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2

赤壁賦

赤壁賦. 永恆 與 短暫的省思. 作者 : 蘇軾. 寫在西元 1082 年的心情故事. 流進了我們的心中. 隨著滾滾長江. 有志士仁人的悲嘆. 這是 ……. 也有謫宦放下拘執後的釋懷. 課程 內容. 背景說明. 寫作時間. GOOGLE EARTH 上的軌跡. 赤壁賦 原稿. 課程內容. 志士仁人 的 悲苦. 背景說明. 在天地間釋懷. 預習 指導. 背景說明. 赤壁賦原稿. 圖片擷取自 :http ://zh.wikipedia.org/zh-tw/%E5%89%8D%E8%B5%A4%E5%A3%81%E8%B3%A6.

kirkan
Download Presentation

赤壁賦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赤壁賦 永恆與短暫的省思 作者:蘇軾

  2. 寫在西元1082年的心情故事 流進了我們的心中 隨著滾滾長江 有志士仁人的悲嘆 這是…… 也有謫宦放下拘執後的釋懷

  3. 課程 內容 背景說明 寫作時間 GOOGLEEARTH 上的軌跡 赤壁賦 原稿

  4. 課程內容 志士仁人的悲苦 背景說明 在天地間釋懷 預習指導

  5. 背景說明 赤壁賦原稿 圖片擷取自:http://zh.wikipedia.org/zh-tw/%E5%89%8D%E8%B5%A4%E5%A3%81%E8%B3%A6

  6. 背景說明 東坡行腳—你知道赤壁賦的寫作時間嗎? 前後赤壁賦寫於元豐5年

  7. 背景說明 將他的一生放進GOOLEEARTH ,將會是………

  8. 背景說明 宋代地圖引自:http://www.ljhis.com/html/23482.html 蘇軾圖引自:zh.wikipedia.org

  9. 課程 內容 志士仁人的悲苦 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能無怨乎 藉史託懷的迷惘 宣戰時刻 滄海一粟的憂懼 英雄安在的感嘆 分析整理

  10. 志士仁人的悲苦 藉史託懷的迷惘 蘇子愀然,正襟危坐,而問客曰:「何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此非曹孟德之詩乎?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繆,鬱乎蒼蒼;此非孟德之困於周郎者乎? 短歌行 怎麼讀?

  11. 亂世梟雄的慨歎--短歌行 藉史托懷的迷惘 連結網址 曹操«短歌行» http://www.youtube.com/watch?v=ahtGMBUW_AE

  12. 藉史托懷的迷惘 該怎麼讀呢? 1、山川相「繆」--(),纏繞。通「繚」。 (動詞)。 2、秦「繆」公–(),古代宗廟的位次。 (名詞)。 3、未雨綢「繆」--(),固結(動詞)。 4、左手的「繆」思—(),錯誤的。通「謬」。 (形容詞)。 ㄇㄡˊ ㄇ一ㄡˋ ㄌ一ㄠˊ ㄇㄨˋ

  13. 志士仁人的悲苦 英雄安在的感嘆 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舳艫千里,旌旗蔽空,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這是怎樣的場景? 疑問句中的情懷

  14. 英雄安在的感嘆 Music--乘著歌聲的翅膀走入赤壁大戰的場景 釃酒:斟酒 舳艫千里,旌旗蔽空,釃酒臨江,橫槊賦詩; 槊:音ㄕㄨㄛˋ 一種長矛。 船首、船尾相連,綿延千里 形容船隻眾多 形容意氣風發的樣子。 圖片引自:http://tw.image.search.yahoo.com/images/view&.crumb=A9Em4y/fufD&fr=yfp 連結網址 施孝榮«赤壁»: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87Al_Hn3UxM&feature=player_embedded

  15. 英雄安在的感嘆 跟著疑問句走進赤壁賦的感慨 蘇子愀然,正襟危坐,而問客曰:「何為其然也?」 疑 慨 客曰:「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此非曹孟德之詩乎? 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繆,鬱乎蒼蒼;此非孟德之困於周郎者乎? 悲 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舳艫千里,旌旗蔽空,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驚

  16. 志士仁人的悲苦 滄海一粟的憂懼 這是甚麼 句法呢? 況吾與子, 漁樵於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糜鹿, 駕一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屬; 寄蜉蝣與天地,渺滄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 挾飛仙以遨遊,抱明月而長終; 知不可乎驟得,托遺響於悲風。 表達甚麼 人生課題? 聲色俱佳看駢句

  17. 滄海一粟的憂懼 錯綜修辭法---交蹉語次 而 渚 侶魚蝦 友麋鹿 漁 樵 之上, 於 江 說明:交蹉語次是把詞語的順序安排得前後不同。句子的結構有了變化,韻味也就有別。

  18. 滄海一粟的憂懼 所揭示的人生課題 1、生命短暫,人物渺小,是普遍性的人生問題。 2、人生天地間,只是暫時寄託而已,短暫如蜉蝣之朝生暮死,渺小如大洋滄海中的一顆小粟米。 3、人在無限的時空之中,原來竟只是一個渺小卑微、生命短暫的存在體。

  19. 滄海一粟的憂懼 侶魚蝦 友麋鹿, 駕一葉之扁舟 舉匏樽以相屬; 寄蜉蝣與天地 渺滄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須臾 羨長江之無窮; 挾飛仙以遨遊 抱明月而長終; 聲色俱佳看駢句 散文賦中的駢句特色 宋代的散文賦受到古文運動的影響,將傳統的賦體加入了散文的句子,使其呈現駢散夾雜的形式。不僅如此,散文賦中駢偶的句子,較之以往賦體的麗辭偶句,同樣也散文化許多。

  20. 志士仁人的悲苦 REVIEW TIME 換個角度看這段…… 這一段說什麼 洞簫客心中的矛盾 用聲音聽出作者用意

  21. 分析整理 蘇子愀然,正襟危坐,而問客曰:「何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此非曹孟德之詩乎?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繆,鬱乎蒼蒼;此非孟德之困於周郎者乎?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舳艫千里,旌旗蔽空,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況吾與子,漁樵於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駕一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屬;寄蜉蝣與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遊,抱明月而長終;知不可乎驟得,托遺響於悲風。」 REVIEWTIME

  22. 分析整理 這一段說甚麼? 1.地位:全文轉折點 2.寫作方式:抒情 3.興致:悲 4.抒懷主角:客(楊世昌) 5.興懷所由:赤壁懷古 6.抒發焦點:水與月 7.寫作方式:主客問答 8.筆法:以「客」為主體,託出傷懷

  23. 分析整理 • 洞簫客心中的矛盾 • 對比(矛盾)主題 • 對比(矛盾)主題

  24. 分析整理 用讀音聽出作者的用意 以平聲韻言梟雄之氣魄 用仄聲韻寫書生的失意

  25. 志士仁人的悲苦 宣戰時刻 考驗你的歷史SENSE 學測試題 大挑戰 自學能力 訓練

  26. 宣戰時刻 考驗你的歷史SENSE? • 文史不分家,在這一段中,洞簫客因為三國人物的境遇而充滿感嘆,這種藉古抒懷的筆法,歷代很多文人也用於詩文之中。 • 接下來的題目都是運用這種筆法,請你來猜一猜,誰是這些作者情感投射的對象? READY? GO!

  27. 宣戰時刻 他從監獄裡走來,他帶著一個極小的官職,實際上以一個流放罪犯的身份走來,他帶著官場和文壇潑給他的渾身髒水走來,他滿心僥倖又滿心絕望地走來。他被人押著,遠離自己的家眷,沒有資格選擇黃州之外的任何一個地方,朝著這個當時還很荒涼的小鎮走來。 歐陽修 韓愈 蘇東坡 摘自:余秋雨《山居筆記》<蘇東坡突圍> 這段文章描寫的對象是蘇軾;文中「監獄裡走來」、「流放罪犯」、「黃州」都可以作為判斷的依據。 TELL ME WHY

  28. 宣戰時刻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繁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周瑜 諸葛亮 曹操 出處:杜甫《蜀相》 這首詩吟詠的對象是孔明;為杜甫初到成都時,訪孔明廟所詠。詩中「丞相」、「三顧頻繁」,、「出師未捷身先死」還都可以作為判斷的依據。 TELL ME WHY

  29. 宣戰時刻 把影子投在水上的,都患了潔癖 /一種高貴的絕症 把名字投在風中的 衣帶便飄在風中 清芬從風裏來,楚歌從清芬裏來 美從烈士的胎裏帶來 水劫之後,從迴盪的波底升起 猶佩青青的葉似劍 燦燦的花開如冕 缽小如舟,山長水遠是湘江 杜子美 李太白 屈原 出處:余光中《水仙操》 這首詩吟詠的對象是屈原;詩中、「高貴的絕症」、「楚辭」、「湘江」都可以作為判斷的依據。 TELL ME WHY

  30. 宣戰時刻 大學入學考試中心100學年度學科能力測驗 非選擇題第二題就是“看上”這一段喔! 你也答答看吧………… 上戰場囉! (一)客所以有「而今安在哉」的感歎,是因何而起? (二)「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所提示的人生問題是什麼? (三)客云:「知不可乎驟得,託遺響於悲風。」請解釋他對於問題(二)要如何解決? 答案必須標明(一)(二)(三)分列書寫。(一)、(二)、(三)合計文長限250字—300字(約11行—14行)

  31. 宣戰時刻 你知道嗎 • 〈前赤壁賦〉運用駢偶句型的例子明顯的比〈後赤壁賦〉要多得多,〈前赤壁賦〉所運用的對偶句共計二十一組四十四句,自己試一試,找出這些美麗的駢句吧!

  32. 課程 內容 在天地間釋懷 回首向來蕭瑟處 歸去 也無風雨也無晴

  33. 課程 內容 無消無逝的認知 由儒入道的體悟 物各有主的態度 共享無盡藏之樂 面面俱到看這段 國文能力大勝戰 流徙–釋放拘執的契機 透過「洞簫客」的感嘆,在前段呈現出對於人生無常的恐懼,也表現出文人心中無法跳脫貶謫悲苦心情。 對於歷經烏台詩案的東坡而言,貶謫時漫遊赤壁,以景興懷,卻是人生重新醒悟的起點……

  34. 在天地間釋懷 蘇子曰: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 無消無逝的認知 這句話沒有忠於原味喔! 鄧麗君老師說故事

  35. 無消無逝的認知 奪胎換骨談「逝者如斯」 化用《論語·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古今意義不同看「化用」 (資料來源:三民書局古文觀止)

  36. 無消無逝的認知 月亮代表我的心 --鄧麗君老師說蘇軾 水調歌頭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 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連結網址 鄧麗君«水調歌頭»: http://www.youtube.com/watch?v=ahtGMBUW_AE

  37. 在天地間釋懷 讀音不同,意思也不同喔! 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而天地曾不能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於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 同與異的距離 ? 這是甚麼 意思呢? 由儒入道的體悟 轉個念,看法大不同

  38. 由儒入道的體悟 ㄗ ㄥ 1、副詞: (1)乃、竟然。     論語˙為政:「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 (2)尚且。     列子˙湯問:「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2、形容詞: 重疊的,中間隔兩代親屬關係的。   三字經:「高曾祖 父而身 身而子 子而孫 自子孫 至玄曾。」 3、動詞: 加多。同「增」。    孟子˙告子下:「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4、名詞: 姓。   白居易˙慈烏夜啼:「慈烏復慈烏,鳥中之曾參。」 揭開「曾」的面紗

  39. 由儒入道的道理 ㄘㄥ    ˊ 1、副詞:   嘗、已經。。表示行為、動作已經發生過。 元稹˙離思詩五首之四:「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2、形容詞:  (1)重疊的、一重一重的。通「層」。 唐˙杜甫˙成都府詩:「曾城填華屋,季冬樹木蒼。」   (2)深。 郭璞˙江賦:「若乃曾潭之府,靈湖之淵,澄澹汪洸,瀇滉淵泫。」 解釋資料來源: 重編教育部國語辭典修正版

  40. 由儒入道的體悟 同與異的距離 =0 莊子德充符:「自其異者視之,肝膽楚越也;自其同者視之,萬物皆一也。夫若然者,且不知耳目之所宜,而游心乎德之和;物視其所一而不見其所喪,視喪其足,猶遺土也。」

  41. 由儒入道的體悟 「無盡」的三層意義—由儒入道的體悟 • 形軀與萬物一樣,不斷變化。這樣的變化從來就是如此,是「永恆不變」的現象,因此是「無盡」。 • 「主體自我」居於一種超越的地位,不因生死流轉,榮辱毀譽而有增損,這樣的恆常也是一種「無盡」。 • 小我雖會消逝,然而人類這個大我因小我的貢獻而綿延,故而實質上為「無盡」。

  42. 由儒入道的體悟 念頭轉個彎,看法就不同 短暫 永恆

  43. 在天地間釋懷 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 為何會有這種體悟? 物各有主的態度 困乏的 「東坡」

  44. 物各有主的態度 困乏的「東坡」 黃州東坡是在黃州東門之外,蘇軾仿白居易的忠州東坡之名,把「東坡」作為自己的別號。蘇軾也在此築了一間書齋,命名其為「東坡雪堂」,從此自號「東坡居士」。 因受到政敵打壓,蘇軾不僅沒有薪俸,連住的地方都成了問題。幸好好友馬正卿替他找了一塊荒地,讓他自耕自牧。蘇軾親自開荒種地,對這個曾經長滿荒草的地方產生了深厚的感情,甚至將東坡看作是自己個性象徵。

  45. 物各有主的態度 甚麼樣的自省會有這種體悟呢? • 蘇東坡的這種自省, 是一種極其誠懇的自我剖析 • 目的是想找回一個真正的自己. • 他在無情地剝除自己,身上每一點異己的成分, • 漸漸地回歸清純空靈,此一過程中佛教使他習慣於淡薄和靜定, • 艱苦的物質生活,又使他親自墾荒種地,體會著自然和生命的原始意味. 引自余秋雨 山居筆記 蘇東坡突圍(P119)

  46. 在天地間釋懷 情懷相同的句子 交蹉語次 第二式! 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 共享無盡藏之樂 情懷相同的篇章! 典故意義

  47. 共享無盡藏之樂 錯綜寶典---交蹉語次第二式 與山間之明月, 惟江上之清風, • 目遇之而成色。 耳得之而為聲, 傳授了不同的句子交換法,你是不是更了解交蹉語次的秘訣呢?

  48. 共享無盡藏之樂 典故釋義 造物者 創造萬物者。指大自然。莊子˙大宗師:「偉哉!夫造物者,將以予為此拘拘也。」 無盡藏 1、無窮無盡的寶藏。2、中國佛教三階教派的經濟慈善機構。三階教此機構將信徒所供養的財物儲存,供天下寺院整修費用之補助,救濟貧苦的人,以及女性信徒禮懺之需;另外還提供借貸。

  49. 共享無盡藏之樂 江山風月本無常主 • 與范子豐書: • 「臨皋亭下不數十步,便是大江,其半是峨眉雪水。吾飲食沐浴皆取焉,何必歸鄉哉!江山風月,本無常主,閑者便是主人。問范子豐新第園池,與此孰勝?所不如者,上無兩稅及助役錢耳。」

  50. 共享無盡藏之樂 你讀過相同情懷的文章,記得嗎?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於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無兩人耳! <記承天夜遊>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