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6

学生常见病的防治和学校传染病的预防控制

学生常见病的防治和学校传染病的预防控制. 洛江区疾病控制中心 黄咏梅 2009/4/11. 学生常见病的防治和学校传染病的预防控制. 学生常见病的防治 学校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 学生常见病的防治. 视力低下的防治 龋齿的防治 沙眼的防治 蛔虫的防治 贫血的防治 营养不良与肥胖的防治. 视力低下的防治. 视力低下是重点防治的六种常见病之一,在影响学生健康的疾病中占首位。视力低下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生活和今后的工作,学生中发生的视力低下大部分是近视性的,因此保护学生视力主要在于预防近视。. 视力低下防治主要措施.

Download Presentation

学生常见病的防治和学校传染病的预防控制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学生常见病的防治和学校传染病的预防控制 洛江区疾病控制中心 黄咏梅 2009/4/11

  2. 学生常见病的防治和学校传染病的预防控制 • 学生常见病的防治 • 学校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

  3. 学生常见病的防治 • 视力低下的防治 • 龋齿的防治 • 沙眼的防治 • 蛔虫的防治 • 贫血的防治 • 营养不良与肥胖的防治

  4. 视力低下的防治 • 视力低下是重点防治的六种常见病之一,在影响学生健康的疾病中占首位。视力低下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生活和今后的工作,学生中发生的视力低下大部分是近视性的,因此保护学生视力主要在于预防近视。

  5. 视力低下防治主要措施 • 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将预防近视的工作作为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做好近视防治知识的宣传普及,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努力改善办学条件,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 提高眼保健操的质量,培养学生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 • 严格遵守作息时间,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 每年年度体检后,将学生的视力变化情况以书面形式通知家长,并给予矫治方面的指导。

  6. 龋齿的防治 • 龋齿是影响青少年健康的常见病之一,世界卫生组织已将龋齿列为心血管病和癌症之后的三大重点防治疾病之一,每年的9月20日被定为“爱牙日”。

  7. 龋齿防治的主要措施 • 大力开展口腔卫生宣传教育,充分利用板报、广播等形式宣传保护牙齿的重要性和有关卫生知识,提高学生口腔保健知识水平。 • 积极倡导使用保健牙刷和含氟牙膏,利用爱牙日广泛宣传保护牙齿的重要性,纠正错误的刷牙方法,要求学生做到早晚刷牙、饭后漱口,每次刷牙三分钟。 • 坚持定期检查,重点防治,对体检发现的龋齿情况书面报告家长,及时去医院填充。

  8. 沙眼的防治 • 沙眼是常见的慢性传染病,人对沙眼衣原体的免疫力很弱,可以重复感染,常因发生并发症而使视力受到影响,沙眼的发病率与卫生状况及环境因素有明显关系,沙眼是可预防的眼病,因此要加强宣传教育,让学生掌握防治沙眼的卫生常识,

  9. 沙眼防治的主要措施 • 开设健康教育课,让学生了解沙眼形成的原因,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 对沙眼和可疑沙眼要加强监测,改变学生不良卫生习惯,养成“一人一盆一巾”的良好习惯,有效控制交叉感染。 • 增加学校的供水设施,增设水龙头,教育学生勤洗手、勤换手帕、勤剪指甲、讲究卫生。 • 对已患沙眼的学生,书面告之家长,根据病情采取药物治疗。

  10. 蛔虫防治 的主要措施 • 开设健康教育课,加强健康教育活动,普及卫生知识,改善学生的卫生行为和习惯。 • 改善环境卫生,加强饮用水、饮食和厕所等方面的卫生检查。

  11. 贫血的防治 • 贫血是学生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它不仅影响学生正常的生长发育,而且对学生的智力行为及免疫功能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危害,学生贫血主要是缺铁性贫血,属营养性贫血,因此防治工作的重点是调整膳食结构和注意合理营养。

  12. 贫血防治的主要措施 • 普及营养与食品卫生知识,改变学生不良饮食习惯和错误的营养观点。 • 积极提倡吃早餐,推广早餐鸡蛋加牛奶,提高早餐质量。 • 利用板报、挂图、广播等多种形式,宣传贫血的防治方法,引导学生多食用动物性食品,如瘦肉、内脏、鱼、禽等食物,同时增加维生素C和维生素A的摄取,促进铁的吸收和利用。 • 开展贫血的调查和监测,每2—3年进行一次血红蛋白检测,了解贫血的发生规律,通过检查,将贫血学生的情况及时通知家长,及时采取措施,注意营养全面均衡。 营养不良与肥胖的防治

  13. 营养不良与肥胖的防治 • 营养不良与肥胖不仅影响儿童青少年的生长发育和身体健康,而且对其成年后的健康和体质均有影响,防治的主要手段是加强宣传教育。

  14. 营养不良与肥胖的防治主要措施 • 对学生进行营养知识教育,使学生了解合理营养的重要性。 • 培养学生良好的饮食习惯,纠正偏食挑食吃零食的不良习惯,尤其要纠正部分学生不吃早餐的习惯。 • 教育学生加强体育锻炼,上好体育课和课外活动课,增强体质。

  15. 学校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 • 学校传染病的流行特点 • 学校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 传染病疫情的管理

  16. 学校传染病的流行特点 • 学校传染病极易发生 • 学校是传染病的集散场所 • 学校极易造成传染病的爆发和流行 • 学校传染病的季节性变化 • 学校传染病的年龄特点

  17. 学校传染病的流行特点 • 学校传染病极易发生。学校是人群高度集中的地方,一个班50个左右的学生,集中在50平米左右的教室里,整天在一起生活学习,相互之间密切接触;如果卫生设施不好,卫生制度不健全,卫生习惯不好,这就具备了传染病在学校里发生与流行的条件,使学生成为传染病高发的人群。 • 学校是传染病的集散场所。学校是社会的一个特殊组成人群,年龄构成从儿童、少年到青年。学生每天从四面八方,一家一户汇集到学校里来,又从每个学校分散到千家万户去,传染源从社会的每个角落进入学校,又从每个学校分散到每个家庭和社会上的各个角落,所以说学校是传染病的集散场所。

  18. 学校传染病的流行特点 • 学校极易造成传染病的爆发和流行。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是传染病流行的基本条件,缺一不可。而流行的强度大小则取决于传染源的多少,易感者的密度,传播途径实现机率的大小。由于学校易感者密度高,传染源又容易进入学校,所以学校极易造成传染病的爆发和流行。 • 学校传染病的季节性变化。学校传染病的流行与社会上传染病的流行一样,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冬春季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夏秋季则以肠道传染病为主。除此之外,学校传染病的发生还与学校寒暑假及开学有密切关系。 。

  19. 学校传染病的流行特点 • 学校传染病的年龄特点。学校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可因年龄不同而有所不同。在小学,由于小学生基础免疫水平低,所以容易发生呼吸道传染病的流行。在中学,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所以呼吸道和肠道传染病均可以爆发与流行。

  20. 学校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 经常性的预防措施 • 改善学校的卫生条件 • 制定和执行合理的卫生制度 • 加强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 • 提高学生的免疫水平

  21. 经常性的预防措施 • 改善学校的卫生条件:学校卫生条件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只有不断地改善学校各种卫生条件,增加必要的卫生设施,才能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防止传染病在学校发生和流行。 • 制定和执行合理的卫生制度:各学校要制定出合理的卫生制度,这些制度包括:教室、宿舍及公共场所卫生清扫制度,个人清洁卫生制度,食堂卫生制度等。制度的制定和认真执行,是学校防治传染病的重要保证。 • 加强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学校要加强健康教育,普及卫生知识,提高学生自我保健能力,从小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鼓励学生积极地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增加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 提高学生的免疫水平:根据传染病流行季节和学生的实际免疫水平,认真做好预防接种工作,以形成完整的免疫屏障。

  22. 学校传染病流行时采取的控制措施 • 加强疫情报告,控制传染病的蔓延。执行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的原则。早发现、早诊断:传染病流行时要加强晨检、午检,以便及早发现病人,并及时明确诊断。早隔离、早治疗:对病人和可疑病人要及时隔离观察,及时进行治疗。早报告:学校发现传染病和疑似传染病时,教师和校医有责任向学校领导报告,如属法定传染病,必须向教育行政部门和疾控中心报告,以便采取紧急措施,控制疾病蔓延。 • 疫点的消毒。学校发现传染病人后,除及时将病人隔离治疗外,还应及时地对病人居住的宿舍和学习活动场所进行终末消毒处理,消毒持续时间应以一周左右,没有发现新病人为标准。

  23. 传染病疫情的管理 • 疫情登记 • 疫情报告 • 疫情管理

  24. 疫情登记 • 学校发生疫情后,应由校医或保健教师按照卫生防疫部门的要求,作好疫情登记工作。登记时注意病人的姓名,性别,病名,详细地址,发病时间,确诊时间的准确性。

  25. 疫情报告 • 学校的校医和有关责任人是法定的疫情报告人,必须作好传染病报告工作。迅速而准确地掌握疫情,及时采取防治措施,是控制传染病的关健。因此,传染病诊断或疑似诊断确定后,应迅速地向主管行政部门和当地疾控中心报告。

  26. 疫情管理 • 除切实作好疫情的搜索,疫情的登记,疫情的报告外,还应健全学校的疫情档案工作。学校的疫情资料要有专人负责,疫情的登记,分类,统计和分析的原始资料应设专柜予以妥善地管理,不得任意存放或丢失,也不得随意向社会公布,切实作好传染病疫情的保密工作。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