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0 likes | 570 Views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教学软件的设计. 谢幼如 教授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 E-mail: YJSXie@public.guangzhou.gd.cn. 一、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概述 二、网络教学资源的类型与作用 三、网络教学资源设计的理论依据 四、网络课件的设计 五、专题学习网站的设计.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概述.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思想 (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形式.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思想. “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就是通过课程把信息技术与学 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和学的观念
E N D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软件的设计 谢幼如 教授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 E-mail: YJSXie@public.guangzhou.gd.cn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概述 二、网络教学资源的类型与作用 三、网络教学资源设计的理论依据 四、网络课件的设计 五、专题学习网站的设计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概述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思想 (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形式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思想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就是通过课程把信息技术与学 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和学的观念 以及相应的学习目标、方法和评价手段”。——陈至立 基本思想: • 要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实施 • 要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各个环节中有机结合(目标结合、内容结合、过程结合、评价结合) • 要能体现教和学的观念、学习目标、学习方法 和学习评价手段的转变。
(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形式 ■将信息技术以工具的形式与课程融合,以促进学生的学习。 ■将信息技术融入课程教学系统各要素中,使之成为教师的教学工具、学生的认知工具、重要的教材形态、主要的教学媒体。 ■将信息技术融入课程教学的各个领域:如班级授课、小组学习、自主学习,成为既是学习的对象,又是学习的手段。
二、网络教学资源的类型与作用 (一)网络教学资源的类型 (二)网络教学资源的作用
(一)网络教学资源的类型 “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 颁布机构为: 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教育技术分技术委员会 媒体素材 题库(ITEM BANK) 案例(CASE) 课件(网络课件) 网络课程 专题学习网站
媒体素材 指传播教学信息的基本材料单元,包括文本、图形(图象)、音频、视频、动画等
题库(ITEM BANK) 是按一定的教育测量理论,在计算机系统中实现的某个学科题目的集合,是在数学模型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教育测量工具
案例(CASE) 是指有现实指导意义和教学意义的代表性的事件或现象
课件(网络课件) 是对一个或几个知识点实施相对完整教学的辅助教学软件
网络课程 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它包括两个组成部分: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
专题学习网站 围绕某一专题的教学(学习)网站,包括如下几方面的功能: (1)本专题结构化的知识展示 (2)扩展性的学习资源 (3)交流讨论答疑空间 (4)自我评测系统
(二)网络教学资源的作用 资源类型 应用范围与教学功能 网络课件 >>>知识点的辅助教学 网络课程 >>>整门课程的教学 专题学习网站 >>>专题的学习和研讨 案例库 >>>典型个案分析 试题库 >>>单元或课程的练习测试
三、网络教学资源设计的理论依据 (一)教学系统设计理论 (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四)奥苏贝尔的教学理论
(一)教学系统设计理论 • 教学目标的设计(信息素养的培养) • 教学策略的设计(PBL、TBL、Webquest等) • 教学评价的设计(电子学档、电子作品等)
(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学生自身具有学习的能力; • 当学习符合学生自身的目的时才会有意义;当学生负责任地参与学习过程时,就会促进学习; • 涉及学习者整个人的自我发起的学习,是最持久最深刻的学习; • 同伴学习和小组学习,可促进学习。
启示: (1)学生自主学习的设计; (2)学习动机的激发; (3)学习主动性的调动; (4)协作学习的设计。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学习活动是学生通过一定的情景,借助教师与同学的帮助,通过协作和会话的方式,达到对知识的意义建构。 • 学生是认知活动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引导者。 • 学生对知识的意义建构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
软件设计中体现建构主义的教学策略 1、突破简单的演示型模式, 体现知识的意义建构过程 2、重视问题与回答方式的设计, 提高学生的主体参与程度 3、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帮助, 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意义建构 4、提供丰富的多媒体资源, 创设有意义的学习情境 5、实现软件的超链接结构, 启发学生的联想思维
(四)奥苏贝尔的教学理论 • 将学习分为有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要实现有意义学习有两种不同的途径或方法,即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 • 能促进有意义学习的发生和保持的最有效策略,是利用适当的引导性材料对当前所学习的新内容加以定向和引导,而且是在介绍当前的学习内容之前用语言文字表述或用适当的媒体呈现出来,这就是所谓的先行组织者。
启示: (1)科学选择和设计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 (2)在接受学习中恰当确定先行组织者。
四 、网络课件的设计 (一)网络课件的基本构成 (二)网络课件的教学设计 (三 )网络课件的系统设计
(一)网络课件的基本构成 • 课件:是对一个或几个知识点实施相对完整教学的辅助教学软件。 基本构成: • 目标 • 内容与资料 • 过程与策略 • 评价 • 扩展
(二)网络课件的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确定 2、学习者特征的分析 3、媒体信息的选择 4、知识结构的设计 5、诊断评价的设计
(三)网络课件的系统设计 1、软件结构与教学功能的设计(1)确定软件模型与功能(2)分析主要模块
2、导航策略的设计 (1)检索导航 (2)帮助导航 (3)线索导航 (4)浏览导航 (5)演示导航 (6)书签导航
3、友好交互界面的设计(1)菜单的设计(2)图标的设计(3)按钮的设计(4)窗口的设计(5)热键(热字)的设计3、友好交互界面的设计(1)菜单的设计(2)图标的设计(3)按钮的设计(4)窗口的设计(5)热键(热字)的设计
五、专题学习网站的设计 (一)专题学习网站的特点 (二)专题学习网站的结构组成 (三)专题学习网站的建设要求 (四)专题学习网站的教学设计 (五)专题学习网站的开发过程
(一)专题学习网站的特点 专题学习网站是在网络环境下,围绕某一专题向学习者提供大量的相关学习资源,让学习者通过网络协作学习工具,进行较为广泛深入的探究、发现学习活动的数字化学习系统。
特点: 1、专题性 2、综合性 3、开放性 4、实践性
专题学习网站的性质 • 内容上,它是以专题知识为导向的建设和应用项目(不 同于知识点或完整的课程)。 • 形态上,它是一个网站,具有网站的基本性能。 • 功能上,它是一个供学生开展课程专题知识学习和开展研 究性学习的平台。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提 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目标。 • 建设上,它是师生共同参与,把资源建设与教学实验相结 合的研究项目。
(二)专题学习网站的结构组成 1、结构化知识 2、扩展性内容 3、协作交流 4、自我评测系统
专题学习网站的结构 专题结构化知识库 专题学习网站 专题资源库(符合资源库建设规范) 知识评价 专题学习工具(研究性学习、WebQuest模块、协作学习、知识重构) 能力评价 专题学习评价
(三)专题学习网站的建设要求 1、选题应主题突出、立意明确; 2、内容应在体现本学科(或相关课程) 的基础上,尽可能进行整合和拓展, 并向课外知识发展; 3、形式应生动活泼、新颖独到、富有创 造力; 4、制作应符合相关的技术规范。
(四)专题学习网站的教学设计 设计要求: 1、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 2、良好的学习交互功能 3、直观友好的界面设计 4、活泼生动的教学策略
设计策略: A、相关度——与教学内容(教材、课 本)相关的程度 B、整合度——综合、加工、处理水平的 程度 C、扩展度——扩大知识面、丰富素材资 料、增加学习功能的程度
(五)专题学习网站的开发过程 1、选择开发专题 2、确定开发目标与使用对象 3、结构框架设计 4、主要栏目设计 5、素材资料准备 6、制定开发计划 7、实施开发过程 8、教学应用试验
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 • 专题知识的设计 • 网站建设的基础和重点是“专题知识” • 在符合规范的基础上突出自身特色 (如模块设计、学习工具、专题资源库的上传下载等)
教学设计网站: http://www.IDonline.com.cn 教师网联: http://www.JSWL.cn/ 联系电话:33309597(高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