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0 likes | 737 Views
花 中 此 物 似 西 施. 杜 鹃 鉴 赏. “ 杜 鹃 花 鉴 赏” 内 容 1. 唐代诗人白居易把杜鹃花称为 “花中西施” 它的观赏价值很高。 2. 从 18——20 世纪,西方列强不断对中国的杜鹃进行掠夺 。 3. 杜鹃花在中国分布较广,不同地区对杜鹃花的称呼有所不同; 4. 受杜鹃鸟影响,所以自古杜鹃花的文学作品总带有悲剧色彩。. 杜鹃属于杜鹃花科,大多数属于常绿乔木或灌木,分布广泛。. 闲折两枝持在手,细看不似人间有。 花中此物似西施,芙蓉芍药皆嫫母。 ——— 白 居 易. 回看桃李都无色, 映得芙蓉不是花。
E N D
花 中 此 物 似 西 施 杜 鹃 鉴 赏
“ 杜 鹃 花 鉴 赏” 内 容 1. 唐代诗人白居易把杜鹃花称为“花中西施”它的观赏价值很高。 2. 从18——20世纪,西方列强不断对中国的杜鹃进行掠夺 。 3. 杜鹃花在中国分布较广,不同地区对杜鹃花的称呼有所不同; 4. 受杜鹃鸟影响,所以自古杜鹃花的文学作品总带有悲剧色彩。
杜鹃属于杜鹃花科,大多数属于常绿乔木或灌木,分布广泛。杜鹃属于杜鹃花科,大多数属于常绿乔木或灌木,分布广泛。
闲折两枝持在手,细看不似人间有。 花中此物似西施,芙蓉芍药皆嫫母。 ——— 白 居 易 回看桃李都无色, 映得芙蓉不是花。 ——— 白 居 易 比 时 逢 国 色 , 何 处 觅 天 香。 ————白 居 易 好 差 青 鸟 使 ,封 作 百 花 王 。 ————白 居 易 白居易(772--846),晚唐著名诗人对杜鹃花一直情有独钟,一直想把杜鹃花列为“花中之王”,并且把杜鹃花称为“花中西施”。 1.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把杜鹃花称为 “花中西施”。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一生喜爱花木,对杜鹃花尤其钟爱。公元808年,朝廷权贵恶白居易非谏官而职言事,贬他为江洲司马。在江西九江,43岁的白居易写下了长诗《山石榴寄元稹》,盛情赞美杜鹃。白居易从江洲谪所调升忠州(今四川忠县)刺史时,宁可少带衣物和家什,却带上了从庐山挖下的杜鹃花,千里迢迢,把杜鹃花移栽到了忠州的大地上。深爱杜鹃花,白居易是深深寄托了他自己的情趣和意志的,白居易千里移杜鹃被传为佳话。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一生喜爱花木,对杜鹃花尤其钟爱。公元808年,朝廷权贵恶白居易非谏官而职言事,贬他为江洲司马。在江西九江,43岁的白居易写下了长诗《山石榴寄元稹》,盛情赞美杜鹃。白居易从江洲谪所调升忠州(今四川忠县)刺史时,宁可少带衣物和家什,却带上了从庐山挖下的杜鹃花,千里迢迢,把杜鹃花移栽到了忠州的大地上。深爱杜鹃花,白居易是深深寄托了他自己的情趣和意志的,白居易千里移杜鹃被传为佳话。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
马缨花杜鹃 一 丛 千 朵 压 栏 干 ,剪 碎 红 绢 却 作 团。
马缨花杜鹃 “花中此物似西施,芙蓉芍药皆嫫母”。——白居易
红 似 朝 霞 照 人 间; 白 若 琼 岛 堪 比 雪。
2. 从18——20世纪,西方列强不断对中国的杜鹃进行掠夺 18——20世纪中叶,西方许多国家屡次派人前往云南、四川,采走了大量的杜鹃花标本和种苗:包括法国的传教士法盖斯、英国爱丁堡植物园的园丁福雷斯特以及早在1843年英国伦敦园艺学会派出的福琼。特别是英国的福雷斯特曾先后7——8次,把309种杜鹃新种,引入英国爱丁堡皇家植物园;1919年他把在云南发现的高25米、胸径87厘米、树龄高达280年的古株“杜鹃巨人”大树杜鹃砍倒,锯了一个圆盘状的木材标本带回国,陈列在伦敦大英博物馆里公开展出,一时轰动了世界。 82年3月,在距“杜鹃巨人”不远的高黎贡山上又发现了一株高于25米、基径3.07米、树龄500年以上的大树杜鹃,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杜鹃花之王。正是福雷斯特从中国进行的园艺植物引进,给英国园林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福雷斯特把大树砍倒,锯了一个圆盘状的木材标本带回国,陈列在伦敦大英博物馆里,公开展出,一时轰动了世界。(1982年3月,在距“杜鹃巨人”不远的高黎贡山上又发现了一株高于25米、基径3.07米、树龄500年以上的大树杜鹃,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杜鹃花之王。)。同时此举也使爱丁堡植物园成为世界上研究杜鹃花植物的中心和收种杜鹃花最多的植物园,该园现有我国产的杜鹃花植物300余种,据说有些种类在我国已经找不到了。据我国杜鹃花科植物专家冯国楣在英国的考察,当地没有一个庭园不种杜鹃花;而且不管国家的还是私人的花园栽培它,往往不止一两亩,而是几公顷到十几公顷。而在美国在19世也曾经出现过“杜鹃热”,来自中国的喜马拉亚杜鹃几乎要取代美国原有的植物群。
西方列强打死掠夺中国的杜鹃资源 25米高的大树杜鹃基茎被砍伐并盗走大树墩展在大英博物馆
3. 杜鹃花在中国分布较广,不同地区对杜鹃花的称呼有所不同; 1) 大多数地区称它为杜鹃花(学名)。 2) 藏族人民称它为 “格桑花”。 3) 彝族人民称它为“索玛花”。 4) 朝鲜族称它为“金达莱”。 5) 江南一带称它为“映山红”。 6) 东北地区(尤其是大兴安岭地区)它为“兴安杜鹃”
藏语把杜鹃称作“格桑花”,藏语中“格桑”是好时光之意,有一个美丽的传说:不管是谁,只要找到了八瓣格桑花,就找到了幸福。藏语把杜鹃称作“格桑花”,藏语中“格桑”是好时光之意,有一个美丽的传说:不管是谁,只要找到了八瓣格桑花,就找到了幸福。
杜鹃花在朝鲜叫做“金达莱”,是“永久开放的花”之意,她是朝鲜的国花。杜鹃花在朝鲜叫做“金达莱”,是“永久开放的花”之意,她是朝鲜的国花。
我国东北的杜“兴安杜鹃”大都生长在松树下。我国东北的杜“兴安杜鹃”大都生长在松树下。
我 国 江 南 一 带 把 杜 鹃 花 叫 做 “ 映山红 ”。
电影《闪闪的红星》中潘东子妈妈唱到:“若要盼的红军来,满山开遍映山红。”电影《闪闪的红星》中潘东子妈妈唱到:“若要盼的红军来,满山开遍映山红。”
各地纷纷举办“杜鹃花节”来招商引资,以“杜鹃花搭台、经贸唱戏”。各地纷纷举办“杜鹃花节”来招商引资,以“杜鹃花搭台、经贸唱戏”。
贵州省滇西、大方交界处的百里杜鹃每年都吸引大量的游客来这里观赏。贵州省滇西、大方交界处的百里杜鹃每年都吸引大量的游客来这里观赏。 真是杜鹃搭台,经贸唱戏。
4. 受杜鹃鸟影响,所以自古杜鹃花的文学作品总带有悲剧色彩。 ( 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杜鹃被诗人词客称为“天地间愁种子”。) 关于杜鹃花和杜鹃鸟,还有一个凄美的传说:远古时蜀国国 王杜宇,很爱他的百姓,禅位后隐居修道,死了以后化为子规鸟又 名子鹃,人们便把它称为杜鹃鸟,也就是布谷鸟。每当春季,杜鹃 鸟就飞来提醒老百姓“快快布谷!快快布谷!”嘴巴啼得流出了血, 鲜血洒在地上,染红了漫山的杜鹃花,由此杜鹃花也就得了另一个 美名“映山红”。其实,人们认为杜鹃鸟啼血只是一种误会,它的口 腔上皮和舌部都为红色,而且凑巧在杜鹃鸟高歌之时,正是杜鹃花 盛开之际;人们见杜鹃花那样鲜红,便把这种颜色说成是杜鹃鸟啼 的血。 所以自古以来,中国文人写杜鹃必然带有悲凉色彩,似乎这已 经是不成文的规定了。
宣城见杜鹃花 李白 【唐】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 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 辛弃疾 【宋】 绿树听鹈鴂,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算未抵人间离别。马上琵琶关塞黑。更长门、翠辇辞金阙。看燕燕,送归妾。 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正壮士、悲歌未彻。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谁共我,醉明月。 辛弃疾【宋】
锦 瑟 李商隐 【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庄子做梦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醒后发现自己还是庄子,于是不知道自己到底是梦到庄子的蝴蝶呢,还是梦到蝴蝶的庄子。后以“庄生梦蝶”比喻梦幻迷离、往事追忆,或梦中佳趣。 李商隐【唐】 金 陵 驿 文天祥【宋】 从此别却江南路, 化作啼鹃带血归。 琵 琶 行 白居易【唐】 其间旦暮闻何物? 杜鹃啼血猿哀鸣。 白居易【唐】 文天祥【宋】
踏 莎 行 秦少游【宋】 可堪孤馆闭春寒, 杜鹃声里斜阳暮。 秦 少 游【宋】 杜 鹃 花 杨万里 【宋】 泣露啼红作么生?开时偏值杜鹃声。 杜鹃口血能多少,恐是征人滴泪成。 杨万里 【宋】
紫 鹃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将林黛玉亲如姐妹的知心丫环起名紫鹃,就有啼血杜鹃的寓意,暗示女主人公不单纯是一位美丽多情、敏感善良、富于诗人气质与才情的少女,而是承载了几千年中华文化厚重负荷的一个永恒的诗性象征,一种富于典型意义的审美境界;从这一形象中,我们仿佛可以看到中国古代许多文士淡淡的背影。
即使到了现代,仍然有许多人把杜鹃作为发泄“忧伤、悲情”的道具。即使到了现代,仍然有许多人把杜鹃作为发泄“忧伤、悲情”的道具。 白先勇《那片血一般红的杜鹃花》
电视连续剧《危情杜鹃》故事讲述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情感战争,突然降临在一对夫妻皆是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的恩爱家庭,丈夫被一名女大学生所暗恋,对方居然处心积虑、用网名“啼血杜鹃”在网上与男主人互通电子邮件,最后还以保姆的身份打入其家庭,最终导致他婚姻破裂。在剧中,也有“小保姆”为主人家赠送许多杜鹃花的片段,预示她的前途叵测。电视连续剧《危情杜鹃》故事讲述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情感战争,突然降临在一对夫妻皆是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的恩爱家庭,丈夫被一名女大学生所暗恋,对方居然处心积虑、用网名“啼血杜鹃”在网上与男主人互通电子邮件,最后还以保姆的身份打入其家庭,最终导致他婚姻破裂。在剧中,也有“小保姆”为主人家赠送许多杜鹃花的片段,预示她的前途叵测。
以前凡写杜鹃,必须花 鸟相联系,且笔调凄凉,俨 然成为不成文的规定; 但这一常规却被周瘦鹃 打破了,他的《杜鹃枝上 杜鹃啼》颇具影响的文章, 文章一改陈习旧制,无论 是切题或是立意都焕然一新。 文学家、园艺学家周瘦鹃先生
周瘦鹃先生的《杜鹃枝上杜鹃啼》是解释道其实杜鹃鸣声的哀切,那是出于对催促“农耕”的挚诚,是怕农家误了农事而焦迫的“垂涕而道”!多好的一种鸟!周瘦鹃先生的《杜鹃枝上杜鹃啼》是解释道其实杜鹃鸣声的哀切,那是出于对催促“农耕”的挚诚,是怕农家误了农事而焦迫的“垂涕而道”!多好的一种鸟!
杜 鹃 鸟 杜鹃鸟:“你们别冤枉杜鹃花,其实我啼叫时嘴里的红色不是在流血,那是我口腔的红色粘膜。”
杜 鹃 鸟 杜 鹃 花 杜 鹃 鸟 一 名 两 冠 杜 鹃 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