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6

白血病 的实验室诊断

白血病 的实验室诊断. 安徽省立医院 丁邦胜. 患者有不明原因的持续或反复发热,贫血,恶液质,有出血倾向,肝、脾、淋巴结肿大,骨骼疼痛或胸骨有压痛,不明原因的消瘦,体力逐渐下降等症状就诊时,医生要高度警惕。考虑是否为血液病?. 血常规的检测是必不可少的. 血常规中会发现原始或幼稚细胞,或某一种细胞明显增多或减少. 当高度怀疑是白血病,骨髓穿刺是首要进行的,骨髓细胞学检测是诊断白血病及疗效观察、判断预后有着重要作用。.

kiril
Download Presentation

白血病 的实验室诊断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白血病的实验室诊断 安徽省立医院 丁邦胜

  2. 患者有不明原因的持续或反复发热,贫血,恶液质,有出血倾向,肝、脾、淋巴结肿大,骨骼疼痛或胸骨有压痛,不明原因的消瘦,体力逐渐下降等症状就诊时,医生要高度警惕。考虑是否为血液病?

  3. 血常规的检测是必不可少的

  4. 血常规中会发现原始或幼稚细胞,或某一种细胞明显增多或减少血常规中会发现原始或幼稚细胞,或某一种细胞明显增多或减少

  5. 当高度怀疑是白血病,骨髓穿刺是首要进行的,骨髓细胞学检测是诊断白血病及疗效观察、判断预后有着重要作用。

  6. 白血病是起源与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性疾病,其特征是造血组织中某一系列或几系列血细胞无控制地增生、并侵润其他组织,骨髓及外周血中以原始及早期幼稚细胞为主,临床常见贫血、发热和肝、脾、淋巴结肿大等表现,其起病急,发展快,未经治疗一般病程6个月之内。 病因:1、电离辐射 2、化学因素 3、病毒 4、遗传因素

  7. 按白血病细胞成熟障碍的情况,以及病情发展快慢将白血病划分为急性白血病和慢性白血病

  8. 急性白血病的分型由过去的单一的FAB形态学分型方法发展为:形态学(Morphological)、免疫学(Immunological)、细胞遗传学(Cytogenetics)、分子生物学(Molecular biology)的MICM分型方法

  9. 白血病细胞形态特点 • 细胞大小不均及形态异常 • 胞核异常,核形不规则,可见扭曲、折叠 • 核仁异常,核仁有的大而明显,有的不清 • 变性的征象:Auer`s小体、蓝细胞。

  10. 骨髓检查是诊断白血病的主要方法 骨髓中原始粒细胞或原始(单、淋)+幼稚(单、淋)细胞≥20%方可诊断为急性白血病 急性白血病分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常用的细胞化学染色:POX、NSE、NSE-NaF、CE、NAP、ACP、PAS等

  11. 急性白血病形态学特点: 血象:贫血,白细胞大部分明显最高,少数减少,可见原始、幼稚细胞,血小板明显减少。 骨髓象:常增生明显活跃或极度活跃,原始、幼稚细胞明显增多,常常伴有形态学异常,红系、巨核系受抑制。

  12. POX ≥3% <3% ANLL ALL NSE,NSE-NaF NSE,NSE-NaF 抑制 不抑制 不抑制 抑制 细胞体积大小、胞浆空泡 早幼粒 原始 原始+幼稚 小细胞 大小细胞 大细胞胞浆有空泡 红系≥50% M3 M1、M2 M6 M4 M5 L1 L2 L3 根据细胞化学染色将急性白血病分型

  13. 细胞免疫分型的临床应用1 有助于识别不同系列的细胞 识别髓系细胞的抗体有CD13、CD14、CD15、CD32、CD33、CD65、CD91、CD156、CD166等。识别淋巴细胞系列的抗体有:CD1、CD2、CD3、CD4、CD5、CD7、CD8、CD9、CD10、CD19、CD20、CD52、CD77等。识别巨核细胞和血小板的抗体有CD41、CD42、CD61、等。识别红细胞系列的抗体常用血型糖蛋白A或B,CD71。

  14. 识别不同的淋巴系统 识别成熟T淋巴细胞的抗体有CD2、CD3、CD4、CD7、CD8等。识别成熟B淋巴细胞的抗体有CD19、CD20、CD22等。识别NK细胞的抗体有CD16、CD56等。

  15. 用于识别不同分化阶段的细胞CD34+、CD90+、Lin-被认为使造血干细胞的主要标志; CD34+、CD33+为造血干细胞向髓系定向的标志; CD34+、TDT+、CD10+、CD7+为T淋巴细胞系祖细胞标志;CD34+、CD19+为B淋巴细胞系祖细胞标志。

  16.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M1、M2) M1: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未成熟型,骨髓中原粒细胞≥90% (非红系),早幼粒很少,中幼粒以下阶段不见或罕见。 M2: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成熟型,分为两个亚型:M2a:骨髓中原粒细胞30~90% (非红系),早幼粒以下阶段>10%,单核细胞<20%;M2b:异常中性中幼粒>30%。 细胞化学染色:POX>3%,NSE:阴性~弱阳性,NSE-NaF:不抑制,NAP:减低,CE:阳性,PAS:阴性

  17. M1、M2a

  18. POX

  19. NSE

  20. NSE-NaF

  21. M1免疫表型: HLA─DR,MPO,CD34,CD33,CD13阳性,CD11,CD15阴性有t(9;22)形成BCR/ABL融合基因

  22. M2免疫表型: HLA─DR,MPO,CD33,CD13阳性,有t(6; 9)形成DEK-CAN融合基因

  23. M2b

  24. 免疫表型: HLA-DR,MPO,CD57,CD33,CD13阳性,其中CD33,CD13阳性率减低,更成熟的抗原CD15和CD11b阳性率增高有t(8;21)(q22;q22)或AML1基因重排

  25. M3:急性颗粒增多的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分为两个亚型: M3a(粗颗粒型),M3b(细颗粒型) 细胞化学染色:POX:100%强阳性,NSE:阳性,NSE-NaF:不抑制,NAP:减低,CE:阳性

  26. M3a

  27. M3b

  28. M3 POX

  29. M3 NSE

  30. M3 NSE-NaF

  31. 免疫表型: CD33,CD13阳性,CD34、HLA-DR阴性 遗传学:t(15;17)及PNL/RARa融合基因

  32. M4:急性粒-单细胞白血病。分为4个亚型 M4a:原始和早幼粒细胞为主,原、幼单和单核细胞≥20%(非红系) M4b:原、幼单核细胞为主,原始和早幼粒细胞> 20%(非红系) M4c:原始细胞即具有粒细胞系又具有单核细胞系形态特征>30% (非红系) M4eo:除上述特点外,还有粗大而圆的嗜酸颗粒及嗜碱颗粒细胞占5~30% (非红系) 细胞化学染色:POX>3%,NSE:阳性,NSE-NaF:抑制,,CE:部分阳性,

  33. M4

  34. M4 NSE 单为主

  35. NSE-NaF

  36. NSE 粒为主

  37. NSE-NaF

  38. M4eo

  39. 免疫表型:CD13,CD14,CD15.CD33.HLA-DR阳性 遗传学:M4Eo有16号染色体异常,inv(16)(p13;q22)或t(16;16)(p13;q22)

  40. M5: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分为两个亚型 M5a:未分化型:骨髓中原单≥80% (非红系) M5b:部分分化型:骨髓中原始和幼稚单核细胞>30%,原单细胞<80% (非红系) 细胞化学染色:POX>3%(弱阳性),NSE:阳性,NSE-NaF:抑制,NAP:正常或增高,CE:阴性

  41. M5b

  42. M5 POX

  43. M5 NSE

  44. M5 NaF

  45. 免疫表型: CD11,CD13,CD14,CD15,CD33,HLA-DR,CD36,CD64和溶菌酶阳性,CD34阴性 遗传学:常有t/del(11)(q23),多见于M5a, t(9;11)易位致MLL-AF9融合基因及t(11;19)易位致MLL-ENL融合基因多见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