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0 likes | 1.29k Views
第一章恐怖主義概述. 第一節恐怖主義的定義 第二節恐怖主義的起因 第三節恐怖主義的類型 第四節恐怖主義的特性 第五節恐怖主義的發展. 緒 論. 國際社會的安全與和平,是確保世界秩序與經濟穩定的必要條件。面對安全環境的變化,恐怖攻擊事件接二連三發生,我們很難置身事外,在地球村內,安全議題更是牽一髮而動全身,而恐怖主義勢必成為影響人類安全重要的課題。. 圖片來源 article.pchome.net/00/07/21/81/index_2.phtml?31,0. 美國遭到恐怖份子攻擊受到國際間的重視. 恐怖主義概述. 第一節 恐怖主義的定義
E N D
第一章恐怖主義概述 第一節恐怖主義的定義 第二節恐怖主義的起因 第三節恐怖主義的類型 第四節恐怖主義的特性 第五節恐怖主義的發展
緒 論 國際社會的安全與和平,是確保世界秩序與經濟穩定的必要條件。面對安全環境的變化,恐怖攻擊事件接二連三發生,我們很難置身事外,在地球村內,安全議題更是牽一髮而動全身,而恐怖主義勢必成為影響人類安全重要的課題。 圖片來源article.pchome.net/00/07/21/81/index_2.phtml?31,0
恐怖主義概述 第一節 恐怖主義的定義 第二節 恐怖主義的起因 第三節 恐怖主義的類型 第四節 恐怖主義的特性 第五節 恐怖主義的發展
2003.5.12車臣自殺性襲擊案現場 2003.2.7哥倫比亞發生汽車炸彈爆炸事件 北非遭綁架的歐洲遊客獲釋 沙國首都利雅德爆炸案現場 2003.5.16摩洛哥連續爆炸事件現場 非傳統軍事作戰
恐怖主義至今仍沒有一致的定義? 一、因為不同學者專家有不同的價值觀,對於危害社會大眾的 恐怖暴行,採取保守的看法或主觀的論點也都因人而異。 二、每個不同的時空背景,恐怖活動都有其不同階段的因素,也許是宗教信仰、民族意識或政治理念差異,讓恐怖主義以不同的面貌呈現,很難從單一的恐怖攻擊事件去涵蓋其他意義。 三、近年來,恐怖份子所採取的攻擊行動產生很大的變化,有人將其歸屬於「非傳統」、「不對稱」方式的戰爭,使得恐怖主義的定義更加混淆。
美國著名學者亞力克斯.施米德(Alex Schmid)於其所著《政治恐怖主義》一書中,分析1936~1982年間,學者所提出的109個恐怖主義定義的內容,在所有要素中,依統計其出現的頻率前10項
為了尋求政治目的,恐怖主義通常會透過以下三種途徑:為了尋求政治目的,恐怖主義通常會透過以下三種途徑: 一、將恐怖主義視為「弱者的武器」,透過恐怖活 動對擁有強勢力量的敵方,施以出其不意的攻擊,逼迫強勢敵方做出妥協。 二、將恐怖主義視為彰顯其政治訴求的有效途徑,一方面利用恐怖攻擊行動表明訴求,以爭取恐怖組織內部認同;另一方面,製造恐怖活動,破壞對方內部團結,使其主政者三承受壓力,迫其讓步。 三、以恐怖主義做為挑戰現有體制,勾勒未來新秩 序的必要手段。
第二節 恐怖主義的起因 一、文明的差異與宗教的衝突 二、國際社會間的失序現象 Google圖片搜尋 例如:歐洲媒體刊登有關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的諷刺漫畫,引起示威者燒丹麥國旗
丹麥報紙刊登諷刺回教先知默罕默德的事件 從歐盟的角度,處理這一事件必須維護它境內國家新聞言論與表達意見的自由,俾以避免傷害歐洲的民主機制。 然而,回教國家認為已因歐洲媒體刊登諷刺漫畫使穆斯蘭教受到極度醜化,無法輕易原諒歐盟國家。
以色列與巴勒斯坦之間的問題,兩者間的糾葛已有數千年的歷史,兩者間層出不窮的衝突與暴力事件,經由媒體的披露與報導,使國際社會充分感受到中東局勢的不穩與恐怖攻擊的威脅,也因此被稱之為「世界火藥庫」。以色列與巴勒斯坦之間的問題,兩者間的糾葛已有數千年的歷史,兩者間層出不窮的衝突與暴力事件,經由媒體的披露與報導,使國際社會充分感受到中東局勢的不穩與恐怖攻擊的威脅,也因此被稱之為「世界火藥庫」。 加薩走廊殖民區居民不願搬走,並用鐵絲網阻止以色列安全部隊進入,圖中的軍人正在剪斷鐵絲網。大紀元國際新聞 http://tong.ziyoulonglive.com/dm/uggc/jjj.rcbpugvzrf.pbz/o5/5/8/16/n1019902.htm
著名的社會學家杭亭頓(Samuel P. Huntington)在他所寫的《文明衝突以及世界秩序的重建》一書中,多次提到「全球文明」,甚至大膽預言冷戰結束後的國際社會,很可能因不同的種族、宗教、部落、地域,在不同層次的文化上表現出差異性,造成彼此間的衝突與對立。雖然有部分學者持不同的意見,但因極端主義所採取的恐怖攻擊行動,引發了區域間的緊張甚至戰爭,卻是不爭的事實。
朝鮮半島為例,令人憂心的南韓與北韓就把武器向著對方,北韓還經常有些挑臖釁的動作,因而造成,國際間的紛爭,雖然有聯合國或強國出面停協商,但是問題是否獲得解決,誰也不敢保證。朝鮮半島為例,令人憂心的南韓與北韓就把武器向著對方,北韓還經常有些挑臖釁的動作,因而造成,國際間的紛爭,雖然有聯合國或強國出面停協商,但是問題是否獲得解決,誰也不敢保證。 2006.7.5北韓不理會國際社會的勸告,連續發射了七枚近程、中程和遠程的導彈,引起國際間的一片譁然和嚴重關注。Google搜圖
2004年12月21日回教激進分子用火箭筒和迫擊砲攻擊,伊拉克北部摩蘇爾的美軍基地餐廳,由於正值用餐時間,餐廳中擠滿人,造成至少22死、57傷。2004年12月21日回教激進分子用火箭筒和迫擊砲攻擊,伊拉克北部摩蘇爾的美軍基地餐廳,由於正值用餐時間,餐廳中擠滿人,造成至少22死、57傷。
第二節 恐怖主義的類型 美國把它稱為「灰色戰爭」、「非常規戰爭」,日本將其稱之為21世紀的「非對稱性戰爭」,歐洲則以「第4代戰爭」來形容這宛如就是一場「另類的戰爭」,一種很難辨別真正的敵人、找到準確戰場以及給予勝負定義,並制定統一標準的混亂衝突。
以主體分類可以把恐怖主義分為: 國家恐怖主義、團體恐怖主義及個人恐怖主義。 以性質分類可以把恐怖主義分為 極左派恐怖主義 、極右派恐怖主義 、民族主義型恐怖主義及科技型恐怖主義
國家恐怖主義:是指以國家為主體實施的恐怖主義。一個國家的中央集權政府建立以來,統治者就把恐佈主義做為推行內政及外交的政策工具之一。國家恐怖主義:是指以國家為主體實施的恐怖主義。一個國家的中央集權政府建立以來,統治者就把恐佈主義做為推行內政及外交的政策工具之一。
團體恐怖主義:恐怖主義不能僅以宗教信仰、政治主張的熱情維繫,恐怖組織還要靠人力、物力、財力的支持,並透過建制式的行政編組分工、有決策團體或領導階層,藉著科技、資訊與金融系統擴展和強化組織的發展,依行為準則從事的恐怖活動。 http://www.ym.edu.tw/cge/91project/Speech911220.htm 個人恐怖主義 :是指沒有組織系統的個人,基於特殊政治主張進行的恐怖活動。
極左派恐怖主義:該組織政治目標超越於其他因素,屬意識型態恐怖主義。 極右派恐怖主義: 該組織雖然並非全然崇尚暴力與非理性,但對政府、種族間、外來移民,會採取計畫性的騷擾以達恐嚇的效果,因其主張具有一定的煽動性與影響力,易造成恐怖暴力事件。 民族主義型恐怖主義: 此類恐怖主義,以種族與宗教為其政治目標,掀起狂熱的政治熱情,通常藉由暴力方式,引發大規模衝突,以達到威脅、恐嚇主政當局。 科技型恐怖主義: 科技資訊的不斷演進,使恐怖份子大量利用資訊網路,獲取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例如:生化戰劑、毒氣、細菌戰、核子武器,或是運用網路駭客,以從事恐怖活動與威脅。
第四節 恐怖主義的特性 mychannel.pchome.com.tw/ channel/class/show_pr... http://gallery.muzi.com/gallery/pfg/fanti/1003875.shtml?pfm=10061900 右圖是電影ID4的劇照,左圖是911事件的現場
早期的特性:19世紀末20世紀初,在國際上出現非政府實行的暗殺浪潮以及其他的恐怖行為,不乏基於種族、宗教、社會及意識型態等,種種不同動機的恐怖組織。早期的特性:19世紀末20世紀初,在國際上出現非政府實行的暗殺浪潮以及其他的恐怖行為,不乏基於種族、宗教、社會及意識型態等,種種不同動機的恐怖組織。
恐怖主義的轉變 到了20世紀以後,恐怖主義便有了新的面貌,主要改變的原因是因為科技與社會的變遷。 例如911事件中,恐怖份子所劫持的兩架民航機,撞上紐約市雙子星大樓,引起爆炸(圖1-109),還有人從高樓往下跳,最後兩棟大樓在世人眼前倒塌,如此怵目驚心的畫面,立刻透過當時的即時新聞向全世界播放。
隨著國際反恐行動的積極與資訊技術的進步,恐怖組織有出現調整:隨著國際反恐行動的積極與資訊技術的進步,恐怖組織有出現調整: 在架構方面,恐怖組織一改過去設有特定領導人的金字塔型指揮結構,開始朝扁平化的組織架構發展,降低被察覺的可能性;同時透過新式通訊技術的運用,逐漸發展出全球性的組織脈絡。 在教條方面,過去從事恐怖活動的團體常提出明確的政治訴求;但現今的恐怖攻擊行動,訴求較為模糊,有些只單純為了向對手施加報復,將發動恐怖攻擊視為組織的「目的」,而非達成目的的「手段」。 在武器方面,恐怖組織除了傳統的自殺型炸彈攻擊外,已開始設法擁有更具有殺傷力的武器來進行攻擊行動。
恐怖主義演進表 資料來源:美國的反恐戰爭與臺灣的戰略選擇 王崑義 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副教授
恐怖主義演變的特性 一、目的是在製造恐怖氣氛,使社會恐慌、人心 不安。 二、攻擊對象通常並非真正打擊目標,受害者只不 過是代罪羔羊。 三、重市所攻擊的目標具有代表性、象徵性或指標 性。 四、恐怖行動出乎意料、超乎想像,容易引起恐怖 主義與社會大眾的對立。 五、脅迫主政者以達到其政治訴求,採取的暴力手 段更加殘忍且不易防範。
戰爭、犯罪與恐怖主義 無論恐怖主義轉變的程度如何,都是以暴力為手段,而犯罪、戰爭也都是會運用暴力加諸於對方,同樣威脅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但彼此間仍有程度上的差異。
1991年波斯灣戰爭中聯軍依波斯灣的地形,以避實擊虛、出其不意的戰略指導,對伊拉克隊進行陸空聯合作戰1991年波斯灣戰爭中聯軍依波斯灣的地形,以避實擊虛、出其不意的戰略指導,對伊拉克隊進行陸空聯合作戰
2005.11.25聯合新聞網 此為典型的犯罪案件,為了利己,針對特定對象,以暴力的手段謀財害命。
第五節 恐怖主義的發展 恐怖攻擊行動所造成的危害,不只是單一地區、單一國家人們生命財產的安全,而是全世界人類共同的安全。如今的國際社會相互影響的程度愈來愈深,國與國之間的關係密不可分,恐怖份子所造成的傷害更是全球性的,國際社會中沒有一個國家可以用單獨力量與它對抗,更沒有一個國家是可以置身事外的。
恐怖主義發展趨勢 一、不對稱的戰爭型式 二、無所不用其極的手段 三、新科技產生新恐怖 四、國際化 www.zenha.net/html/news/game/20041223082828.htm
人類面臨的十大危機 資料來源:田思怡/編譯,聯合新聞網英國媒體訪問十位科學家,列出人類面臨的十大危機, 在未來70年發生的可能性,及對人類的危害程度。
給我們的啟示 世界上很難找到一模一樣的人,我們也很難讓每個人對事情都有相同的認知。 文明、宗教、種族更是一個「剪不斷、理還亂」的問題,只要民族歧見、種族對立、文明衝突繼續存在,恐怖主義就不會消失。 未來類似的恐怖活動將不斷發生,恐危及世界和平與眾人安全。因此,國際社會應當對此給予高度的警覺和謹慎的防範。
問題與討論 1.為何恐怖主義沒有一致的定義? 2.恐怖主義的起因? 3.恐怖主義發展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