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3

新古典学派 —— 不完全竞争

新古典学派 —— 不完全竞争. 董文府、李博、吕非易、孙朕. 皮埃罗 斯拉法 爱德华 张伯伦 琼 罗宾逊. 马歇尔的完全竞争理论. 假设: 市场上有许多买者和卖者,他们所生产的产品完全是同质的,任何人在市场上都没有什么影响力,卖者可以在现行价格下出售任何数量的产品 —— 简化的世界。 现实世界的挑战 理论界的挑战. 来自现实世界的挑战. 完全竞争理论曾被认为最适合应用于农业,但是随着农业的发展,在许多地方的市场上,出现了只有很少买者购买农产品的情况。而且,完全竞争理论无法解释政府对于农业市场的干预行为。.

knoton
Download Presentation

新古典学派 —— 不完全竞争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新古典学派——不完全竞争 董文府、李博、吕非易、孙朕

  2. 皮埃罗 斯拉法 • 爱德华 张伯伦 • 琼 罗宾逊

  3. 马歇尔的完全竞争理论 • 假设: 市场上有许多买者和卖者,他们所生产的产品完全是同质的,任何人在市场上都没有什么影响力,卖者可以在现行价格下出售任何数量的产品——简化的世界。 现实世界的挑战 理论界的挑战

  4. 来自现实世界的挑战 • 完全竞争理论曾被认为最适合应用于农业,但是随着农业的发展,在许多地方的市场上,出现了只有很少买者购买农产品的情况。而且,完全竞争理论无法解释政府对于农业市场的干预行为。

  5. 来自理论界的挑战——斯拉法 • 斯拉法 • 英籍意大利经济学家。 • 出生于意大利都灵。 • 父亲是意大利的商法教授。 • 斯拉法于1925年发表了《成本与产量之间的关系》的长篇论文,1926年发表了《竞争条件下的收益规律》。这两篇文章开启了通往现代不完全竞争理论的大门。

  6. 来自理论界的挑战——斯拉法 • 斯拉法指出:马歇尔理论中的规模收益递增与完全竞争理论是矛盾的。 • 首先,在完全竞争条件下,规模收益递增或成本递减的作用会使一个企业无限制的扩大生产规模,最后将成为市场上的垄断企业。

  7. 来自理论界的挑战——斯拉法 • 其次,在完全竞争条件下,企业所面临的需求曲线是一条水平线,企业可以以相同的价格出售任意数量的产品;同时,在生产要素市场上,企业可以以一定的价格购买任意数量的生产要素,企业的长期边际成本曲线是水平的。这样边际收益曲线和边际成本曲线就根本不会有交点,企业的供给决策也就根本无法做出。

  8. 来自理论界的挑战——斯拉法 • 另一方面,斯拉法指出,现实中的产品是不同质的。消费者关心生产者之间的不同,这样,生产者就拥有一份受到保护的市场。在这部分市场,生产者就具有垄断地位:他们即使提价也不会失去所有的需求。

  9. 来自理论界的挑战——斯拉法 • 斯拉法的批判揭示了马歇尔完全竞争理论的缺陷,也引发了西方经济学家对完全竞争理论的进一步研究。

  10. Edward Hastings Chamberlin • 哈佛大学教授 • 1899-1967 • 垄断竞争理论 系统阐述了垄断竞争(不完全竞争)理论,奠定了现代微观经济理论中厂商理论的基础

  11. 张伯伦垄断竞争理论中的价格思想 • 市场既不是竞争的,也不是垄断 • 产品差别 • “垄断的竞争者”

  12. 互相替代 竞争性 近似 产品 不完全相同 产品差别 垄断性 设计 制造 差别 技术上细 微改造 广告 地理位置, 服务工作 效率 垄断竞争市场特点 • 垄断竞争市场:由许多厂商生产和销售 近似但不完全相同的产品的市场组织.

  13. 张伯伦定义的四个条件: • 厂商数量较多,企业规模不大 • 产品有差别且可以互相替换 • 同类产品的所有厂商具有相同的需求曲线和成本曲线。 • 厂商进入退出行业较容易(在短期,新厂商不容易进入,但在长期,新厂商容易进入这一行) 现实中:零售业,快餐业,服务业,轻工业品市场

  14. 垄断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 P A P1 ● B P2 ● d Q 0 Q2 Q1 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更平坦的。 比较接近完全竞争厂商的水平的需求曲线。

  15. 垄断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 P A P1 B C (主观需求曲线) P2 d ● d’ (客观需求曲线) D Q 0 Q1 Q2 Q3 面临两种需求曲线: 主观d和客观D

  16. 垄断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 P P SMC A A SMC P1 ● B ● P2 ● ● C C PE SAC ● d1 E1 CE ● ● E2 d2 MR1 D MR2 D 0 0 Q1 QE Q Q2 Q 短期均衡条件: MR=SMC,确定QE和PE 恰好是D曲线和d曲线相交点所确定的QE和PE 此时:厂商可能:获得超额利润,不亏不盈,亏损。

  17. 垄断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 长期均衡条件:MR=LMC,且P=LAC 此时:厂商不存在超额利润,但可获得正常利润。 P D LMC LAC C PE ● ● E d MR 0 QE Q

  18. 张伯伦模型 修正的双寡头价格理论: 竞争关系——不达成正式协议或共谋下合作/默契,从而获得较大利润。 P 12 A E 6 ● ● B ● Q 600 300 1200 0

  19. 古诺模型——数量竞争的垄断模型——适用于一些以生产为主的行业(基础行业等);古诺模型——数量竞争的垄断模型——适用于一些以生产为主的行业(基础行业等); • 张伯伦模型——价格竞争的垄断模型——适用于一些以信息为主的行业(金融行业等); • 斯塔克博格模型——区分先入后入和大小企业的数量竞争和价格竞争垄断模型——适用于研究小企业和大企业的博弈和以信息为中心不完全竞争等。

  20. Joan Robinson • 琼·罗宾逊(Joan Robinson,1903~1983),英国著名女经济学家,新剑桥学派最著名的代表人物和实际领袖 。琼·罗宾逊夫人是世界级经济学家当中的惟一女性,而且是有史以来最著名的女性经济学家,被西方经济学家认为是应该获得而未能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少数几个 经济学家之一。

  21. Joan Robinson • 琼·罗宾逊(1903—1983)是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她出生于英格兰坎伯利的具有革新精神传统的莫里斯家族。 • 罗宾逊夫人于1921年10月入剑桥大学学习经济学,是马歇尔的学生,1925年毕业。次年与剑桥的经济学家A.罗宾逊结婚,并一起去了印度。 • 1929年返回英国,在取得经济学硕士学位后,琼(罗宾逊夫人)开始在剑桥任教,1949年任讲师,1965—1971年任剑桥大学经济学教授,退休后被聘为剑桥大学经济学名誉教授。1983年去世。

  22. 学术成就 琼·罗宾逊的论著很多,内容涉及经济理论的多个方面: • 从不完全竞争理论到就业理论 • 从国际贸易理论到资本理论、分配理论、经济增长理论 • 以至对马克思经济理论提出自己的分析和评论

  23. 学术成就 • 罗宾逊夫人著述丰富,主要有: • 《不完全竞争经济学》 (1933) • 《就业理论引论》(1937) • 《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1942) • 《经济论文集》(四卷,1951—1973) • 《资本积累论》(1956) • 《经济增长论文集》(1962) • 《经济哲学》(1963) • 《经济学的异端》 (1971) • 《现代经济学导论》(1973)

  24. 价值与价格理论 • 在与新古典学派的长期论战中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 (1)她认为财富的创造归根到底应归于劳动; • (2)她认为作为商品的资本,其价格与价值也应同其他商品一样,最终应用劳动量来测量,应采用斯拉法的方法把它们“还原为有时间的劳动量” ; • (3)按照新古典学派的边际生产率理论,劳动、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都可根据各自提供的生产率而“公平”地获得应得的报酬(工资、利息和地租),要求三方当事人都有“平等的谈判能力” • (4)生产率的提高和纯产品的增加,应视为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25. 不完全竞争经济学 • 琼·罗宾逊于1933年出版了《不完全竞争经济学》,提出了与张伯伦相似的理论,奠定了她经济学大师的地位。 • 但是他们观点各有侧重 • 张伯伦强调用产品差别和销售成本来说明垄断竞争厂商的行为,而琼·罗宾逊则偏重于从卖方(产品的销售)和买方(要素的购买)两方面来分析不完全竞争,分别为价格歧视和买方垄断。

  26. 不完全竞争经济学 • 罗宾逊夫人的不完全竞争理论的特色: • 1、注重使用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原理分析厂商均衡(垄断均衡和竞争均衡) • 2、对“价格歧视”做出了开创性研究,揭示了市场分割和产品在各个市场上的不同需求弹性对实行价格歧视的作用 • 3、创造了“买方垄断”概念,强调了买方垄断的作用 • 4、垄断条件下对劳动的剥削

  27. 特色 • 张伯伦:产品差别论 & 销售成本论 • 琼·罗宾逊:1.价格歧视 2.买方垄断

  28. 价格歧视 • 条件: 1.厂商必须具有垄断力量 2.市场必须是可分的 3.同一产品在不同市场中的需求弹性不同

  29. 价格歧视条件下的均衡 • Case 1:两个市场均垄断

  30. Case 2:一个市场垄断另一个完全竞争

  31. 价格歧视对社会福利的影响 • 庇古: • 1.价格歧视不改变产量,而只改变社会福利的分配,垄断者由于索取不同价格攫取了更多的消费者剩余。(1912,《财富与福利》) 2. 1936,反垄断法の理论依据

  32. 罗宾逊: 1.产量是否变化取决于各个市场上 需求曲线的形状和凹度 2.价格歧视是中性的

  33. 买方垄断 • 定义: • 厂商在要素市场上是一个价格决定者,他通过要素购买量的调整能够影响该要素的市场价格。

  34. 劳动力市场

  35. 1.买方垄断条件下的厂商均衡

  36. 2.垄断对劳动的剥削 • “如果一群工人的工资小于他们生产的边际物质产品出售价格所估计的价值,我们就说,他们遭受了剥削。”

  37. 完全竞争条件: W=VMPL=MPL×PX 不完全竞争条件: (1)不考虑买方垄断 (2)存在买方垄断

  38. (1)不考虑买方市场

  39. 公式表达 W=VMPL=MPL×PX MRPL=MPL×MRX 而PX>MR 故VMPL>MRPL

  40. (2)存在买方垄断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