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 likes | 356 Views
素问 · 评热病论 主讲:王丽慧. [ 主要内容 ] 1 、阴阳交的脉症和预后 2 、风厥的脉症和预后 3 、劳风的脉症和预后. 一 . 阴阳交的脉症和预后. 阳邪交入阴分 , 则阴气不守 , 故曰阴阳交 . -------- 张介宾. 分析. [ 定义 ]. 阴阳交 是外感热病过程中一组危重的证候群 , 指阳热邪气入于阴分 , 邪正交结而不解 , 阴精正气不能制伏阳热邪气 。. [ 病因病机 ]. 温热之邪(风热、风温等) 邪正交争于骨肉. 正能胜邪汗出而愈. 邪胜正气虚.
E N D
素问·评热病论 主讲:王丽慧 [主要内容] 1、阴阳交的脉症和预后 2、风厥的脉症和预后 3、劳风的脉症和预后
阳邪交入阴分,则阴气不守,故曰阴阳交. --------张介宾 分析 [定义] 阴阳交是外感热病过程中一组危重的证候群,指阳热邪气入于阴分,邪正交结而不解,阴精正气不能制伏阳热邪气。
[病因病机] 温热之邪(风热、风温等)邪正交争于骨肉 正能胜邪汗出而愈 邪胜正气虚 邪热燔灼 → ①汗出辄复热 脉燥盛胃气败 → ②不能食 热入心包 ③狂言失志 三死
[症状] 汗出复热, 脉躁疾,不为汗衰,狂言不能食。 [预后]死(凶险)
讨论 1、 阴阳交为古代病名,相当于温病邪入营血,热入心包的严重阶段。 2、根据脉症判断邪正消长规律和预后
3、为什么重视汗? • 从出汗热退与否可辨正气强弱: 汗出热退脉静 正盛 预后好 汗出辄复热 脉躁盛 邪盛 预后差 • 汗代表精气正气。
4.热病中要注意保护胃气。 5.热病中要注意保护津液.
在表 初期∶滋阴发汗 千金葳蕤汤 在中 中期∶甘寒生津 益胃汤 温病治疗: 在里 后期∶咸寒增液 三甲复脉汤
分析 [病因]风热之邪 [病机]风袭太阳引动少阴肾气上逆。 [症状]发热汗出,烦满 不为汗解。 [治疗]表里刺之 刺太阳以散风邪 刺少阴以降逆气 饮之服汤
思考:此为何病?两感? • 发病 : 表里两经传变而非同时受邪 • 病情:两感迅速恶化 而本证非危重证
内经有三处“风厥” ①本篇 热病 ②《素问·阴阳别论》“二阳一阴发病,风厥”。 二阳胃之病 (阳明) 一阴肝之病 (厥阴) ③《灵枢·五变》风厥: 气虚表阳不固,汗出漉漉
[病因]过劳后汗出当风 [病位 ] 肺 [病机 ] 风寒犯肺,肺失宣肃,郁 而化热, 痰热壅肺。
[症状] 强上冥视,恶风振寒,唾出青 黄涕,其状如脓,大如弹丸。+ 发热 [治则] 以救俯仰,巨阳引 针刺引导巨阳经经气(背俞穴)
[预后] • 病程:精者三日,中年者五日,不精者七日 • 与体质年龄相关 • 凶险:脓不出则伤肺,伤肺则死(邪有无出路)
·提示:治疗禁忌 不得止咳镇咳, 应化痰止咳(如麻杏石甘汤) ·现代:肺部感染(肺炎、 急性支气管炎 、肺脓疡、坠积性肺炎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