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2

有效的课堂教学

王荣生 博士 上海师范大学 学科教育研究所 教授 博士生导师. 有效的课堂教学. 主要著作. 专著 《 语文科课程论基础 》 (第 2 版)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5 年 专著 《 新课标与“语文教学内容” 》 广西教育出版社 2004 年 总主编 《 语文教育研究大系( 1978-2005 )理论卷 》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5 年 专著 《 语文教学内容重构 》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7 年 专著 《 听王荣生教授评课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年. 提 要. 一、面对复杂的 课堂教学

kitra
Download Presentation

有效的课堂教学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王荣生 博士 上海师范大学 学科教育研究所 教授 博士生导师 有效的课堂教学

  2. 主要著作 专著《语文科课程论基础》(第2版)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年 专著《新课标与“语文教学内容”》 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 总主编《语文教育研究大系(1978-2005)理论卷》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年 专著《语文教学内容重构》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年 专著《听王荣生教授评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

  3. 提 要 一、面对复杂的课堂教学 二、文本的教学功能确定 三、核心教学环节的展开

  4. 课堂教学研究的基本假设

  5. 基本假设一 • 广大老师是想努力做好教学工作的。

  6. 基本假设二 • 课堂教学中尚存在许多问题,甚至是严重的问题。

  7. 基本假设三 • 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往往是大规模的、长时期的、集团性的。

  8. 观察前的准备工作表 • 1. 对该班学生进行简要介绍(包括有特殊要求的学生)。 • 2. 该课的教学目标,即学生在这堂课上将会学到什么? • 3. 为什么教学目标是适合这些学生的? • 4. 这些目标是怎样来支持学区课程以及内容标准的? • 5. 这些目标是怎样与更广泛的课程目标相联系的? • 6. 计划怎样调动学生参与到教学中,你怎样做?学生怎样做? • 7. 在这一领域,学生面对的主要困难是什么?你打算怎样去克服这些困难? • 8. 你上课需要哪些教学器具(列举)? • 9. 你打算怎样去评价学生?你用的评价程序是什么? • 10 你对评价结果将如何处理?

  9. 课后反思表 • 1. 据我回想,学生在多大程度上进行参与了教学活动? • 2. 学生都学到了我想要教给他们的东西了吗?我的教学目标达到了多少? • 3. 在教学中,我是不是改变了我的教学计划?如果改变了,为什么? • 4. 如果有机会再次给同样的学生上同样的课程,我会在教学时做出哪些调整?为什么? • 5. 提供学生的作业样本,这样应该反映本班同学的能力水平以及你对学生提供的反馈。

  10. 从教法入手而困于教学内容 着眼于教师的教而较少顾及学生的学 教学设计的双重扭曲

  11. 4 我国语文课程与教学内容的问题,表现在课堂教学,是集团性的、长时期的、大面积的出现教学内容的不正确、不合适。认识语文教学的问题,应该树立这样一个原则: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集团性的问题乃至错误,一定不是教师个体的素质问题,一定是语文课程研制、语文教材编制上的问题乃至错误。

  12. 一堂具体的语文课:教学内容 语文课程内容 语文课程目标          语文教材内容 语文教学内容

  13. 面对复杂的课堂现实 • 教师想教什么 • 教师实际在教什么 • 学生实际在学什么

  14. 二、文本的教学功能确定

  15. 1 阅读能力 学生 某一特定文本 百科知识

  16. 1 • 阅读教学 需要的阅读能力 学生 特定的文章 理解与感受 已有的阅读能力 百科知识

  17. 阅读取向 常态 战略的: 哪一种阅读 阅读方法 合法 战术的: 在哪里,读什么? 合适的阅读教学 特定文章体式

  18. 选文的教学价值 文本解读 学生学情 合宜的教学内容

  19. 文本解读 文章体式 讨论:阅读教学的基本认识

  20. 课例讨论 背 影

  21. 课例讨论 柳永 蝶恋花

  22. 课例讨论 • 劝学 • 石钟山记 • 师说

  23. 三、核心教学环节的展开 2

  24. 选文的教学价值 学生的学习经验 讨论:阅读教学的基本认识

  25. 案例讨论 百合花开

  26. 从教法入手而困于教学内容 着眼于教师的教而较少顾及学生的学 教学设计的双重扭曲

  27. 课例讨论 秋天的怀念

  28. 课例讨论 清塘荷韵

  29. 课例讨论 黠鼠赋

  30. 教师“教”的活动比较有结构、完整; 学生“学”的活动非常零散、没有结构。 教师“教”的活动相对丰富、多样; 学生“学”的活动非常机械、单调。 课堂教学的两种怪现象

  31. 建议备课方式 • 教学内容 教师教的活动 学生学的活动 • 一. 1、 1、 • 二. 2、 2、 • …… …… ……

  32. 课例讨论 夏洛的网

  33. 以学的活动为基点的课堂教学 2

  34. 呈现的结构 • 准备与预习 • 课文 • 整合与建构 • 应用与拓展 • 链接 • 文言练习

  35. 《拿来主义》 一 认识杂文的针对性 二 推敲作者的主要观点 三 欣赏鲁迅杂文笔法 《谈中国诗》 一 当作学术演讲来听 二 当作学术文章来读 三 当作学者散文来欣赏 整合与建构

  36. 《谈中国诗》 准备与预习 1想一想:假如请你作《谈高中生》的演讲,你会讲什么、怎么讲? • 2参看链接材料,认识作者钱钟书。如果有条件,翻一翻链接中所列举的钱钟书著作。 • 3默读一遍课文。然后: (1) 如果你还能想起自己阅读时出现回视和受阻的地方,做出记号。 (2)不看课文,回忆其大致内容和你阅读时的感受。

  37. 一 当作学术演讲来听 1 活动:假设你是准备着这篇演讲辞的钱钟书。 (1)听众分析—— (2)希望达到的演讲效果—— 2 活动:假设你是旁听者,正在通过同声翻译听钱钟书的演讲。 (1)边听课文朗读的录音(或老师的朗读), 边做要点笔记。 (2)请说出: 演讲的要点—— 你印象深刻的地方—— 你觉得有趣的地方——

  38. 1 3 在上述活动的基础上,讨论: • (1)有教材把“什么是中国诗的一般印象呢?”之前的部分都删去了,你觉得钱钟书讲这一部分有必要吗? • (2)谈中国诗,作者先扼要讲述其总体特点,接着分别从三个方面具体论述。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三个方面的次序是根据什么安排的? • (3)在讲演中,作者用了很多新鲜的比喻,挑出五个,说说它们的意思。这些比喻是不是你听的时候印象深刻或觉得有趣的地方? • (4)作者频繁地引用外国学者的言论,他想达到什么样的演讲效果呢? • (5)本文虽是演讲辞,但用语典雅,甚至古奥。听的时候你有什么感觉?依你想象,钱钟书在演讲时是怎样的神态?

  39. 二 当作学术文章来读 1阅读学术文章,需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请说说下列术语的含义;如果你觉得一时较难说明,则列举出可能会有解释这些术语的词典、辞典或参考书。 史诗 戏剧诗 抒情诗 田园诗 古典主义 纯粹诗 2为了帮助理解,课文加了一些注释。如果你觉得还有人名和专业术语需要注释的,查阅辞典或问老师后,请加在脚注中。

  40. 1 3 文章中有一些语句是对文学现象的概述,理解这些语句,应该与你的经验关联起来。下面的概述,请各举出一个实例来: (1)纯粹的抒情诗的精髓和峰极,在中国诗里出现得异常之早。所以,中国诗是早熟的。早熟的代价是早衰。中国诗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变化,而且逐渐腐化。 (2)我们也有厚重的诗,给情感、思恋和典故压得腰弯背断。 (3)外国的短诗贵乎尖刻斩截。 (4)中国诗人狂得不过有凌风出尘的仙意 , …… 你们的诗人狂起来可了不得!有拔木转石的兽力和惊天动地的神威……

  41. 1 4 作者学贯中西,举例信手拈来;但我们理解的时候,最好能够熟悉摘句所出的诗篇。 (1)联系诗篇,试一试“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结句的三种标点法,并作相应的解释。 (2) 有条件的话,上网查查下列的摘句出自哪一首诗:“壮士皆死尽,余人安在哉”;“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人谁在”;“同来玩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春去也,人何处;人去也,春何处”。

  42. 应用与拓展 1活动:假设你是现场采访的记者,写一篇关于钱钟书《谈中国诗》演讲活动及演讲要点的报道。 2 本文选自《钱钟书散文》,当然也可以当作学者散文来欣赏。 (1)背诵《荷塘月色》的片段,朗读《谈中国诗》的一段,体会学者散文与抒情散文的区别。 (2)同是学者散文,各人有各人的风采。复读《道士塔》,说说钱钟书散文跟余秋雨散文的不同味道。 (3)再找几篇钱钟书的散文读读,体会他散文的幽默和睿智。 3 参考样例,将《谈中国诗》与本单元的其它文章作比较。

  43. 新闻二篇: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别了,“不列颠尼亚”新闻二篇: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别了,“不列颠尼亚” • 准备与预习 1 查阅历史教科书,了解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2浏览一份近日的报纸,了解报纸的排版形式及各版面的内容。 3 说说新闻“倒金字塔”结构的含义。

  44. 新闻二篇: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别了,“不列颠尼亚”新闻二篇: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别了,“不列颠尼亚” 整合与建构 一 要闻重读:历史时刻的再现 1 新闻是最新消息的报道,也是历史的真实记载。让我们重温香港回归这一时刻。 (1)听老师扼要讲述中国近代的屈辱历史。 (2)参阅链接材料,再现中英中英两国政府香港政权交接仪式。有条件的话,观看中英中英两国政府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实况转播的录像片。 (3)试着模仿播音员读两篇新闻。 (2)逐一画出《别了,“不列颠尼亚”》报道的事实,并标上序号。 (3)想一想:所报道的这些事实,记者是如何采访到的?采访

  45. 1 2 两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对香港回归进行了报道。分析课文,完成下列任务: (1)在下图中填写《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报道的事实。 (2)逐一画出《别了,“不列颠尼亚”》报道的事实,并标上序号。 (3)想一想:所报道的这些事实,记者是如何采访到的? 3 香港回归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与周围同学讨论: (1)两篇新闻在哪些地方体现出了这一事件的划时代意义? (2)它们是如何体现的?

  46. 1 二新闻结构:阅读图式的自觉 1 请指出《别了,“不列颠尼亚”》中交代背景的语句,并具体说说它们对所报道事件的作用。 2 假设你是报纸的编辑,由于所用版面逐渐缩减,不得不一再对《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加以删略。你将: (1)从前面开始删,还是从后面开始?为什么? (2)有次序地逐段删除,还是在各段中分别删略一些语句?为什么? (3)如果只能保留一段的话,应该是哪一段?为什么? (4)如果要对《别了,“不列颠尼亚”》加以删略的话,你的做法会不会跟刚才不太一样?请分别概括两篇新闻的结构:

  47. 1 4 以《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为例,与一般文章作比较,完成下表。 5 下面是研究者得出的三个结论,请用你的阅读经验予以验证,并试着概括新闻的阅读方式。 很多新闻报道都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被阅读过。 阅读标题和导语所产生的回忆性效用和阅读整篇报道所得到的回忆性效用一样。 人们一般只能记住新闻报道的主要事实,只有在特定情况下读者才注意重要细节。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