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2

二、大陆漂移与海底扩张及证据

二、大陆漂移与海底扩张及证据. 1 、大陆漂移 韦格纳( 1880-1930 )地质学家、气象学家 —— 大陆漂移学说 ◆韦格纳注意到南美和非洲之间的海岸线凹凸互相对应能拼合起来,又了解到巴西与非洲有许多生物种属相似,因此开始思索大陆是不是会有长距离的水平移动。 ◆ 1912 年发表了论文 《 大陆水平移动 》 。 ◆ 1915 年出版了 《 海陆起源 》 ,阐述了大陆飘移说的基本思想。地球原来只有一个原始大陆 — 泛大陆,周围是原始海洋。从一亿九千万年前的侏罗纪到五千万年前的第三纪,泛大陆逐渐分离。 ◆ 冲击了大陆固定论。 1930 年 11 月在探险中牺牲。.

kipling
Download Presentation

二、大陆漂移与海底扩张及证据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二、大陆漂移与海底扩张及证据 1 、大陆漂移 韦格纳(1880-1930)地质学家、气象学家——大陆漂移学说 ◆韦格纳注意到南美和非洲之间的海岸线凹凸互相对应能拼合起来,又了解到巴西与非洲有许多生物种属相似,因此开始思索大陆是不是会有长距离的水平移动。 ◆ 1912年发表了论文《大陆水平移动》。 ◆ 1915年出版了《海陆起源》,阐述了大陆飘移说的基本思想。地球原来只有一个原始大陆—泛大陆,周围是原始海洋。从一亿九千万年前的侏罗纪到五千万年前的第三纪,泛大陆逐渐分离。 ◆ 冲击了大陆固定论。1930年11月在探险中牺牲。

  2. 韦格纳断言:大陆在漂移-视频

  3. 2 、赫斯的“海底扩张”学说 历史背景 ◆19世纪的有名的几次海洋综合探险调查,迅速扩大和加深了人类对海洋的认识。1871年“猎犬号”进行了为期五年的环球探险 ◆ 1872年“挑战者号”进行了为期四年的探险,围绕海洋学、海洋生物学、海洋地质学等几个方面对三大洋进行了全面的考察,写了50卷调查报告。 ◆二次大战以后,海洋地质学成了热门,深海探测技术迅速发展。海洋地质学广泛的使用了回声探测技术、水下电视、红外照相机及立体摄影等。 ◆现代深潜器一般都配备了摄象设备,测量用的各种传感器,以及搜集标本的采样器和灵活的机械手等,深潜器都有动力系统和控制系统,运转自如而且安全性都很好。

  4. 大洋中脊—深海沟系统的发现 ◆人们发现了具有全球规模的大洋中脊—深海沟系统,发现了大洋中脊两侧成对称分布的岩石磁条带,还发现了沿大洋中脊和深海沟分布的强烈的洋底热流异常,正是这些大量的事实促使新的科学理论产生了。 ◆ 1960年美国的赫斯发表《海洋盆地的历史》,赫斯认为海底沿中洋脊的顶部裂开,新的海底就在这里形成,并向洋脊顶部的两侧扩张。洋底地质实际上正是地幔对流的直接体现,地幔对流的上升点在大洋中脊,然后分成两股向两侧运动,正是这种巨大的力量在大洋中脊中间沿轴线形成巨大的中央裂谷。

  5. 韦格纳与赫斯的主张 ◆韦格纳曾经主张,各个大陆都是被独立的推动的,因此大陆的运动就像一只船在柔软的洋底上行驶。 ◆赫斯却假设大陆并不是作为一个独立体系而运动的,大陆象木筏冻结在同样坚硬的海底地壳上并随海底一起运动,美国的罗伯特.迪茨称这一过程为“海底扩张”。 ◆洋壳从产生到消失大约2亿—3亿年左右,处在不断的更新之中,所以人们找不到更古老的大洋岩石。

  6. 海底扩张-视频

  7. 3 、大陆漂移与海底扩张的证据 ♦ 计算机拟合与地质学证据 ♦ 大洋中脊两侧对称分布的岩石磁条带 ♦ 中洋脊—深海沟系统 ♦ 洋底热流异常 ♦ 古生物 ♦ 古气候

  8. 计算机拟合与地质学证据 剑桥大学的爱德华.布拉德、J.E埃弗列特和A.G.史密斯用计算机做过大陆拟合的最佳化与误差检验。拟合的边缘部分不吻合平均值不超过一度。拟合处是沿大陆坡(浅灰区域)500浔的等深线。白色是缝隙处,黑色是重叠处。

  9. 南美洲和非洲的拼合(根据岩石和构造特征)

  10. 两板块向两面分离,裂谷扩大

  11. 全球洋中脊(部分)

  12. 大洋中脊两侧对称分布的岩石磁条带

  13. 洋脊两侧对称的岩石磁化条带

  14. 中洋脊—深海沟系统

  15. 中洋脊—海底火山

  16. 中洋脊系统分布图

  17. 洋底热流异常 地球是一个不断向外散发热量的球体。地球表面热流量的平均值在不同地区是不一样的。

  18. 古冰川与大陆漂移 左图 晚古生代冰川在复原的冈瓦纳大陆上的分布 右图 晚古生代冰川在现代大陆上的分布,箭头示古冰川流动方向

  19. 三、板块构造 1 、板块构造学说 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思想是在固体地球的上层,存在比较刚性的岩石圈及其下伏的较塑性的软流圈;地表附近较刚性的岩石圈可划分为若干大小不一的板块,它们可在塑性较强的软流圈上进行大规模的运移;海洋板块不断新生(增生),又不断俯冲、消减到大陆板块之下;板块内部相对稳定,板块边缘则由于相邻板块的相互作用而成为构造活动强烈的地带;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控制了岩石圈表层和内部的各种地质作用,同时也决定了全球岩石圈运动和演化的基本格局。

  20. 2 、全球板块构造图

  21. 3 、全球12个主要板块的分布 1-中脊轴线;2-转换断层;3-俯冲边界;4-碰撞边界

  22. 4 、 板块移动

  23. 板块构造学说-视频

  24. 5 、板块俯冲带与岩浆作用和地震的关系

  25. 6 、板块边缘的岩石物质都会受到 挤压而破碎 两面的板块性质可能相同,即同为大陆性板块或同为海洋性板块;两个一个类别,板块边缘的岩石物质,都会受到挤压而破碎,以至熔融,刺激深部板块的性质也可能不相同,即分别为大陆性板块和海洋性板块。无论是哪岩浆涌升,带来火山活动作用;另一方面,被挤压的岩层,亦会张裂和隆起,是为断层作用及褶曲作用;能量则通过地震和火山爆发等活动而释放。

  26. 7 、大陆板块与海洋板块碰撞 当大陆板块与海洋板块相遇,两个板块缓缓靠近,或一个追及另一个时,密度较大的海洋板块地壳,会俯冲至较轻的大陆地壳之下,岩石被拖曳至地幔,熔融于软流圈中;俯冲作用并形成海沟。

  27. 8 、大陆板块互相碰撞

  28. 9 、 大陆板块相碰撞 ◆若为两个大陆板块相碰撞,原有的分隔海面便会逐渐消失,挤压形成巨大山脉及缝合线。 ◆高耸的喜玛拉雅山脉,便是这类板块碰撞边界形成的褶曲山脉。 ◆由南面而来的印度板块,于三千五百万年前与欧亚板块发生碰撞,从而使数百万年沉积于浅海的沉积岩挤压隆起,使原有的海洋逐渐缩小,慢慢形成巨大的山脉。在那近九千米高的岩石层中,夹杂了不少昔日海中生物的化石。 ◆由于印度板块仍向北方移动,喜玛拉雅山脉仍在不断增高;1954年的测量高度为8848m,1999年11月11日已把高度修订为8850m。

  29. 10 、分离的板块边界

  30. 1.5亿年后的地球表面

  31. 2.5亿年后的地球表面

  32. 思考作业题: 1、大陆漂移、海底扩张的证据 2、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 丽水学院 2006 年 9 月 12日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