝 2005 年 9 月 16 日. 《 新课程背景下义务教育的评价改革实践研究 》 子课题 ——— 《 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提高的评价体系 》. 课题组成员: 陈金才、罗忱红、杨岳军、李竹修、 沈祖才、王双燕、周绍贞、孙 雪、 黄秀云、李华东、李 华、胡思宣、 陶印宝. 一、评价量表设计说明 二、评价指标具体说明. 一、评价量表设计说明. ( 一 ) 有关课堂评价观点介绍 1 、 蒋鸣和教授介绍 TIMSS-R 课堂教学六维分析模式框架 :

kristy
Download Presentation

好课标准略说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好课标准略说 福田区教研中心 陶印宝 2005年9月16日

  2. 新课程背景下义务教育的评价改革实践研究》子课题——— 《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提高的评价体系》 课题组成员: 陈金才、罗忱红、杨岳军、李竹修、 沈祖才、王双燕、周绍贞、孙 雪、 黄秀云、李华东、李 华、胡思宣、 陶印宝

  3. 一、评价量表设计说明 二、评价指标具体说明

  4. 一、评价量表设计说明 (一)有关课堂评价观点介绍 1、 蒋鸣和教授介绍TIMSS-R课堂教学六维分析模式框架: 课的目标、课堂常规、参与者行动、教学内容、课堂对话、气氛。 美国数学教师联合会四维分析模式框架: 目标实现程度、学生学习、交互与学习环境创建、教师教学决策。

  5. 2、上海教科院普教所“八个视角”: 内容设计、教学表述、进度安排、资源运 用、激发动机、师生互动、自主学习、鼓励 创新 。 3、“五个性”: 内容的科学性、表述的启发性、听课的积 极性、师生的互动性、方法的适用性; 4、“四看”(顾泠沅): 看目标是否适切,看内容是否丰富,看过 程是否合理,看结果是否有效。

  6. (二)本评价量表设计说明 “状态四看”: 看学生学习状态(参与、自主、互动、气氛) 看目标达成状态(目标、内容、效果) 看过程安排状态(流程、进度、内容、方法) 看教师表现状态(情感、表述、行动) (前“两看”是效果,后“两看”是决定因素)

  7. 评分说明: 1、 如果评价采用“等级制评价量表”: 如果7个以 上二级指标为“优”,2个以上二级指标为“良”,没有“待合格”的,则总评为“优”; 如果7个以上二级指标为“优”或“良”,其它为“合格”,则总评为“良”; 如果7个以上二级指标为“合格”,则总评为“合格”; “待合格”指标6个以上,则总评为“待合格”。“待合格”即为不达标课。

  8. 2、如果采用“百分制评价量表”: 则依据量表中每个等级的区间要求,结合所评价的课堂状况,在每个指标中给出相应的分值。

  9. 二、评价指标具体说明 (一)学生学习(参与)状态(主体) 1、态度:学生学习兴趣浓厚,精神状态积极,注意力集中,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课堂氛围好。 精神面貌: 动机、兴趣、积极、氛围(教师的激发、调动、感染)

  10. 2、广度:全班学生参与学习。没有不听讲、游离于教学活动之外的现象发生。各种学习方式(探究、讲授、合作等)灵活采用。各种感官参与,手脑并用。2、广度:全班学生参与学习。没有不听讲、游离于教学活动之外的现象发生。各种学习方式(探究、讲授、合作等)灵活采用。各种感官参与,手脑并用。 主体参与者行动。全员、全身心、学习方式综合。(取决于教师的面向全体、心中有学生) 读:-32 3的平方的相反数 (-3)2 负3的平方

  11. 3、深度:学生积极思考,见解富有新意。善于质疑问难。3、深度:学生积极思考,见解富有新意。善于质疑问难。 自主体验、时间保证、环境、鼓励创新。 例:5-(-3)=5+(+3) 5-(+3)=5+(-3) 学生:一个被减数减去一个减数,等于这个被减数加上这个减数的相反数。 老师: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12. [附]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理论 “所谓学生的主体性,是指在课堂教学中,作为主体的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处理与外部客观世界的关系(主要是教材课程和教材)时所表现的功能特征,具体表现为选择性、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张天宝《新课程与课堂教学改革》) (教师不要充当不光彩的“第三者”,而应做“媒婆”)

  13. (二)目标达成状态 4、目标达成度:教学目标实现程度。大多数学生能不同程度达成以下教学目标:知识能力:有效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过程方法:学生积极主动,勤于动脑、动口、动手,乐于争论、讨论、辩论,思维积极,发言踊跃,养成良好习惯,了解学习方法,提高自学能力。态度情感:学生乐学、好学,兴趣浓,信心足,感受到成功的快乐;审美能力、思维品质、探究和创新精神得到培养和发展。 取决于目标明确、合理,教学有效,有检测过程表明多数学生实现目标(“个别对话”、 “陪学”、“动口不动手”)

  14. (三)过程安排(设计实施)状态 5、目标:合理明确具体,符合学生实际。知识能力目标具有可检测性。生成性。 (1)合理(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生活体验、教学要求) 例:地理:地形(高原、山地、丘陵等)的认识,必须具备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的知识。 物理:(水)压强知识,联系在雪地或松软地带走路的体验。

  15. [附]奥苏伯尔有意义学习理论 怎样才是有意义学习呢? 奥苏伯尔认为,有意义学习的实质就是以符号代表的新观念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联系的过程。 非人为的联系是指新的观念与原有观念建立了内在的联系,而不是任意的联系;实质性是指用不同语言或其他符号表达的同一认知内容的联系。

  16. 奥苏伯尔认为在有意义学习中,影响新知识的学习的最重要的条件是:奥苏伯尔认为在有意义学习中,影响新知识的学习的最重要的条件是: 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的适当性,包括认知结构中是否有适当的、起固定作用的观念可利用; 新观念与同化它的原有观念的分化程度; 原有观念的稳定性和清晰度三个方面

  17. 奥苏伯尔在其所著《教育心理学:认知取向》一书的扉页上写到:“如果要我用一句话说明教育心理学的要义,我认为影响学生学习的首要因素,是他的先备知识。研究并了解学生学习新知识之前具有的先备知识,配合之以设计教学,从而产生有效的学习,就是教育心理学的任务。”奥苏伯尔在其所著《教育心理学:认知取向》一书的扉页上写到:“如果要我用一句话说明教育心理学的要义,我认为影响学生学习的首要因素,是他的先备知识。研究并了解学生学习新知识之前具有的先备知识,配合之以设计教学,从而产生有效的学习,就是教育心理学的任务。”

  18. (2)明确 (具体,突出) 例:《蜡烛》(八上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感受反法西斯阵营的军民用血肉凝成的情谊。2、体会本文真挚感人的语言。 能力目标:通过行为领悟人性的本质。 情感目标:让学生体会追求和平的人民的深厚感情。

  19. 教学目标: 1、说出 “蜡烛”在本文所起的作用。 2、说出文中多次写到德军的炮火的用意。 3、老人在事件中做了什么,说了什么,她为什么要这样?你在这种情况下你会如何做?

  20. (3)具体(可测性) 目标行为动词表述具有一定的达成性和可测性。 例:

  21. 教学目标: 能依次找出课文中选了哪些材料。 能找出体现文章主旨的句子。 能说出这些材料对表现中心的作用。 能说出对本文行文顺序的评价 能用自己的话准确概括中心和材料的关系。 说出刘和珍值得纪念之处。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本文如何围绕中心来组织材料。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复杂叙事记人散文写作特点。 3、提高写人叙事的基本能力。 4、培养学生对革命先烈的热爱,对反动派的憎恨。 《纪念刘和珍君》

  22. 6、内容:内容正确,容量适当。教学重点突出。以教材为基本线索,合理开发整合课程资源。拓展材料适度,信息技术使用得法。 6、内容:内容正确,容量适当。教学重点突出。以教材为基本线索,合理开发整合课程资源。拓展材料适度,信息技术使用得法。 讲授不出现知识性错误。如有错漏出现能够勇于承认并予以纠正。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教学容量恰当,以教材为基本线索,沟通课堂内外,拓展材料适度。拓宽学用渠道合理开发整合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加强课外学习活动,重视各学科之间的联系。 信息技术使用得法。(取决于认真备课深入钻研教材,并吃透教材)

  23. 7、组织: 环节过程安排合理,时间分配恰当,符合学科学习规律。善于“设疑”“激趣”,营造良好氛围,体现教学民主。加强课堂反馈,及时有效评价学生的学习。能针对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教学,善于驾驭和调控课堂,有教学机智,能抓住教学当中闪现的思维火花,体现教学的精彩和亮点,做到预设性和生成性相结合。教学当中注重有机安排学习方法的指导。 教学过程(流程)安排。(取决于教师的教学理念,学科功底和对教学全过程的掌控能力)

  24. 8、手段: 信息技术及各种媒体(包括实验、教学器具)使用有效、熟练、安全。方法得当。

  25. (四)教师表现(素养)状态 9、状态: 教师教学准备充分。仪表神情(表情、眼神等)举止(行动、姿态、手势)大方自然,全身心投入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感染力强。

  26. 10、语言(教学表述,第二部教材) 教学语言准确规范,简明扼要,干净利索,不晦涩罗嗦,富有启发性。表达谈吐文雅得体。语调语速恰当。 讲正确、讲清楚、讲明白。 例:一个负数的绝对值等于它的相反数。 一个负数的绝对值等于正数。

  27. 11、板书: 清楚整洁,富有启发性。发性。音乐、美术、体育等学科演示技能(示范、操作等)精湛。

  28. ◆课堂教学几个关键问题 (一)目前课堂教学存在的几个突出问题 ●教师主导取向为主,学生主体作用发挥不足; ●关注教学进度为主,适应学生个别差异不足; ●传授学科知识为主,研究有效教学方法不足;●照本宣科教参为主,自主深入钻研教材不足;

  29. (二)解决几个关键问题 • 学生是否“做”起来 • 大多数学生是否“做”起来 • 如何处理“点”与“面”的关系 • 如何处理教师“讲”与学生“做”的关系 教师:钻研教材、研究学生、 研究教法

  30. 请大家批评指正 祝各位身体健康 谢谢!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