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0 likes | 552 Views
校長與學院座談會. 《2012 新春簡報 》. 願景. 定位. 教育目標. 學生本位,關懷在地,邁向國際。. 具有特色之研究型綜合大學。. 培育人文與科學素養、溝通與創新能力、國際視野與社會關懷兼具之菁英人才 。. 願景、目標與定位. 2011 年成果回顧. 《100 年校務諮詢委員會議 》. 成就與肯定 ( I ). 接受 第 1 期頂尖大學計畫 考評, 獲得 訪評 委員肯定。 第 2 期計畫 獲 3 億元補助 。 100 年校務 評鑑 all pass 英語學位學制班「國際農學碩士學位學程」獲得教育部 「極力推薦」 的最高等級評價。
E N D
校長與學院座談會 《2012新春簡報》
願景 定位 教育目標 學生本位,關懷在地,邁向國際。 具有特色之研究型綜合大學。 培育人文與科學素養、溝通與創新能力、國際視野與社會關懷兼具之菁英人才。 願景、目標與定位
2011年成果回顧 《100年校務諮詢委員會議》
成就與肯定 ( I ) • 接受第1期頂尖大學計畫考評,獲得訪評委員肯定。第2期計畫獲3億元補助。 • 100年校務評鑑all pass • 英語學位學制班「國際農學碩士學位學程」獲得教育部「極力推薦」的最高等級評價。 • 農資學院景觀與遊憩學士學程參與「農委會青春白皮書-回流農村」計畫,獲第2名。
成就與肯定 ( II ) • 植病系葉錫東教授領銜與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籌設「國際植物與食品生物科技中心」,獲國科會審查通過,是「在台成立跨國頂尖研究中心計畫」(I-RiCE)推動以來,第一個獲得青睞的農業生技研究中心。 • 產學智財營運中心獲農委會優質農業研發成果管理單位獎;洪明德經理獲成果管理權責人員貢獻獎。 • 遠見雜誌與104 人力銀行「2011年企業最愛研究生大調查」,本校獲評選為十大「表現最佳的國立大學」及「碩士畢業生危機處理能力最強、反應最快、最有創新能力」之大學。 • 100年度僑生輔導工作,榮獲教育部績優學校獎;僑輔室曾家盈小姐獲績優人員獎。 • 大學校院校園環境與安全管理查核,榮獲教育部「特優」獎勵。
掌聲響起( 得獎篇 I ) 土環系楊秋忠國家講座教授 ICSU 環境終身成就獎 生科系洪慧芝教授 中研院年輕學者研究著作獎 化學系葉鎮宇教授 中研院年輕學者研究著作獎 生科系陳全木研發長 最年輕東元獎得主 王升陽教授實驗室-黎可涵 臺灣原生樹種研究獲國際首獎 電機系楊谷章教授 IEEE Fellow 運健所邱靖華教授 國際傑出發明家學術終身成就獎 化學系李進發副教授 傑出年輕金玉學者獎
掌聲響起( 得獎篇 II ) 台文所邱貴芬教授 國科會傑出研究獎 電機系林俊良主任 國科會傑出研究獎 生醫所陳健尉所長 國科會傑出研究獎 食生系毛正倫教授 國科會傑出研究獎 食生系葉娟美教授 國科會傑出技術移轉貢獻獎 國家發明創作獎銀牌 獸病所簡茂盛所長 農委會技術移轉菁英獎 農委會智財權保護運用獎 創新產業學院洪瑞華院長 國科會傑出技術移轉貢獻獎 園藝系朱建鏞教授 農委會智財權保護運用獎
2011挑戰與因應 《2011師生選出校園精神代表字》
教育資源區域不平衡 • 目前北、中、南部頂尖計畫+區域教學資源中心之經費配置 因應:發展重點研究領域,爭取第二期邁向頂尖計畫第二階段更多經費; 與中區大學成立聯盟,爭取成立中二區教學資源中心。
招生與系所競爭力 • 世界局勢與臺灣高教環境險峻 • 世界正面臨巨大變化:全球暖化、極端氣候、生物/非生物天然資源耗竭、人口結構老化、全球競爭經濟型態改變。 • 臺灣的高等教育過度發展,密度及錄取率,名列全球前茅;少子化問題,將逐漸在大學浮現。 • 政府將補助私立大學學生學雜費, 紓解高等教育階層化的不正義現象。 因應:系所需思考如何提升競爭力,避免未來招生困難。
研究面向 • 仍須積極延攬國際傑出學者。 • 獲國家講座、學術獎及學會會士人數有待提升。 • 本校教師論文刊登期刊的水準,不少落於80~90%之間,影響學校競爭力。 • 在農學、工程及生科領域表現優異,但全校H-index及 HiCi論文篇數尚待加強。 因應: • 研議重新檢討本校講座教授遴聘程序。 • 研修辦法,鼓勵教師投稿高層次(50%以內)期刊。
國際化面向 • 外國交換生、學籍生人數成長趨緩,甚至有下降的趨勢 • 國際化校園環境不足 • 法規、申請表格、網站等多語化、全英語課程 因應: • 逐步推動更多全英語學位學制(目前3個→104年增為11個);強化華語文教學。 • 增加減免學雜費人數;鼓勵增加外籍生工讀機會。 • 鼓勵各單位設置資訊充足的英文網頁;法規英譯,國際處已著手第一階段行政單位法規英譯,預計101年4月完成。 • 規劃並加速宿舍之興建,並改善整體環境與設備;規劃設置本國及外籍學生交流聚會場所;辦理文化交流活動。
教研人才延攬留用 • 教師聘任制度需再鬆綁 • 研究導向之學術評鑑制度讓學校在實務的貢獻難以獲得肯定、從事優質教學誘因不足 • 彈性薪資、獎勵與升等評鑑過度偏重於研究 • 新進教師「八年條款」(八年內要升等)對教學與研究之影響 因應: • 100年12月61次校務會議修正彈性薪資獎勵辦法,鬆綁對兼任教師、專任技術人員擔任教學聘任制度。 • 研議重新檢討本校講座教授遴聘程序。
經費面向 • 57% 由學校自籌經費 • 教育部頂尖大學計畫第二期的經費刪減(4.5億減至3億) • 硬體建設(國際農業研究大樓、人文大樓、應用科技大樓、推廣教育中心大樓、男女學生宿舍興建、食品加工廠興建、學生餐廳改建、興建等) • 電費支出(佔學校經費4%,2011年全年度電費增加至1億7400萬元,超過原預算900萬元,立法院建議未來大學水電費、郵電費及印刷裝訂費未合規定減少者,減列預算10%) • 中部科學園區(創新育成中心)一期開發案(2009迄今每年淨透支600萬) • 全校資訊軟體系統(教/學務系統約4000萬建置費用,1000萬後續維護費用) 因應:確實落實節能減碳;研議增加各項收入及活化各項資源。
校園環境 • 男女生宿舍興建案延宕未決 • 學生用餐空間不足 • 學生社團與空間不足 • 校區道路不平與坑洞 因應: • 男女生宿舍興建案尚在研議解決方案;學生第二餐廳興建,校務基金管理委員會通過核列預算4,500萬元。 • 與企業洽談捐贈大樓,增加學生活動空間。 • 100年已進行【惠蓀堂外圍至活動中心西側入口處】及【校門口至體育場段】AC路面舖設。
校務資訊系統 • 校務資料分散於新舊系統主機群 • 舊校務系統資料庫:學務、出納、人事及舊教務資料 • 新教務系統資料庫:新教務及新學務資料 • 新教務系統無異地備援方案 因應:將舊校務系統資料庫轉移至新主機,並即時備援至圖書館。100年完成學務處學生學習歷程系統;101年將進行教務以及學務系統第二階段系統開發,並陸續進行人事與出納系統整合至新資料庫系統。
法規與行政面向 • 法規制訂: • 文化資產保護法(文化遺址保存經費) • 個人資料保護法 因應: • 101年1月4日367次行政會議通過訂定資訊安全暨個人資料保護管理要點,將建立全校個人資料保護機制,成為國內個人資料保護推動示範學校,設立個人資料揭露檢測及推廣中心。 • 行政效率提升: • 公務體系的服務與行政效率再提升 因應: • 100年11月23日366次行政會議通過訂定行政單位服務績效滿意度評量辦法,並開始辦理100學年度評量。 • 101年上半年辦理「尋找興大阿甘」活動,藉由發掘基層行政同仁感動人心的故事,帶動同仁相互學習勉勵,創造積極熱情的工作氛圍。
2012努力方向 《邁向2012跨年晚會滾動興球》
興大地標建物 規劃與林萬年理事長、李祖原建築師事務所共同打造中興大學地標建物—智慧之台,規劃案將提臨時校務會議討論。
企業捐贈 • 永豐金控董事會通過捐贈本校一棟建築物。 • 建物地點將提臨時校務會議討論
重大興建工程 人文大樓 國際農業研究中心 預計101年完工 食品暨生技實習工廠 應用科技大樓
圖書與資訊資源 • 建置數位典藏資源網 • 校園雲端建設 • 建置單一簽入系統 • 將多元的校園資訊網站整合在單一入口網 • 提供友善方便e化服務
學生學習成效 • 教學與研究結合,落實學生本位,以學生學習成效導向。 • 強化校、院、系教學品保機制,有效檢核學生核心能力達成系、院、校教育目標。 • 建立教學意見評量結果之評估小組,改善目前國內著重意見調查分數之缺失。 • 加強弱勢學生輔導→給弱勢學生多些機會。 (高中參加本校系所之體驗營、招生入學管道之擴增 、 成績之追蹤與輔導。) • 強化語言教學(中文-閱讀與寫作、英語能力) • 成立【菁英榮譽學程】?培育頂尖人才。
課程規劃 • 開設永續環境學程 (李鴻源部長建議) • 加強學生生活教育(宿舍教育)課程(校諮會建議) • 鼓勵各系所或學院課程重新建構整合,回歸教育部128學分之規定,減輕老師及學生負擔,讓學生紮紮實實的學習 (校諮會建議) • 鼓勵開設特色全英語學分暨學位學程 • 推動跨領域學分學程退場機制 • 通識課程 • 從領域制改為學群制 • 開辦台灣綜合大學通識課程-夏日大學課程 • 增設服務學習課程,以及開設通識核心必修課程-環境生態與永續發展。
系所評鑑與國際認證 • 96年接受教育部系所評鑑結果,除了EMBA碩士在職專班待觀察,於98年追蹤評鑑通過外,其餘全數通過。 • 102年將進行第二週期系所評鑑,各系所應於101年辦理自評。 • 工學院各系所全數通過中華工程教育學會(IEET)第一週期工程教育認證,繼續推動相關系所之IEET教育認證。 • 管理學院於2009年11月加入AACSB「國際商管學院促進協會」會員完成第一階段,2010年7月通過第二階段-前導認證之「資格認證」,於2011年12月提交認證計畫,預計2年內通過第三階段取得正式認證。
推動學生國際化 • 拓展學生國際視野 • 擇優締結姊妹校,優先推展學生交換交流,擴增本校雙聯學位及出國交換學生名額 • 擴增學生國際經驗,舉辦系列國際化演講、全英語大一新生領袖營及世界探索旅行計畫 • 校園多元化 • 擴大招收國際學生,營造校園內國際化環境 • 辦理國際交換生計畫(Program for Academic Exchange, PAX),吸引姊妹校學生至本校交換研修 • 擴大全英語學位學制,擬定英語學位學程倍增規劃 • 營造本國及外國學生交流之空間與活動 • 籌備台灣綜合大學系統國際學院
農業生技持續邁向全球頂尖 • 本校地處臺灣中部糧倉,面對氣候變遷導致全球暖化、人類與生態環境危機、糧食安全等問題,應對國家及至全球善盡公民責任。 • 以農業為主軸,更有系統整合相關領域研究 • 氣候水文 • 土壤 • 動植物研究 • 生物科技 • 環境保護 • 永續發展
發展第二重點領域 • 動物醫學領域 • 動物疫苗研究 • 流感疫苗研究 • 人畜共同傳染病研究 • 綠色科技領域 • LED技術 • 太陽能電池 • 新型高效率藍光OLED材料 • 奈米複合材料 邁向頂尖大學
中臺灣研究重鎮 • 人文社管領域 • 結合在地資源發展中台灣環境、人類生態與社會文化變遷整合計畫 • 中臺灣數位人文中心 • 精密機械領域 • 智慧型工具機 • 貴重儀器中心 • 與中科及精密園區進行產學合作 • 生命科學領域進行跨機構合作 • 中研院 • 國衛院 • 臺中榮民總醫院 • 中國醫藥大學
提升對社會的貢獻度 • 強化農業研究在國內及全球農業之應用 • 農業推廣對台灣農業的貢獻 • 農產品監測對安全農產品的貢獻 • 農業生產技術對東南亞的農業貢獻 • 整合永續環境、防災中心、人社中心等單位對國家災害、環境、生態及人文關懷之貢獻 • 防災和永續環境對中部區域的貢獻 • 知識份子對社會批判的貢獻 • 學生志工對社會關懷
減讓20%溫室氣體 • 法源依據:訂定相關辦法,成立「能源暨資源管理委員會」,於臨時校務會議通過後實施 • 清冊計算: • 全面盤點全校溫室氣體排放量,從能源(水電)使用、農畜林場、廢棄物處理等層面著手 • 全民運動: • 透過通識中心及其他相關課程宣導,全校師生共同執行 • 研究整合: • 整合各學院在此議題領域(從技術、政策及法律面)之研究,具體落實此政策 • 未來目標: • 從中興大學開始,再推廣至大台中都,進而推廣至全國
節能減碳具體措施規劃 • 用電:確實按月統計各單位(大樓用電)增減情形。 • 冷氣:冷氣加裝節能控制器,設定最低溫度及持續運轉時間。 • 照明:依圖書館每年損壞率(約10%),在5~6年內逐年分區換裝節能省電燈具,並配合政府能源政策申請補助,為學校省錢。 • 行政作業無紙化:行政會議、校務會議等會議工作報告、會議紀錄改採網路公告方式,並由行政單位開始推動無紙化,再逐步落實到學院、系所。
結 語 期許興大 • 培養兼具科技與人文素養、創新與溝通能力、獨立思考與自我學習、有國際視野與社會關懷之人才,邁向頂尖 • 扮演帶動中台灣學術、文化及產業發展的關鍵力量 • 成為「台灣知識糧倉、國際智庫」 101年新希望 帶領興大扮演 中台灣學術、文化與產業發展的重要推手 讓興大成為 中台灣 創新樂活的 101 新地標
Make a Difference! 龍年安康 ‧ 校運昌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