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实验十二 电测听 一:理论知识复习

实验十二 电测听 一:理论知识复习 1 外界声波传入听觉的途径: 1 )气传导,声波 —— 外耳道 —— 鼓膜 振动 —— 听骨链 —— 内耳卵 圜窗 —— 前庭膜 —— 外淋巴振荡 —— 内 淋巴振荡 —— 基底膜听毛细胞振荡 —— 神经纤维兴奋 —— 为听神经 —— 中枢 —— 音响感觉; 2 )骨传导,声波 —— 颅骨 —— 内耳。 2 相关名词:噪声;永久性听阈位移( PTS );暂时性听阈位移( TTS ); V 型下陷。. 二:实验内容 1 实验目的: 1.1 掌握电测听的原理及方法。 1.2 熟悉听力损伤的分级并对结果作出相应的卫生学评价。.

Download Presentation

实验十二 电测听 一:理论知识复习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实验十二 电测听 一:理论知识复习 1外界声波传入听觉的途径:1)气传导,声波——外耳道——鼓膜 振动——听骨链——内耳卵 圜窗——前庭膜——外淋巴振荡——内 淋巴振荡——基底膜听毛细胞振荡——神经纤维兴奋——为听神经——中枢——音响感觉;2)骨传导,声波——颅骨——内耳。 2相关名词:噪声;永久性听阈位移(PTS);暂时性听阈位移( TTS);V型下陷。

  2. 二:实验内容 1实验目的: 1.1掌握电测听的原理及方法。 1.2熟悉听力损伤的分级并对结果作出相应的卫生学评价。

  3. 2实验原理 2.1仪器的主要部件: 2.1.1音频振荡器;既纯音发生器,可发出不同频率的纯音,经多级放大后达测试要求。 2.1.2噪声发生器;测听力时作掩蔽声。 2.1.3耳机;分气导和骨导两种耳机。 2.1.4衰减器;既声音强度调节器,用以控制耳机输出的纯音和噪声的强度。 2.1.5送话与回话装置;用以测试者与被测者之间进行交流。

  4. 2.2频率选择开关:一般频率设置为125,250,500,1000,2000,3000,4000,6000,8000HZ。气导测试范围为125—8000HZ;骨导测试范围为250—8000HZ。2.2频率选择开关:一般频率设置为125,250,500,1000,2000,3000,4000,6000,8000HZ。气导测试范围为125—8000HZ;骨导测试范围为250—8000HZ。 2.3纯音-语言信号输出开关;用以将噪声信号输出给左耳或右耳作两耳交替平衡实验。

  5. 3操作步骤 3.1准备:听力测定应在隔音室内进行,室内噪声应低于30dB。校准听力计,测试开始后,有一段预试时间,待反应正确后再进行正式测听。 3.2听阈测定:采用断续纯音测定听力,两耳分别进行,如两耳听力接近,一般先测左耳,后测右耳;如两耳 听力相差较大,则应先测听力较好的一侧.

  6. 3.2.1气导听阈测定: 通常从1KHZ纯音开始,按下纯音键调节听力衰减器旋钮,增加dB值.当被测试者在某一dB值下听到信号后,便将信号强度降低,直至听不到为止.然后再以5dB为一挡上下推动数次,最后确定刚刚听到的声音的听阈值.以后以同样的方法测试1KHZ以上的高频听力和1KHZ以下的低频听力.由高频回测低频听力时仍从1KHZ开始,既重测一次1KHZ的听力如前后两次基本一致则表示测试准确,否则需要重复高频听力测试.再依次测试低频部分听力.测完一耳再测量另一耳.如果两耳听力相差较大时,则测听力较差耳时应同时对较好耳进行噪声掩蔽.测试时纯音衰减器的调节时间不宜太快,声音刺激的停留时间时间不宜短于两秒.

  7. 3.2.2骨导听阈的测定: 如气导听阈正常,则骨导听阈可免测.如不正常,特别是低频听阈明显提高时,需进行骨导测听.测听时将骨导耳机置于乳突 处,其它操作同气导. 3.2.3掩蔽: 因为给予被测耳的信号可以绕过头顶或通过头颅传到对侧耳,造成测试错误,所以需对好耳用一定强度的噪声进行掩蔽.如测左耳气导听力时将 “掩蔽-平衡”开关置于 “右”的位置,右耳机即有噪声输出,掩蔽用的声级一般采用60-70dB.

  8. 3.2.4听阈测试记录: 一般用符号 “0”, “×”表示左右耳;实线与虚线气导与骨导,.测试时如衰减器已调到最大值而被测试者仍无反应时,则以“↓”符号表示之. 3.2.5测试时间: 每人每次测试一般不超过10min。TTS测试时间应在停止噪声接触后两分钟内进行,PTS测定应在停止噪声接触12小时后进行。

  9. 4结果评价 4.1听力损伤评定 如果语频听力损失小于40dB,均属观察对象,结合高频损失情况可分为Ⅰ-Ⅳ级。如果在高频听力损失的基础上,语频听力损失大于40dB,则按照公式计算双耳平均听阈,根据计算结果评定听力损伤的程度及噪声性聋。

  10. 正常:N1,N2区各频段听力损失均≤25dB。 Ⅰ级:N1+A Ⅱ级:N1+B,D+A,N1+C Ⅲ级:N1+C,D+B Ⅳ级:D+C Ⅴ级:E+B,E+C 当任一耳听力损失达Ⅴ级者,需计算双耳平均听阈,评定听力损失或噪声性耳聋。或者当高频时(3000,4000,6000HZ)任一频率听力下降≥30dB,也可直接计算双耳平均听阈,根据计算结果评定听力损伤及噪声性耳聋。

  11. 1)右耳平均听阈 = HL500HZ+HL1000HZ+HL2000HZ 3 2) 左耳平均听阈 = HL500HZ+HL1000HZ+HL2000HZ 3 3)双耳平均听阈 = 较好耳平均听力(dB)×4+较差耳平均听力(dB)×1 5 轻度听力损伤:26-40dB 中度听力损伤:41-55dB 重度听力损伤:56-70dB 噪声性聋: 71-90dB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