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 likes | 627 Views
乳房 X 光攝影的限制 腫瘤必須大到一定程度或 是有微小鈣化,才可以在 X光下顯現,如果腫瘤太 小可能會被忽略,尤其是生長較為緩慢的腫瘤類形。 乳房組織較緻密的形態,乳房攝影也會較難判讀,準確度就會降低,大多數國人及亞洲婦女皆屬緻密型乳腺的乳房組織。 如患者乳房中有疤痕組織或纖維囊腫變化,則會增加良性、惡性結構的困難度。. 乳房超音波的 限制 1. 不可觸摸到的腫瘤 2. 位於乳房深處的腫瘤 3. 與鄰近健康組織間無明顯邊界的病灶 4. 早期乳癌顯像與正常組織相似 5. 乳腺內的脂肪容易被判讀為腫瘤 6. 部分隆乳後的乳房 超音波適應症
E N D
乳房X 光攝影的限制 • 腫瘤必須大到一定程度或 是有微小鈣化,才可以在 X光下顯現,如果腫瘤太 小可能會被忽略,尤其是生長較為緩慢的腫瘤類形。 • 乳房組織較緻密的形態,乳房攝影也會較難判讀,準確度就會降低,大多數國人及亞洲婦女皆屬緻密型乳腺的乳房組織。 • 如患者乳房中有疤痕組織或纖維囊腫變化,則會增加良性、惡性結構的困難度。
乳房超音波的限制 1.不可觸摸到的腫瘤 2. 位於乳房深處的腫瘤 3. 與鄰近健康組織間無明顯邊界的病灶 4. 早期乳癌顯像與正常組織相似 5. 乳腺內的脂肪容易被判讀為腫瘤 6. 部分隆乳後的乳房 • 超音波適應症 1.35歲以下 2.有乳癌危險因子或家族史 3.緻密型乳房 4.可觸摸腫塊或乳房X光攝影發現的腫塊 5.乳房良性疾病的追蹤 6.乳房手術前的定位 7.懷孕或哺乳婦女
乳房磁振造影因為乳房攝影與超音波的侷限性,常常會讓醫師無法判讀受檢者狀況,而要受檢者再次接受檢查。但乳房專用磁振造影具有獨特的功能性影像,並將早期乳癌細胞生長時會有血流增生現象轉換成明顯易懂的圖像,再搭配清晰的圖文標示與立體3D 影像,可協助醫師完整、即時地觀察到整乳房狀況,做出明確的診斷或追蹤期建議。
由於乳房MRI 的高敏感度(Sensitivity)及高專一度(Specifi city),目前醫界所認定的臨床適應症包括: 1.顯示病灶特點 2.檢測不易發現的癌變 3.確定癌變程度 4.監測癌症治療 5.評估患者接近手術邊緣的殘餘癌 6.高危險群婦女癌症檢測 7.評估隆乳前的乳癌健康及隆乳後的植入物完整性及檢測腫瘤 乳房專用MRI 的掃描範圍涵蓋了雙側乳房、胸壁及兩側腋下淋巴,相較於其他乳癌常見的影像檢查,敏感度大幅提高,且掃描過程沒有輻射,也沒有擠壓乳房所帶來的疼痛,判讀準確度亦大幅提升,尤其是針對「篩檢期間癌」,乳房專用MRI 的篩檢功能,更能發揮極大的作用。
「篩檢期間癌」是指在得到正常的乳房攝影篩檢結果後,於下一次定期篩檢之前被偵測出的乳癌。加拿大有一項長達9 年的研究計畫,研究人員調查了431,480 位參與乳房攝影的50 歲以上婦女發現,篩檢期間癌通常被發現時都已較晚期,病理上的惡性程度也較高。研究結果建議應採取敏感度比乳房X 光攝影更高的更高的篩檢儀器來針對緻密型乳房偵側篩檢期間癌,並於乳房攝影外,結合更多不同儀器及篩檢方式,進行快速成長型腫瘤的早期偵側。而乳房專用磁振造影免除了一般全身型磁振造影的高偽陽性,及沒有所謂對小腫瘤鈣化點偵測不夠敏感的問題,且解析度更高,還可進行功能性判讀,對腫瘤行為進行分析,因此對於乳癌偵側的專一度及敏感度都優異。
什麼是篩檢期間癌? 在兩次定期篩檢期間被偵測出來的乳癌屬之,包括: 1. 遺漏性篩檢期間癌(Missed interval cancers):是指在篩檢時就存在,但因技術性或判讀因素而未被偵測出的乳癌,大多由於病灶在乳房攝影上的表徵判讀有困難。 2. 真實性篩檢期間癌(True interval cancers): 指篩檢時無法經由乳房攝影偵測出來的乳癌,可能因為病灶在篩檢時未表現出來,也可能是篩檢時已存在,但卻因⑴ 乳小葉相關病變; ⑵ 沒有微小鈣化; ⑶ 乳房組織較緻密; ⑷ 成長速度較快的新腫瘤,而無法被偵測出來。根據研究統計顯示,真實性篩檢期間癌約佔所有篩檢期間癌的65 ∼ 75%,且篩檢期間癌較篩檢時發現的乳癌更大,惡性程度高,生長較快且預後差,還非常有可能會侵犯淋巴。
乳房專用螺旋磁振造影掃描系統之所以能通過美國FDA 認證,成就全球影像最清楚的乳房篩檢影像儀器,在技術與功能上的優點包括: • 1. 優異的空間與動態解析度:同時兼顧優異的空間解析度(Spatial resolu-tion)及動態解析度(Temporalresolution)。 • 2. 極短的掃描時間:同步完成雙側乳房及淋巴掃描。 • 3. 訊號集中使周圍部位皆能完整呈像:掃描系統和其精確梯度線圈 (Precision Gradient Coil)的組合,造就獨特的訊號集中區,使雙側乳 房、胸壁及腋下淋巴組織影像皆能完整呈像。精確梯度線圈是一個可 以促進雙側乳房及腋下脂肪壓抑效果的掃描線圈訊號,使影像獲得最 好的修正,亦將干擾降至最低。 • 4. 結合磁振導引的微創手術系統:能精確定位出微小腫瘤的位置,提 供快速、準確且安全的穿刺切片手術。 • 5. 電腦輔助自動診斷偵測系統:唯一專用於乳房專用磁振造影掃描系 統的電腦輔助自動偵測系統軟體(Aurora CAD),能表現出施打顯 影劑後的動態曲線,也能同時取得水的訊號表現,容易區別良性的 水腫或囊腫及惡性腫瘤的差別。
美國癌症醫學會(ACS)成立了專門小組會議,並明定出乳癌高危險群的女性應該接受每年一次的乳房MRI 檢查,一般高危險群女性認定如下: • ⑴ 40 歲以上女性 • ⑵ 初經早於12 歲、停經晚於55 歲婦女 • ⑶ 未曾生育或30 歲以後才生育第一胎者 • ⑷ 曾隆乳者 • ⑸ 胸部曾大量接受過放射線治療者 • ⑹ 有乳癌家族史者 • ⑺ 曾得過其他癌症者 • ⑻ 曾經局部有腫瘤外科切除者 • ⑼ 長期使用口服避孕藥及停經後補充荷爾蒙者 • ⑽ 攝取高脂肪、高熱量食物的婦女
另外,美國癌症醫學會也曾表示以下女性應該定期接受乳房磁振造影檢查:另外,美國癌症醫學會也曾表示以下女性應該定期接受乳房磁振造影檢查: • ⑴ 乳癌終身風險為15 ∼ 20%者 • ⑵ 小葉片型原位癌(LCIS)或非典型性小葉增生(ALH)之患者 • ⑶ 非典型性乳腺管增生(ADH)的患者 • ⑷ 乳房X 光攝影顯示非常緻密的乳房或不對稱緻密乳房者 • ⑸ 先前被診斷為乳癌,包含乳腺管原位癌(DCIS)之患者
乳房高危險群的檢查,經由乳房MRI 的檢測,通常可以分為三種常見的顯影病灶: • 1. 焦點顯影 (Focus) • 2. 非腫塊顯影 (Non-Mass) • 3. 腫塊顯影 (Mass) 再加上這些顯影病灶給予不同的BI-RADS(百瑞)風險分級,就會形成各種不同追蹤早期病灶的健康管理方式(本章附上乳房MRI 篩檢後依不同顯影病灶的健康管理參考流程)。舉例來說,一個約0.1 公分的早期乳癌病灶,要長到可以被觸摸到的腫塊,至少需要2 年的時間,當自我檢查可被確實觸摸到腫瘤時,往往已經有大約二期乳癌的大小,錯失黃金治療時間。因此根據湯醫師所指出的美國癌症醫學會羅列之高危險群,更應該了解自身的乳癌危險因子,除以國民健康局補助的乳房X 光攝影定期檢查,也要搭配超音波或乳房磁振造影,讓乳癌無所遁形。
焦點(FOCUS) 焦點(<5mm) 通常指大小<0.5公分,不足以形成腫塊之顯影增強病灶 第二或第三種動態解析度曲線 百瑞分級3 (BI-RADS 3) 緩慢上升之第一動態 解析度曲線百瑞分級2 (BI-RADS 2) 做乳房超音波 或 超音波導引切片 6個月後先以乳房超音波 追蹤及12個月後再以 乳房磁振造影追蹤 超音波結果正常 或陰性穿刺結果 (良性) 陽性穿刺結果 證實乳癌 3個月後先以 乳房超音波追蹤 6個月後再以 乳房磁振造影追蹤 進行乳癌治療
腫塊( MASS) 良性動態特性 無顯影百瑞分級 2(BI-RADS 2) 可能良性型態 百瑞分級3 (BI-RADS 3) 懷疑惡性型態 百瑞分級4或5 (BI-RADS 4 or 5) 可能良性型態 百瑞分級4 (BI-RADS 4) 通常指腫塊大小> 0.5 公分,已形成腫塊之顯影增強病灶 (指第一次受檢,發現的腫塊,先考慮動態解析度曲線之特性) 定期追蹤 目標型超音波或超音波導引穿刺 超音波正常 或 陰性穿刺結果 超音波正常 或 陰性穿刺結果 陽性穿刺結果 選擇6 ∼12 個月 再追蹤或乳房 磁振導引切片 乳房磁振導引 切片或鋼針定位 治療 若百瑞分級2 (BI-RADS 2) 則未來1年一次 定期追蹤 如果是良性結果,再確認病理檢查之相關性。如果有懷疑一個月後再以乳房磁振造影追蹤,驗證切片及位置正確性與否。
非腫塊( NON-MASS ENHANCEMENT) 非腫塊之顯影增強 主要因子:分布型式(distribution pattern)及型態(morphology) 若有服用荷爾蒙 相關補充品 百瑞分級3 (BI-RADS 3) 停用3個月後 再以乳房磁振造影 追蹤比較 疑似 纖維囊腫變化 百瑞分級3 Segmental / linear-ductal / clumped 百瑞分級4或5 (BI-RADS 4 or 5) 若有改善,則改為 百瑞分級2 (BI-RADS 2) 先以乳房超音波再 次確認需穿刺否 切片若穿刺病理結 果仍為纖維囊腫 百瑞分級2 (BI-RADS 2)
BI-RADS 分類共分七類: • BI-RADS 0:表示根據目前的影像訊息不足以協助醫師做出診斷,需要附加的影像評估。 • BI-RADS 1:這表示所用的影像檢查工具沒有發現異常,建議每1 ∼ 2 年定期回診追蹤。 • BI-RADS 2:所用的影像檢查工具有所發現,建議9 ∼12 個月內回診追蹤。 • BI-RADS 3:表示所用的影像檢查工具檢查出的腫塊可能是良性,且發生惡性的機率低於2%,此階段又可分成3a 與3b。 • BI-RADS 4:表示影像檢查工具所檢查結果具高度懷疑異常,醫師會建議受檢者採取積極性的組織切片,以確認其病理特性為良性或惡性,又可分為3 種:4a.4b.4c 。 • BI-RADS 5:5:表示影像檢查工具所檢查結果高度懷疑惡性,幾乎確定是乳腺癌的病變,具有95%的惡性可能性,必須開始採取積極性治療。 • BI-RADS 6:表示影像檢查工具所檢查結果為已被證實的乳癌患者,影像檢查是為了幫患者進行術前、術後影像評估,或觀察化療效果、抑或定期追蹤。
乳房緻密度 • 乳房緻密度可分為四類: 1.完全是脂肪(Entirely fat):緻密度低於百分之二十五 2. 纖維腺體密度分散(Scattered fi broglandular densities):緻密度大約百分之五十 3. 不均勻性緻密(Heterogeneously dense):緻密度大約百分之七十五 4. 非常緻密(Extremely dense):緻密度接近百分之百 乳房內包括許多脂肪、腺體、淋巴等組織,當緻密度愈高時,使用乳房X 光攝影做乳房篩檢,這些緻密的乳腺組織可能因為儀器的擠壓造成組織重疊,導致檢查敏感度降低,還可能造成早期的小腫瘤不容易被判讀出。因此現在有愈來愈多醫師在做乳癌篩檢時,建議女性患者除使用乳房X 光攝影外,也多尋求第二或第三種檢查工具,如超音波或乳房MRI。
Are You Dense非營利組織團體創辦人小故事 • 美國女性生化博士Nancy M.Cappello每年皆定期做乳房X 光攝影,且結果都顯示正常。但2004 年1 月,在她取得健康的乳房攝影報告的2 個月後,她摸到乳房腫塊,經過檢查竟然是第三,如此晴天霹靂的消息讓她根本難以承受!在診間時,醫師告訴Nancy 由於她的乳房相當緻密,因此乳房X 光攝影沒有發現異常,才會直到第三期乳癌時才藉由觸摸摸到病灶。Nancy 在接受治療的同時,發現有許多患者都是因為乳房太過緻密而延誤發現乳癌,同時也意識到乳房X 光攝影對於緻密性乳房的盲點,因此成立“Are You Dense”非營利組織團體,積極提倡婦女對乳房緻密度的重視。 Are You Dense 網址:www.areyoudense.org
選擇適合自己的乳房檢驗工具 乳房除了要定期自我檢查外,影像篩檢也是相當重要的一環。由於觸診摸到惡性腫塊時,多已是中後期的乳癌,不是發現早期乳癌的最好方法,因此搭配乳房X 光攝影、超音波與乳房專用磁振造影,才能確保乳房健康無虞: 分類 一般民眾:●據統計國人乳癌好發年齡為40 ∼ 50歲,建議30 歲以上女性每年至少安排一次「乳房超音波」檢查 年齡 20~40歲 40歲以上 篩檢方式 醫師觸診+乳房超音波(頻率:每一年一次) ● 健保給付45 ∼69 歲婦女每兩年一次「乳房X光攝影」篩檢 ● 健保給付40 歲以上至未滿45歲且二親等以內血親曾患有乳癌的婦女每兩年一次「乳房X光攝影」篩檢 醫師觸診+乳房超音波(頻率:每一年一次) 停經的更年期婦女每月可固定選擇一天實施乳房自我檢查 備註 自20 歲起可安排每次生理期後一週內實施乳房自我檢查
分類 年齡 20~35歲 35~40歲 40歲以上 高危險群:●直系親屬有乳癌家 族史●本身為乳癌患者降低乳癌風險三步驟:1. 密集追蹤2. 改善生活 習慣3. 改善飲食習慣 篩檢方式 醫師觸診+乳房超音波(頻率:每半年一次) 醫師觸診+乳房超音波(頻率:每半年一次)乳房X光攝影:可安排第一次檢查由結果決定是否開始每年一次乳房X光或40 歲後開始。 乳房磁振造影+乳房X光攝影+乳房超音波(頻率:每半年交替一次) 備註 建議選擇無輻射疑慮、適合密集追蹤的乳房篩檢工具。 美國癌症協會(ACS)建議乳癌高危險群自20歲起可交替乳房磁振造影與乳房X光攝影+乳房超音波作為篩檢工具,以確保達成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之目的。 或每年一次以醫師觸診+乳房專用磁振造影掃描檢查做篩檢
謝謝聆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