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0 likes | 475 Views
選舉制度的政治影響. 王業立 chap 3 Farrell, chap 7. 選舉制度之政治影響面向. 候選人參選動機 競選方式 選舉策略 選民的投票行為 投票率 少數族群的當選機會 型塑出不同的政黨體系. 相對多數決的特色. 簡單 ( Simple ) 穩定 ( Stability, single-party government) ) 投候選人的選舉制度 ( candidate-base system ( 選區, constituency) ). 相對多數決的政治影響. Duverger’s law: 相對多數制傾向產生兩黨制
E N D
選舉制度的政治影響 王業立chap 3 Farrell, chap 7
選舉制度之政治影響面向 • 候選人參選動機 • 競選方式 • 選舉策略 • 選民的投票行為 • 投票率 • 少數族群的當選機會 • 型塑出不同的政黨體系
相對多數決的特色 • 簡單 (Simple) • 穩定 (Stability, single-party government)) • 投候選人的選舉制度 (candidate-base system (選區,constituency))
相對多數決的政治影響 • Duverger’s law: • 相對多數制傾向產生兩黨制 • 比例代表制易導致許多相互獨立政黨的形成 • 兩輪決選制易形成多黨聯盟 • 仍有許多的討論,但實證研究發現:相對多數決制與兩黨制的相關性高。例: • G. Sartori:相對多數決制本身不能產生全國性兩黨政治,但其有助於維持一個已經存在的兩黨政治。 • Anthony Downs:相對多數決制下由於 winner take all,會傾向縮小至兩黨競爭的局面。
相對多數決的政治影響 • Duverger: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採用相對多數決制有 • 「機械效果」(mechanical factor),使得第三黨(小黨)會產生代表性不足的情況(under-representation):制度本身將選票轉換成席次的扭曲 • 「心理性因素」 (psychological factor)或策略性投票 (strategic voting)、複雜性投票 (sophisticated voting): wasted votes • 政黨競選策略與行為:提醒選民策略投票 • 除非地區性政黨或全國性組織存在
相對多數決的政治影響(王, p.41) • 心理性因素(策略性投票)的現象,在使用混合制的國家亦存在。 Ex: 一項對於西德選民的投票行為研究發現:在第二張投給政黨的選票中,有13%~38%投給自由民主黨 (Free Democrats,西德第四大政黨)的選民,其在第一張選票則是投給其他大黨 (Fisher, 1973) Ex: 德國之「聯立制」或日本的「並立制」下,許多選民習慣把第一票投給在選區中較有希望當選的大黨候選人(吳東野,1996) Ex: 2000年日本眾議院選舉,有45%的選民分裂投票。自民黨在政黨比例部分僅獲得28.3%選票,但在單一選區席次部分則獲得41.0%的選票 (Thies, 2002)。
相對多數決的政治影響 • 政黨整合現象 • 若該國社會沒有重大分歧或對立,政黨間的整合持續,政黨政治逐漸走向兩黨競爭的型態 • 全國性的兩黨政治(但若有嚴重的社會分歧或是地域色彩強烈的政黨存在:兩黨競爭)
相對多數決的政治影響 • 政黨或候選人的競選策略:不能太偏激或太保守---- 談公共政策 • Anthony Downs 中間選民理論 (the median voter theorem) • 負面競選? (negative campaign)
相對多數決的政治影響 • 比例性偏差 (disproportionality)問題:因為機械性因素(勝者全拿),政黨之間出現超額代表 (over-representation)或代表性不足 (under-representation)現象 • 選票浪費、無法反映應有的民意分布
比例代表制的政治影響 • 應選名額越多,比例代表性越佳 (謝復生,1992) • 比例代表性:反映多元民意分佈 • Norris (2004) 比例代表制下,婦女在國會中所佔的比例(15.4%)比多數決制(8.5%)來得高 • 小黨間的合作誘因減弱 • 選民的策略性投票動機降低 • 凸顯政黨色彩:政黨所揭示的階級利益、意識型態、政綱政見為投票時的主要考量
比例代表制的政治影響 • 投票率一般而言較多數決制來得高 (Norris, 2004) 70.0% vs 60.4% • 當選基數和政黨門檻的計票方式不同,對大黨與小黨的影響程度不一 • 選票結構:封閉式政黨名單 vs 開放式政黨名單 • 無黨籍人士參選空間 • 小黨林立、政局不穩定??
比例代表制的政治影響 • 根據Lijphart (1999)和 Norris (2004)的研究: • 有效政黨數 (number of parliamentary parties, NPP) • 多數決制:5.22 • 比例代表制:9.52 • 國會有效政黨數(effective number of parliamentary parties, ENPP) • 多數決制:2.42 • 比例代表制:4.45
比例代表制的政治影響 • 採用比例代表制,確實有較高的政黨分化,各種形式的聯合政府在歐洲國家也非罕見 • 但是較高的政黨分化或是聯合政府情形不見得就必然導致政治不穩定(political instability) • Consensus model of democracy 共識型民主模型 ex: 荷蘭、瑞士、挪威 (政治穩定) • 政局不穩定的例子:義大利、法國第四共和
比例代表制的政治影響 • 拉丁美洲國家:總統制—比例代表制 • Ex: 阿根廷、巴西、哥斯大黎加、哥倫比亞、秘魯、尼加拉瓜等 • 具強大民意基礎的總統 vs 多黨林立的國會 • 政治僵局的無解→政治危機頻仍、政局不安定 • 其他條件不變情況下,若一個國家採取比例代表制將逐漸走向多黨政治,除非該國的國會具有共識型民主的政治文化和其他相關的制度性設計配合,否則高度的政黨分化將可能導致一個國家的憲政運作陷入政治僵局或不穩定的惡行循環中(王業立,p. 51)
兩輪決選制的政治影響 • 「人物投票制度」 • 新興民主國家:國家元首應有堅實的民意基礎 (相對多數 vs 絕對多數的抉擇) • 第三波民主化國家,多採總統制,總統選舉制度多採此制。 • 歷史會不會改寫?
兩輪決選制的政治影響 歷史會不會改寫? Ex:1987 年韓國總統選舉 金泳三 (26.7%) 金大中 (26.2%) 盧泰愚 (37.0%)★
兩輪決選制的政治影響 • 兩輪決選易形成多黨聯盟 • 第一輪選舉:一定比例的選票可作為政治利益交換的籌碼 • 複雜的政黨合縱連橫、政客間的腐敗交易 Ex: Yeltsin– Lebed (國家安全會議秘書長+總統國家安全顧問) • 對選民投票行為的影響:「第一輪選舉表達理念、第二輪選舉才做抉擇」
國會政黨數 多數決制:5.22 比例代表制:9.52 混合制:8.85 國會有效政黨數 多數決制:2.42 比例代表制:4.45 混合制:3.54 source: Norris (2004) Rose’s index of proportionality (羅斯 比例性指標) 多數決制:81.9 比例代表制:91.2 混合制:85.0 source: Norris (2004) 混合制的政治影響
德國、紐西蘭的「聯立制」 以第二票來決定各政黨應得的席次:先扣除政黨在單一選區獲得的席次再來分配比例代表席次,在精神和內涵上較為接近比例代表制,比例代表性較高 Rose’s index of proportionality : 90.1 日本的「並立制」 各政黨依其政黨得票率來分配固定名額的席次,與各政黨在單一選區中已當選席次多寡無涉,降低比例代表性 Rose’s index of proportionality : 82.6 混合制的政治影響
混合制的政治影響 • 比例代表名額的多寡對小黨的影響 • 政黨比例代表部分的計算公式 • 候選人是否允許同列在單一選區參選和政黨比例代表名單上 • 日本的惜敗率(first loser margin) • 選民分裂投票行為增加
選舉制度的影響:綜合評估 • 比例性 (Proportionality) • 政黨數目 (Numbers of parties) • 代表性 (On the representation of women and minorities)
選舉制度的影響:比例性 • largest remainder Hare; Sainte-Laguë • largest remainder Droop; STV; modified Sainte-Laguë • d’Hondt; largest remainder Imperiali • See Farrell p. 157-159
選舉制度的抉擇 (Norris, 1997) Norris, Pippa. 1997. "Choosing Electoral Systems: Proportional, Majoritarian and Mixed System."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18(3): 297-312 • 政府的有效性 (government Effectiveness) • 有回應以及責任的政府 (Responsive and Accountable Government ) • 對小黨的公平性 (Fairness to Minor Parties ) • 社會代表性 (Social Representation )
討論 • 不一樣的選舉制度,對於一國政治會有不一樣的影響,請問採行「單一席次相對多數決制」和「政黨名單比例代表制」會產生什麼不一樣的政治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