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5

明清史参考资料

明清史参考资料. 基 本 史 料. 1 、 《 明实录 》 : 3045 卷。实录主要利用档案删润而成,按照年月日记载每一皇帝在位期间的军国大事,是明代基本史实最完整、最系统的原始材料。 2 、 《 国榷 》 :明末清初谈迁撰,共 108 卷。以实录为主,参考其他材料编成,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3 、 《 明通鉴 》 :清夏燮撰, 96 卷。详略得体。 4 、 《 明史 》 : 332 卷,二十四史之一。比较全面地概述了明代的历史。 5 、 《 大明会典 》 :分类记载明代各种典章制度及其变迁,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6 、 《 明史纪事本末 》 ,谷应泰

kirkan
Download Presentation

明清史参考资料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明清史参考资料 基 本 史 料 1、《明实录》:3045卷。实录主要利用档案删润而成,按照年月日记载每一皇帝在位期间的军国大事,是明代基本史实最完整、最系统的原始材料。 2、《国榷》:明末清初谈迁撰,共108卷。以实录为主,参考其他材料编成,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3、《明通鉴》:清夏燮撰,96卷。详略得体。 4、《明史》:332卷,二十四史之一。比较全面地概述了明代的历史。 5、《大明会典》:分类记载明代各种典章制度及其变迁,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6、《明史纪事本末》,谷应泰 7、《清史稿》 8、《清史列传》

  2. 明清史参考书目-1 • 《朱元璋传》,吴晗, • 《明史》(上、下),汤纲、南炳文 • 《明史新编》,傅衣凌 • 《明代政争探源》,郑克晟 • 《明清史资料》,邓天挺 • 《明清易代独见》,陈生玺 • 《明史讲座》,吴晗 • 《中国通史参考资料》第七、八册,翦伯赞等 • 《明史管见》,黄冕堂 • 《明史考证》,黄眉云 • 《明朝史话》,娄曾泉等 • 《明朝特务政治》,丁易 • 《明代国家机构研究》王天有 • 《张居正大传》,朱东润

  3. 明清史参考书目-2 • 《简明清史》(上、下),戴逸 • 《清史简述》,郑天挺 • 《清史研究概说》陈生玺、杜家骥 • 《清史杂考》,王宗翰 • 《清史》(上、下),李治亭 • 《清代国家机构》,张得泽 • 《清代经济史简编》,郭蕴静 • 《努尔哈赤传》,严崇年 • 《康熙大帝全传》,孟昭信 • 《雍正》,冯尔康 • 《明末三大思想家》,杨正福 • 《清儒学案新编》,杨向奎

  4. 明清史参考资料 基 本 史 料 明代的野史笔记数量相当庞大,涉及方方面面,许多重要史料可以弥补正史和其他史著的不足。野史笔记的史料价值差距很大。 谢国桢 《明清笔记谈丛》

  5. 朱元璋与明初政治 一、明朝的建立 二、明初的制度建设 三、靖难之役与永乐政局

  6. 明朝的建立 “小明王”与“大明皇帝” 1351年,颖州白莲教首领刘福通起义。 1352年,25岁的朱元璋投靠郭子兴部下为卒,提升很快,并成为郭子兴的女婿。 1355年,韩林儿称“小明王”。是年,郭子兴病亡,小明王命朱元璋任元帅。 1356年,朱元璋攻克江南重镇集庆(今江苏南京),继续尊小明王之正朔,行“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之策略,发展生产,积蓄力量。

  7. 明朝的建立 “小明王”与“大明皇帝” 1363年,朱元璋打败陈友谅,确立在南方的霸主地位。 1364年,朱元璋自立为吴王。 1366年,朱元璋害死小明王,停止使用“龙凤”年号。 1367年,朱元璋击败张士诚、方国珍 1367年,朱元璋以“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陈纲纪,救济斯民”为号,发动北伐。 1368年正月,朱元璋则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建元“洪武”,是为明太祖。同年八月,攻克大都,元亡,改大都为北平。

  8. 明朝的建立 明太祖像

  9. 明初的制度建设 行政制度 明初沿袭元制,中书省掌行政,为宰相机构,统领六部。但从明初开始,已有意限制宰相权力,宰相多不满员,僚属也大为削减。 《太祖实录》卷一一七 洪武十一年(1378),“胡元之世,事专中书。凡事必先关报,然后奏闻。其君又昏蔽,是致民情不通,寻至大乱,深为可戒”。 《明史》卷二《太祖本纪》 “奏事毋关白中书省”。

  10. 明初的制度建设 行政制度 洪武十三年(1380),明太祖以谋反之罪杀中书左丞相胡惟庸,宣布废除中书省及丞相,由皇帝直接统领六部等具体行政机构。从此,中国历史上的宰相制度不复存在。 “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陵迟,全家处死”。 ——《皇明祖训》

  11. 明初的制度建设 行政制度 “中书之政,分于六部”,六部分割了原来宰相的权力,成为皇帝之下中央处理政务的最高一级机构。 六部在明初地位很高,但明中叶以后,既受制于内阁,又受制于宦官,权力大不如前。 皇 帝 吏部 户部 礼部 兵部 刑部 工部

  12. 明初的制度建设 行政制度 监察机构——督察院 洪武十三年(1380),罢御史台,洪武十五年,置督察院。长官是左右都御史,下设道监察御史。 监察御史和六科给事中合称“科道官”,共一百六、七十人,又被称为“言官”。 喉舌之司——通政使司 掌收内外章奏,沟通内廷与外廷的联系。

  13. 行政制度 省 府 州 县 布政使司 民政、财政 省 都指挥使司 军政 提刑按察使司 监察、司法 三司互不统属,同对朝廷负责。

  14. 明初的制度建设 北平行都指挥使司夜巡铜牌

  15. 明初的制度建设 军事制度 卫、所制度 一般5600人设一卫,长官为指挥使,下辖5千户所;每千户1120人,长官为千户,下辖10百户所。 卫所军士皆另立军籍,称军户。以军屯为经济支柱。 卫所制有唐府兵制寓兵于农,兵农合一的色彩。

  16. 明初的制度建设 军事制度 《春明梦余录》卷三十《五军都督府》 明“兵部有出兵之令而无统兵之权,五军〔都督府〕有统兵之权而无出兵之令。……合之则呼吸相通,分之则犬牙相制”。 将不专军、军不私将。作战时军队临时调集,事毕各归戍所,军士与统领军队的将帅没有长期隶属关系 。

  17. 明初的制度建设 《明太祖实录》卷二三九 “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督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抗,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明代中央机构的组织原则是分权,目的是互相牵制,彼此制约,权力集中于皇帝一人之手。

  18. 明初的制度建设 王天有 《明代国家机构研究》

  19. 明初的制度建设 科举制度 殿 试 明代规定获得府、州、县学的生员资格后才能参加科举,将官办学校与科举密切结合。正式考试三年一次,分为三级。 进↑士 会 试 举↑人 乡 试 生 员

  20. 明初的制度建设 《大诰》与明初的法制和政风 《大诰》是明太祖亲自撰写、刊布的刑事法规,分四部分,236条。《大诰》充分反映了明太祖乱世用重典的思想。因为过于严酷,《大诰》在洪武以后基本不再行用。 洪武政治中所体现的君主绝对独裁的制度和观念对此后的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

  21. 明初的制度建设 《大诰》与明初的法制和政风 《大明律》有相当多的内容沿袭唐律,但对直接危害国家统治的谋反贼盗以及重大经济犯罪,其量刑重于唐代。后人评价《大明律》的特点是“轻其轻罪,重其重罪”。 清 薛允升 撰

  22. 靖难之役与永乐政局 靖难之役 明初分封诸子,各拥军队,承担镇守要害、抵御边患等任务,同时也造成了诸王权势过大的隐患。在诸王中,燕王朱棣长期统兵作战,势力最强。 1398年,明太祖死,其孙即位,是为建文帝。着手削弱诸王权力。1399年,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为名,发动叛乱,史称“靖难之役”。1402年,叛军攻克京师,建文帝失踪。朱棣称帝,年号永乐,是为明成祖。

  23. 靖难之役与永乐政局 明成祖 永乐政局 削藩 永乐十九年(1421),迁都北京,原京师更名为南京,作为陪都。 五次亲征,打败瓦剌、鞑靼,巩固了北方边境。

  24. 靖难之役与永乐政局 中国古代最大的类书——《永乐大典》 保存了明初以前的各类文献,共22877卷,目前仅存810卷。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