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3

学习情境 6-2 网上交易物流处理

学习情境 6-2 网上交易物流处理. 本节知识点. 掌握条形码技术概念及应用 掌握无线射频识别技术概念、特点及应用 熟悉地理信息系统( Geography Information System, GIS ) 熟悉全球定位系统(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 ) 了解智能交通系统 …. 一、条形码技术 ( Bar code ). 条码的概念: 条码是由一组宽度不同、反射率不同的条和空按规定的编码规则组合起来的,用以表示一组资料和符号。 条码系统 是由条码符号设计、制作及扫描识读组成的自动识别系统。.

kina
Download Presentation

学习情境 6-2 网上交易物流处理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学习情境6-2网上交易物流处理

  2. 本节知识点 • 掌握条形码技术概念及应用 • 掌握无线射频识别技术概念、特点及应用 • 熟悉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y Information System, GIS) • 熟悉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 • 了解智能交通系统 • …

  3. 一、条形码技术(Bar code) 条码的概念:条码是由一组宽度不同、反射率不同的条和空按规定的编码规则组合起来的,用以表示一组资料和符号。 条码系统是由条码符号设计、制作及扫描识读组成的自动识别系统。

  4. 一、条形码技术(Bar code) 条码技术是研究如何把电脑所需要的资料用一种条码来表示,以及如何将条码表示的资料转变为电脑可以自动采集的资料。 条码技术主要包括:条码编码原理及规则标准、条码解码技术、光电技术、印刷技术、扫描技术、通信技术、电脑技术等。

  5. 条码识别原理

  6. 如:条码打印机和条码扫描枪(识别器)

  7. 条形码技术(续) • 条码是由一组按一定编码规则排列的条和空组成的标记。这些条和空组成的数据表达一定的信息(包括产品批号、数量、规格、生产日期、有效期、交货地等信息),并能够用特定的设备识别,并转换成计算机能识别的信息。 • 条码技术最早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源于对邮政单据实现自动分拣的想法。

  8. 条形码技术(续) • 条码编码规则: • 唯一性:一个商品只有一个代码,一个代码只标识同一商品。 • 永久性:商品代码一经分配,就不再更改,并且是终身的。 • 条码的功能在于极大地提高了成品流通效率,而且提高了库存管理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9. 条形码技术(续) • 常用的条形码扫描器有光笔条形码扫描器、手持式枪形条形码扫描器、台式条形码扫描器、激光自动扫描器、卡式条形码阅读器和便携式条形码阅读器等。

  10. 条形码技术(续) • 目前,条形码技术在国际和国内物流领域的应用已经十分广泛,主要应用于自动分拣、仓储保管、机场行李管理、货物跟踪查询等。

  11. 二、无线射频识别技术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 RFID适用于物料跟踪、运载工具和货物识别等要求非接触数据采集和交换的场合。

  12.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续) • 无线射频技术的基本原理是电磁波理论。射频系统的优点是不局限于视线,识别距离比光学系统远,射频识别卡具有读写能力,可携带大量数据,难于伪造,且有智能。 • 无线射频技术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需人工干预。只要将嵌有RFID晶片的标签贴在商品上,就能通过无线电扫描仪对晶片进行跟踪,并在20米范围内自动读取晶片上的所有数据。

  13.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续) • RFID晶片存储容量为128位,与IPv6的128位相似,这表明给世界上的每一个商品都分配一个唯一的标识都绰绰有余。这个好处是条形码代替不了的。 • 每个商品中的RFID晶片都会发射出独特的ID身份识别码,并准确地提供商品的产地、拥有者、地点、有效期等信息。

  14. RFID应用 • 如:客户结帐时只要推着购物车通过识别系统的读取机,就能一次结清,免去了难以忍受的排队结帐的等待时间。 • 我国第一代居民身份证采用条形码技术;第二代身份证已采用RFID技术。 • 但是,国内现在的条形码的成本一般在2分钱以内,而RFID的成本在大规模产量时有望控制在5美分左右。所以费用问题将可能导致企业回归传统技术。

  15. RFID应用(续) RFID作为前端的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技术在物流的各主要作业环节中应用,可以实现物品跟踪与信息共享,极大地提高物流企业的运行效率,并实现可视化供应链管理,在物流行业有着巨大的应用空间和发展潜力,在物流信息化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16. RFID应用(续) RFID对物流信息化的影响: • 增加供应链的可视性,提高供应链的适应性能力。 • 降低库存水平,提高库存管理能力。 • 有助于物流企业资产实现可视化管理。 • 加快企业信息化进程,提高客户服务水平。

  17. RFID应用(续) • “中国RFID与物联网2009年度发展报告”显示:无线射频识别RFID是21世纪最具发展前景和变革力的高新技术。 • 2009年对于中国RFID产业来讲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物联网发展被提高到国家战略层面,使得作为物联网感知与应用核心技术RFID的发展,开始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中国RFID产业发展与应用事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18. RFID应用(续) • 2009年中国RFID产业市场规模已达到85.1亿元人民币,相比2008年增长29.3%。目前中国已经初步形成较完善的RFID产业链。 • 2010年中国RFID产业的市场规模增长速度将继续加快,预计总体市场规模将达到117.7亿元人民币,比2009年增长38.3%。

  19. 三、地理信息系统(GIS) 图21 上页 下页

  20. 1.GIS基本概念 地理信息:与空间地理分布有关的信息,具有空间定位和多维结构的性质。 信息系统:具有对数据进行各种处理功能并可向用户提供辅助预决策信息的计算机系统。

  21. GIS的定义: 能够处理各种地理空间信息并能以多种形式输出的计算机系统。 外观表现:计算机硬软件系统。 内涵:计算机程序和地理空间数据组织成的地理空间信息模型。

  22. 2.地理信息系统研究的内容 数据的获取 数据的存储与管理 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23. 1) 数据的获取 图25 在地理数据用于GIS之前,数据必须转换成适当的数字格式。从图纸数据转换成计算机文件的过程叫做数字化。 目前,许多地理数据已经是GIS兼容的数据格式。并且可以通过自动化的设备快速采集:GPS技术,RS技术。

  24. 2)数据存储与管理 地理信息系统工作于两种不同的基本地理模式——矢量模式和栅格模式。 在矢量模式中,关于点、线和多边形的信息被编码并以x、y坐标形式储存。一个点特征的定位,例如一个钻孔,可以被一个单一的x、y坐标所描述。线特征,例如公路和河流,可以被存储于一系列的点坐标。多边形特征,例如销售地域或河流聚集区域,可以被存储于一个闭合循环的坐标系。矢量模式非常有利于描述一些离散特征,但对连续变化的特征,例如土壤类型或赶往医院的开销等,就不太有用。 栅格模式发展为连续特征的模式。栅格图象包含有网格单元,有点像扫描的地图或照片。 不管是矢量模式还是栅格模式,用来存储地理数据,都有优点和缺陷。现代的GIS都可以处理这两种模式。

  25. 栅格图 矢量图

  26. 3) 数据处理与分析 数据处理: 对输入数据进行质量检查与纠正; 对图形数据进行整饰处理,使其满足GIS标准化要求。 数据分析: 空间分析:拓扑分析,属性分析,联合分析;

  27. 示例:接近程度分析 在这片水域周围100米范围内有多少房子? 这家商店附近10公里范围内共有多少消费者? 在这口井周围500米范围内紫花苜蓿这种植物占多大面积? 为了回答这些问题,GIS技术使用一个叫做缓冲的处理方法,来确定特征间的接近关系。

  28. 4)数据的显示与输出 对于许多类型的地理操作,最终结果最好是以地图或图形来显示。图件对于存储和传递地理信息是非常有效的。 地图显示可以集成在报告、三维观察、照片图象和例如多媒体的其他输出中。 31

  29. - Page 33 - 洪水模拟与可视化输出

  30. 森林火灾模拟(四川凉山州磨盘山试验区)

  31. 3.GIS的应用 用于大型GIS工程 的: 测绘勘测规划土地 交通管线农林水利 环保油田地质 军事……

  32. GIS可以做什么 • 生成数字地面模型

  33. GIS的应用领域 交通运输 部门 地理逻辑 绘图 绘图机构 人口局 税务部门 地质测绘 环保机构 旅游 服务业 公用事业 公司 地方政府 企业 教育

  34. 四、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

  35. 1GPS的产生与发展 GPS全球定位系统:是由美国投资300亿美元建立起来的服务于全球的卫星导航与定位系统。 • 由覆盖全球的24颗卫星组成的卫星系统。这个系统可以保证在任意时刻,地球上任意一点都可以同时观测到4颗卫星,以保证卫星可以采集到该观测点的经纬度和高度,以便实现导航、定位、授时等功能。

  36. (一)第一代卫星导航系统的产生与发展 1957年10月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1958年12月美国建立 “子午卫星系统”——Transit 1965年前苏联建立了“卫星导航系统”——CICADA 1967年美国宣布解密子午卫星系统的部分导航电文供民间使用。

  37. (二)第一代卫星导航系统的局限性 1.卫星少,不能实时定位。 2.轨道低,难以精密定轨。 3.频率低,难以补偿电离层效应的影响。

  38. (三)第二、三代卫星导航系统: •1973年12月美国开始建立新一代的卫星导航系统——GPS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该系统分三个阶段进行: 1.论证方案阶段:1973年12月组成联合办公室。 2.工程研制阶段:1978年2月22日第一颗GPS试验卫星发射成功。 3.生产作业阶段:1989年2月14日第一颗GPS工作卫星发射成功;1994年6月完成第二代卫星发射。1996年开始发射第三代(Block IIR)卫星。

  39. GPS BLOCK II R 卫星:

  40. 2.GPS的基本组成 GPS组成 空间部分———GPS星座 地面控制部分———地面监控系统 用户设备部分———GPS 信号接收机

  41. GPS定位原理 GPS导航系统的基本原理是测量出已知位置的卫星到用户接收机之间的距离,然后综合多颗卫星的数据就可知道接收机的具体位置。

  42. 由于用户接受机使用的时钟与卫星星载时钟不可能总是同步,所以除了用户的三维坐标x、y、z外,还要引进一个Δt即卫星与接收机之间的时间差作为未知数,然后用4个方程将这4个未知数解出来。所以如果想知道接收机所处的位置,至少要能接收到4个卫星的信号。 GPS定位原理

  43. 3、GPS的应用 (一)、GPS在军事上的应用(美国) 1.空军:B-52、F-16、掠食者、全球鹰等,美军所有战机; 2. 陆军:车辆、人员定位(科索沃),陆地勇士系统,未来作战系统; 3. 海军:所有海面舰艇。

  44. (二)、飞速发展的GPS民用 • 1.导航:从几百到几千品种多样; • 2. 交通诱导: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 • 3. 车辆监控:出租车公司、银行押解、运输公司等。 • 4. 定位测量:建筑施工、人员定位搜救等。 • 5.工程车辆精确导航:农业,建筑业。

  45. 北斗系统简介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eiDou(COMPASS)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是中国正在实施的自主发展、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空间段、地面段和用户段三部分组成,空间段包括5颗静止轨道卫星和30颗非静止轨道卫星,地面段包括主控站、注入站和监测站等若干个地面站,用户段由北斗用户终端以及与美国GPS、俄罗斯GLONASS、欧洲GALILEO等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兼容的终端组成。 中国此前已成功发射16颗北斗导航卫星,将在系统组网和试验基础上,逐步扩展为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46. 北斗系统简介 中国正在建设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空间段由5颗静止轨道卫星和30颗非静止轨道卫星组成,提供两种服务方式,即开放服务和授权服务(属于第二代系统)。 开放服务是在服务区免费提供定位、测速和授时服务,定位精度为10米,授时精度为50纳秒,测速精度0.2米/秒。授权服务是向授权用户提供更安全的定位、测速、授时和通信服务以及系统完好性信息。 2007.4.14第一颗,2009.4.15第二颗,2010.1.17第三颗;在2012年10.25第十六颗,“北斗”系统将覆盖亚太地区,2020年左右覆盖全球。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