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0 likes | 1.03k Views
專題討論報告. 指導老師: 黃振勝 班級:碩研科管一甲 學號: M96Q0102 報告學生: 林稚皓. 研發創新與品牌價值之關聯性研究. 高珮婷 ,台南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7 。. 報告大綱. 緒論. 1. 文獻探討. 2. 研究方法. 3. 研究結果分析. 4. 結論與建議. 5. 一、緒論. 1.1 研究背景: 1. 台灣高科技產業品牌化之重要性 2. 品牌價值發展取決於創新的概念與投 入。 3. 微笑曲線。. 一、緒論. 1.2 研究問題: 1. 檢視百大科技品牌其研發創新與品
E N D
專題討論報告 指導老師:黃振勝 班級:碩研科管一甲 學號:M96Q0102 報告學生:林稚皓
研發創新與品牌價值之關聯性研究 高珮婷,台南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
報告大綱 緒論 1 文獻探討 2 研究方法 3 研究結果分析 4 結論與建議 5
一、緒論 1.1 研究背景: 1.台灣高科技產業品牌化之重要性 2.品牌價值發展取決於創新的概念與投 入。 3.微笑曲線。
一、緒論 1.2 研究問題: 1. 檢視百大科技品牌其研發創新與品 牌價值之關聯性。 2. 以技術軌跡觀點將品牌分類檢視其 研發創新與品牌價值之關聯性。
一、緒論 1.2 研究問題: 3. 檢視百大科技品牌與台灣國際科技 品牌不同技術軌跡分類下,品牌價 值創造過程中之研發創新效率。
一、緒論 1.3 研究範圍: 1. 本研究對象為科技類品牌,因此不 討論其它類別之品牌。 2. 本研究假設各公司行銷與財務能力 皆達到一定之水平,將研究範疇縮 小至以刷新研發的觀點來探討高科 技品牌策略。
一、緒論 1.4 研究流程: 研究背景與動機 研究問題與目的 藉由全球百大科技品牌之樣本 了解研發創新能力與品牌價值之關 聯性?又不同技術軌跡之下有什麼 變化?對照台灣國際科技品牌亦有 何差異?
一、緒論 1.4 研究流程: 文獻蒐集與回顧 高科技產業: 選用直接列舉法 品牌價值: Interbrand 鑑價方式 創新能力: 以研發能力為衡量構面 研發能力: 以歷史研發費用與專利 申請數為指標 技術生命週期: 以Pavitt 技術軌 跡詮釋
一、緒論 1.4 研究流程: 研究設計與方法 1. 關聯性: 多元迴歸分析法 〈以全球百大科技品 牌為樣本〉 2. 效率值: 資料包絡分析法 〈以全球百大科技品 牌與台灣國際科技品 牌為受評單位〉
一、緒論 1.4 研究流程: 研究結果與分析 結論與建議
二、文獻探討 2.1 高科技產業定義: 1. 以產業投入為定義標準。 2. 以產業特性為定義標準。 3. 直接列舉式。
二、文獻探討 2.1 高科技產業定義: 3. 直接列舉式: (1) 十大興新工業: 通訊、資訊、消費性電子等… (2) 十二項重點科技: 資訊、能源、材料等…
二、文獻探討 2.2 品牌權益定義與衡量: 1. 以財務觀點來定義與衡量。 2. 以行銷與顧客面來定義與衡量。 3. 综合財務與行銷來定義與衡量。
二、文獻探討 2.2 品牌權益定義與衡量: 3. 综合財務與行銷來定義: 1988年,MSI認為品牌權益是 一個集合的概念,即該品牌的消費 者、通路及公司本身的一部分行 為,可以帶給品牌價值競爭力及差 異化優勢,並獲的更大的銷售額及 利潤。
二、文獻探討 2.2 品牌權益定義與衡量: 3. 综合財務與行銷來衡量: 英國國際品牌公司於1974年成 立並倡導量化品牌價值的方法,該 方法首先確定了品牌價值是基於利 潤上的價值,而不是收入的價值。 簡單的來說就是該品牌利潤率超出 行業平均利潤率的部份。
二、文獻探討 2.2 品牌權益定義與衡量: 3. 综合財務與行銷來衡量: Penrose(1989)指出Interb- rand公司評估品牌的七大構面, 分別為市場領導力、品牌穩定 力、所在市場、品牌國際性、品 牌趨勢、廣告與促銷的支持與法 令的保護。
二、文獻探討 2.3 創新定義與衡量: 1. 定義: Devila et al.(2006)提出創 新就像企業功能,是一種需要特定 工具、規則和紀律的管理流程。簡 單的來說,創新就像企業從A到A+ 的過程。
二、文獻探討 2.3 創新定義與衡量: 2. 衡量: Chen et al.(2003)說明研發 經費、研發人力、協同合作或研發 產出(如:專利智財權)等皆被用來 為具有衡量創新之指標。
二、文獻探討 2.4 技術生命週期理論: Foster(1986)首先提出技術生命週 期S曲線。 技術生命週期主要是描述技術成熟 度。技術生命週期並不等同於產品生命 週期,其可應用到整體科技或科技世 代。
二、文獻探討 2.4 技術生命週期理論: 自然限制 技術績效參數 新發明階段 技術成熟階段 技術發展階段 衰退期 時間 圖1 : 技術生命週期S曲線 資料來源: Foster(1986)&Rousel(1991)
二、文獻探討 2.4 技術生命週期理論: 技術生命週期發展至後期漸漸有學 者提出技術軌跡的概念。由於不同企業 與產業其主要技術有極大的差別,如: 汽車的設計與製造不同於製藥業。
二、文獻探討 2.5 技術軌跡: 技術軌跡首先由Nelson & Winter (1977)提出,而後由Dosi(1982)技術典範 與技術軌跡一文中發揚光大。到了Pavitt (1984)將產業依照其不同的技術軌跡分類 再將其延伸應用至創新分析的主題。往後 學者們逐漸採用源自Pavitt 的技術軌跡 架構來分析創新的議題。
二、文獻探討 2.5 技術軌跡: 表1 Pavitt 技術軌跡四大類型 資料來源:Pavitt(1984)
二、文獻探討 2.5 技術軌跡: Christine & M. Roger(2006)結合Pavitt (1984)、Vossen (1998)、Dewick et al.(2002)、Tidd et al. (2001)等學者所發表之技術軌跡分類,將類型融合成六大類,並配合美國產業標準分類碼(SIC),更清楚呈現不同產業之技術軌跡與發展重點。
二、文獻探討 2.5 技術軌跡: 表2 Christine & M. Roger 技術軌跡
二、文獻探討 2.5 技術軌跡: 表2續 Christine & M. Roger 技術軌跡 資料來源:Christine & M. Roger(2006)
三、研究方法 3.1 研究架構: Pavitt技術軌跡 歷史研發費用 創新能力 研發能力 品牌價值 應變數 專利申請數 自變數 圖2:研究架構 資料來源:作者研究整理
三、研究方法 3.2 研究對象: 高科技產品定義 直接列舉法: 消費性電子、 電腦軟體、電腦硬體和網路科技業。 全球百大品牌 全球百大科技品牌 篩選 滿足企業名稱與品牌名稱相同之條件。 本研究之研究對象 圖3:對象選取流程 資料來源:作者研究整理
三、研究方法 3.2 研究對象: 對象選取總計共27家,如表3; 資料年數從西元2002年至2007年, 共計6年,但並非27家樣本均有六年的品牌價值數據,例如:Google 為2005 年新上市之品牌,所以僅有2005~2007 之數據,共計有152 組觀察值。
三、研究方法 3.2 研究對象: 表3 選取研究對象表 資料來源:作者研究整理
三、研究方法 3.2 研究對象: 表4 依技術軌跡分類之研究對象表 資料來源:作者研究整理
三、研究方法 3.3 研究方法: 1. 多元迴歸分析: 多元迴歸分析(亦稱複迴歸)是 一種試圖以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自變 數來解釋另一個應變數,然後利用 所獲得的樣本資料去估計模型中參 數的統計分析方法。
三、研究方法 3.3 研究方法: 1. 多元迴歸分析: 本研究使用多元迴歸分析的主 要目的是觀察自變項與應變項之間 的是否有顯著的關係。
三、研究方法 3.3 研究方法: (1) 多元迴歸分析模型: 本研究多元迴歸模型如下: Yi=β0+β1X1+β2X2+εi Yi (應變數):品牌價值 X1 (自變數):歷史研發支出 X2 (自變數):專利申請數
三、研究方法 3.3 研究方法: (2) 多元迴歸分析應變數: 本研究之應變數為品牌價值, 係由Interbrand公司所評估而來 的,代表著品牌的經濟。
三、研究方法 3.3 研究方法: (3) 多元迴歸分析自變數: A. 研究發展費: 本研究將研發費用的選取校 正成當期品牌價值對應上期研發 費用,意指2007年品牌價值對應 2006年研發費用。
三、研究方法 3.3 研究方法: (3) 多元迴歸分析自變數: A. 研究發展費: Accenture 每年財報中並 無與研究發展相關費用,且在 NASDAQ公開資訊中,顯示研究 發展費用為0,因此將此樣本的 研發費用列為0 百萬美元。
三、研究方法 3.3 研究方法: (3) 多元迴歸分析自變數: B. 專利申請數: 選擇以美國專利資料庫作為 本變數之數據資料。此外,搜尋 方式為輸入申請姓名亦即品牌與 選定時間範圍,系統立即顯示該 申請姓名之所申請專利數數量。
品牌價值 三、研究方法 3.3 研究方法: (4) 多元迴歸分析研究假說: 樣本未分類 樣本分類 H2-1a H2-2a H2-3a 研發支出 研發支出 H1a 專利申請數 研發支出 H2-1a H2-2a H2-3a H2a 圖4:假說架構圖 資料來源:作者研究整理
三、研究方法 3.3 研究方法: 2. 資料包絡分析法: 表5 DEA 發展歷程 資料來源:作者研究整理
三、研究方法 3.3 研究方法: 2. 資料包絡分析法: 本研究使用資料包絡分析法的 主要目的是,將台灣樣本與全球百 大樣本做一比較與標竿學習,以期 找出台灣廠商可以努力之空間。
三、研究方法 3.3 研究方法: (1) DEA 研究流程: 決定研究對象 分析投入產出項 篩選受評單位 結果解釋 圖5:DEA 架構圖 選擇投入產出項 資料來源:作者研究整理
三、研究方法 3.3 研究方法: (2) DEA 研究對象選取: 表6 DEA 研究對象表 資料來源:作者研究整理
三、研究方法 3.3 研究方法: (3) DEA 產出項: 此階段產出項為品牌價值,係 由Interbrand公司所評估而來。 (4) DEA 投入項: A. 歷史研發支出 B. 專利申請數
三、研究方法 3.3 研究方法: 3. 皮爾森相關分析: 主要目的是檢視變項間之關係 是否為線性關係和是否為共線性之 情況。
三、研究方法 3.3 研究方法: 3. 皮爾森相關分析: 本研究使用皮爾森分析主要目的 是檢視其投入與產出項是否具有同向 性,即任何投入的增加不會導致產出 的減少。
四、研究結果分析 1. 全球百大科技品牌-無分類: 表7 樣本無分類—相關分析 資料來源:作者研究整理
四、研究結果分析 1. 全球百大科技品牌-無分類: 表8 樣本無分類—ANOVA分析表 資料來源:作者研究整理
四、研究結果分析 1. 全球百大科技品牌-無分類: 表9 樣本無分類—迴歸係數分析表 資料來源:作者研究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