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 likes | 585 Views
RIP 协议. RIP 协议. 路由信息协议 RIP ( 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 ) RIPv1 和 RIPv2 。 采用矢量距离路由算法 主动模式:路由器 被动模式:主机. 协议原理. RIP 路由器每 30 秒广播一个路由更新报文 使用跳数( hop )来度量到达目的站的距离。 防止出现路由振荡,保持路由机制。 采用定时器 : 180 秒之内 路由刷新报文。. RIP 的适用规模. 使用较小的数值来限制最大的距离值。 防止网络出现不稳定现象。 最大距离值为 15 。 16 代表无限远。 适用于小型的互联网。.
E N D
RIP协议 • 路由信息协议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 • RIPv1和RIPv2。 • 采用矢量距离路由算法 • 主动模式:路由器 • 被动模式:主机
协议原理 • RIP路由器每30秒广播一个路由更新报文 • 使用跳数(hop)来度量到达目的站的距离。 • 防止出现路由振荡,保持路由机制。 • 采用定时器: 180秒之内 路由刷新报文。
RIP的适用规模 • 使用较小的数值来限制最大的距离值。 • 防止网络出现不稳定现象。 • 最大距离值为15。 • 16代表无限远。 • 适用于小型的互联网。
慢收敛问题 • 路由更新报文在网络之间的传播速度很慢,容易引起路由的不一致。 • 通过小的无限远数值限制慢收敛问题。
慢收敛示例 网络1 R2 R1 R3
慢收敛示例 距离为0 网络1 R2 R1 R3
慢收敛示例 距离为1 距离为0 网络1 R2 R1 R3
慢收敛示例 距离为1 距离为0 距离为2 网络1 R2 R1 R3
慢收敛示例 距离网络1 2 距离网络1 0 距离网络1 1 网络1 R2 R1 R3
慢收敛示例 距离网络1 2 距离网络1 0 距离网络1 1 网络1 R2 R1 R3
慢收敛示例 距离网络1 2 距离网络1 16 距离网络1 1 网络1 R2 R1 R3
慢收敛示例 距离网络1 2 距离网络1 16 距离网络1 1 网络1 R2 R1 R3
慢收敛示例 距离网络1 2 距离网络1 2 距离网络1 1 网络1 R2 R1 R3
慢收敛示例 距离网络1 2 距离网络1 2 距离网络1 1 网络1 R2 R1 R3
慢收敛示例 距离网络1 2 距离网络1 2 距离网络1 3 网络1 R2 R1 R3
慢收敛示例 距离网络1 4 距离网络1 4 距离网络1 3 网络1 R2 R1 R3
慢收敛示例 距离网络1 16 距离网络1 16 距离网络1 16 网络1 R2 R1 R3
解决慢收敛问题 • 分割范围技术(split horizon update) • 抑制技术(hold down) • 触发更新技术(triggered update) • 毒性逆转技术(poison reverse)
分割范围技术 • 路由器不会把关于某路由的信息传回到该路由的接口中。 • 这种技术不能解决所有拓扑结构中的环路问题。
抑制技术 • 在收到关于某网络不可达信息后的一个固定时间段内,忽略任何关于该网络的路由信息,以确保所有机器都收到坏消息,而不会错误的接受内容过时的报文。 • 抑制时间通常为60秒。 • 技术缺陷:如果出现路由环路,在抑制期内,错误的路由将保存下来。
触发更新技术 • 在路由器接收到坏消息后立即广播,而不必等待下一个广播周期。 • 通过立即发送更新信息,路由器减少了因为好消息而容易出错的时间。 • 技术缺陷:一个广播可能改变其它相邻路由器的路由表,从而引发新一轮的广播。如果新的广播有引起路由表改变,则会导致更多的广播。这样就形成了广播雪崩
毒性逆转技术 • 在一条连接消失后,路由器在若干个更新周期内都保留该路由,但是在广播路由时规定该路由的费用为无限远。 • 该技术通常与触发更新技术结合使用。
命令(1-5) 版本1 必须为0 网络1的协议族 必须为0 网络1的IP地址 必须为0 必须为0 到网络1的距离 网络2的协议族 必须为0 网络2的IP地址 必须为0 必须为0 到网络2的距离 …… RIPv1报文格式
命令 1 2 3 4 5 9 10 11 含义 请求部分或全部路由信息 响应,包含发送方路由表内的网络距离序偶 启动自动跟踪模式(已过时) 关闭自动跟踪模式(已过时) 保留有Sun公司内部使用 更新请求(用于控制线路) 更新响应(用于控制线路) 更新确认(用于控制线路) RIP报文命令类型
命令(1-5) 版本2 必须为0 网络1的协议族 网络1的路由标记 网络1的IP地址 网络1的子网掩码 网络1的下一跳 到网络1的距离 网络2的协议族 网络1的路由标记 网络2的IP地址 网络1的子网掩码 网络1的下一跳 到网络2的距离 …… RIPv2报文格式
RIPv2的特点 • 协议报文中为每个地址提供相应的一个子网掩码,解决了RIPv1不能传播变长子网和用于CIDR的无类型编址。 • 通过提供明确的下一跳信息,防止出现路由环路和慢收敛。 • 提供了16比特路由标记,在传输路由时,路由器发送和接收的标记必须相同,因此该标记提供了传播路由起点的额外信息,甚至可以传递自治系统编号。 • 功能明显增强,提高了对错误的抵抗能力。
RIP协议的缺陷 • 15为最大跳数,限制了网络的规模。 • 以跳数来度量最短路由,使路由保持相对固定不变,而无法适应网络负载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