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8

第 十四 章 内 分 泌

第 十四 章 内 分 泌. 第一节 概 述. 一、内分泌的概念 ( 经典 ) 内分泌:最早是指一特化的细胞群组成的腺体,它们没有导管,其分泌物直接入内环境。 内分泌系统:是由内分泌腺和分散存在于某些组织器官的内分泌细胞组成的一个重要的信息传递系统。 内分泌腺: 内分泌细胞:分散于 下丘脑、胃肠道、心、肺、肾、血管、胎盘等。. 二、激素及其分类 激素:由内分泌腺和分散的内分泌细胞所分泌的高效能生物活性物质,是细胞与细胞之间信息传递的化学媒介。 激素、神经递质、细胞因子的关系. 激素的运输方式: (图) 靶器官、 靶细胞、靶组织、靶腺

kina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 十四 章 内 分 泌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十四章内 分 泌

  2. 第一节 概 述 一、内分泌的概念 (经典)内分泌:最早是指一特化的细胞群组成的腺体,它们没有导管,其分泌物直接入内环境。 内分泌系统:是由内分泌腺和分散存在于某些组织器官的内分泌细胞组成的一个重要的信息传递系统。 内分泌腺: 内分泌细胞:分散于下丘脑、胃肠道、心、肺、肾、血管、胎盘等。

  3. 二、激素及其分类激素:由内分泌腺和分散的内分泌细胞所分泌的高效能生物活性物质,是细胞与细胞之间信息传递的化学媒介。激素、神经递质、细胞因子的关系二、激素及其分类激素:由内分泌腺和分散的内分泌细胞所分泌的高效能生物活性物质,是细胞与细胞之间信息传递的化学媒介。激素、神经递质、细胞因子的关系 激素的运输方式: (图) 靶器官、 靶细胞、靶组织、靶腺 1.远距分泌:多数激素经血液循环,运送至远距离的靶细胞发挥作用。 2.旁分泌:某些激素可不经血液运输,仅通过组织液扩散至邻近细胞发挥作用。 3.自分泌:由内分泌细胞所分泌的激素在局部扩散又返回作用于自身而发挥反馈作用。 4.神经分泌:下丘脑的一些神经细胞分泌的激素可借轴浆流动运送至末稍而释放。

  4. 激素的作用 1.调节物质代谢和水盐代谢,维持代谢稳定,为机体提供能量; 2.促进细胞分裂和分化,确保器官、组织正常发育、成熟和生长,并影响衰老; 3.影响CNS及自主神经系统的发育和活动; 4.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和成熟,调节包括受精、受精卵运行、着床及泌乳等生殖过程。

  5. 激素的分类 (一)含氮类激素 1. 肽类:下丘脑调节肽、神经垂体激素、CT、胃肠激素。 2. 蛋白激素:胰岛素、PTH、腺垂体激素。 3.胺类激素:儿茶酚胺、甲状腺激素 一般不能口服,但甲状腺激素例外 (二)类固醇激素:肾上腺皮质和性腺分泌的激素 (三)固醇类激素: VitD3、 25-(OH)VitD3 1,25-(OH)2VitD3 (四)脂肪酸衍生物:PG

  6. 三、激素作用的一般特性 (一)激素的信息传递作用 既不能添加成分,也不能提供能量,仅调节靶细 胞固有的生理生化反应。 (二)激素作用的相对特异性 选择性的作用;特异性与靶细胞上的受体有关。 激素受体:是指靶细胞上能识别和特异性结合特定 的配体(激素),并引起生物效应的蛋白质。 受体与激素结合有高亲和力、可逆性和饱和性。 亲和力:激素与受体的结合力。 激素受体的分类: *细胞膜受体:G蛋白耦联受体 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 *细胞内受体:胞浆受体 核受体

  7. 受体调节: 指对受体数量及亲和力的调控与影响。 上调(增量调节):激素与受体结合时,使该受体或其它受体的亲和力与数量增加。 下调(减量调节);激素与受体结合时,使该受体或其它受体的亲和力与数量减少。 受体内化:受体与其相应的激素结合后,形成激素-受体复合物的入胞过程。下调与受体内化有关。

  8. (三)激素的高效能生物放大作用(图) 0.1μgCRH 1μgACTH 40μgGC 6000μg糖原 (四)激素间的相互作用 1、协同作用:作用相加或增强 GH、E、GC及胰高血糖素均有升高血糖作用; PTH、1、25-(OH)2VD3有升血钙作用。 2、拮抗作用 而胰岛素有降糖作用;降钙素有降钙作用。 3、允许作用 有的激素本身不能直接对某些器官、组织或细胞产生生理效应,但有它的存在,可使另一激素的作用明显加强。

  9. 四、激素作用机制 (一)含氮类激素的作用机制 —第二信使学说 图 第一信使:为激素,传递细胞与细胞之间的信息 第二信使: 将细胞外的信息传递到细胞内的物质 如cAMP、cGMP、IP3、DG、Ca2+ 1、G蛋白耦联受体途径 有Gs、Gi、Gp (1)AC-cAMP-PKA途径(图)(E、CRH、TSH、LH、VP) (2)PLC-IP3/DG-CaM/PKC途径(图)(OXT、PRL、ADH) (3)GC-cGMP-PKG途径(ANP、NO)(图) 2、酶耦联受体途径(图) (GH、EPO、胰岛素和某些生长因子)

  10. (二)类固醇激素的作用机制 1、基因表达学说 (1)激素与胞浆受体结合 (糖、盐皮质激素受体为胞浆受体,性激素受体可在胞浆或核内。) (2)直接与核受体结合 如甲状腺激素(图) 2、非基因表达学说 少部分类固醇激素

  11. 五、激素分泌的调节 (一)下丘脑-腺垂体-靶腺轴的调节 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和性腺激素 (二)反馈调节 上述调节轴中存在长反馈、短反馈、超短反馈;大多数激素存在负反馈,少部分激素存在正反馈(分娩时,催产素的分泌;排卵前,雌激素 GnRH LH的分泌调节) (三)神经调节:直接或间接调节 (四)其它:生物节律、相互调节、自身调节

  12. 第二节 下丘脑和垂体的内分泌 一、下丘脑与垂体的联系(图) 下丘脑与垂体联系密切,下丘脑能把神经信息转变为激素信息,起着枢纽作用,把神经与体液调节紧密联系起来。所以,两者组成了下丘脑-垂体功能单位。下丘脑的肽能神经元: *大细胞肽能神经元(视上核和室旁核): (产生神经激素)通过轴突联系,形成下丘脑-神经垂体系统。 *小细胞肽能神经元(促垂体区:内侧基底部): (释放下丘脑调节肽)通过门脉系统联系,形成下丘脑-腺垂体系统。

  13. 二、下丘脑调节肽 下丘脑促垂体区(下丘脑的内侧基底部,包括正中隆起、弓状核、腹内侧核、视交叉上核及室周核等)小细胞肽能神经元分泌下丘脑调节肽。 • 68年,从30万头羊分离出TRH,确定为三肽; • 71年,从16万头猪分离出GnRH,确定为十肽。 9种肽类,其中3对激素或因子,3种成单激素,主要调节腺垂体的分泌功能。 下丘脑调节肽的功能:通过不同的机制作用于腺垂体,使之产生和释放腺垂体激素。

  14. 下丘脑调节肽的化学性质与主要作用 种 类 英文缩写 化学性质 主 要 作 用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TRH 三肽 促进TSH释放,也能刺激PRL释放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GnRH 十肽 促进LH与FSH释放(以LH为主)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 CRH 四十一肽 促进ACTH释放 生长素释放抑制激素 GHRIH 十四肽 抑制GH释放,对LH,FSH,TSH (生长抑素) PRL及ACTH的分泌也有抑制作用 生长素释放激素 GHRH 四十四肽 促进GH释放 促黑(素细胞)激素释放因子 MRF 肽 促进MSH释放 促黑激素释放抑制因子 MIF 肽 抑制MSH释放 催乳素释放因子 PRF 肽 促进PRL释放 催乳素释放抑制因子 PIF 多巴胺? 抑制PRL释放

  15. 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TRH)(3肽) 作用:促进TSH和催乳素释放 释放特征:呈脉冲式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10肽) 作用:促进FSH和LH释放(以LH为主) 药理剂量,直接抑制性腺的作用。 释放特征:呈脉冲式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41肽) 作用:促进ACTH的合成与释放 释放特点:呈脉冲式,有昼夜节律 (图)

  16. 生长激素释放抑制激素(GIH、GHRIH),又称为生长抑素(SS) (14肽) (1)抑制GH、FSH、LH,TSH、PRL、ACTH、胰岛素、PTH、CT、胰高血糖素、胃肠激素的分泌,所以称激素抑制素。 (2)抑制胃肠运动 (3)在CNS起递质或调质作用 生长素释放激素(GHRH)(44肽) 通过cAMP、Ca2+促进GH的分泌。

  17. 催乳素释放抑制因子PIF:抑制PRL分泌 催乳素释放因子PRF:促进PRL分泌 PRF起主要和经常性作用 促黑激素释放因子MRF:促进MSH释放 促黑激素释放抑制因子MIF:抑制MSH释放 MIF起主要和经常性作用

  18. 三、下丘脑激素分泌的调节 受高级中枢及外周传入信息的影响,其中的神经递质如下: 1、递质 *肽类物质:β-内啡呔和脑啡呔可抑制CRH和GnRH的释放,但可促进TRH和GHRH的释放。 *单胺类物质 单胺类递质 TRH GnRH GHRH CRH PRF NE ↑ ↑ ↑ ↓  ↓ DA ↓ ↓(-) ↑ ↓  ↓   5-HT ↓ ↓ ↑ ↑  ↑

  19. 超短反馈 长反馈 短反馈 下丘脑释放激素→腺垂体促激素→靶腺激素 *近年发现: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肽(PACAP)下丘脑→PACAP→腺垂体(cAMP )→生长因子、细胞因子→调节腺垂体的生长发育及分泌功能。 2、下丘脑激素分泌的反馈调节(图)

  20. 垂体的内分泌功能 垂体有腺垂体和神经垂体(图) 一、腺垂体(为体内最重要的内分泌腺) 包括远侧部、中间部和结节部,有内分泌功能的颗粒细胞可分泌相应的激素。 七种激素: TSH、ACTH、FSH、LH、GH、PRL、MSH。其中TSH、ACTH、FSH和LH有靶腺,为“促激素” 。分别构成下丘脑-腺垂体-甲状腺轴、下丘脑-腺垂体-肾上腺皮质轴、下丘脑-腺垂体-性腺轴。而GH、PRL、MSH直接作用于靶组织和细胞而发挥效应。 (图)

  21. (一)生长素(GH)hGH由191个AA组成 成人血浆浓度为1-10μg/L,女性高于男性,呈脉冲式节律(1-4h),入睡后分泌明显增加,约60分钟至高峰,以后下降。青年时分泌量大。半衰期为6-20分钟。 1、生理作用(躯体剌激素):促进物质代谢和生长发育 ⑴促进生长:对生长起关键性作用。促进骨、软骨、肌肉以及其他组织细胞分裂增殖,蛋白质合成增加。对骨骼、肌肉及内脏器官作用为显著。 *分泌异常: 侏儒症(Dwarfism):幼年缺乏GH或GH受体有缺陷; 巨人症(Giantism):幼年GH分泌↑ (图) 肢端肥大症(Acromegaly):成人GH↑ (图)

  22. (2)代谢作用:加速蛋白质合成;促进脂肪分解;升高血糖。同时,使机体的能量来源由糖转为脂肪代谢供给,促进生长发育和组织修复。(2)代谢作用:加速蛋白质合成;促进脂肪分解;升高血糖。同时,使机体的能量来源由糖转为脂肪代谢供给,促进生长发育和组织修复。 ①促进AA进入细胞,加强DNA、RNA的合成,使尿氮减少,呈正氮平衡; ②激活脂肪酶,促进脂肪分解、氧化供能,并使肢体脂肪量减少; ③抑制外周组织摄取和利用葡萄糖,减少其消耗,升高血糖; GH分泌过多时,可引起垂体性糖尿,并可能使B细胞衰竭。

  23. 生理作用: 生长激素 生长发育 ↓ GH ↓ 各组织细 胞生长介素 物质代谢 SM Somatomedin (GH受体) 蛋白质 脂肪 糖 促进AA 进入细胞 , 加速蛋 白质合成 抑制外周 组织利用 GS,使血 糖↑ 促进脂 肪分解 、供能 促进Ca2+、 P 、AA等进入 软骨细胞, 促 蛋白合成↑, 骨组织增殖、 骨化、生长 促进多种 组织, 细胞 分裂、增殖

  24. 2、作用机制 GH在血中有游离型和结合型(40-45%),后者与 生长素结合蛋白(GHBP:GHBP1、GHBP2)。 GH与SM受体 ① GH受体(GHR):其膜外部分的生物活性及氨 基酸序列与血浆中高亲和力的GHBP1相同。 ② SM(IGF)受体:胞内区有PTK活性部位 GH与其受体结合后,可直接促进生长发育;通过靶细胞生成生长介素(SM)(或称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Ⅰ、Ⅱ)间接促进生长发育。促进多种细胞分裂增殖,蛋白质合成。

  25. 诱导靶细胞产 生SM(IGF) GH 与肝、肾、软骨、骨胳 肌等组织GHR结合 与软骨、骨骼肌等 细胞上IGF受体结合 JAK-STAT途径等 跨膜信号转导系统 通过酶耦联受体或 G蛋白耦联受体介导 促进DNA转录 及蛋白质合成 促进生长发育、 促进物质代谢

  26. 3、GH分泌的调节 (1)下丘脑的调节: 受GHRH和GIH的双重调节。GHRH经常性作用。 (2)反馈调节: GH↑→ GHRH↓→GH↓; GHRH↑→ GHRH↓→GH↓; GH↑→SM↑→GIH↑→GH↓; (3)其它: 女性持续分泌,男性脉冲分泌; 慢波睡眠时,GH分泌增多; 血糖↓或血AA↑→GH↑、脂肪↑→GH↓ ; 激素:甲状腺素、雌激素、睾酮;(图)

  27. (二)催乳素(PRL)199个AA组成 PRL有较弱的促生长作用,生长素有较弱的泌乳始动作用。 1.生理作用 (1)促进乳腺发育,引起和维持泌乳 青春期乳腺的发育主要受雌激素、孕激素、GH、GC、T、PRL等的影响;妊娠期,PRL、雌激素与孕激素分泌增多,使乳腺进一步发育,具备泌乳能力,至分娩后雌激素与孕激素下降,PRL发挥始动和维持泌乳的作用。 妊娠期不泌乳的原因 图

  28. (2)对性腺的作用:PRL与卵巢中的PRL受体结合,剌激LH受体生成,LH与其受体结合后,促进排卵、黄体生成及雌激素、孕激素的分泌。小剂量的PRL对卵巢雌激素与孕激素的合成促进作用,大剂量PRL则有抑制作用。(2)对性腺的作用:PRL与卵巢中的PRL受体结合,剌激LH受体生成,LH与其受体结合后,促进排卵、黄体生成及雌激素、孕激素的分泌。小剂量的PRL对卵巢雌激素与孕激素的合成促进作用,大剂量PRL则有抑制作用。 闭经益乳综合征:高PRL→GnRH↓→FSH、LH↓ 哺乳期妇女很难再怀孕的原因 PRL可促进男性前列腺及精囊的生长,增强LH对间质细胞的作用,使睾酮合成增加。 (3)参与应激反应:ACTH、GH、PRL (4)对免疫的调节作用: PRL可刺激淋巴细胞增殖, B淋巴细胞产生抗体;T淋巴细胞又可产生PRL。

  29. 2.PRL分泌的调节 (1)下丘脑的调节: 受PRF和PIF双重调节,PIF经常性作用; TRH促进PRL分泌。 (2)反馈调节: PRL↑→兴奋多巴胺神经元→ DA(PIF)↑→GnRH↓→PRL↓ 妊娠时,雌激素↑→剌激PRL细胞→PRL↑ 泌乳反射(图) (三)促黑(素细胞)激素 MSH 1.生理作用:促进黑色素细胞中的酪氨酸转为 黑色素,促进皮肤和毛发颜色加深。 2.分泌调节: ①受MRF和MIF的双重调节 ②MSH的负反馈调节

  30. 二、神经垂体(产生神经垂体激素)(图) 下丘脑视上核和室旁核产生的升压素(VP)、催产素(OXT),先与运载蛋白结合形成复合物包于囊泡中,以轴浆运输的方式经下丘脑神经垂体束到达神经垂体贮存。当需要时释放。 VP和OXT均为九肽。 (一)升压素(VP)即ADH 生理作用:(通过AC-cAMP-PKA途径) 1、生理剂量:通过V2受体,起抗利尿作用 2、大剂量:通过V1受体,收缩外周小动脉门脉高压引起食道血管曲张出血和肺出血时常用ADH止血。 (二)催产素OXT 1、生理作用:分娩时剌激子宫收缩和在哺乳期促进乳汁排出。

  31. ①对乳腺作用:射乳反射(图);OXT使乳腺肌上皮细胞收缩,促进排乳;OXT营养乳腺,使哺乳期乳腺丰满。①对乳腺作用:射乳反射(图);OXT使乳腺肌上皮细胞收缩,促进排乳;OXT营养乳腺,使哺乳期乳腺丰满。 ② 对子宫的作用:OXT对非妊娠子宫较弱,而对妊娠子宫有促进收缩作用。低剂量产生节律收缩,大剂量产生强直收缩。但,OXT并非引起子宫收缩的始动因素。 ③对学习与记忆、痛觉调制、体温调节有作用。 2、OXT分泌的调节 在射乳反射过程中,可引起PRL、OXT释放,促进乳汁分泌与排出,加速子宫复原;也可引起下丘脑DA能神经元兴奋,使DA和β-内啡肽释放增多→GnRH↓→ FSH、LH↓→哺乳期停经;

  32. (三)催乳素和催产素的区别: ①催乳素由腺垂体分泌 催产素由神经垂体分泌 ②催乳素促进乳汁分泌 催产素促进乳汁排出 小结: (1)本节重点是生长素、催乳素、催产素及升压素的生理作用。 (2)注意催产素与催乳素的不同。

  33. 第三节 甲状腺 甲状腺是最大的内分泌腺,重20-25g 。它由单层上皮细胞围成的腺泡组成,腺泡上皮细胞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部分,腺泡腔内充满胶质。 一、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与代谢 四碘甲腺原氨酸(甲状腺素)T4 三碘甲腺原氨酸T3 逆T3(图) *原料:碘和甲状腺球蛋白(TG) 约含碘8000μg,占全身的90% TG为甲状腺上皮细胞分泌的。 *贮存:腺泡腔胶质

  34. (一)合成过程 (图) 1、腺泡聚碘: 血中[I-]为250μg/L,由Na+-I-转运体转运至胞内,继发性耗能,是由Na+-K+-ATP酶活动所至。 2、I-的活化: 微绒毛与腺泡腔交界处,I-在过氧化酶(TPO)的催化下,活化成I0 、I2 3、酪氨酸碘化与甲状腺激素的合成(耦联): 活化的碘取代TG上的酪氨酸残基上的氢,生成MIT和DIT。MIT+DIT=T3,2DIT=T4。 TPO是由甲状腺腺泡上皮细胞合成的含铁卟啉的蛋白质,其合成与活性受TSH调节。TPO参与碘的活化、碘化及合成(耦联),硫氧嘧啶与硫脲类药可抑制其活性。

  35. (二) 贮存、释放、运输和代谢 1.贮存:在TG上形成的甲状腺激素,贮存于腺泡腔的有胶质中,量大(可用50-120天)。TG上T4/T3=20/1 2.释放:需要TPO,使甲状腺上皮细胞的微绒毛伸出伪足吞饮含T4、T3的TG,TG与溶酶体融合,水解。 MIT、DIT脱碘,而T4、T3入血,T4占90%,T3活性大(图) 3.运输:99%与甲状腺结合球蛋白(TBG)结合,游离型T30.4%, T40.04%。 4.代谢:半衰期:T47天,T31.5天;脱碘是T4、T3降解的主要方式,80%T4脱碘后成为T3的来源。硒对脱碘酶的活性有重要影响

  36. 二、甲状腺激素的生物学作用 促进物质与能量代谢,促进生长与发育过程。 (一)对代谢的影响 1.产热效应 可提高组织的耗氧量和产热量。基础代谢率(BMR)升高。机制:①与Na+-K+-ATP酶活性有关 ②脂肪酸氧化↑→产热↑ 甲亢:烦热多汗,体温升高,BMR>正常值60-80%; 2.物质代谢:具双向作用。 (1)蛋白质代谢 生理剂量:促进蛋白质合成 大剂量:促进蛋白质分解,甲亢:消瘦,尿氮增加 小剂量:粘蛋白、粘液性水肿

  37. 2、糖代谢 促进糖吸收、糖异生、糖原分解→血糖↑ 促进糖的利用→血糖↓ 加强E、GC、GH和胰高血糖素的升糖作用3、脂肪代谢*促进脂肪酸氧化,增强CA与胰高血糖素对脂肪的分解作用*促进胆固醇合成<促进分解 (二)对生长发育的影响 甲状腺素是维持机体正常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激素。对大脑和骨的发育尤为重要。甲状腺素具有促进组织分化、生长与发育成熟的作用。甲状腺素和生长激素的促进作用有协同作用。

  38. 胚胎时缺碘或生后甲状腺功能低下的婴幼儿易患呆小症(克汀病):智力低下、身材矮小。(图)胚胎时缺碘或生后甲状腺功能低下的婴幼儿易患呆小症(克汀病):智力低下、身材矮小。(图) (三)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T3、T4提高CNS和交感神经的兴奋性(甲亢:多愁善感、喜怒失常、失眠多梦) (四)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T3、T4能增加心肌细胞膜上β-受体数和与CA的亲和力,使心率、心输出量和作功增加;能直接或间接地引起血管平滑肌舒张,外周阻力降低。 (五)其它:调节GH、性激素等分泌,对胰岛、甲状 旁腺及肾上腺皮质等内分泌腺的分泌有影响。 分析甲亢的临床表现

  39. 三、甲状腺功能的调节 (一)下丘脑-腺垂体-甲状腺轴 (图) 1.TSH对甲状腺的调节 *促进甲状腺激素合成和释放 *促进腺体细胞增生 甲亢患者有:人类刺激甲状腺免疫球蛋白(HTSL)(与TSH结构类似) 2.下丘脑对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调节 寒冷刺激→CNS递质NE →下丘脑TRH↑→腺垂体TSH↑→T3、T4↑ 应激刺激→下丘脑GHRIH↑→下丘脑TRH↓

  40. 3、甲状腺激素的反馈调节 甲状腺激素↑→腺垂体产生抑制性蛋白→TSH合成↓。 放线菌D与放线菌酮阻断 地方性甲状腺肿:缺碘引起(图) (二)甲状腺的自身调节 甲状腺根据血碘水平调节其自身对碘的摄取及合成甲状腺激素的能力,称为自身调节。 Wolff-Chaikoff效应:过量的碘所产的抗甲状腺聚碘作用。 (三)自主神经对甲状腺的影响 交感N促进 副交感N抑制 (图) 其它雌激素促进腺垂体上的TRH受体数量增多,使TSH分泌、GH与糖皮质激素抑制TSH合成

  41. 第四节 甲状旁腺和甲状腺C细胞 调节钙、磷代谢的激素:甲状旁腺素、降钙素、 1-25(OH)2VitD3 一、甲状旁腺素(PTH): PTH由甲状旁腺主细胞合成与分泌,84个氨基酸,分子量为9500,半衰期为20min。 (一)生理作用:升高血钙,降低血磷 1.对骨的作用:动员骨钙入血 ⑴快速效应:动员骨液中的钙入血图 ⑵延缓效应:(12-14h后)破骨细胞的活动增强,使钙、磷入血。

  42. 2.对肾作用 *促进远端肾小管对Ca2+的重吸收→尿Ca2+↓ *抑制近端肾小管对磷的重吸收→尿磷排出↑ 3.对肠道的作用:PTH活化肾内1α-羟化酶 促进小肠对Ca2+ 、磷的吸收 (二)分泌调节 1、主要受 Ca2+浓度的调节 钙受体 2、血磷↑ → PTH↑ Mg2+↓ → PTH↓ 生长抑素 →PTH↓ CA、PGE2 → PTH↑

  43. 二、降钙素(CT) 由甲状腺C细胞(滤泡旁细胞)分泌的肽类激素,由32个氨基酸,分子量为3400。 (一) 生理作用:降低血钙和血磷 *抑制破骨细胞的活动 *加强成骨细胞活动,骨盐沉积。 *抑制Ca2+、P、Na+、Cl-的重吸收。 (二)分泌调节 1、主要受 Ca2+浓度的调节 CT调节迅速。 2、进食使CT分泌增多 促胃液素→ CT↑

  44. 三、 1、25-(OH)2VitD3 VitD3是胆固醇的衍生物,也称胆钙化醇,可由食物中摄取,也可由皮肤(7-脱氢胆固醇)合成。 (一)生理作用 1、对小肠的作用:促进小肠粘膜对Ca2+ 、磷的吸收 2、对骨的作用:增强成骨细胞的活动→骨钙沉积; 增强破骨细胞的活动→骨钙溶解。 3、对肾的作用:促进Ca2+ 、磷的吸收 (二)分泌调节 1、血钙和血磷水平 2、PTH与肾羟化酶 3、其它 三种激素对血钙的调节 (图)

  45. 第五节 肾上腺的内分泌 肾上腺有皮质和髓质两部分,但在起源、结构和功能不同,是两个独立的内分泌腺体。 一、肾上腺皮质激素(图) 球状带:分泌盐皮质激素(醛固酮) 束状带:分泌糖皮质激素(皮质醇) 网状带:分泌性激素 肾上腺皮质的主要作用有两方面:盐皮质激素调节水盐代谢,维持循环血量和动脉血压;糖皮质激素调节糖、蛋白质、脂肪的代谢,提高机体对伤害性刺激的抵抗力。

  46. 1、合成过程: (图) 原料:胆固醇,场所:线粒体 2、运输: 75-80%与CBG结合 *皮质醇 15%与白蛋白 5%游离 成人清晨血清浓度为110-520nmol/L,半衰期为70分钟,尿中17-羟类固醇可反映肾上腺皮质分泌的水平。 *醛固酮:50%为游离. 成人清晨血清浓度为220-430nmol/L,半衰期为20分钟.

  47. (一)糖皮质激素(主要为皮质醇) 1.糖皮质激素的生物学作用:广泛而复杂 (1)对物质代谢的影响:促进蛋白、脂肪分解,促进糖异生、抑制糖利用。 ①糖代谢:促进糖异生,抑制糖的摄取和利用,抗 胰岛素作用。GC浓度过高则会出现糖尿。 艾迪生(Addison)病人则出现低血糖。 ②蛋白质代谢 促进肝外组织蛋白质分解,抑制蛋白质合成。使更多的AA成为糖异生的原料。GC浓度过高时,肌肉消瘦、骨质疏松、皮肤变薄、淋巴萎缩等 ③脂肪代谢:促进脂肪分解,体内脂肪重分布: 向心性肥胖(图)

  48. (2)有弱的保钠排钾功能 可降低肾小球入球小动脉阻力,促进肾脏排水: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者可出现“水中毒”。可促进远端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钠和排钾,有弱的保钠排钾功能。 (3)对血细胞的作用 RBC、血小板、中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 (4)循环系统:是维持BP稳定所必需 ①通过对儿茶酚胺的允许作用 ②抑制有舒血管的PG的合成 ③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 ④增强离体心肌的收缩力

  49. (5)参与应激反应(图) 应激反应是一种以ACTH和GC分泌增加为主,多种激素(GH、PRL、胰高血糖素、AVP及醛固酮等)共同参与的使机体抵抗力增强的非特异性反应。 (6)对胃肠道及肺的影响 *提高胃腺细胞对迷走神经及胃泌素的反应性,增强胃酸及胃蛋白酶原分泌 *促进胎儿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生成 *抑制纤维和胶原合成,使皮肤变薄、血管变脆 *抑制钙吸收,抑制骨生成 (7)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 影响电活动和递质合成,提高CNS的功能。 大剂量的GC有抗炎、抗过敏、抗中毒、抗休克作用。

  50. 2.糖皮质激素分泌的调节 (1)下丘脑-腺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图) *ACTH分泌呈日周期、脉冲式释放 基础分泌量、应激分泌量 清晨6-8时分泌最高,午夜最少。 *ACTH的作用 ①刺激糖皮质激素的分泌 ②诱导皮质激素合成酶的合成 ③刺激束状带与网状带细胞的生长发育 *ACTH的作用机制(图)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