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0 likes | 689 Views
家庭常见病的用药保健及注意事项. 佛山市中医院 临床药学室 梁智明 副主任药师. 今天讨论的内容. 一、正确使用药物的原则 二、家庭常见病的用药保健 三、家庭安全有效用药的其他注意事项. 药物是一把双刃剑 ……. 用药不当将对 机体造成损害. 治疗疾病. 正确地使用药物. 明确病症诊断 正确选择药物品种 用量用法正确 注意合并用药的合理性 避免和减少药物毒副作用. 正确使用药物. 必须有明确的诊断,不能盲目用药
E N D
家庭常见病的用药保健及注意事项 佛山市中医院 临床药学室 梁智明副主任药师
今天讨论的内容 一、正确使用药物的原则 二、家庭常见病的用药保健 三、家庭安全有效用药的其他注意事项
药物是一把双刃剑…… 用药不当将对 机体造成损害 治疗疾病
正确地使用药物 • 明确病症诊断 • 正确选择药物品种 • 用量用法正确 • 注意合并用药的合理性 • 避免和减少药物毒副作用
正确使用药物 • 必须有明确的诊断,不能盲目用药 有些疾病症状类似,但病因却不同,如许多心肌梗塞的患者发病前往往表现为胃区绞痛。若凭一知半解或“久病成医”盲目用药,不是药不对症,就是掩盖病情,造成病情的延误。药物知识浩如烟海,就是临床医生也须不断学习,才能正确用药。因此,患病后一定要去看病,请医生给予明确诊断。
正确使用药物 • 不可滥用药物 用药前应对药物的理化性质、药理作用、给药途径、用药剂量、不良反应、配伍禁忌及禁忌症等有准确的了解,每个家庭最好备有一本科普性药物手册或问答。 用药要注意患者间差异,不能一概而论。要注意到年龄、性别、体质、病理状况、过敏史及个体差异。 不要迷信某些药物,例如过分的迷信新药、进口药、昂价药、抗生素、滋补保健品等,这些错误的用药心理会导致滥用药物。
正确使用药物 不可滥用药物 有些老病号自恃“久病成医”,不经诊断擅用药物,殊不知许多疾病症状虽然相似,但病因却不相同。有的病人迷信新药广告,根本不了解药物性质,不管自己是否适用,也不经医师诊断而滥用药物。还有的患者轻信偏方、道听途说,或望文生义,甚至轻信一些游医药贩,因此而致药物中毒的报道屡见不鲜。至于滥用保健品、滋补药、维生素等现象就更为严重,对人体只能是有害无益。
正确使用药物 • 定时定量用药 由于病人对医药知识的缺乏,用药时不能遵医嘱按时定量服用。例如有人认为加大服用剂量,疾病会好得快,这不但无端增加了肝、肾负担,甚至增强毒性。有人服用需疗程治疗的药物,却只服一、两次便不服用了。有的药物随意停用出现了停药反应。还有人用药服了上次忘了下次,致使血中达不到治疗有效浓度。
正确使用药物 • 不能随意加减药物 药物是根据病情及生理特点等因素决定使用的,若随意加减药物品种或剂量,会影响疗效,或加重药物的不良反应。 例如,临床上使用双氢克尿塞时要配伍氯化钾使用,因为双氢克尿塞是排钾利尿药,钾丢失过多会造成人体电解质紊乱,故需补钾。如果自己随意停用氯化钾,单纯使用双氢克尿塞,是很危险的。
正确使用药物 • 注意合并用药带来的危害 一些患者治病心切,往往同时找几位医生就诊、同时到几个科诊治,或者看完中医又看西医,看完病将几个医师所开药物同时服用。一个处方的药物用量、配伍可能是合理的,然而几个处方的药物一起用,就难免出现药物过量、配伍禁忌等问题。
正确使用药物 • 注意药品的贮存 一般家庭或多或少都贮存一些药物,有的是治疗过程中用剩的,有的是从药店自购非处方药物。由于缺乏药品的保管与使用常识,结果是变质的、过期药继续使用;成人用药与小儿用药混放;内服药与外用药混淆,因而引起药物不良反应。
感 冒 • 多数感冒由病毒引起,不需要使用抗菌药物 • 很多中药对感冒有良好效果 中药经典方剂辨证施治:银翘散加减等 中成药:维C银翘片、抗病毒口服液、双黄连、 羚羊感冒片等 • 西药也有效果,也存在一定副作用: 对乙酰氨基酚对肝脏有一定毒性,不能服用太多; 扑尔敏有嗜睡作用;服后胃肠不适、口干等…
感 冒 • 一些有良好效果、副作用少的西药: 桃金娘油(吉诺通):良好地改善鼻塞、流涕、 痰多、咳嗽等症状 氯雷他啶(开瑞坦):有良好的抗过敏功效,改善 流涕、喷嚏症状,但基本无嗜睡作用 对乙酰氨基酚:有良好的止头痛作用,对胃肠刺激少, 但过量服用有肝脏毒性,单次服用副作用少.
家庭常见的细菌感染性疾病 什么是感染性疾病? 由细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等多种病原微生物所致的各种疾病,其中细菌性感染最为常见。因此,抗菌药物也就成为临床最广泛应用的药物之一。 感染性疾病遍布临床各科,以呼吸、胃肠、泌尿、皮肤软组织、骨骼、生殖系统感染最为常见。
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种类 青霉素类 β-内酰胺类 头孢菌素类 喹诺酮类 利福霉素类 大环内酯类 四环素类 氨基糖甙类 氯霉素类 林可霉素类 磺胺类 碳青霉烯类 呋喃类 万古霉素 抗真菌药
治疗失败(截肢、死亡) 治愈时间↑ 药物损害↑ 治疗费用↑ 噢 耐药菌↑ 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造成的后果 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常见的毒副作用 • 神经系统: 头晕、头痛、诱发癫痫 • 皮肤: 发红、皮疹、瘙痒、中毒性表皮坏死、剥脱性皮炎 • 消化、泌尿系统:恶心、呕吐、腹泻、肝肾损害、衰竭、食欲不振 • 二重感染: 菌群失调、腹泻、伪膜性肠炎、念珠菌病、系统性真菌感染 • 血液系统:白细胞、血小板下降、出血、血尿、溶血性贫血
抗菌药物常见的毒副作用 • 骨骼损害: 喹诺酮类 • 药物热: 万古霉素等多种抗菌药物 • 过敏性休克: 喉头水肿、死亡 • 呼吸系统: 呼吸困难、间质性肺炎 • 维生素缺乏症: K缺乏(出血倾向)、B缺乏(舌炎、食欲不振、神经炎等) • 其他: 耳毒性(耳聋)、全身乏力感
调查数据 ●一项225例药源性死亡病例分析结果显示,由抗菌药物引起的死亡病例为97例,占43.1%。 ●我国每年约3万名儿童因不合理应用耳毒性药物致聋,其中95%以上是由于应用氨基甙类药物。
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 MRS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β-lactamase阳性菌(β内酰胺酶阳性菌) MRSCON(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阳性葡萄球菌) VRE:耐万古霉素肠球菌 ESBLS(超广谱β内酰胺酶)阳性菌 临床上多重耐药,只剩下对泰能、万古霉素、磺胺、利福平、呋喃妥因等敏感的菌株临床多见。
老天!!没药可用了! 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 氨苄西林:R>80% 氟喹诺酮类:对大肠埃希氏菌R>50% 苯唑西林:对金葡萄R>60% 台湾:出现耐药性很强的“全抗药性AB菌” 湖北15所三甲医院:铜绿假单胞菌对泰能的 耐药率由1996年的10%上升到2002年的19%。
抗菌药物的耐药的程度与使用频度成正相关,就是说:用得越多,越容易出现耐药。抗菌药物的耐药的程度与使用频度成正相关,就是说:用得越多,越容易出现耐药。 由耐药情况看到: 耐药率 使用量
治疗费用升高: 治疗费用大幅增长,浪费卫生资源,加重病人经济负担。 ▲1998年统计:我国仅不合理应用第三代头孢菌素每年浪费7亿元。 ▲抗菌药物药费占住院总费用可高达30%。 ▲万古霉素:约 680 元/天; 泰能:约400-800元/天疗程7-10天
不该使用抗菌药物: ★非细菌性感染(单纯病毒感冒) ★无菌性炎症(闭合性创伤)
药物选择不当 • 药物不敏感 • 药物达不到感染部位骨骼皮肤软组织感染使用呋喃妥因、帕龙霉素 • 使用毒副作用大、属于禁忌症的药物氨基甙类、四环素类、氯霉素类、喹诺酮类 • 不合理联用抗菌药物 • 多联并用、无协同或相加作用
给药途径不正确: • 重症:口服 • 轻症:静脉给药 • 常规局部外用 低浓度接触,诱发耐药性
每次剂量 过大: 毒副作用增加 过小:疗效降低 诱发耐药(低浓度接触)
C(血药浓度) Cmax(最高有效浓度) 血药浓度曲线 Cmin(最低有效浓度) T(时间) 毒副作用产生 达不到治疗作用
给药次数不当: β-内酰胺类(青霉素、头孢类)、克林霉素等 一天一次给药,血药浓度不够致疗效下降,诱发耐药 个别患者用药间隔时间未能严格按医嘱执行
疗程 1.过短 感染复发 毒副作用 (腹泻、肝肾损害等) 2.过长
How to do? 2004年11月,国家卫生部制定和颁布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目的: 提高抗菌治疗水平,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减少细菌耐药性,降低医疗费用。 Guide:
何时该用抗菌素? • 诊断为细菌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指征:症状、体征、血尿常规、病原检查 ▲病毒性感染者无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该用什么抗菌素? 根据结果选用药物 一、尽早查明感染病原体 二、药物的体内药代动力学(临床适应症) • 骨感染: 克林霉素+喹诺酮 • 胃肠道: 氨基甙类(口服不吸收)、三代头孢 • 上呼吸道: 第一代、第二代头孢菌素 • 下呼吸道: 喹诺酮类、三代头孢菌素 • 皮肤软组织:碘酒、四环素软膏、百多邦软膏等 • 泌尿道感染:三代头孢、喹诺酮类 三、根据患者病情用药
(给药途径) 怎样用? • 轻症:口服 病情好转 • 重症、全身性感染:静脉给药 口服 • 治疗全身性或脏器感染时应避免局部使用: 皮肤粘膜很少被吸收,感染部位达不到有效浓度,易致过敏、耐药 • 仅限于全身给药后感染部位难以达到有效浓度时加用: ●包裹性厚壁脓肿、脓腔内注入 ●鞘内给药 ●眼科局部用药 ●某些皮肤表层及口腔、阴道等粘膜表面可局部外用
局部用药时需注意: • 避免将主要供全身应用的品种作局部用药 • 宜采用刺激性小、不易吸收、不易导致耐药性和不易致反应过敏的杀菌剂; • 氨基苷类等耳毒性药物不可局部滴耳;
每次用多少? (每次剂量) • 重症感染 (败血症、感染性心内膜炎) 剂量高限 抗菌药物不易达到的部位 (中枢神经系统) 剂量低限 • 单纯性下尿路感染
每天多少次? (给药次数) 一天多次 • 半衰期短,浓度依赖型 (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克林霉素) • 半衰期长,时间依赖型(喹诺酮、氨基甙类) 一天一至两次
用多久? (疗程) • 一般情况:体温正常、症状消退后72-96小时 • 特殊情况妥善处理:败血症、感染性心内膜炎…… • 原则:彻底治愈、防止复发
解热镇痛抗炎药物的副作用 • 严重胃肠道不良事件:胃溃疡、胃出血、胃穿孔 • 心脑血管事件:心肌梗死、脑卒中、猝死 • 下肢浮肿、血压上升、电解质紊乱等 • 有潜在性肾病变者(休克、肝功不全、老龄等)可引起一过性肾功能不全 • 过敏反应:哮喘(阿司匹林哮喘)、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或休克 • 交叉过敏反应 • 胃肠道反应 • 掩盖病情
解热镇痛抗炎药物的慎用人群 • 年龄大于65岁 • 并有其他疾病需服用其他药物者 • 有胃肠疾病史者 • 有心梗、脑梗史者 • 血友病或血小板减少症 • 有哮喘及其他过敏史者 • 心肝肾功能减退者
解热镇痛抗炎药物的使用原则 • 使用该类药物时建议用最低的有效剂量和尽短的疗程以减少用药风险 • 长期用药时,应定期进行临床检验(尿检查、血液检查及肝功能检查等),若出现不良反应应停止用药 • 考虑药物疗法以外的治疗方法:针灸、理疗、外敷等 • 避免长期使用同一药物 • 若有病因疗法,则应采用 • 密切观察病情、注意不良反应的发生。如体温过度下降、虚脱及四肢变冷等 • 因有可能掩盖感染症状故用于感染引起的炎症时,应合用适当抗菌药并注意观察,慎重给药 • 避免与其它消炎镇痛剂合用为宜
药品相关概念 • 药品名称:通用名、商品名 药品的通用名是不变的,不同厂家生产的商品名不同。需注意不要重复使用通用名相同,商品名不同的药物。 • 药品不良反应 是指药品在正常使用情况下发生的毒副反应,如过敏反应、肝肾损害等等。任何药物都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发现药品不良反应应及时向医生和药剂师反映和报告。
药品相关概念 • 药物相互作用 合并用药越多,不良相互作用发生率越高,应尽量减少同时服用的药物品种。 • 药品贮存条件: 要按照药品说明书上指引的温度、是否需要避光等要求进行药品贮存。
药品相关概念 药品贮存条件 遮光:指用不透光的容器包装,例如棕色容器或 黑纸包裹的无色透明、半透明容器; 密闭:指将容器密闭,以防止尘土及异物进入; 密封:指将容器密封以防止风化、吸潮、挥发或 异物进入; 阴凉处:指不超过20℃ 凉暗处:指避光并不超过20℃ 冷处:指2-10℃
药品相关概念 药品有效期: 药盒外包装都有注明生产批号、有效期或失效期,过期药品不能使用。
药品相关概念 药品特殊剂型: 缓释、控释剂型:每片含量很大,一天只服1-2次。大部分不能掰开,需要整粒吞服。要注意不能自行增加服用次数,否则易过量中毒。如拜心同、美施康定等等。
服药时间 空腹(或清晨)服: (1)驱虫药:如甲硝唑(灭滴灵)、槟榔、南瓜子。 (2)盐类泻药:如硫酸钠、硫酸镁(服用后应多饮水)等。 空腹服用有利于这些药物迅速入肠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饭前服(饭前30-60分钟): (1)助消化药:如多酶片、表飞鸣、胃蛋白酶等,以及苦味药:龙胆、大黄等饭前服用能增强其助消化功能,促进消化液分泌和食欲。 (2)抗酸药:如碳酸氢钠、氧化镁、碳酸钙等以及胃肠痉挛药:如阿托品,胃复安等,饭前胃空易于生效。 (3)人参酊、鹿茸精等以及其他一些对胃无刺激的药物,饭前服用使吸收更快。 (4)一些特殊的药物,如某些降糖药、促进胃动力药等需饭前服用,以发挥最佳药效。
服药时间 饭时服: 消化药:盐酸、淀粉酶(饭前片刻服亦可),使及时发挥药效。 饭后服(饭后15-30分钟): 绝大部分药物都应在饭后服用,尤其是刺激性较强的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水杨酸钠、吲哚美辛等。 定时服: 多为一些吸收快、排泄快的抗菌消炎药,为维持有效血药浓度,须每隔一定时间用药一次。 必要时服: 在胃肠痉挛疼痛时服用的解痉止痛药,发热时服的退烧药,缓解心绞痛药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