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k likes | 1.6k Views
第 19 章 铜副族和锌副族. 1. 2. 主 要 内 容. 铜副族元素. 锌副族元素. 铜副族( ⅠB ):. 原子核外价层电子的构型 : ( n - 1 ) d 10 n s 1. 常见氧化态 : 铜 (+ 1 ,+ 2 ) 银 (+ 1 ) 金 (+ 1 ,+ 3 ). 铜 Cu. 单质铜,黄铜矿 CuFeS 2 ,辉铜矿 Cu 2 S. 铜在地壳中的质量分数为 0.005 % 。. 银 Ag.
E N D
第 19 章 铜副族和锌副族
1 2 主 要 内 容 铜副族元素 锌副族元素
铜副族(ⅠB): 原子核外价层电子的构型 : (n-1)d10 ns1 常见氧化态: 铜 (+1,+2 ) 银 (+1) 金 (+1,+3)
铜Cu 单质铜,黄铜矿 CuFeS2,辉铜矿 Cu2S 铜在地壳中的质量分数为0.005%。 银Ag 单质银,闪银矿 Ag2S,角银矿 AgCl 银在地壳中的质量分数为7 10-6 % 。 金Au 单质金,以极分散形式分布于岩石中。 金在地壳中的质量分数为1.1 10-7 %。
原子核外价层电子的构型 : n-1 d10 ns2 ( ) 常见氧化态: 锌和镉+2 汞+2 、+1 Hg22+ ( ) 锌副族 ( ⅡB): Zn Cd Hg
锌Zn 闪锌矿 ZnS,菱锌矿 ZnCO3,锌在地壳中 的质量分数为0.0075 %。 镉Cd 极少单独存在,以 CdS 形式混生于闪锌矿 中,在地壳中的质量分数为1.110-5 %。 汞Hg 辰砂,又名朱砂,HgS,在地壳中的质量 分数为5 10-6 %。
19 - 1铜副族元素 19 - 1 - 1铜副族元素单质 1 铜副族元素单质的性质 (1)物理性质 铜副族元素属于重金属,导电性和 导热性在所有金属中是最好的,银占首 位,铜次之。
均具有很好的延展性, 1 g 金可抽成 3 km 长的丝或压成厚度约为0.0001 mm 的金箔。 铜副族元素之间、铜副族元素与其他 金属都很容易形成合金,例如: 黄铜 Cu -Zn 合金 白铜 Cu -Ni 合金 青铜 Cu -Zn -Sn 合金
Cu 与含有 CO2的潮湿的空气反应,生成绿色Cu OH 2 •CuCO3。 ( ) 2 Cu + O2 + H2O + CO2 ——Cu OH 2 •CuCO3 ( ) (2)化学性质 铜副族元素的金属性远比碱金属的弱, 且其金属性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减弱。
空气中若含有 H2S 气体,与银接触后, 银的表面很快会生成一层Ag2S 黑色薄膜 而使银失去银白色光泽。 铜、银、金都不能与稀盐酸或稀硫酸 作用而放出氢气。
Cu + 4 HNO3(浓)—— Cu NO3 2 + 2 NO2↑ + 2 H2O ( ) 3 Cu + 8 HNO3(稀)—— 3 Cu NO3 2 + 2 NO↑ + 4 H2O ( ) 铜和银可溶于硝酸或热的浓硫酸: Cu + 2 H2SO4(浓)—— CuSO4 + SO2↑ + 2 H2O
金的金属活性最差,只能溶于王水中: Au + 4 HCl + HNO3 —— H[AuCl4] + NO↑+ 2 H2O 铜在红热时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 氧化铜,在高温下又分解为 Cu2O。 银和金没有铜活泼,高温下在空气中 也是稳定的。
2Cu + 8 CN- + 2H2O —— 2Cu CN 43- + 2OH- + H2↑ ( ) 2 Cu + 8 NH3+O2 +2 H2O —— 2 [Cu NH3 4]2+ + 4 OH- ( ) Cu与一些强配体作用放出 H2,如 CN-: Cu 与配位能力较弱的配体作用时,要在 氧气存在下方能进行:
4 Ag + 8 CN―+O2 +2 H2O —— 4 [Ag CN 2]―+ 4 OH- ( ) 4 Au + 8 CN―+O2+2 H2O —— 4 [Au CN 2]―+ 4 OH- ( ) Ag,Au 也可以在有氧气存在下,与强 配体作用:
2 铜副族元素的提取 (1)铜的冶炼 将矿石粉碎,以增大接触面积, 采用“浮选法” 将 Cu 富集到 15 ~ 20%。 将得到的精矿焙烧,除去部分的硫和挥发性杂质,并使部分硫化物氧化成氧化物:
2 CuFeS2 + O2 —— Cu2S + 2 FeS + SO2 2 FeS + 3O2 —— FeO + 2 SO2 将焙烧过的矿石与沙子混合,在反射炉 中加热到 1273 K 左右,FeS 进一步氧化为 FeO,大部分 FeO与 SiO2 形成熔渣 FeSiO3 ,浮于上层: FeO + SiO2 —— FeSiO3
Cu2S 和剩余的 FeS 熔融在一起形成所谓 “冰铜”,冰铜较重,沉于下层。 将冰铜放入转炉熔炼,鼓入大量的空气, 得到大约含铜 98% 的粗铜。 2 Cu2S+ 3 O2 ——2 Cu2O + 2SO2 2 Cu2O + Cu2S—— 6 Cu + SO2 ↑
工业上采用电解法将粗铜精炼以除去杂 质。在一个盛有 CuSO4和H2SO4混合物溶 液的电解槽中,以粗铜为阳极,纯铜为阴极 进行电解: 阳极反应: Cu (粗铜)—— Cu2+ +2e― 阴极反应: Cu2+ +2e― —— Cu(精铜,99.95%)
4 Ag + 8 NaCN + 2 H2O + O2 —— 4 Na[Ag CN 2] + 4 NaOH ( ) Ag2S + 4 NaCN —— 2 Na[Ag CN 2] + Na2S ( ) (2)银和金的提取 以游离态和以化合态的银都可以用氰化 钠浸取:
2 [Ag CN 2]-+ Zn —— [Zn CN 4]2-+ 2 Ag ( ) ( ) 再用锌等较活泼的金属还原即可得到 单质银: 从矿石中炼金的方法有两种,即汞齐 法和氰化法。
4 Au + 8 CN-+ 2 H2O + O2 —— 4 [Au CN 2 ]-+ 4 OH- ( ) 汞齐法将矿石粉与汞混合生成金汞齐,加 热时汞挥发掉即得到单质金。 氰化法提金首先用氰化钠浸取矿粉,将金 溶出:
再用锌还原 [Au CN 2 ]- 得单质金: ( ) ( ) 2 [Au CN 2 ]- + Zn—— [Zn CN 4 ]2- + 2 Au ( ) 或者电解 Na[Au CN 2] 溶液,在阴极上 得到金: ( )
阴极主要反应: [Au CN 2]― + e― ——Au + 2CN― ( ) 阳极主要反应: CN― + 2OH―― 2e― ——CNO― + H2O 2CNO― + 4OH― ― 6e― —— 2CO2 + N2 + 2H2O
氧化亚铜可以通过在碱性介质中还原 Cu Ⅱ化合物得到。 ( ) 19 - 1 - 2铜的化合物 1 氧化数为 +1 的化合物 (1)氧化物和氢氧化物
2[CuOH4]2-+ CH2OHCHOH4CHO —— Cu2O ↓+ CH2OHCHOH4COOH + 2H2O + 4OH- ( ) ( ) ( ) 用葡萄糖作还原剂时,反应如下:
Cu2+和酒石酸根C4H4O62- 的配位化合 物,其溶液呈深蓝色,有机化学中称为斐林 (Fehling)溶液。 斐林溶液可用来鉴定醛基,其现象是生 成红色的Cu2O沉淀。
实验室里,Cu2O可由CuO热分解得到 4 CuO —— 2 Cu2O + O2 ↑ Cu2+盐的碱性溶液与其它还原剂反应, 也得到 Cu2O,如与联氨反应: 4 Cu2++ 8 OH- + N2H4—— 2 Cu2O↓ + N2↑+ 6 H2O
Cu2O基本属于共价化合物,不溶于水。 Cu2O呈弱碱性,溶于稀酸,并立即歧 化为Cu和Cu2+: Cu2O + 2H+—— Cu ++ Cu2++ H2O Cu2O十分稳定,在1235 ℃ 熔化但不 分解。
Cu2O + 4 NH3+ H2O —— 2 [CuNH32]++ 2OH- ( ) Cu2O溶于氨水,生成无色的络离子: 铜的 +1 价氢氧化物很不稳定,易脱水 变为相应的氧化物 Cu2O。 用 NaOH 处理 CuCl 的冷盐酸溶液时, 生成黄色的 CuOH 沉淀,但沉淀很快变为 橙色,最后变为红色成为 Cu2O。
(2)卤化物 CuCl,CuBr和CuI均为白色,都是难 溶化合物,且溶解度依次减小。 CuCl,CuBr和CuI都可以通过二价铜 离子在相应的卤离子存在的条件下被还原: 2 Cu2++ 4 I-—— 2 CuI ↓ + I2
在热的浓盐酸中,用铜粉还原 CuCl2,生成土黄色的 [CuCl2]–: Cu2+ + Cu + 4Cl– —— 2[CuCl2]– 用水稀释 [CuCl2]–溶液,能得到难溶的 CuCl 白色沉淀: 2[CuCl2]– —— CuCl + Cl–
CuCl 不溶于硫酸、稀硝酸,但可溶 于氨水、浓盐酸及碱金属的氯化物溶液 中,形成 [Cu NH32]+, [CuCl2]-, [CuCl3]2- 或 [CuCl4]3- 等配离子。 ( )
S2–的离子半径比 O2–的大,更易失电 子,因此 S2– 与 Cu Ⅰ间的极化作用更强, 硫化物呈深色,水中溶解度比相应的氧化物 小。 ( ) (3) 硫化物 硫化亚铜 Cu2S 是黑色物质,难溶于水。 用金属单质与 S 直接化合生成硫化物,也可以向 Cu Ⅰ溶液中通入 H2S 制备硫化 物。 ( )
3 Cu2S+16 HNO3 —— 6 Cu NO32+ 3 S + 4 NO ↑+ 8 H2O ( ) Cu2S+ 4 CN- ——2 [CuCN 2]-+ S2- ( ) Cu2S 只能溶于浓、热硝酸或氰化钠(钾)溶液中:
[Cu NH3 2]+ 不稳定,遇到空气则变成 深蓝色的[Cu NH3 4]2+: ( ) ( ) (4) 配位化合物 Cu+ 可与单齿配体形成配位数为 2、3、 4 的配位化合物,由于 Cu+ 的价电子构型为 d10,所以配位化合物不会由于 d-d 跃迁而产 生颜色。
( ) 4 [Cu NH3 2]++ O2 + 8 NH3 + 2 H2O —— 4 [Cu NH3 4]2++ 4 OH- ( ) 利用这个性质可除去气体中的痕量 O2。
[Cu NH3 2]+ + CO + NH3 —— [Cu CO NH3 3]+ ( ) ( ) ( ) 在合成氨工业中常用醋酸二氨合铜(Ⅰ)溶液吸收能使催化剂中毒的 CO 气体:
2Cu NO3 2 —— 2CuO + 4 NO2 ↑+ O2↑ ( ) 2 氧化数为 +2 的化合物 (1)氧化物和氢氧化物 氧化铜 CuO,可由某些含氧酸受热 分解或在氧气中加热铜粉而制得: 2Cu + O2 —— 2 CuO
△ 4 CuO —— 2 Cu2O + O2↑ CuO 属于碱性氧化物,难溶于水,可溶于酸: CuO + 2 H+—— Cu2+ + H2O CuO 的热稳定性较好,加热到 1000 ℃ 时分解。 CuO 具有氧化性,高温下可被一些还原 剂还原。
CuSO4 + 2 NaOH —— Cu OH 2↓ + Na2SO4 ( ) 可溶性的 Cu Ⅱ盐中加入强碱,得到蓝绿色的氢氧化铜: ( )
Cu OH 2不稳定,加热分解: ( ) ( ) Cu OH 2 —— CuO + H2O Cu OH 2+ 4 NH3•H2O —— [Cu NH3 4]2+ + 2OH– + 4 H2O NH4+ ( ) ( ) 在 NH4+ 存在时,氢氧化铜可溶于氨水 形成铜氨配离子:
Cu OH 2略显两性,既可溶于酸,也可溶于过量的浓碱溶液中: ( ) Cu OH 2+ H2SO4 —— CuSO4+ 2 H2O ( ) Cu OH 2+ 2 NaOH —— Na2[Cu OH 4] ( ) ( )
(2)卤化铜 CuF2 白色, CuCl2 黄褐色和 CuBr2 黑色 ,带有结晶水的 CuF2•2 H2O 蓝色和蓝绿色的 CuCl2•2 H2O 。 无水 CuCl2为无限长链结构。每个 Cu 处于 4 个 Cl 形成的平面正方形的中心:
CuCl2稀溶液显蓝色,这是因为溶液中存在 [Cu H2O 4]2+的缘故: ( ) [CuCl4]2― + 4 H2O —— [Cu H2O 4]2+ + 4 Cl― ( ) CuCl2 易溶于水,在很浓的CuCl2 水溶 液中,可形成黄色的[CuCl4]2-: Cu2+ + 4 Cl-—— [CuCl4]2-
2 CuCl2 • 2H2O —— Cu OH 2 • CuCl2+ 2 HCl↑+ 2 H2O ( ) HCl 气流 2CuCl2 ———— 2 CuCl + Cl2 ↑ △ CuCl2 • 2H2O 受热时分解: 由于脱水时发生水解,所以用脱水方法制备无水CuCl2时,要在HCl气流中进行。无水 CuCl2进一步受热:
(3)含氧酸的铜盐 无水CuSO4 为白色粉末,易溶于水,有很强的吸水作用,吸水后显出水合铜离子的特征蓝色。 此特性用来检验一些有机物如乙醇、乙醚等中的微量水分。也可用作燥剂。
CuSO4 在 650 ℃ 下部分发生分解成 CuO,SO3,SO2及 O2。 CuSO4 具有杀菌能力,被用于蓄水池、游泳池以防止藻类生长。与石灰乳混合配制的波尔多液,农业上用来消灭植物病虫害。
Cu2+ 与单齿配体一般能形成配位数 4 的正方形配位单元,如: [Cu NH3 4]2+ ,[Cu H2O 4]2+, [CuCl4]2-。 ( ) ( ) (4) 配位化合物 Cu2+ 为d9 构型,有一个成单电子,具有顺磁性。由于可以发生d-d 跃迁,化合物都有颜色,比如,CuSO4 • 5H2O 和许多水合铜盐都是蓝色。
O H O C NH Cu Cu 2– HN O H NH C O 此外,Cu2+ 还可以与一些有机配体,如缩二脲 NH2CONHCONH2 与CuSO4反应呈现特征紫色,生成下列两种离子:
O C NH Cu HN 2– NH C O 此外,Cu2+ 还可以与一些有机配体,如缩二脲 NH2CONHCONH2 与CuSO4反应呈现特征紫色,生成下列两种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