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8

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 (苏科版)

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 (苏科版). 第五章 中心对称图形(二). 5.1 圆(一). 观 察. 一、 创设情境. 一石激起千层浪. 乐在其中. 奥运五环. 福建土楼. 祥 子. 小憩片刻. 探 求 新 知. 车轮为什么做成圆形 ?. 探究学习. 线段 OP 绕它固定的一个端点 O 旋转一周,另一端点 P 运动所形成的图形叫做 圆 。. 在同一平面内,. 定点 O 叫做 圆心 。. 线段 OP 叫做 圆的半径 。. 表示:. 读做“圆 O” 。. 以 O 为圆心的圆,记做“⊙ O” ,. 归 纳.

kirby
Download Presentation

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 (苏科版)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 (苏科版) 第五章 中心对称图形(二) 5.1 圆(一)

  2. 观 察 一、 创设情境 一石激起千层浪 乐在其中

  3. 奥运五环 福建土楼

  4. 祥 子 小憩片刻

  5. 探 求 新 知 车轮为什么做成圆形?

  6. 探究学习 线段OP绕它固定的一个端点O旋转一周,另一端点P运动所形成的图形叫做圆。 在同一平面内, 定点O叫做圆心。 线段OP叫做圆的半径。 表示: 读做“圆O”。 以O为圆心的圆,记做“⊙O”,

  7. 归 纳 1.要确定一个圆,必须确定圆的____和____ 圆心确定圆的位置,半径确定圆的大小. ● 这个以点A为圆心的圆叫作“圆A”,记为“⊙A”.

  8. 情景创设 爱好运动的小华、小强、小兵三人相邀搞一次掷飞镖比赛。他们把靶子钉在一面土墙上,规则是谁掷出落点离红心越近,谁就胜。如下图中A、B、C三点分别是他们三人某一轮掷镖的落点,你认为这一轮中谁的成绩好? A B C

  9. 知识梳理 A C B r 如图,设⊙O 的半径为r,A点在圆内,B点在圆上,C点在圆外,那么 OA<r,OB=r,OC>r. 反过来也成立,如果已知点到圆心的距离和圆的半径的关系,就可以判断点和圆的位置关系。 OA<r 点A在⊙O内 o OB=r 点B在⊙O上 OC>r 点C在⊙O外

  10. 知识梳理 点P在⊙O内 d<r p p r r d=r 点P在⊙O上 d 点P在⊙O外 d>r d P r 设⊙O的半径为r,点P到圆心的距离OP=d,则有:

  11. 定 义 圆外的点 思考:平面上的一个圆把平面上的点分成哪几部分? 圆上的点 平面上的一个圆,把平面上的点分成三类:圆上的点,圆内的点和圆外的点。 圆内的点 圆上各点到圆心(定点)的距离都等于半径(定长);到圆心距离等于半径的点都在圆上.也就是说: 可以看成是到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的点的集合;可以看成是。 • 圆是到定点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12. 归纳总结 • 圆上各点到圆心(定点)的距离都等于半径(定长);到圆心距离等于半径的点都在圆上.也就是说:圆是到定点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 圆内各点到圆心的距离都小于半径;到圆心 距离小于半径的点都在圆内.也就是说: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到圆心距离小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圆外的点到圆心的距离都大于半径;到圆心距离大于半径的点都在圆外.也就是说: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到圆心距离大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13. 试一试 P Q • 如图:已知点P,Q.且PQ=4cm. (1)画出下列图形:到点P的距离等于2cm的点的集合;到点Q的距离等于3cm的点的集合; (2)在所画图中,到点P的距离等于2cm,且到点Q的距离等于3cm的点有几个?请在图中将它们表示出来。 (3)在所画图中,到点P的距离小于或等于2cm,且到点Q的距离大于或等于3cm的点的集合是怎样的图形?把它画出来。

  14. 典型例题 A D B C 例1. 如图已知矩形ABCD的边AB=3厘米,AD=4厘米 (1)以点A为圆心,3厘米为半径作圆A,则点B、C、D与圆A的位置关系如何? (2)以点A为圆心,4厘米为半径作圆A,则点B、C、D与圆A的位置关系如何? (3)以点A为圆心,5厘米为半径作圆A,则点B、C、D与圆A的位置关系如何?

  15. 典型例题 例2.已知:如图,BD、CE是ABC的高,M是BC的中点。试问:点B、C、D、E在以点M为圆心的圆上吗?

  16. 练 习 1、⊙O的半径10cm,A、B、C三点到圆心的距离分别为8cm、10cm、12cm,则点A、B、C与⊙O的位置关系是:点A在;点B在;点C在。 2、⊙O的半径6cm,当OP=6时,点P在; 当OP时点P在圆内;当OP时,点P不在圆外。 3、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2cm,以A为圆心2cm为半径作⊙A,则点B在⊙A;点C在⊙A;点D在⊙A。 4、已知AB为⊙O的直径P为⊙O上任意一点,则点P关于AB的对称点P′与⊙O的位置为( ) (A)在⊙O内 (B)在⊙O 外 (C)在⊙O 上 (D)不能确定

  17. 回顾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又有 什么收获?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