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4

全球區域經濟整合下 台灣的機會與挑戰

全球區域經濟整合下 台灣的機會與挑戰. 劉大年 研究員 中華經濟研究院 國立中正大學 2011 年 5 月 23 日. 報告大綱. 一、區域經濟整合之意涵 二、全球區域經濟整合趨勢 三、台灣的因應 四、 ECFA 之後兩岸的經濟合作展望 五、台灣的機會與挑戰 六、結論. 1. 一、區域經濟整合之意涵 ( 一 ) 區域經濟整合之進程圖. 通常是已開發國家對開發中國家之優惠. 優惠性貿易措施. 自由貿易區. 最普遍之區域性經濟組織. 關稅同盟. 共同關稅制度. 共同市場. 人員、資金、勞務之自由化. 貨幣的整合及其他方面的合作. 經濟同盟.

kolya
Download Presentation

全球區域經濟整合下 台灣的機會與挑戰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全球區域經濟整合下台灣的機會與挑戰 劉大年 研究員 中華經濟研究院 國立中正大學 2011年5月23日

  2. 報告大綱 一、區域經濟整合之意涵 二、全球區域經濟整合趨勢 三、台灣的因應 四、 ECFA之後兩岸的經濟合作展望 五、台灣的機會與挑戰 六、結論 1

  3. 一、區域經濟整合之意涵(一)區域經濟整合之進程圖一、區域經濟整合之意涵(一)區域經濟整合之進程圖 通常是已開發國家對開發中國家之優惠 優惠性貿易措施 自由貿易區 最普遍之區域性經濟組織 關稅同盟 共同關稅制度 共同市場 人員、資金、勞務之自由化 貨幣的整合及其他方面的合作 經濟同盟 2

  4. 一、區域經濟整合之意涵(二)區域經貿協定的影響一、區域經濟整合之意涵(二)區域經貿協定的影響 貿易創造效果 貿易轉向效果 規模經濟及吸引外資效果 其他效果 3

  5. 一、區域經濟整合之意涵(二)區域經貿協定的影響一、區域經濟整合之意涵(二)區域經貿協定的影響 A B 1.貿易創造(trade creation)效果 A、B成立FTA關稅調降 → A、B 雙邊貿易之成長 4

  6. 一、區域經濟整合之意涵(二)區域經貿協定的影響一、區域經濟整合之意涵(二)區域經貿協定的影響 A(歐盟) B(韓國) C(台灣) 2.貿易移轉(trade diversion)效果 A、B成立FTA關稅調降 → A、B 貿易取代了原先與C的貿易,對區域外 的C相對不利 5

  7. 一、區域經濟整合之意涵(二)區域經貿協定的影響一、區域經濟整合之意涵(二)區域經貿協定的影響 3.規模經濟與吸引外資效果 A、B的整合使得在A,B境內的商品、資金、人員移動進一步自由化,有助於企業進一步整合資源,發揮經濟規模。 在規模經濟效果帶動下,有助於吸引更多的外人投資,而對非成員產生排擠效果。 4.其他效果 其他議題的合作,如產業合作,相互認證機制等,此可以加強成員之連結與互助。 6

  8. 一、區域經濟整合之意涵(三)區域主義與多邊主義的關連一、區域經濟整合之意涵(三)區域主義與多邊主義的關連 1990年代以來,區域貿易協定的數目明顯成長,區域主義逐漸興起,大家開始關心區域主義對於多邊主義的影響。特別是區域主義是否會侵蝕到多邊主義,還是區域主義可以與多邊主義發揮互補的作用。(Bhagwati 1993)更提出區域主義究竟是多邊主義的踏腳石(building block)還是絆腳石(stumbling block)的疑問。 註:Bhagwati, J. (1993), ‘Regionalism and Multilateralism: An Overview’, in J. De Melo and A. Panagariya (eds.), New Dimensions in Regional Integration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2-51. 7

  9. 一、區域經濟整合之意涵(三)區域主義與多邊主義的關連一、區域經濟整合之意涵(三)區域主義與多邊主義的關連 主張區域主義可以與多邊主義互補的理由是:多邊貿易自由化由於涉及國家眾多,不容易達成共識,影響推動自由化時程。區域貿易協定則由於涉及國家少,而且成員可能在地緣、文化與經濟上關係密切,所以較易形成,而有助於經貿自由化。若再符合WTO對於成立區域貿易協定相關的規定,可以將貿易轉向效果降到最低,所以區域主義與多邊主義可以發揮互補的作用。 8

  10. 一、區域經濟整合之意涵(三)區域主義與多邊主義的關連一、區域經濟整合之意涵(三)區域主義與多邊主義的關連 除了經濟的效果外,區域貿易協定也可以達成在多邊體系下不易達成的目標。例如雙邊的區域貿易協定可以視為一國外交政策的延伸,有助於鞏固對外關係。另外在多邊貿易體系下不易達成共識的議題,包括勞工、環保、競爭政策,甚至人權問題,也都可以納入區域貿易協定的內容中。 9

  11. 一、區域經濟整合之意涵(三)區域主義與多邊主義的關連一、區域經濟整合之意涵(三)區域主義與多邊主義的關連 主張區域主義與多邊主義互斥的立場,則認為各國競相投入區域經濟整合,將會使多邊經貿自由化更不易達成。雖然WTO規定成立區域貿易協定不可對非成員建立更高的貿易障礙,但在實際上並非如此。 10

  12. 一、區域經濟整合之意涵(三)區域主義與多邊主義的關連一、區域經濟整合之意涵(三)區域主義與多邊主義的關連 通常區域貿易協定對於原產地(Rules of Origin)有非常嚴格的規範,對於非成員產生貿易障礙。使得目前FTA的原產地規定,逐漸被做為貿易保護的工具;再加上原產地規定的複雜化,使得FTA的管理成本與貿易交易成本大幅提高。因為海關必需對於來自不同國家的產品根據不同的原產地規定,以決定其是否適用優惠關稅,反而會對整體社會福利產生負面的影響。(Bhagwati & Panagaryia, 1996)更以義大利麵碗效果(Spaghetti-bowl effect)形容此種現象,意指區域貿易結盟有如鍋裡煮的義大利麵般相互糾結;不同區域貿易協定貿易規則差異性以及複雜的程度,將使規則難以執行。 註:Bhagwati, J., and A. Panagariya (1996), ‘Preferential Trading Areas and Multilateralism – Strangers, Friends, or Foes?, in Bhagwati and A. Panagariya (eds.), The Economics of Preferential Trade Agreements (AEI Press and Center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University of Maryland), 1-78. 11

  13. 一、區域經濟整合之意涵(三)區域主義與多邊主義的關連一、區域經濟整合之意涵(三)區域主義與多邊主義的關連 綜合而言,在區域貿易協定下所產生之貿易創造及貿易轉向效果,究竟何種較為顯著,在實證研究也並沒有一致的結果。區域主義與多邊主義究竟為互補或是互斥,迄今也無定論。但是當世界其他國家紛紛投入區域整合,而台灣卻被排除在外時,再加上WTO多邊談判進度停滯下,則台灣可能無法先行享受區域主義與多邊主義互補之利,但必需先承受區域貿易協定之負面影響,所以台灣積極地參與區域經濟整合,有其客觀必要性。 12

  14. 二、全球區域經濟整合趨勢(一)背景說明 台灣在2002年加入WTO之後,原先預估可以利用WTO多邊自由化的機會,開拓海外市場。但是WTO在2002年展開的杜哈回合(Doha Round)談判,進展並不順利,使得台灣無法利用WTO的平台。 在WTO自由化進展停滯,各國紛紛由「多邊」轉為「雙邊」,投入區域經濟整合,建構FTA成為各國貿易政策的主軸。 13

  15. 二、全球區域經濟整合趨勢(一)背景說明 • 各國積極投入區域經濟整合,主要是著眼於FTA立即的市場開放效果;此與多邊經貿談判投入時間冗長,無法立即獲得開放利益,有很大的差別。 • 由於FTA數目大幅成長,使台灣在國際經貿環境中,反而居於更不利的競爭地位。 • 在預估未來全球區域經濟整合持續加溫,FTA數目更加成長下,台灣若無法尋求突破,此競爭劣勢之程度將會擴大。 14

  16. 二、全球區域經濟整合趨勢(二)全球區域經濟整合概況二、全球區域經濟整合趨勢(二)全球區域經濟整合概況 以目前全球區域整合趨勢,已有逐漸形成歐洲與美洲兩大版塊,亞洲雖未形成明顯的版塊,但整合的速度也在加速。 在美洲地區方面,基本上是以美國為主要推手,以「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orth America Free Trade Agreement, NAFTA)為主要區域貿易組織。雖然美國在推動涵蓋美洲所有國家(古巴除外)的美洲自由貿易區(Free Trade Area of the Americas, FTAA)並未成功;但在2004年美國與中美洲6國簽署了「美國-中美洲-多明尼加自由貿易協定」(US-Central America- Dominican Republic Free Trade Agreement),使得美洲地區的經濟整合又向前邁進一大步。 15

  17. 二、全球區域經濟整合趨勢(二)全球區域經濟整合概況二、全球區域經濟整合趨勢(二)全球區域經濟整合概況 在歐洲方面,以歐洲聯盟(the European Union)此一關稅同盟為主,在2004年東擴新納入10國後,2007年又有保加利亞與羅馬尼亞加入,目前歐盟已有27個會員國,為目前全球最大的區域經濟組織。 在亞洲方面,除了東協自由貿易協定(ASEAN Free Trade Agreement, AFTA)為歷史較久的區域貿易協定外,過去在區域整合進展較有限,尚未形成較為完整的版塊。但近年來亞洲各國均非常積極地投入區域整合,而且也有相當程度的進展。 16

  18. 二、全球區域經濟整合趨勢(三)整合特點 1.多軌與全面性 同時與多國進行FTA的談判,而非是採取逐一進行的方式。此方式除了可以加速區域經濟整合的時程之外;也可以針對不同FTA的重點,由多方面來配合國內產業的需求,以減緩國內產業的壓力,而有助於談判的進行。 17

  19. 二、全球區域經濟整合趨勢(三)整合特點 2.跨區域結盟表1 全球區域貿易協定數目成長趨勢 註1:歐非區包括歐洲、非洲、中東及前蘇聯。 18

  20. 二、全球區域經濟整合趨勢(三)整合特點 3.已開發與開發中國家的結盟 • 1990年代的區域貿易協定,絕大多數是屬於已開發國家間的相互結盟,以及開發中國家之間的結盟。例如美加FTA、歐盟的內部擴張、東協自由貿易區(AFTA)以及拉丁美洲與非洲之內部擴張。 • 但是近年來已開發國家與開發中國家形成之FTA數目大幅成長,許多先進國家例如美國、日本、歐盟開始與其他開發中國家建構FTA,此種形態目前已成為目前FTA的主流。 19

  21. 二、全球區域經濟整合趨勢(三)整合特點 4.議題的深化與廣化 • 除了傳統貿易議題之外,FTA涵蓋許多其他議題。例如美國通常要求對方全面性的自由化,不容許有太多的例外。特別是對於智慧財產權及服務業自由化,美國的立場更是堅定;另外美國對於勞工及環保的要求標準也相當高。歐盟與美國的態度相類似,也會要求FTA納入較多的議題。 • 近年來能源價格高漲,許多國家將能源安全與合作列入FTA內容中;另外許多開發中國家在與先進國家洽簽FTA時,也會要求納入技術移轉專章。顯示目前FTA的範疇已不再侷限在經貿的框架。 20

  22. 二、全球區域經濟整合趨勢(三)整合特點 5.特定議題的納入 • 近年來FTA普遍出現針對特定需求量身訂做的規定。例如韓國通常在FTA中要求將位於北韓的開城工業區(Kaesong Industrial Complex)的產品,納入FTA境外加工的範圍。新加坡FTA中,也會要求將星國在印尼巴淡島(Batum Island)生產產品,納入FTA境外加工的優惠範圍。 • 日本在與印尼及汶萊之FTA中,除了有能源專章,以確保日本能源安全之來源;另外為了符合印尼的需要,日本也對印尼看護勞工開放。另外日本與泰國FTA中,也針對開放泰國廚師有特別的規定。這些具有彈性而且量身訂做的作法,已成為FTA的一大特點。 21

  23. (四)主要國家(地區)經濟整合進展1.美國 二、全球區域經濟整合趨勢 表2 美國參與區域經濟整合概況 註:1.包括哥斯大黎加、薩爾瓦多、瓜地馬拉、宏都拉斯、尼加拉瓜及多明尼加。 2.南部非洲關稅同盟(South Africa Customs Union, SACU)包括波札那、賴索托、那米比亞、南非及史瓦濟蘭等5國。 3.包括哥倫比亞、玻利維亞、祕魯、厄瓜多等國家。 4.泛太平洋經濟策略夥伴協定(Trans-Pacific Strategic Economic Partnership Agreement, TPP)原包括新加坡、智利、紐西蘭及汶萊等4國,目前有美國、澳洲、越南及秘魯等4國進行加入的協商。 22

  24. 二、全球區域經濟整合趨勢 (四)主要國家(地區)經濟整合進展 2.歐盟 表3 歐盟參與區域經濟整合概況 註:1.敘利亞已與歐盟簽署聯合協定(Association Agreement),但還未生效,目前仍由合作協定(Co-operation Agreement)做為兩者之間的貿易關係代表。 2.南非與歐盟簽署的為貿易發展及合作協定(Trade, Development and Co-operation Agreement),提供對南非較為有利的貨品及服務之貿易自由化。 3.歐盟與其所簽署之經濟夥伴協定(Economic Partnership Agreement)為接續柯多努協定(Cotonou Agreement)。 4.非洲加勒比海及太平洋國家集團(Africa, Caribbean and Pacific Group of States)包括此3地區79個開發中國家。 5.包括沙烏地阿拉伯、科威特、巴林、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葉門及卡達等6國。 6.包括巴西、阿根廷、巴拉圭及烏拉圭等4國。 7.包括玻利維亞、哥倫比亞、厄瓜多及祕魯等4國。 8.已於2010年5月19日完成談判,尚未簽署。 23

  25. 二、全球區域經濟整合趨勢 (四)主要國家(地區)經濟整合進展 3.亞洲 表4 亞洲主要國家區域貿易協定之進展(截至2011年4月) 24

  26. 3.亞洲 表5 亞洲主要國家區域經濟整合概況(生效及簽署) 25 *表示簽署但還未生效

  27. 二、全球區域經濟整合趨勢 (四)主要國家(地區)區域整合進展 3.亞洲 以東協為軸心 已生效:東協-中國、東協-日本、東協-韓國 東協-澳紐、東協-印度 醞釀中:東協+3 東協-中日韓、 東協+6 東協-中日韓、澳紐、印 ―其他可能發展 韓-歐盟FTA將在2011年7月生效 韓-美FTA也有可能在2011年底之前生效 韓-中FTA可能在2011年展開談判 台灣面臨重大的挑戰 26

  28. 3.亞洲 區域經濟整合對台灣競爭力的侵蝕 27

  29. 三、台灣的因應(一)利用ECFA突破困境 • 台灣以貿易立國,貿易是台灣經濟發展的血脈、成長的動能,台灣因為政治因素,一直無法加入區域整合的行列,對台灣出口將造成不利的影響。 • 2010年台灣出口金額為2,746億美元,出口地區雖遍及所有WTO153個會員,全球目前正在實施的200多個FTA均會對台灣出口產生或多或少的排擠效果,未來這樣的效果將不斷擴大,對台灣出口的影響也將持續增加。 • 台灣在全球區域整合中一直無法突破,是區域經濟整合中最大的輸家。特別是目前時間已不站在台灣這邊,台灣必須加速擬定策略,以消除此不平等之劣勢。 • 與中國大陸簽署ECFA是突破此一困境的唯一方法,因為唯有簽署ECFA才有可能打開台灣與其他國家洽簽FTA的通道(例如台灣-新加坡FTA)。 28

  30. 三、台灣的因應(一)利用ECFA突破困境 中國大陸是台灣最重要的出口市場,平均關稅又高(工業產品為9.5%),與中國大陸洽簽ECFA可以拓展台灣對大陸的出口。 中國大陸已超過日本,成為全球第2大經濟體,消費潛力驚人,台灣應積極開拓此一市場。 中國經濟正在進行改革開放以來最大的轉軌,由「出口導向」的發展改為「內需拉動」的發展模式。此可由中國大陸「十二五規畫」中所揭諸的十大任務的首要任務即是堅持擴大內需戰略,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看出。 29

  31. 代工→品牌 被整合者→整合者 製造→行銷 成本下降→價值提升 B2B →B2C 模仿→創新 三、台灣的因應(二)思維的轉變 30

  32. 四、ECFA之後兩岸的經濟合作展望 2008年的全球金融海嘯,對以出口為導向台灣衝擊很大;雖然目前全球金融危機逐漸和緩,經濟開始復甦,但台灣下一階段的長期經濟發展策略,將與中國大陸有密切的關係,因為在兩岸關係改善以及ECFA的簽署下,兩岸經貿的連結將加強,再加上中國大陸經濟的發展,已由世界工廠變成世界市場,台灣應該充分掌握兩岸經濟合作的機會,達成經濟發展的目標與願景。 31

  33. 四、ECFA之後兩岸的經濟合作展望 台灣未來應該尋找新的成長動能,由過去加工出口、代工生產轉型為品牌、新產業(包括製造業及服務業)帶動經濟成長,因為品牌才能提昇產品附加價值,新產業才能有新的成長動能。 中國大陸「十二五計畫」也以轉變經濟發展模式以解決其發展模式中的不均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問題。由於兩岸在未來的發展方向及重點上均有許多雷同及重疊的地方,因此兩岸若能彼此合作,一定可以共創互利雙贏的局面。 32

  34. 四、ECFA之後兩岸的經濟合作展望 以下分別由品牌、新興產業、服務業、投資等的兩岸合作方式加以說明。 (一)品牌的合作 台灣由於國內市場狹小,因此企業多數以代工生產為主,在台灣生產成本不斷上升下,廠商被迫外移到成本較低的地方生產,由於產業不斷外移,對台灣內部產業發展及就業不利,因此未來十年台灣由代工生產轉型為品牌行銷已是不可避免的趨勢。 33

  35. 四、ECFA之後兩岸的經濟合作展望 中國大陸「十二五規畫」中,將由「出口導向」的發展模式改為「內需拉動」的發展模式,並定調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為三個主要方向,未來五年,中國大陸內需市場的成長潛力極大。 由於發展品牌必須要有市場的支撐,因此中國大陸市場可以提供兩岸品牌合作發展的機會。兩岸可以從彼此產品需求的特性、技術以及資源之比較利益,共創國際品牌。 在簽署ECFA之後,兩岸更容易進行產業分工,從中國大陸的內需市場開始發展當地品牌,再逐步推進成國際品牌。 34

  36. 四、ECFA之後兩岸的經濟合作展望 (二)新興產業的合作 台灣過去產業發展過度集中在電子資訊產業,所以很容易受到全球景氣的衝擊,加上目前台灣的產業結構,不足以支撐未來十年台灣GDP及平均所得大幅提升的動能,因此除了鞏固既有的產業優勢外,也應積極開創新產業領域,追求產業多元化,以提升台灣經濟成長新動能。 35

  37. 四、ECFA之後兩岸的經濟合作展望 台灣未來十年已初步勾勒生技、綠色能源、精緻農業、文化創意、醫療照顧及觀光旅遊等六大新興產業,做為未來經濟成長的新動力。 中國大陸目前也在推動產業升級與轉型,在其「十二五規劃」中也選定了七大戰略新興產業(新一代資訊技術、高端裝備製造、新能源汽車、新能源、節能環保、生物及新材料),作為未來其產業發展的主軸。這些產業與台灣的優勢產業及六大新興產業重疊性高,兩岸可以根據彼此的優勢互補,找到許多合作的機會。 36

  38. 四、ECFA之後兩岸的經濟合作展望 例如兩岸都要發展新能源產業,台灣推綠色能源產業,包括太陽光電、LED照明、風力發電、電動車產業等,這些產業有些台灣在技術上具有優勢,有些則需要建立新的營運模式,兩岸若能合作,不論是共創品牌、建立產業標準或開拓新的營運模式,均有很大的合作空間。 37

  39. 四、ECFA之後兩岸的經濟合作展望 (三)服務業的合作 台灣服務業雖已占GDP的七成,但是台灣服務業的附加價值及競爭力遠不如製造業,因此台灣製造業創造大量外匯,但服務業貿易一向都是呈現逆差的狀況。 台灣服務業不強,主要是因為台灣內需市場小,廠商經營沒有經濟規模效益;由於服務業具有文化內涵,因此台灣企業在中國大陸發展服務業仍具優勢,我們已看到許多台商在一些服務業領域的經營是優於國際知名企業。 38

  40. 四、ECFA之後兩岸的經濟合作展望 中國大陸服務業發展較晚,競爭力相對不足,2009年中國大陸服務業占GDP的比例為43.4%,遠低於其他開發中國家。中國大陸服務業落後,則是因為市場進入障礙高,且多被國營企業掌控,因而形成市場的無效率。 台商服務業進入中國大陸市場不同於製造業,它不是生產和技術的移轉,而是經營模式的創造和複製;它不是加工出口產業,也不是「兩頭在外」,而是服務中國的消費者,具有甚高的附加價值比率。 39

  41. 四、ECFA之後兩岸的經濟合作展望 台商服務業前進中國大陸不是「台灣經驗」的翻版,而是新經驗的累積和新經營模式的創造。它們結合中國大陸本土的資源,因應市場的特性,發展出新而獨特的經營模式。 兩岸在服務業的合作,可以開創一個全新的經濟發展模式,找到兩岸新的發展動力,創造大量的就業,而且不必擔心貿易的不平衡問題。因此有必要就兩岸服務業的合作提供政策的支持,或至少致力於消除雙方合作的障礙。 40

  42. 四、ECFA之後兩岸的經濟合作展望 (四)投資合作 過去台商投資大陸的目的是有效利用中國廉價勞動力,以服務全球的市場。這個「使中國和世界接軌」的工作已經告一段落,兩岸投資應進入一個新的時代。 新時代的兩岸投資應該是雙向的,並且以中國市場本身為驅動力,投資的目的是更有效的開發和服務中國市場,創造新的成長動能。「十二五」強調的經濟結構轉型、擴大內需、增加服務業比率均有利於兩岸產業分工的重新定位。 41

  43. 四、ECFA之後兩岸的經濟合作展望 台灣對於有意進軍中國大陸市場的台商投資案應予支持,而非限制;這類型的投資應和下游產業明顯連結,而且產品的主要去路在中國大陸。因此這類投資的管理重點應以「市場開拓」作為檢驗標準,而非以技術高低差(例如N-1原則)作為檢驗標準。技術管制的重點在於技術不外溢(spillover),因此應注重投資案的所有權配置。 42

  44. 四、ECFA之後兩岸的經濟合作展望 對於陸資來台投資,亦應鼓勵其加入兩岸新分工模式的建立。台灣市場狹小,因此以拓銷台灣市場為目標的陸資投資案將十分有限。陸資來台投資應以新產品和新服務的開發而後回銷中國市場為多,因此以台灣的技術和產品開發能力結合陸商的行銷能力,可以互蒙其利。 除此之外,兩岸應推動投資保障協議及建立投資便捷化機制,以確保兩岸企業權益,因為企業對投資環境之穩定性與可預測性有高度需求,兩岸投資制度及機制的建立可協助解決兩岸產業面對之投資障礙,降低審批時間與不確定因素,深化兩岸合作的效益。 43

  45. 四、ECFA之後兩岸的經濟合作展望 (五)其他的合作 1.產業標準合作: 在產業合作過程當中,除了技術層面的合作外,也應重視產業標準之制訂,以深化經貿利益。未來應透過兩岸產業標準合作,增加資訊透明度,調和中央與地方之落差,減少不必要之認驗證程序與項目。 44

  46. 四、ECFA之後兩岸的經濟合作展望 2.永續發展合作: 台灣除了應該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推動節能減碳,以降低對能源依賴度外;也應以更宏觀的角度,通盤考量氣候變遷的問題,妥善進行規劃。 兩岸可以針對上述特定議題進行合作,例如未來可以在ECFA下制定氣象合作機制,進行兩岸氣象觀測合作及預報資訊交流,共同建立預警系統,將天然災害預報的準確度進一步提高,降低人民生命財產損失。此外,兩岸核能安全的合作亦是重要議題。 45

  47. 四、ECFA之後兩岸的經濟合作展望 ECFA是推動兩岸經貿關係的重要機制,也是兩岸進行經濟合作的主要平台。但ECFA的範圍並不只侷限在關稅減讓及市場開放,「產業合作」才是重點。 兩岸的經濟發展模式均需要轉型,若兩岸可以分工合作,對兩岸的經濟發展均有非常大的幫助。兩岸可以在品牌、新興產業、服務業及投資等方面合作,不論在哪方面的合作,都需要依賴中國大陸龐大的內需市場,這是台灣的新機運。 兩岸ECFA的產業合作可擴及服務業的合作,尤其在新服務的合作,因為雙方沒有競爭關係,沒有相互取代的問題,而且新服務的成功推出,只會改善人民的福利,不會對既得利益造成損害,因此合作的阻力較小,效益也高。 46

  48. 四、ECFA之後兩岸的經濟合作展望 ECFA雖對台灣優勢產業有擴大出口的作用,但這種優勢畢竟是短期的,唯有利用產業合作所建立的伙伴關係,才可以維持在雙邊貿易上的長久優勢。 特別是服務業方面的貿易競爭,其優勝劣敗並非取決於生產成本,而是取決於服務的內容和品質。透過兩岸產業合作所建構的服務模式將具有兩岸的特殊性,尤其具有文化的內涵,其優勢地位不易被中國大陸與其他國家所簽署的FTA所取代;更重要的是,透過新服務業合作的安排,使兩岸產業合作的空間更加寬廣。 47

  49. 五、台灣的機會與挑戰 (一)挑戰 • 台灣面臨區域經濟整合的衝擊在未來將會逐漸擴大,必須加速投入區域整合。 • ECFA則是台灣突破區域經濟整合困境的方式。 • ECFA並非「百利而無一害」,對若干弱勢、敏感產業有可能造成衝擊,政府需有效提供協助。 • 對優勢產業,協助廠商利用開放時機,在高科技領域的轉軌突圍,蓄積中長期創新發展的動能。 48

  50. 五、台灣的機會與挑戰 (二)機會 • 推動ECFA是提昇台灣經濟的一線契機 • 雖非解決國內經濟問題的唯一策略,但卻是有效的途徑 • 貿易自由化降低或撤除貿易障礙,可促進資源的有效分配,提升福利水準 • 可以打開與其他國家或區域洽談FTA的通道,使台灣有機會加入全球區域整合的行列,降低邊緣化的危機 • 可強化台灣在國際產業鏈中的地位、提升台灣的區位優勢 49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