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9

第四章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而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它是近代中国 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中介和桥梁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社会主义社会体系的和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四章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 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2. 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3.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而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它是近代中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中介和桥梁。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社会主义社会体系的和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4.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主要的经济成分是三种: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在这些经济成分中,通过没收官僚资本而形成的社会主义的国营经济,掌握了主要经济命脉,居于领导地位。而以农业和手工业为主体的个体经济,则在国民经济中占绝对优势。 与新民主主义时期三种不同性质的主要经济成分相联系,中国社会的阶级构成主要表现为三种基本的阶级力量: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5.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随着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逐步成为国内的主要矛盾。而解决这一矛盾,必然使中国社会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6.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既有社会主义的因素又有非社会主义的因素,社会主义的因素又与非社会主义的因素存在着斗争,但是社会主义的因素起着决定作用,由于社会主义的因素的优越性和领导地位,加上有利的国际形势,就决定了它将不断增长并取得最后的胜利。

  7. “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国家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即“两个转变”同时并举的思想。“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国家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即“两个转变”同时并举的思想。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中国必须要走社会主义道路,新民主主义社会必然要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然而何时过渡?怎样过渡?

  8. 1952年我国国民经济得到恢复,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已经完成,政治、经济及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1951年前后,党内大体形成了先用三个五年计划搞工业化建设,再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共识。 1952年9月,毛泽东在讨论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中央书记处会议上提出,用10年到15年时间基本上完成向社会主义过渡,这是酝酿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开始。 1953年6月,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正式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同年12月形成关于总路线的完整的表述。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9. 过渡时期总路线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10. 毛泽东对总路线的两次修改手稿

  11.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一化”:社会主义工业化; “三改”: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2.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从历史上看,实现工业化有两条道路:一条是资本主义工业化道路,一条是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毛泽东指出:“资本主义道路,也可增产,但时间要长,而且是痛苦的道路。我们不搞资本主义,这是定了的。”

  13. 第一 • 第二 • 第三 • 第四 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国家在合理调整工商业的过程中,出现了加工订货、经销代销、统购包销、公私合营等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 我国已经有了相对强大和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土地改革后,为发展生产、抵御自然灾害,广大农民具有走互助合作道路的要求。 当时国际形势也有利于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 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实现的可能性

  14.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 一、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 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及意义

  15. 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1.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第一,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 • 第二,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以互助合作的优越性吸引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 • 第三,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 • 第四,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

  16. 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1.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进程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 • 第一阶段主要是发展互助组,同时试办初级社。 • 第二阶段主要是建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 第三阶段是发展高级社。

  17. 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1.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在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同时,也对个体手工业实行了社会主义改造。 • 第一步是办手工业供销小组。 • 第二步是办手工业供销合作社。 • 第三步是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18. 庆祝改造胜利 劳模 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1.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到1956年底,全国组织了10万个合作社,入社社员占全部手工业从业人员的92%以上,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19. 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2.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第一,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根据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设想,结合中国的具体情况,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和平赎买的方针。 所谓赎买,就是国家有偿地将私营企业改变为国营企业,将资本主义私有制改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20. 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2.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我国之所以能够采取赎买的方式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和平改造,首先是因为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 • 其次中国共产党与民族资产阶级长期保持着统一战线关系。 • 再次,我国已经有了以工人阶级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建立了强大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并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

  21. 工业中:委托加工、计划订货、 统购包销 商业中:经销、代销 国家资本 主义的形式 初级形式 个别企业公私合营 全行业公私合营 高级形式—公私合营 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2.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第二,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 毛泽东指出,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是 “在人民政府管理之下的,用各种形式和国营社会主义经济联系着的,并受工人监督的资本主义经济”。

  22.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经历了三个步骤。 • 第一步主要实行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 • 第二步主要实行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 • 第三步主要实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2.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3. 企业的利润,按国家所得税、企业公积金、工人福利费、资方红利四个方面进行分配,即“四马分肥”。企业的利润,按国家所得税、企业公积金、工人福利费、资方红利四个方面进行分配,即“四马分肥”。 资方红利20.5% 国家所得税34.5% 企业公积金30% 工人福利费15% 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2.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四马 分肥

  24. 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2.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第三,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25. 荣毅仁简介 • 1916年,出生于江苏无锡荣氏家族 • 1949年,决定留在大陆 • 1956年,将自己的商业帝国上交给政府 • 1979年,创办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 • 1993年—1998年,出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副主席 • 2005年10月2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9岁 资料:红色资本家——荣毅仁

  26. 1957年荣毅仁曾被陈毅副总理誉为“红色资本家”。   • 1979年,在邓小平的支持下,荣毅仁创办“中信”——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开创了中国第一个对外开放的窗口,借中国改革开放春风,荣毅仁运用荣氏经营家法,得心应手,荣毅仁与国家获得了“双赢”,“中信”成为荣氏财富的引擎。 • 1986年,他被美国《幸福》半月刊评为世界50名知名企业家之一,是建国后国内企业家跻身世界知名企业家行列的第一人。    • 2000年荣毅仁及其家族被美国《福布斯》杂志评选为中国50富豪第1位。其个人及其家族财产为19亿美元。 资料:红色资本家——荣毅仁

  27. 资料:红色资本家——荣毅仁

  28. 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 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 第二,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 第三,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29. 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社会主义改造中的失误和偏差 主要是“在一九五五年夏季以后,农业合作化以及对手工业和个体商业的改造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也过于简单划一,以致在长期间遗留了一些问题。一九五六年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对于一部分原工商业者的使用和处理也不很适当”。

  30. 一是在一个几亿人口的大国中比较顺利地实现了如此复杂、困难和深刻的社会变革,不仅没有造成生产力的破坏,反而促进了工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一是在一个几亿人口的大国中比较顺利地实现了如此复杂、困难和深刻的社会变革,不仅没有造成生产力的破坏,反而促进了工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 二是这样的变革没有引起巨大的社会动荡,反而极大地加强了人民的团结,并且是在人民基本普遍拥护的情况下完成的。 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上,有两个事实是世界历史上各种革命大变动中罕见的:

  31.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 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初步确立 • 二、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32. 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初步确立 1956年底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中国历史上长达数千年的阶级剥削制度的结束,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从这时开始的。

  33. 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初步确立 经济上:中国几千年来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阶级剥削制度已经基本上被消灭,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已经建立起来。 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工业化同时并举,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执行和提前完成,使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达到一定的程度。

  34. 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初步确立 政治上:确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中国人民100多年来为建立新中国而英勇奋斗的历史经验的总结,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新的历史经验的总结。

  35. 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初步确立 我国社会的阶级关系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 帝国主义侵略势力——被清除出中国大陆 • 官僚资产阶级——在中国内地被消灭 • 地主和富农——被改造为自食其力的新人 • 民族资产阶级——被改造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 工人阶级——国家的领导阶级 • 农民和其他个体劳动者——社会主义集体劳动者 • 知识分子——为社会主义服务的队伍 • 劳动人民——成为掌握生产资料的国家和社会的主人以及掌握自己命运的主人

  36. 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初步确立 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基本上解决,人民对经济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

  37. 旧 半殖民地半封建 社会主义新时代 国 新 受掠夺、奴役 主权独立 四分五裂 统一(除台湾) 对比 人民当家作主 备受欺凌 经济、文化落后 全面繁荣 被看不起 受尊重、重视 二、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也是20世纪中国又一次划时代的历史巨变。

  38. 二、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中国现代化的建设创造了制度条件。 •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和社会生产资料的主人。 • 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使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历史上又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

  39. 二、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在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东方大国中顺利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建立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在中国正确运用和创造性发展的结果。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