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4

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一节. 地理环境对 区域发展的影响. 概念.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 空间单位 ,它是人们在 地理差异 的基础上,按一定的 指标和方法 划分出来的。. 特 点. ( 1 )区域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 ( 2 )区域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 3 )区域内部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 4 )区域是有层次的. ● 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不同区域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人们的 生产 、 生活 的特点有许多不同,区域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向等也存在差异。 实例. 长江三角洲 和 松嫩平原 的比较.

kohana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2. 第一节 地理环境对 区域发展的影响

  3. 概念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4. 点 (1)区域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 (2)区域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3)区域内部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4)区域是有层次的

  5. ●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不同区域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人们的生产、生活的特点有许多不同,区域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向等也存在差异。 实例 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比较

  6. 1.导致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年平均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 是什么? 纬度高低和距冬季风源地的远近及距海远近不同造成。松嫩平原纬度高,太阳高度小,地面获得太阳热量少,冬季距冬季风源地近,距海洋较远,年平均气温低,长江三角洲则相反。

  7. 2.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年降水量分布各呈现什么规 律?形成这种分布规律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 长江三角洲的年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原因是该地为平原地形,降水主要来自夏季风;松嫩平原的年降水量由东向西减少,主要是因为受东面长白山的阻挡,降水较少,且距海越来越远。

  8. 3.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河网密度的差异,对农业生产 会产生哪些影响? 长江三角洲地区因河网密布,湖泊众多,水产养殖业较发达,耕地多为水田,较为分散。松嫩平原地区河网密度小,导致耕地多为旱地,集中连片,对机械化耕作有利,全国性商品粮基地。

  9. 位于30ºN附近,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入海口 大致位于43º~48ºN,地处我国东北平原中部 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但大陆性稍强,降水量较少,热量不足 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丰富,雨热同期,河湖密布 经人们长期改造形成水稻土,多水田,人均耕地小,较分散 为肥沃的黑土,多旱地,人均耕地面积大,集中连片 贫乏 石油等资源丰富

  10. 水田为主,盛产水稻、油菜、棉花,作物一年两熟至三熟,水产发达 旱地为主,产玉米、春小麦、大豆,一年一熟,西部可发展畜牧业 优越的地理环境使其商业贸易发达、轻工业发达、通过发达的海陆交通引进原料发展重工业,是我国最大综合性工业基地 利用当地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周围丰富的煤炭资源,发展重化工业,成为我国的重化工业基地。 人口密度高、城市密集、城市发展历史悠久 人口密度较低,城市发展历史较短 内河、海运、陆运、空运发达 内河、陆运发达(铁路网稠密)

  11. 不同区域,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建筑物呈现出诸多的不同。不仅传统民居如此,而且现代城市的住宅楼也如此。 (1)下面列出我国南北方传统民居的差异,分析形成这些差异的自然原因: ——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比南方强。 ——北方民居的墙体严实厚重,南方民居的墙体轻薄。 ——从北到南,民居的屋顶坡度逐渐增大,房檐逐渐加宽,房屋进深和高度逐渐加大。 (2)下面列出的是我国南北方城市住宅搂的差异,分析导致这些差异的自然原因: ——如果不考虑地价、建筑材料等因素,建同等面积的住房,北方的建筑成本比南方高; ——建同样高度的多幢楼房,北方楼房的南北间距比南方大。

  12. 案例一酸与地理环境 山西人能吃醋,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及其周边地区的水土中含有大量的钙。通过饮食,易在体内引起钙质淀积,形成结石。多吃酸性食物有利于减少结石等疾病。

  13. 辣与地理环境 湖南、湖北、江西、贵州、四川及东北的朝鲜族等地居民多喜辣,喜辣的食俗多与气候潮湿的地理环境有关,易使人患风湿、脾胃虚弱等病症。吃辣椒浑身出汗,汗液能轻而易举地排出,经常吃辣可以驱寒祛湿,养脾健胃,对健康极为有利。 • 案例二

  14. 案例三南甜与地理环境 • 南方多雨,光热条件好,盛产甘蔗,南方人被糖类“包围”,自然也就养成了吃甜的习惯。北方人不是不爱吃甜,只是过去糖难得,只好以“咸”代“甜”来调剂口味了。

  15. 案例四北咸与地理环境 • 我国北部是内蒙古高原,过去新鲜蔬菜对北方人是罕见了,冬季寒冷干燥,北方人便把菜腌制起来慢慢“享用”,这样一来,北方大多数人也养成了吃咸的习惯。

  16. 结论: 地理环境影响着人们生产、生活,影响着区域的发展

  17. 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长江中下游的环境特点: 河湖沼泽分布较广、地势平坦、土质黏重。

  18. 水稻土

  19. 黑土

  20. 长江中下游平原四个发展阶段: 成为 交通的阻隔 稠密的水系 使人们 开垦困难 黏重的土壤 开发早期 船的使用 工具改进,技术改良 不再成为交通的阻隔 不再成为农业的限制 农业社会 成为 、 、 生产基地 粮食 桑蚕 棉花 工商业发展时期 粮仓、棉花生产地位被取代

  21. 结论: 地理环境不仅影响人们生产、生活,影响区域的发展,还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