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0 likes | 427 Views
河南省概况. 河南地势西高东低,有太行山、伏牛山、桐柏山、大别山等山脉和广阔的黄淮海平原。全省最高海拔 2413.8 米,位于三门峡市灵宝市的老鸦岔;最低海拔 23.2 米,位于信阳市固始县的三河尖。 河南分属海河、黄河、长江、淮河四大流域。有 18 个省辖市, 159 个县 ( 市、区 ) 。总人口 9918 万人。. 河南省位于我国中部的黄河中下游。因所辖行政区域大部分位于黄河以南而得名。全省总面积 16.7 万平方公里。. 省 界. 市 界. 省界界桩. 市界界桩. 县界界桩.
E N D
河南省概况 河南地势西高东低,有太行山、伏牛山、桐柏山、大别山等山脉和广阔的黄淮海平原。全省最高海拔2413.8米,位于三门峡市灵宝市的老鸦岔;最低海拔23.2米,位于信阳市固始县的三河尖。 河南分属海河、黄河、长江、淮河四大流域。有18个省辖市,159个县(市、区)。总人口9918万人。 河南省位于我国中部的黄河中下游。因所辖行政区域大部分位于黄河以南而得名。全省总面积16.7 万平方公里。
省 界 市 界 省界界桩 市界界桩 县界界桩 我省有省、市、县三级行政区域界线2万多公里,埋设界桩1200多颗。 河南省行政区域界线分布图 图 例
几年来,在河南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民政部的及时指导下,我们按照民政部和省综治办要求,以维护边界地区社会稳定、促进和谐发展为宗旨,以行政区域界线管理工作为重点,坚持“属地管理、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几年来,在河南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民政部的及时指导下,我们按照民政部和省综治办要求,以维护边界地区社会稳定、促进和谐发展为宗旨,以行政区域界线管理工作为重点,坚持“属地管理、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 的工作方针,切实履行职责,不断推进平安边界建设工作的法制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及时妥善化解边界矛盾纠纷,努力消除各种隐患,确保了省、市、县三级行政区域界线附近地区长期稳定,为建设平安河南、构建和谐中原做出了积极贡献。
我们的做法是: 一、加强领导,周密部署 二、建章立制,完善制度 三、周边联动,共保安全 四、规范联检,强化管护 五、职责明确,齐抓共管
一、加强领导,周密部署 平安边界建设是平安建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维护边界地区社会稳定,推进平安河南建设,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 为切实加强对全省平安边界建设等行政区域界线管理工作的领导,2007年4月,河南省人民政府成立了由省政府分管副省长任组长,省政府副秘书长、省民政厅厅长任副组长,省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的省政府行政区域界线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其主要职责是部署全省平安边界建设等行政区域界线管理工作的重大问题,对省、市、县(市、区)三级行政区域界线纠纷问题提出处理意见。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民政厅,负责全省平安边界建设等行政区域界线管理的日常工作。河南省民政厅高度重视平安边界建设等行政区域界线管理工作,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平安边界建设工作,及时解决开展工作所需的人财物问题。2007年初,我厅结合本省工作实际下发了《关于做好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民政厅,负责全省平安边界建设等行政区域界线管理的日常工作。河南省民政厅高度重视平安边界建设等行政区域界线管理工作,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平安边界建设工作,及时解决开展工作所需的人财物问题。2007年初,我厅结合本省工作实际下发了《关于做好 2007年行政区域界线管理工作的通知》,对平安边界建设工作作出周密部署和具体安排,要求全省各级民政部门认真开展平安边界建设等行政区域界线管理工作,为建设平安河南做出新贡献。
河南省人民政府 关于调整河南省人民政府行政区域界线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的通知
随后,省综治办、省民政厅等部门联合转发了中央综治办、民政部关于开展平安边界建设意见,对开展平安边界建设工作进行了再动员、再部署。在近几年的全省民政工作会议和全省界线管理工作会议上,杨云厅长、万正随后,省综治办、省民政厅等部门联合转发了中央综治办、民政部关于开展平安边界建设意见,对开展平安边界建设工作进行了再动员、再部署。在近几年的全省民政工作会议和全省界线管理工作会议上,杨云厅长、万正 峰副厅长等厅领导都多次强调要切实提高对做好平安边界建设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扎实开展平安边界建设工作,确保边界地区的和谐稳定。
全省各省辖市、县(市、区)政府都成立了行政区域界线管理工作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加强对本地区平安边界建设等行政区域界线管理工作的领导。市、县两级民政部门在认真学习、提高认识的基础上,按照上级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平安边界建设实施方案,并在工作中认真贯彻落实。全省各省辖市、县(市、区)政府都成立了行政区域界线管理工作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加强对本地区平安边界建设等行政区域界线管理工作的领导。市、县两级民政部门在认真学习、提高认识的基础上,按照上级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平安边界建设实施方案,并在工作中认真贯彻落实。
二、建章立制,完善制度 为切实做好平安边界建设工作,进一步提高依法管界能力,按照民政部和省综治办关于开展平安边界建设活动的总体要求,我省在分析、研究新时期界线管理工作新情况、新特点的基础上,及时总结经验,不断健全完善界线管理工作制度,先后制定下发了《河南省行政区域界线管理办法》、《河南省平安边界线建设实施办法》、《河南省行政区域界线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河南省平安边界线建设考核细则》、《河南省行政区域界线界桩管护办法》、《河南省市、县两级行政区域界线联合检查实施办法》等规章,其中《河南省行政区域界线界桩管护办法》被民政部转发各省 (区、市) 参阅。
同时,由我省牵头,先后与河北、山东、陕西、山西、湖北、安徽等周边六省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平安边界线创建活动的通知,促进了我省省界平安边界建设工作的有效开展。如豫陕线,这条省界是我省勘定同时,由我省牵头,先后与河北、山东、陕西、山西、湖北、安徽等周边六省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平安边界线创建活动的通知,促进了我省省界平安边界建设工作的有效开展。如豫陕线,这条省界是我省勘定
的第一条省级边界线,因争议线较长,情况复杂,矛盾突出,历史上曾出现过大规模的群体性事件,影响了当地的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虽经国家民政部、国土资源部裁决,实现了全线贯通。但基层政府和当地干部群众一时难以接受。平安边界建设工作开始后,豫陕两省毗邻的各级民政部门通过学习上级有关文件,进一步提高了对法定行政区域界线权威性、严肃性和对开展平安边界建设重要性的认识。随后,我省的三门峡市、南阳市和陕西省的渭南市、商洛市及双方所属的各县(市)、乡(镇)民政部门在加强沟通、加深了解的基础上,双方相互签订了平安边界线建设协议,并确定每月互访的第一条省级边界线,因争议线较长,情况复杂,矛盾突出,历史上曾出现过大规模的群体性事件,影响了当地的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虽经国家民政部、国土资源部裁决,实现了全线贯通。但基层政府和当地干部群众一时难以接受。平安边界建设工作开始后,豫陕两省毗邻的各级民政部门通过学习上级有关文件,进一步提高了对法定行政区域界线权威性、严肃性和对开展平安边界建设重要性的认识。随后,我省的三门峡市、南阳市和陕西省的渭南市、商洛市及双方所属的各县(市)、乡(镇)民政部门在加强沟通、加深了解的基础上,双方相互签订了平安边界线建设协议,并确定每月互访
一次,及时交流边界信息,妥善处理问题。此外,卢氏县还与周边县、乡、村建立了界线管理会商制度和界线巡检制度,定期举行例会,在春耕、秋收等时节,双方还开展边界线巡检,共同排查矛盾纠纷,随时掌握纠纷动态,研究制定解决方案。通过这些工作,邻里之间密切了关系,加深了友谊,增进了感情,维护了边界地区的和谐稳定,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再如我省濮阳市的南乐县,地处冀鲁豫三省交会处,属革命老区。几年来,南乐县积极和毗邻的大名县、莘县取得联系,通过召开村组干部会和群众代表会议、组织文艺演出、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促进了三省交界地区的和谐稳定。
2007年 11月28日,河南日报以《临界三省看和谐》为题,专门报道了冀鲁豫革命老区交界处构建和谐社会纪实。
我省的安阳、信阳、周口、驻马店、开封、商丘、济源等省辖市也先后与周边相邻省的省辖市签订了平安边界创建协议。我省的安阳、信阳、周口、驻马店、开封、商丘、济源等省辖市也先后与周边相邻省的省辖市签订了平安边界创建协议。 通过制定法规,完善制度,全面提高了行政区域界线法制化管理水平,为维护我省行政区域界线附近地区的和谐稳定提供了重要保障。
三、周边联动,共保安全 在与周边6省全面启动平安边界创建工作的同时,18个省辖市民政局也把省内平安边界线创建活动作为民政工作的重要内容,纳入领 导目标考核责任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完善措施,狠抓落实。2007年11月中旬,我省安阳、鹤壁、新乡、濮阳4市在鹤壁市联合召开了平安边界建设会议,共同签署了平安边界建设
实施办法,制定了《县级平安边界建设验收细则》、《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对今后平安边界建设的检查验收和处置应对突发事件进行了周密部署。河南日报于2007年11月27日进行了专题报道。实施办法,制定了《县级平安边界建设验收细则》、《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对今后平安边界建设的检查验收和处置应对突发事件进行了周密部署。河南日报于2007年11月27日进行了专题报道。
同年12月,信阳、南阳两市在信阳市召开了创建平安边界联席会议暨睦邻友好公约签字仪式,双方一致认为要进一步加强互动友好关系,确保边界地区平安和谐,建立“纠纷共调、执法共助、边界共 保、发展共促”的睦邻友好长效机制。目前,全省18个省辖市、159个县(市、区)与周边地区全部建立了界线管理信息沟通、经验交流、定期互访的协作机制,化解矛盾、调处纠纷的
矛盾排查、应急处理机制,个人管点、村庄管段、乡管(镇)线、民政管面的界线管理责任机制,做到了边界矛盾排查和纠纷调处机制健全,运转协调有力,边界纠纷档案资料齐全,基本实现了边界矛盾纠纷调处的快速反应运行机制。2008年5月和2009年8月,我省开封、新乡两市先后因黄河滩地发生矛盾纠纷,我们及时启动《河南省行政区域界线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第一时间赶到矛盾纠纷发生地,深入实地调查了解情况,多次召开村干部、村民代表协调会,向当地干部群众宣传国家政策,化解矛盾,并及时与两市、县政府沟通,使黄河滩地种植界线纠纷问题得以圆满解决,双方干部群众都较满意,有效地维护了边界地区的社会稳定。
四、规范联检,强化管护 省、市、县三级行政区域界线进行联合检查是《行政区域界线管理条例》赋予地方各级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也是加强界线管理、建设平安边界的一项重要工作 。 几年来,我省按照民政部的部署和要求,扎实有效地开展界线联检工作。一是制定实施方案。每年年初召开一次全省界线管理工作会议,专题部署本年度联检任务,明确工作内容、具体要求和完成时间。在与周边6省开展的省界联合检查中,双方
及时沟通,制定《实施方案》,明确联检内容、任务分工、方法步骤和时间安排,并及时将《实施方案》下发到及时沟通,制定《实施方案》,明确联检内容、任务分工、方法步骤和时间安排,并及时将《实施方案》下发到
沿线各市、县组织实施。二是狠抓工作落实。在联检工作中,我们严格按照《实施方案》和《行政区域界线协议书》及其附图、界桩成果表等勘界成果资料,在实地对界线及其标志物进行逐点、逐段的自查,详细核对界线及标志物有无变化,并走访群众,广泛征求意见。对联检中发现的问题,积极主动地与沿线各市、县组织实施。二是狠抓工作落实。在联检工作中,我们严格按照《实施方案》和《行政区域界线协议书》及其附图、界桩成果表等勘界成果资料,在实地对界线及其标志物进行逐点、逐段的自查,详细核对界线及标志物有无变化,并走访群众,广泛征求意见。对联检中发现的问题,积极主动地与 毗邻的民政部门沟通协调,密切配合,妥善处理。 2008年7月,在进行皖豫线联合检查时,我们发现淮滨临泉段上的25B界桩因修洪河防洪堤坝遭到破坏。经与安徽省民政厅协
商,制作了同材质同规格的花岗岩界桩重新埋设在洪河西岸新修建的堤埂上。三是完善资料及时上报。无论是省界,或是省内界,我们对联合检查中需要立卷归档的文图资料,都做到了严格审核把关,完善手续,盖章归档,真正达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巩固勘界成果的目的。目前,我省的省、 市、县三级行政区域界线第二轮联合检查工作正在积极稳妥地进行。四是严格实行界桩管护责任制。首先是实行三级管护责任制。即对县 、
乡和管护人实行三级管护,要求市与县、县与乡、乡与责任人逐级签订界桩管护委托书。其次是挑选界桩管护责任人。管护人原则上选择责任心强、有一定文化
知识、便于对界桩的管护、常年在家务农的人员担任。第三是把省、市、县三级界桩统一编号并制作样式、内容相统一的管护证,发放到每个管护人手中,做到“一桩、一人、一证”。第四是落实好界桩管护费。按照分级负责的 原则,省界界桩管护费由省财政解决,每桩每年500元,年底根据界桩管护情况及时足额发放到管护人手中。市、县级界桩管护费由同级财政负担,都得到了很好的落实。
五、职责明确,齐抓共管 平安边界建设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横向涉及各级政府有关部门,纵向涉及各级人民政府,仅靠民政部门一家是难以完成的。为此,我们积极向党委综治部门和有关单位汇报和通报平安边界建设工作情况,充分发挥各有关部门的职能作用,群策群力,共同开展平安边界创建活动。全省上下基本形成了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靠前指挥、业务部门组织实施、边界地区干部群众广泛参与的组织协调工作机制。我厅作为主管全省行政区域界线的职能部门,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充分利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特别是平安建设这一平台,与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
按照《行政区域界线管理条例》、《河南省行政区域界线管理办法》和有关政策规定,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开展工作,努力推进平安边界建设,为全省边界地区的和谐稳定、经济社会稳步发展作出了贡献。 目前,按照中央综治办、民政部和河南省平安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要求,我省的平安边界建设工作正在扎实、稳步、全面地向前推进。下一步,我们将认真学习贯彻李部长的讲话和全国平安边界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向兄弟省(区、市)学习,继续开展平安和谐边界创建活动,切实维护边界地区的社会稳定,不断提高我省行政区域界线管理工作水平,为建设平安河南,构建和谐中原,实现中原崛起做出新的贡献。
敬 请 指 正 谢 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