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7k likes | 1.63k Views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 恩格斯. “ 每一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 , 在不同的时代具有非常不同的形式 , 并因而具有非常不同的内容。 ”. 列宁说: “ 只有不可救药的书呆子,才会单靠引证马克思关于另一历史时代的某一论述,来解决当前发生的独特而复杂的问题。 ”.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及其历史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1 、马克思中国化提出过程
E N D
恩格斯 “每一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在不同的时代具有非常不同的形式,并因而具有非常不同的内容。”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及其历史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1、马克思中国化提出过程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明确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确定为指导思想。然而,党找到了马克思主义这个崭新的思想武器,并不意味着就能够自然而然地解决中国革命面临的问题,还有一个如何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问题,也就是如何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中国共产党人对这个问题的认识,经历了一个长期思考和探索的过程。
李大钊等党的早期领导人,曾经提出过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努力研究和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思想。党的一大、二大、三大、四大分别明确了最终的奋斗目标、民主革命时期的纲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农民同盟军等思想。李大钊等党的早期领导人,曾经提出过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努力研究和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思想。党的一大、二大、三大、四大分别明确了最终的奋斗目标、民主革命时期的纲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农民同盟军等思想。
李大钊 “一个社会主义者,为使他的主义在世界上发生一些影响,必须要研究怎样可以把他的理想尽量应用于环绕着他的实境。 1919年再论问题与主义》
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党领导人民在极端艰苦的环境下,创建了工农红军,建立了农村革命根据地和工农政权,即使在国民党统治区,也发展了党和其他革命组织,展开了群众革命斗争。这些成就的取得,都是从中国实际出发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结果。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党领导人民在极端艰苦的环境下,创建了工农红军,建立了农村革命根据地和工农政权,即使在国民党统治区,也发展了党和其他革命组织,展开了群众革命斗争。这些成就的取得,都是从中国实际出发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结果。
但就总体而言,由于党处于幼年时期,理论准备和实践经验都不足,对于中国的历史和社会状况、中国革命的特点和规律不甚了解,再加上共产国际指导上的失误,革命走了很大的弯路,特别是1931年开始的在党内占统治地位的“左”倾错误,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是中国革命遭受到严重挫折,几乎陷入绝境。但就总体而言,由于党处于幼年时期,理论准备和实践经验都不足,对于中国的历史和社会状况、中国革命的特点和规律不甚了解,再加上共产国际指导上的失误,革命走了很大的弯路,特别是1931年开始的在党内占统治地位的“左”倾错误,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是中国革命遭受到严重挫折,几乎陷入绝境。
在同这种错误倾向斗争的过程中,在中国革命的实践中,有更多的中国共产党人逐渐认识到,仅有马克思主义主义还不行,还必须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才可能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在同这种错误倾向斗争的过程中,在中国革命的实践中,有更多的中国共产党人逐渐认识到,仅有马克思主义主义还不行,还必须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才可能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
1935年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实际领导地位,这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遵义会议后,毛泽东领导全党坚决纠正“左”倾错误,注重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下系统总结中国革命的实践经验,逐渐形成了合乎中国实际的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抗日战争初期,又排除了党内在统一战线问题上出现的右倾错误的干扰。1935年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实际领导地位,这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遵义会议后,毛泽东领导全党坚决纠正“左”倾错误,注重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下系统总结中国革命的实践经验,逐渐形成了合乎中国实际的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抗日战争初期,又排除了党内在统一战线问题上出现的右倾错误的干扰。
毛泽东说过:“如果有人说,有哪一位同志,比如说中央的任何同志,比如说我自己,对于中国革命的规律,在一开始的时候就完全认识了,那是吹牛,你们切记不要信,没有那回事。过去,特别是开始时期,我们只是一股劲儿要革命,至于怎么革法,革些什么,哪些先革,哪些后革,哪些要到下一阶段才革,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都没有弄清楚,或者说没有完全弄清楚。”毛泽东说过:“如果有人说,有哪一位同志,比如说中央的任何同志,比如说我自己,对于中国革命的规律,在一开始的时候就完全认识了,那是吹牛,你们切记不要信,没有那回事。过去,特别是开始时期,我们只是一股劲儿要革命,至于怎么革法,革些什么,哪些先革,哪些后革,哪些要到下一阶段才革,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都没有弄清楚,或者说没有完全弄清楚。”
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强调指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有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这是党首次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命题,对后来党的理论发展和事业推进产生了深远影响。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强调指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有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这是党首次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命题,对后来党的理论发展和事业推进产生了深远影响。
经过延安整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更好地指导中国革命,成为全党的共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概念虽然是毛泽东明确表述的,但自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党的许多早期领袖和革命家,如李大钊、蔡和森、张闻天、邓中夏、恽代英……等,也都表达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些思想,并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行过探索。经过延安整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更好地指导中国革命,成为全党的共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概念虽然是毛泽东明确表述的,但自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党的许多早期领袖和革命家,如李大钊、蔡和森、张闻天、邓中夏、恽代英……等,也都表达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些思想,并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行过探索。
在1945年5月党的七大上,刘少奇在代表党中央所作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理论上作了进一步的阐述,指出: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在1945年5月党的七大上,刘少奇在代表党中央所作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理论上作了进一步的阐述,指出: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党的七大第一次明确使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概念。报告指出:……不是别人,正是我们的毛泽东同志,出色地成功地进行了这件特殊困难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事业。”党的七大第一次明确使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概念。报告指出:……不是别人,正是我们的毛泽东同志,出色地成功地进行了这件特殊困难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事业。” 刘少奇《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
报告指出:“要使马克思主义系统地中国化,要使马克思主义从欧洲形式变为中国形式,……乃是一件特殊的、困难的事业。……不是别人,正是我们的毛泽东同志,出色地成功地进行了这件特殊困难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事业。”七大正式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报告指出:“要使马克思主义系统地中国化,要使马克思主义从欧洲形式变为中国形式,……乃是一件特殊的、困难的事业。……不是别人,正是我们的毛泽东同志,出色地成功地进行了这件特殊困难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事业。”七大正式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领导人民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系列讲话,深刻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和国家发展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领导人民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系列讲话,深刻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和国家发展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
2.为什么要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 (1)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真理,虽然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但它的具体运用,却要根据各国的具体情况。
恩格斯曾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但是,马克思主义只有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发挥其指导作用。
马克思所说:“正确的理论必须结合具体情况并根据现存条件加以阐明和发挥。”“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所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以一部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
要真正运用马克思主义来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必须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也证明,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在中国发挥指导作用,就是因为它是科学、是正确的方法,并且通过中国化为中国人民所掌握,从而满足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需要。要真正运用马克思主义来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必须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也证明,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在中国发挥指导作用,就是因为它是科学、是正确的方法,并且通过中国化为中国人民所掌握,从而满足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需要。
(2)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2)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 • 马克思主义只有在同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才能开辟自身的发展道路,这是马克思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从理论本性上来说,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实践的理论学说, 它从实践中产生,在实践中发展,以改变现实世界的实践为目的。
马克思主义之深厚的生命力和发展的动力在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它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家的实践中必然具有不同的形式,只有把马克 思主义同本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的本国化,才能成功地运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解决实践提出的新任务和新问题。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各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要求。
列宁说过“马克思主义的全部精神,它的整个体系,要求人们对每一个原理都要(α)历史地,(β)都要同其他原理联系起来,(γ)都要同具体的历史经验联系起来加以考察。”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和影响力,就在于它是同各国的具体实际紧密结合的,是在各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中运用和发展着的。列宁说过“马克思主义的全部精神,它的整个体系,要求人们对每一个原理都要(α)历史地,(β)都要同其他原理联系起来,(γ)都要同具体的历史经验联系起来加以考察。”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和影响力,就在于它是同各国的具体实际紧密结合的,是在各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中运用和发展着的。
历史经验证明,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护士网的过程中不仅发挥着指导作用,而且形成了新的理论成果,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增添了新的内容。历史经验证明,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护士网的过程中不仅发挥着指导作用,而且形成了新的理论成果,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增添了新的内容。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 1、什么叫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过程。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结合起来,同中国的优秀历史传统和优秀文化结合起来,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又发展马克思主义。
(1)是马克思主义解在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实现具体化(1)是马克思主义解在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实现具体化 • 旧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农民占人口的绝大多数,经济和文化都十分落后。在这样的条件下进行革命,必然会遇到许多特殊的复杂问题,靠套用马克思主义一般原理和照搬外国经验,不可能解决这些问题。同样,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也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当作教条,更无法照抄别国经验。只有紧密结合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才能找到适合中国的发展道路,作出合乎中国需要的理论创造。
(2)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上升为马克思主义理论(2)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上升为马克思主义理论 • 在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许多具有独创性的实践经验,通过对这些经验的总结和提炼,就会创造出新的理论成果,从而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也就是毛泽东强调的“使中国革命丰富的实际马克思主义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还包括,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总结中国的历史经验。
(3)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中(3)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中 • 毛泽东指出:马克思主义一定要“和民族的特点相结合,经过一定民族形式”表现出来。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外来思想文化传入中国,要使它能为中国人民广泛接受,并在实践中发挥指导作用,必须找到一种为中国人民所能理解和接受的民族形式。
这就要求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中国文化进行认真的清理,剔除其糟粕,吸收其精华,又用中国优秀文化的表达方式和中国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语言形式,深入浅出地阐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文化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优秀文化的土壤之中而得以生长和繁荣起来。这就要求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中国文化进行认真的清理,剔除其糟粕,吸收其精华,又用中国优秀文化的表达方式和中国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语言形式,深入浅出地阐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文化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优秀文化的土壤之中而得以生长和繁荣起来。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它们之间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 首先,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毛泽东思想所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供了基本遵循。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马克思主义根本立场、观点、方法的集中体现,也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中。
毛泽东思想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为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了重要的理论准备。毛泽东思想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为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了重要的理论准备。 • 正如邓小平所说:“从许多方面来说,现在我们还是把毛泽东同志已经提出、但是还没有做的事情做起来,把他反对错了的改正过来,把他没有做好的事情做好。今后很长的时期,还是做这件事。当然,我们也有发展,而且还有继续发展。”
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党在改革开放历史时期的理论创新成果,这个理论体系紧密结合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着重思考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
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在认真总结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和最新经验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在认真总结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和最新经验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同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这个“承”和“进”,主要就体现在以上这些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上。
最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最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它们有着共同的“根”,这个“根”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两大理论成果虽以独创性的理论成果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但仍属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
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绝不意味着抛弃或贬低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而是体现和强调马克思列宁主义在当代中国又有新的成果,体现和强调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又有新的发展。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绝不意味着抛弃或贬低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而是体现和强调马克思列宁主义在当代中国又有新的成果,体现和强调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又有新的发展。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理论成果 ——毛泽东思想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理论成果 ——毛泽东思想
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1、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 列宁曾经说过:“在分析任何一个社会问题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绝对要求,就是要把问题提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此外,如果谈到某一国家,那就要估计到在同一历史时代这个国家不同于其他各国的具体特点。”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
自从20世纪上半叶,在中国这样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农民占人口的绝大多数,分散的小农经济、小生产广泛存在,又遭受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压迫,国家四分五裂,民族备受凌辱,军阀混战不已,人民在苦难中挣扎。自从20世纪上半叶,在中国这样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农民占人口的绝大多数,分散的小农经济、小生产广泛存在,又遭受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压迫,国家四分五裂,民族备受凌辱,军阀混战不已,人民在苦难中挣扎。 • 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从没有停止过抗争,其中包括太平天国运动、中法战争、中日战争、戊戌变法以及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1914年帝国主义列强为争夺势力范围发动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参加战争的西方国家,撕下了他们以往宣扬的自由、平等、博爱的面纱,拼死地争斗厮杀,造成了数以千万计的人员伤亡和亿万人民的灾难。血的事实使中国人不再迷恋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治国方案。1919年召开的巴黎和会,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国家的一次分赃会议。会议拒绝了中国提出的收回青岛主权等正当要求,更从反面教育了中国人民,使一部分先进分子下决心抛弃了对帝国主义的种种幻想。参加战争的西方国家,撕下了他们以往宣扬的自由、平等、博爱的面纱,拼死地争斗厮杀,造成了数以千万计的人员伤亡和亿万人民的灾难。血的事实使中国人不再迷恋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治国方案。1919年召开的巴黎和会,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国家的一次分赃会议。会议拒绝了中国提出的收回青岛主权等正当要求,更从反面教育了中国人民,使一部分先进分子下决心抛弃了对帝国主义的种种幻想。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方向,划分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时代”。它使中国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从旧的世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一部分,转变为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它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帮助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方向,划分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时代”。它使中国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从旧的世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一部分,转变为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它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帮助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后,又经历了再冷战和两大阵营激烈对抗的国际环境中,恢复国民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辛历程。毛泽东思想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后,又经历了再冷战和两大阵营激烈对抗的国际环境中,恢复国民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辛历程。毛泽东思想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党成立之后,领导人民求翻身、求解放,经历了千辛万苦的奋斗过程,有成功的宝贵经验,也有失败的惨痛教训。在党内多次出现过严重的错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党成立之后,领导人民求翻身、求解放,经历了千辛万苦的奋斗过程,有成功的宝贵经验,也有失败的惨痛教训。在党内多次出现过严重的错误。
是这些历史经验和教训引导和促使着中国共产党人更深入地思考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毛泽东思想正是对这些经验教训进行深刻总结而进行的理论概括。是这些历史经验和教训引导和促使着中国共产党人更深入地思考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毛泽东思想正是对这些经验教训进行深刻总结而进行的理论概括。 • 实践是理论的基础。应该这样说,没有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经验,就不可能有毛泽东思想。正是在同各种错误思想的斗争中,经过实践的反复比较,党和人民才选择了毛泽东作为自己的领袖,选择了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
2、毛泽东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过程 • 毛泽东思想是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在总结我国革命和建设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通过调查研究,深刻分析了中国社会各阶级在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成功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毛泽东强调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同党内一度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进行了斗争,在理论上描述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这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通过调查研究,深刻分析了中国社会各阶级在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成功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毛泽东强调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同党内一度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进行了斗争,在理论上描述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这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
遵义会议以后,毛泽东在理论上系统地总结了党领导中国革命特别是抗日战争的实践经验,逐渐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哲学思想、军事思想、统一战线思想和党的建设思想,科学地阐述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精辟地论证了党的政策和策略,这标志着毛泽东思想走向成熟。1945年党的七大,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遵义会议以后,毛泽东在理论上系统地总结了党领导中国革命特别是抗日战争的实践经验,逐渐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哲学思想、军事思想、统一战线思想和党的建设思想,科学地阐述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精辟地论证了党的政策和策略,这标志着毛泽东思想走向成熟。1945年党的七大,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