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5

3.4 对滴定反应的要求

3.4 对滴定反应的要求. x X+ b B = d D+ e E. 对滴定反应三条件要求的程度 取决于允许误差大小. 要使分析结果的准确度达到要求,滴定终点 ( ep ) 应尽可能与计量点 ( sp ) 一致,故要求滴定反应能 迅速 进行、 定量 完成且有合适的 计量点判定 方法。. 3.4 对滴定反应的要求. x X+ b B = d D+ e E. ◆ 对滴定反应速度的要求. ◆ 对滴定反应不完全程度的要求. ◆ 对滴定反应计量点判定的要求. 一、对滴定反应速度的要求. ◆ 滴定反应应足够快. —— 准确判定计量点 ( 终点 ) 的操作要求 。.

Download Presentation

3.4 对滴定反应的要求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3.4 对滴定反应的要求 xX+bB = dD+eE 对滴定反应三条件要求的程度取决于允许误差大小 要使分析结果的准确度达到要求,滴定终点(ep)应尽可能与计量点(sp)一致,故要求滴定反应能迅速进行、定量完成且有合适的计量点判定方法。

  2. 3.4 对滴定反应的要求 xX+bB = dD+eE ◆对滴定反应速度的要求 ◆对滴定反应不完全程度的要求 ◆对滴定反应计量点判定的要求

  3. 一、对滴定反应速度的要求 ◆滴定反应应足够快 ——准确判定计量点(终点)的操作要求。 滴定反应的速度快于(或接近)正常滴定的速度时,才能准确判定计量点。 若反应太慢,则指示剂变色不敏锐,且易滴定过量,难以判定计量点,造成结果不准确。 要使反应速度达到要求,必须控制适当的反应条件(c、pH、t、催化剂和诱导反应等)。

  4. 一、对滴定反应速度的要求 ◆注1:用EDTA不能直接滴定Al3+、Cr3+ EDTA法中,可用EDTA标液直接滴定大多数Kf(MY)大的金属离子,但不能直接滴定Al3+和Cr3+等少数离子。 原因:由于受羟基配位效应的影响,Al3+、Cr3+与EDTA的反应很慢,不能作滴定反应。 测定:加入过量EDTA标液,煮沸几分钟,反应定量完成后,以Zn2+标液返滴EDTA。

  5. 一、对滴定反应速度的要求 ◆注2:MnO4-滴定C2O42-的条件 2MnO4-+5C2O42-+16H+=2Mn2++10CO2+8H2O 温度过高的影响? 酸度过低或过高的影响? 滴定过快的影响? 常作滴定反应,但反应较慢,必须控制适宜的滴定条件: ①温度控制:70~85℃ ②酸度控制:0.5~1mol/L硫酸 ③滴速控制:慢→较快→慢 Mn2+对反应具有催化作用(可在开始加)

  6. 一、对滴定反应速度的要求 ◆注3:诱导效应的影响 诱导反应——由于一个反应的发生而促进另一个反应进行的现象。 MnO4- + 5Fe2++ 8H+—→Mn2+ + 5Fe3++ 4H2O 2MnO4-+10Cl-+16H+—→2Mn2++5Cl2+8H2O (前者为诱导反应,后者为受诱反应) 诱导效应在滴定分析中往往是有害的。 [思考] 高锰酸钾法中,一般不能用盐酸控制滴定体系的酸度??

  7. 二、对滴定反应不完全程度的要求 ◆滴定反应应定量完成 ——根据反应关系进行计量的要求; 保证滴定突跃满足准确确定终点的要求。 滴定反应的不完全程度(或完全程度)与滴定反应的条件常数有关,还与溶液的浓度有关。 要使滴定反应定量完成,须控制适当的反应条件(如配位滴定和氧化还原滴定的pH控制,干扰的消除等)。

  8. ㈠滴定反应的条件常数 ◆条件常数的概念 条件常数K ——扣除了给定条件下副反应的影响而得到的实际平衡常数。 K能反映给定条件下滴定反应的实际完成程度。 K越大,主反应越完全。 (下论各种滴定法中副反应的影响情况)

  9. M + H2Y2- MY + 2H+ 1.配位滴定的条件常数 ◆EDTA法 ——配位滴定法最重要的方法。 EDTA法——以EDTA标准溶液为配位剂(螯合剂)的配位滴定法。 金属离子+ 配位剂 ——→ 螯合物

  10. HOOCCH2 CH2COOH NCH2CH2N HOOCCH2 CH2COOH H+ H+ H+ H+ H+ H+ Ka6 Ka5 Ka4 Ka3 Ka2 Ka1 Y HY H2Y H3Y H4Y H5Y H6Y (1)EDTA的性质 EDTA是乙二胺四乙酸的简称,以H4Y表示: 常用Na2H2Y·2H2O,也称EDTA。 在EDTA溶液中,存在六级平衡(下为简式): pKa(1~6):0.9、1.6、2.07、2.67、6.16、10.26

  11. (1)EDTA的性质 ① 配位的普遍性; ②MY的稳定性(Kf大); ③计量关系简单(MY,1:1); ④ MY的水溶性。 EDTA的配位特征 ◆EDTA能与大多数金属离子作用生成很稳定的配合物MY(螯合物)。

  12. M + Y MY……主反应 X M(X)Y L M(L)i OH- M(OH)i H+ HiY N NY ……副反应 (2)副反应对EDTA滴定的影响 配位效应 酸效应共存离子效应混合配位效应 CY=[MY]+[Y4-]+[HY3-]+…+[H6Y2+]+[NY] CM=[MY]+[M]+[MXY]+[M(OH)i]+[M(L)j] 副反应对主反应的影响可用副反应系数表示。越大,副反应的影响越严重。

  13. ① Y的副反应及副反应系数 Y4-的配位能力受酸度、共存离子影响,其影响程度用副反应系数Y表示。Y越大,Y的副反应越严重。 EDTA的存在形式中,直接与Mn+配位的是Y4-。 ◆酸效应~酸使Y生成MY的能力降低的作用。 ◆干扰离子效应~干扰离子N使配体Y生成MY的能力降低的作用。 ◆Y的副反应系数~一定条件下体系中未生成MY的Y总浓度[Y]与游离Y4-的浓度[Y]比。

  14. ① Y的副反应及副反应系数 ◆Y的副反应系数 Y(H)和Y(N)分别为Y4-的酸效应系数、干扰离子效应系数。 Y越大,Y的副反应越严重。 = Y(H)+ Y(N)-1≥1

  15. ① Y的副反应及副反应系数 ◆Y的副反应系数 = 1+∑i [H+]i≥1 Y(H)可查lgY(H)~pH表、酸效应曲线图得; Y(N)也可查表或计算得。

  16. ① Y的副反应及副反应系数 〖解〗HAc 的 pKa= 4.7 〖例〗pH=4.7 时HAc液中Ac-的酸效应系数? pH= 3.2 的HF溶液中F-的F(H)呢 ?

  17. ② M的配位效应 ——配位剂L及OH-使Mn+生成MY能力降低的作用。(其影响以配位效应系数M表示) ([M]为未生成MY的M总浓度,[M]即[Mn+]) 其中 M(L)= 1+1[L]+2[L]2+…+m[L]m M(OH) = 1+1[OH]+…+n[OH]n (M越大,络合效应越严重;无其他络合剂时,M(L)=1;无水解效应时,M(OH)=1)

  18. ② M的配位效应 〖例〗Zn2+在pH=10.0 的氨性缓冲液(NH3总浓度为0.10mol/L)中的副反应系数M? 〖解〗pH=10.0, [OH-]= 10-4.0(mol/L), lgZn(OH)=2.4 Kb= 1.810-5  [NH3]= 10-1.1 (mol/L) 查[Zn(NH3)i]2+的lgi为2.27、4.61、7.01、9.06 M=M(L)+M(OH)-1=∑i[NH3]i +102.4=104.7

  19. Kf EDTA滴定:M + Y MY …主反应 Kf  实际 滴定: M +Y MY (3)配位滴定条件常数Kf ——扣除副反应影响而得到的实际稳定常数。 或 lgKf= lgKf + lgMY - lgM- lgY 仅Y4- 的酸效应时, lgKf= lgKf - lgY(H) 仅M的配位效应时,lgKf= lgKf - lgM(L)

  20. (3)配位滴定条件常数Kf 〖例〗求在0.10mol/L NH3的pH=10.0氨性缓冲液中,用EDTA滴定Cu2+的反应条件常数。 〖解〗查得lgKCuY=18.8; pH=10.0,lgY=0.45,lgCu= 8.2 lgKf= lgKf - lgCu - lgY(H) lgKf=18.8―8.2―0.45 = 10.1 (条件常数Kf很大,表明滴定反应非常完全)

  21. 2.酸碱滴定的条件常数 ◆处理方法与配位滴定的类似。 ◆两个基本关系: [H+][OH-]= KW Ka·Kb = KW 〖例〗用0.10mol/L NaOH液滴定同浓度的H2A (Kai = 1.010-3, 1.010-6),第一计量点时滴定反应的条件常数?

  22. 主反应 H2A+OH- HA-+H2O ,K 副反应 OH-+HA- A2-+ H2O , 实际 H2A+OH HA+H2O ,K 2.酸碱滴定的条件常数 〖解〗 OH-的副反应系数为

  23. 2.酸碱滴定的条件常数 〖解〗 由物料关系和反应关系,即 Kf不够大, 不能单独滴定至第一计量点sp1 (受第二级离解干扰!) [HA-]sp1 = (c―[H2A]―[A2-] )sp1 ≈ csp1= c0/2 = 0.050 mol/L = 2.0104

  24. 可逆反应:Ox(氧化态)+neRed(还原态) 3.氧化还原滴定的条件常数 (1)条件电位oO/R Nernst方程(25℃): o为条件电位 用浓度代替活度a时:

  25. 3.氧化还原滴定的条件常数 ——特定条件下,氧化型、还原型的分析浓度都为1mol/L(或其比值为1)时还原电对O/R的实际电极电位。 (1)条件电位oO/R 条件电位o与电极材料(io)有关,还与外界条件(离子强度I、副反应、酸度等)有关:

  26. n2Ox1+n1Red2 n2Red1+n1Ox2 3.氧化还原滴定的条件常数 (2)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程度 1 = 2时,反应达到平衡态: o越大, K越大, 反应越完全 ◆K对应配平系数不可再约整数的反应式; ◆n为配平反应式中电子转移数(最小公倍数); ◆o1和o2对应于还原电对O1/R1和O2/R2。

  27. 3.氧化还原滴定的条件常数 〖例〗在0.5mol/L H2SO4介质中用0.017mol/L K2Cr2O7滴定0.10 mol/L Fe2+的反应条件常数?[oCr(Ⅵ)/Cr(Ⅲ) =1.08V,oFe(Ш)/Fe(Ⅱ) =0.68V ] 〖解〗Cr2O72-+6Fe2++14H+=2Cr3++6Fe3++7H2O = 40.68(非常完全)

  28. ㈡终点误差与反应的不完全程度 1.终点误差——ep与sp不一致引起的分析误差。 滴定反应:xX+bB= dD+eE,bnX= xnB (定性理解终点误差概念和通式各量的含义)

  29. ㈡终点误差与反应的不完全程度 1.终点误差——ep与sp不一致引起的分析误差。 ①CB(sp)、 CX(sp)为sp时标准物、待测物的总浓度。 ②[B]sp、[X]sp为sp时未反应标物、待测物的浓度。 ③pB或pX为ep与sp的差异程度: pB=pBep-pBsp≈ pBep-pBsp pX=pXep-pXsp≈pXep-pXsp ◆终点误差的大小取决于sp时滴定反应的不完全程度、pB和反应计量关系。 反应越不完全、pB越大,REep越大。

  30. ㈡终点误差与反应的不完全程度 2.滴定反应的不完全程度(RSP) ——sp时未反应的标准物质B(或待测X)的量[B]sp(或[X]sp)占总量CB(sp)[或CX(sp)]的分数。 ◆准确滴定要求的不完全程度(或完全程度)取决于允许终点误差REep的大小、pB(或pX)及滴定反应的计量关系。

  31. ㈡终点误差与反应的不完全程度 3.对滴定反应不完全程度的要求 滴定反应的不完全程度 一般要求≤1‰ ◆求[B]sp、[X]sp的通用方法是联解滴定反应平衡常数式、浓度关系式和计量关系式。 ◆准确滴定一般要求:滴定反应的不完全程度不超过其终点误差。

  32. ㈢配位滴定准确滴定条件与条件控制 1.EDTA法准确滴定的条件 (即对滴定反应不完全程度的要求) ◆sp的计算:[M]2sp= [Y]2sp=CM(sp)/KMY ◆影响配位滴定突跃的因素:KMY和CM KMY大,则pM大;CM大,则pM大。 ◆目视法要求滴定突跃pM≥0.2 (RE≤1‰) ◆准确滴定的条件:lg[CM(sp)·KMY]≥6 一般要求: lgKMY≥8

  33. ㈢配位滴定准确滴定条件与条件控制 1.EDTA法准确滴定的条件 〖例〗能否在pH=5下用EDTA准确滴定Ca2+? 〖解〗查知lgKCaY=10.7;pH=5,lgY(H) =6.5 lgKCaY=lgKCaY-lgCa(OH)-lgY(H) =10.7-0-6.5 = 4.2 < 8 ∴ pH=5下不能用EDTA标液滴定Ca2+。

  34. ㈢配位滴定准确滴定条件与条件控制 2.EDTA法准确滴定的酸度控制 ◆酸效应  准确滴定Mn+的最高酸度 lgKMY=lgKMY-lgY(H)≥8 (准确滴定条件) lgY(H) 最大值对应的酸度称允许的最高酸度, 其最低pH值可从酸效应曲线表或图查得。 ◆水解效应  准确滴定Mn+的最低酸度 溶度积原理:Ksp[M(OH)n]=[Mn+][OH-]n  pH≤pKW-pOH,([M]以c0代) ◆适宜酸度:最高酸度pH~最低酸度pH

  35. ㈢配位滴定准确滴定条件与条件控制 2.EDTA法准确滴定的酸度控制 〖例〗滴定0.02mol/L Pb2+应控制的酸度范围? 〖解〗查表 lgKPbY=18.0,Ksp·Pb(OH)2=1.210-15 ∵lgY(H)≤ lgKPbY –8 =18.0-8 = 10.0 [Pb2+][OH-]2=0.02[OH-]2≤Ksp=1.210-15 ∴ 最高酸度pH≥3.3,最低酸度pH≤7.4 即应控制的酸度范围:pH =3.3~7.4 ◆EDTA法中为什么要控制体系的酸度? ◆如何控制?

  36. ㈢配位滴定准确滴定条件与条件控制 3.EDTA法共存离子的干扰问题 (1)共存离子不干扰的条件(判别式) 有共存离子Nn+时,要准确滴定Mn+,则要求 lg[cMKMY]sp ≥6 (准确滴定条件) [cMKMY/(cNKNY)]sp ≥106 若lg[CMKMY/CNKNY]sp<6,则此时不能单独直接滴定Mn+。 (Nn+干扰,怎么办?)

  37. ㈢配位滴定准确滴定条件与条件控制 3.EDTA法共存离子的干扰问题 (2)消除干扰的措施(提高滴定选择性的途径) ◆酸度控制法 ~使用前提:lg(cK)≥6, (KMY≥KNY) 滴定完Mn+后,若满足 lgcNKNY≥6, 则可继续滴定Nn+(再调合适的pH值)。 示例:Mg2+、Pb2+溶液的滴定? (Zn2+、 Pb2+溶液呢?)

  38. ㈢配位滴定准确滴定条件与条件控制 3.EDTA法共存离子的干扰问题 (2)消除干扰的措施(提高滴定选择性的途径) ◆掩蔽控制法 ~加掩蔽剂使lg(CK)≥6,消除N的干扰 ① 配位掩蔽 掩蔽剂 如测水硬度时加三乙醇胺以掩蔽 Fe3+、Al3+。 ②沉淀掩蔽 如测定水中钙含量时加NaOH以掩蔽 Mg2+。 ③氧化还原掩蔽 如测定Bi3+时以Vc掩蔽Fe3+( Fe2+)。

  39. Pb2+ Zn(CN)42- KCN pH=10 EDTA滴定 PbY Zn2+ 羟乙腈 PbY ZnY 羟乙腈 HCHO 解蔽 EDTA 滴定 PbY Zn(CN)42- ㈢配位滴定准确滴定条件与条件控制 3.EDTA法共存离子的干扰问题 (2)消除干扰的措施(提高滴定选择性的途径) ◆掩蔽、解蔽法 ~加解蔽剂使被掩蔽离子释出而进行滴定 Pb2+ Zn2+

  40. SnY NY EDTA SnY NY EDTA 过量 Zn2+ 滴定 NH4F ZnY NY SnF62- EDTA NY SnF62- Zn2+ 滴定 ㈢配位滴定准确滴定条件与条件控制 3.EDTA法共存离子的干扰问题 (2)消除干扰的措施(提高滴定选择性的途径) ◆改变滴定方式 ~测定青铜中的锡(铅锌铜铋等有干扰) Sn4+ Nn+

  41. ㈣酸碱滴定准确滴定条件 1.一元弱酸弱碱滴定的条件 (共轭酸碱KaKb =KW )

  42. ㈣酸碱滴定准确滴定条件 2.多元弱酸HnA滴定的条件 分步滴定一般RE≤0.5%(多元弱碱相似) (共轭酸碱KaKb =KW )

  43. ㈣酸碱滴定准确滴定条件 3.混合弱酸的滴定条件 分步滴定一般RE≤0.5%(混合弱碱相似)

  44. ㈣酸碱滴定准确滴定条件 4.弱酸不干扰强酸HX滴定的条件 分步滴定一般RE≤0.5%(NaOH-B相似) (共轭酸碱KaKb =KW )

  45. ㈣酸碱滴定准确滴定条件 ◆示例:NH4Cl、HAc能直接准确滴定吗? 例解: NH4Cl不能直接滴定,而HAc能。 原因: NH4Cl的Ka=KW/Kb<10-7 ; 而HAc的Ka=1.810-5>10-7 。 滴定HAc时,产物为NaAc。 [OH-]2sp=Kb·[Ac-]≈CHAc(sp)·KW/Ka pHsp≈8.7(酚酞终点)

  46. ㈣酸碱滴定准确滴定条件 ◆示例:NaAc、NaCN能直接准确滴定吗? 例解:NaAc不能直接滴定,而NaCN能。 原因:NaAc的Kb= KW/Ka<10-7; 而NaCN的Kb>10-7。 滴定NaCN时,产物为HCN。 [H+]2sp≈Ka·[HCN]≈CNaCN(sp)·KW/Ka pHsp≈5.3(甲基红终点)

  47. ㈣酸碱滴定准确滴定条件 ◆示例:H3PO4能滴定第几级?能分步吗? 例解:H3PO4能分步进行滴定到第二级。 原因:Ka2>10-8,且Ka1/Ka2、Ka2/Ka3>105 pHsp1≈(pKa1+pKa2)/2= 4.7 (溴甲酚绿终点) pHsp2≈(pKa2+pKa3)/2= 9.8 (酚酞终点)

  48. ㈣酸碱滴定准确滴定条件 ◆示例:能分步滴定0.1mol/L的H2C2O4吗? 例解:H2C2O4不能分步滴定,只能滴总量。 原因:Ka2>10-7,但Ka1/Ka2 <<105 。 滴定产物为Na2C2O4 ,Kb1=KW/Ka2 [OH]2sp2≈Kb1·C(H2C2O4)sp2 pHsp= 8.4 (酚酞终点)

  49. ㈣酸碱滴定准确滴定条件 ◆示例:能分步滴定0.1mol/L的Na2CO3吗? 例解:Na2CO3 勉强可分级滴定,能滴总量。 原因:Kb2>10-8,但Kb1/Kb2≈104<105 。 [H+]2sp1≈Ka1·Ka2 [H+]2sp2≈Ka1·c(H2CO3)sp2 pHsp1 = 8.3 (酚酞终点) pHsp2 ≈ 4 (甲基橙终点) (H2A体系:Ka1Kb2=KW , Ka2Kb1=KW )

  50. ㈣酸碱滴定准确滴定条件 ◆示例:HCl~H3BO3的滴定? 例解:H3BO3不能滴定,且不干扰HCl滴定。 原因:H3BO3的Ka<10-8,且CHCl/Ka>105 。 滴定HCl的pHsp主要由H3BO3决定, [H+]2sp≈Ka·c(H3BO3)sp pHsp = [pKa+lgc(H3BO3)sp]/2 pHsp ≈5 (甲基红终点) (各酸碱体系的滴定曲线)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