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苏 轼

方 山 子 传. 苏 轼. 方山子档案. 陈慥. 季常. 其所著帽,方屋而高,似“古方山冠”. 环堵萧然,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世有勋阀,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 少时. 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 稍壮. 折节读书,然终不遇。. 晚年. 遁于光、黄间,曰岐亭. 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 2 、在方山子身上,最能打动苏轼 的是他的“ 异 ”,那么方山子“ 异 ”在何处? . 1 、与常人不同的生活道路: . 少时 —— 血气方刚、一身侠气 . 稍壮 —— 折节读书、有志用世 .

kira
Download Presentation

苏 轼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方 山 子 传 苏 轼

  2. 方山子档案 陈慥 季常 其所著帽,方屋而高,似“古方山冠” 环堵萧然,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世有勋阀,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 少时 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 稍壮 折节读书,然终不遇。 晚年 遁于光、黄间,曰岐亭 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

  3. 2、在方山子身上,最能打动苏轼的是他的“异”,那么方山子“异”在何处?  1、与常人不同的生活道路:  少时——血气方刚、一身侠气  稍壮——折节读书、有志用世  晚年——终不遇、遁于光、黄间 

  4. 2、独特的生活态度:  庵居蔬食     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   所著帽,方屋而高

  5. 3、独特的待人接物的态度:  不与世相闻。  人莫识也。

  6. 4、 大气洒脱的行为作风: 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 皆弃不取,独来穷山 。  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 世有勋阀,园宅壮丽,与公侯等。

  7. 3、如此豪侠之人,为何要隐? • 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 有志于用世,却不得赏识任用,仕进无门,退隐以明志。 不得已而隐,世道黑暗,可见一斑

  8. 得知作者被贬原因,方山子的反应是“俯而不答,仰而笑”,如何理解这个细节背后的丰富内容?得知作者被贬原因,方山子的反应是“俯而不答,仰而笑”,如何理解这个细节背后的丰富内容? 探讨 • 表现了方山子对于黑暗腐败世道的熟悉,见怪不惊; • 含蓄表达了方山子对作者的理解、同情;对打击诬陷作者的奸邪小人的蔑视。

  9. 苏轼写作本文仅仅是为了记方山子其人吗?还是另有深意?苏轼写作本文仅仅是为了记方山子其人吗?还是另有深意? 探讨 • 赞赏陈慥淡泊自守的高洁品德。 • 藉此流露出同为「不遇」的感慨。 • 借他人之酒杯,浇胸中之块垒,写方山子的隐居,悲自我的不遇,折射出作者在黄州其间的真实心态。

  10. 自题金山画像 心似已灰之木, 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 黄州惠州儋州。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