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7

心理學研究應用於教會牧養事工 – 是友或敵 ?

心理學研究應用於教會牧養事工 – 是友或敵 ?. 陳天祥博士 0 九年九月廿八日香港教會更生運動. 大綱. 一 . 心理學研究能否應用於教會事工 ? 科學本質 覆蓋內心活動及外在行為的範圍 心理規律與信仰息息相關 二 .    心理學是否與信仰水火不容 ? 心理學是否定信仰的 心理學使人腐敗 心理學必須與神學整合才能使用 三 . 如何適當應用心理學 完成管家工作的知識及技巧 聖靈工作的基礎 奪回人心的工具. 大綱. 一 . 心理學研究能否應用於教會事工 ? 科學本質 覆蓋內心活動及外在行為的範圍 心理規律與信仰息息相關

kiara
Download Presentation

心理學研究應用於教會牧養事工 – 是友或敵 ?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心理學研究應用於教會牧養事工 – 是友或敵 ? 陳天祥博士 0 九年九月廿八日香港教會更生運動

  2. 大綱 一. 心理學研究能否應用於教會事工 ? • 科學本質 • 覆蓋內心活動及外在行為的範圍 • 心理規律與信仰息息相關 二.   心理學是否與信仰水火不容 ? • 心理學是否定信仰的 • 心理學使人腐敗 • 心理學必須與神學整合才能使用 三. 如何適當應用心理學 • 完成管家工作的知識及技巧 • 聖靈工作的基礎 • 奪回人心的工具

  3. 大綱 一. 心理學研究能否應用於教會事工 ? • 科學本質 • 覆蓋內心活動及外在行為的範圍 • 心理規律與信仰息息相關 二.   心理學是否與信仰水火不容 ? • 心理學是否定信仰的 • 心理學使人腐敗 • 心理學必須與神學整合才能使用 三. 適當應用心理學 • 完成管家工作的知識及技巧 • 聖靈工作的基礎 • 奪回人心的工具

  4. 在大學從事社會心理學的研究與教授的米亞斯 (Myers)說:『心理學使古舊聖經有關人本性的智慧活躍起來,也把活潑信仰與人類康健及快樂連繫起來。…心理學也會挑戰信仰,使我們再思某些假設,因為所存的真理都是神的真理,所以我們當歡迎而非懼怕心理科學』〈Johnson & Jones, 2001, pp. 79-80〉。 • 柏力臣 (Powlison)是輔導學的執業者及作家,他卻以為,在聖經內論到人心思與行為的經文才是信徒的心理學;而現代心理學提供的治療,使人專看快感、健康與疾病,而非神如何看我們。因此他認為心理學是偶 像與異端的媒介,又設立了偽祭司,搶奪了聖職人應做的工作。 • 他們對心理學的看法,明顯不同。當我們討論信仰與心理學 之前,當認清楚何謂心理學,以免雞同鴨講。 雞同鴨講

  5. 大綱 一. 心理學研究能否應用於教會事工 ? • 科學本質 • 覆蓋內心活動及外在行為的範圍 • 心理規律與信仰息息相關 二.   心理學是否與信仰水火不容 ? • 心理學是否定信仰的 • 心理學使人腐敗 • 心理學必須與神學整合才能使用 三. 適當應用心理學 • 完成管家工作的知識及技巧 • 聖靈工作的基礎 • 奪回人心的工具

  6. 一. 心理學研究能否應用於教會事工 ? • 按定義,心理學是探討人的內心活動及外在行為的科學。 • 按聖經,皈依是心裏相信,口裏承認(羅10:9);成長是心志改變,穿上新人(弗4:23-24)。兩者都是有關內心與行為。 • 因此心理學與信仰在範圍上是相通的。對描述、解釋、及影響人們的信念應很有幫助。

  7. 1.科學本質 • 心理學的科學本質,可見於它與實驗的關係。 • 亞理士多德已有心理學的講論,叫心理哲學 • 馮特(Wundt) 1979年在德國Leipzig建造了第一所作為研究心理學的實驗室,這一年才被認為是科學心理學的起始。 • 心理哲學理論,多有忖測成份。馮特往後,就要依據實驗的結果。馮特因此被譽為心理學之父。 • 其次,心理學的科學本質,也可見於它研究所用的模式,叫假設推理模式。

  8. 這假設推理模式包括了用可量化(操作化)的詞字來規劃可測試的假設、設計實驗者可操控變數及隨機變數的實測、進行可被重複的實驗收集數據、及用證偽的方法來測試規劃了的假設。這假設推理模式包括了用可量化(操作化)的詞字來規劃可測試的假設、設計實驗者可操控變數及隨機變數的實測、進行可被重複的實驗收集數據、及用證偽的方法來測試規劃了的假設。 • 與自然科學沒有分別 • 被監察可用心理實驗重新驗證 規劃假設 (操作化) 設計實驗 (操控) [optimistic & pessimistic] 進行實驗  收集數據 (可重複)   測試假設(證偽) (Correlation and test of difference)

  9. 2.覆蓋內心活動及外在行為的範圍 • 心理學範疇很廣,從生物學細胞的活動到社會學群體的互動。一般在普通心理學課程裡可見的有下列課題: • 研究方法 • 生物心理學 (神經、意識) • 感覺、知覺、學習、思想、語言、記憶 • 性格、智力、動機、情緒 • 社會心理學 • 發展心理學 • 臨床心理學 (病態、治療 (包括輔導))。

  10. 行為主義 完型主義 心理分析 人文心理學 認知心理學 生態心理學 神經生物 豐富課題由門派互排互補而產生 • 性格Personality • 發展Development • 意識Consciousness • 動機Motivation • 情緒Emotion • 知覺Perception • 智力Intelligence • 學習Learning • 記憶Memory • 思想Thinking • 社會Social • 臨床Clinical

  11. 行為主義 完型主義 心理分析 人文心理學 認知心理學 生態心理學 神經生物 門派互補的關係卻產生豐富的內容 • 性格Personality • 發展Development • 意識Consciousness • 動機Motivation • 情緒Emotion • 知覺Perception • 智力Intelligence • 學習Learning • 記憶Memory • 思想Thinking • 社會Social • 臨床Clinical

  12. 行為主義 完型主義 心理分析 人文心理學 認知心理學 生態心理學 神經生物 門派互補的關係卻產生豐富的內容 • 性格Personality • 發展Development • 意識Consciousness • 動機Motivation • 情緒Emotion • 知覺Perception • 智力Intelligence • 學習Learning • 記憶Memory • 思想Thinking • 社會Social • 臨床Clinical

  13. 3. 心理規律與信仰息息相關 • 性格Personality • 發展Development • 意識Consciousness • 動機Motivation • 情緒Emotion • 知覺Perception • 智力Intelligence • 學習Learning • 記憶Memory • 思想Thinking • 社會Social • 臨床Clinical 刺激 [對環境負面敏感] 刺激 編碼 [俘虜的無助感] 期盼 [控制軌跡] 歸因風格 [看重物質或仁義] 價值觀 [延遲滿足] 自我調節及計劃 行為 搆成一個人個性的認知學習模型

  14. 性格Personality 發展Development 意識Consciousness 動機Motivation 情緒Emotion 知覺Perception 智力Intelligence 學習Learning 記憶Memory 思想Thinking 社會Social 臨床Clinical 看見踫撞 看見沒有邊的三角形 知覺事物不用皆事物的影像

  15. 性格Personality 發展Development 意識Consciousness 動機Motivation 情緒Emotion 知覺Perception 智力Intelligence 學習Learning 記憶Memory 思想Thinking 社會Social 臨床Clinical 對象 _ + 你 第三者(耶穌) + 傳福音時的人際張力

  16. 神(屬性) 人 (屬性、運作的規律)

  17. 大綱 一. 心理學研究能否應用於教會事工 ? • 科學本質 • 覆蓋內心活動及外在行為的範圍 • 心理規律與信仰息息相關 二.   心理學是否與信仰水火不容 ? • 心理學否定信仰的 • 心理學使人腐敗 • 心理學必須與神學整合才能使用 三. 適當應用心理學 • 完成管家工作的知識及技巧 • 聖靈工作的基礎 • 奪回人心的工具

  18. 二.   心理學是否與信仰水火不容 ? • 相反的 • 一樣的 • 不同層面的 • 要經神學審核結合為一個真理 (水,火)

  19. 心理學有別於其他自然科學,研究的對象就是研究者的內心與行為,而且隱蔽,因此爭論性也就非常高。心理學有別於其他自然科學,研究的對象就是研究者的內心與行為,而且隱蔽,因此爭論性也就非常高。 • 我們看見在心理學的歷史裡,由於自然科學、新科技產品、以及潮流思想的影響,不斷有新的門派成立,揭示以前門派的不足。出現過的,不下十個門派。 • 庫恩(Kuhn)《科學革命的結構》一書指出心理學表現不像一個成熟的科學,未能有一個持續被認可的的典範,就是這個緣故。 • 如果以偏概全,尤其是取材於門派的爭論,加上有「護教者」對心理學缺乏認識,更按私意曲解,就容易使教會信眾對本身並不完全且不易明白的心理學,構成誤解,以為與信仰水火不容。

  20. 它們相互審核揭示對方的不足 完型主義 功能主義 行為主義 結構主義 心理分析 人文心理學 認知心理學 生態心理學 神經生物 及社會文化等

  21. 它們相互審核揭示對方的不足 完型主義 功能主義 行為主義 結構主義 心理分析 人文心理學 認知心理學 生態心理學 神經生物 及社會文化等

  22. 它們相互審核揭示對方的不足 完型主義 功能主義 行為主義 結構主義 心理分析 人文心理學 認知心理學 生態心理學 神經生物 及社會文化等

  23. 它們相互審核揭示對方的不足本可彼此互補切勿用它們的爭論來醜化心理學它們相互審核揭示對方的不足本可彼此互補切勿用它們的爭論來醜化心理學 功能主義 行為主義 結構主義 心理分析 完型主義 人文心理學 認知心理學 生態心理學 神經生物 及社會文化等

  24. 它們相互審核揭示對方的不足本可彼此互補切勿用它們的爭論來醜化心理學它們相互審核揭示對方的不足本可彼此互補切勿用它們的爭論來醜化心理學 功能主義 行為主義 結構主義 心理分析 完型主義 人文心理學 認知心理學 生態心理學 神經生物 及社會文化等

  25. 它們相互審核揭示對方的不足本可彼此互補切勿用它們的爭論來醜化心理學它們相互審核揭示對方的不足本可彼此互補切勿用它們的爭論來醜化心理學 功能主義 行為主義 結構主義 心理分析 完型主義 人文心理學 認知心理學 生態心理學 神經生物 及社會文化等

  26. 它們相互審核揭示對方的不足本可彼此互補切勿用它們的爭論來醜化心理學它們相互審核揭示對方的不足本可彼此互補切勿用它們的爭論來醜化心理學 功能主義 行為主義 結構主義 心理分析 完型主義 人文心理學 認知心理學 生態心理學 神經生物 及社會文化等

  27. 它們相互審核揭示對方的不足本可彼此互補切勿用它們的爭論來醜化心理學它們相互審核揭示對方的不足本可彼此互補切勿用它們的爭論來醜化心理學 功能主義 行為主義 結構主義 心理分析 完型主義 人文心理學 認知心理學 生態心理學 神經生物 及社會文化等

  28. 它們相互審核揭示對方的不足本可彼此互補切勿用它們的爭論來醜化心理學它們相互審核揭示對方的不足本可彼此互補切勿用它們的爭論來醜化心理學 功能主義 行為主義 結構主義 心理分析 完型主義 人文心理學 認知心理學 生態心理學 Paul Vitz Sigmund Koch 神經生物 及社會文化等

  29. 1. 心理學否定信仰 (彿氏,不同) • 誤解的遠因可能由於有心理學者對信仰否定。因此有人說:心理學是敵對信仰的,佛洛依德 (Freud) 是心理學的創始人,一切學習心理的人,都是佛洛依德的跟隨者;既然佛氏敵對宗教信仰,那些跟隨者又怎會不成為敵對者呢。  • 佛氏並非現代心理學的創始人。今天他的影響力,尤其是在美國,是微不足道的;中文大學心理學系07年沒有一位教授是長於他的理論的。

  30. ..1. 心理學否定信仰 • 這些人以心理學的理論是普遍性的。其實心理學五花百門,許多是對立的。有強調人的負面,也有正面。固此要否定心理學的理論,不應用神學,用心理學敵對的理論就足夠了。 • 這些人也以心理學的理論是持久性的。其實有許多以前影響深遠的心理學理論,現在也再沒有人提及了,就連最早期的兩個門派,結構主義及功能主義、現在並沒有多人提及。因此如果我們認定在心理學裏有什麼錯誤的理論,起來用心理學來攻擊它,如果我們是對的話,敵對的理論就會漸漸消失了。 • 教會可能有異端,醫生有騙子,藥也有假的,有機制分別;不能把全部都當是假的。 非普遍性 X 非持久性

  31. .1. 心理學否定信仰 • 人文心理學的主張人能自善、行為心理學的環境宿命論,與聖經指罪是從人心發出不同。 不同 ≠ 敵對 • 這是基於聖經足夠的說法(2提3:16),其實在字義、神學、邏輯都有錯謬。不同可視作補充。 • 並且,他們指與信仰有衝突的是這些學派的前設,從別的範疇如哲學等帶進心理學內,規限他們研究的範圍。或許會稍極端,但對發展的理論沒有壞影響,就如柯萬指非基督徒的假設並沒有扭曲了所發現的理論。 • 其實這些前設,若把它們的絕對性調低一點,也不失為可信的事實;這就如說人會自善、或環境會產生約制行為等;這些主張都可以在聖經內找到相同的經句。例如創1:說明人有神的形象樣式;詩8:說人有尊貴榮耀;柯萬更指人本心理學顯出人從神而來的尊貴。至於環境約制,耶13:23指人的惡是習慣,I提5:13懶惰是由於學來的習慣,2提2:14說貪婪是由重覆的行動而來的習慣。 心理理論與方法 與信仰不合的前設

  32. 2. 心理學使人腐敗(自我觀,自我改變能力,環境) Vitz效應 • 誤解是有人以為一切道理不能與自己的信仰不同,因此有些人以為輔導或臨床心理看重自我觀就是使人自大,自我崇拜。 • Vitz 以心理分析的角度來抨擊人文主義,說成自我祟拜,很多人跟著他來抨擊。 • 不錯,心理學認為「自我」是一重要觀念,影響人的一生。這些學說使人明白自我的形成,自我如何影響人的行為,以及如何產生病態。這些學說不是叫人自戀,卻是明白自我,或者可以使我們不看自己過於所當看的(羅12:3)。 • 其實心理學不但研討自我觀,也研討群體,如社群或小組中人的表現。而羅杰斯 (Rogers) 的自我觀,也是由於別人給予的評價組成,帶著很強的社會性,絕對沒有自我崇拜成份。 明白自我 ≠ 自戀 別人給予的評價自我觀

  33. .2. 心理學使人腐敗 • 誤解2:人文主義看重自我改變能力,而行為主義太過歸咎於環境,以至縱容人犯罪,而不警誡犯罪的人。 • 當人犯罪時,聖經是否主張強烈指摘呢?其實,犯了罪的,除了是刻意之外,聖經應許主的血除去罪案並洗淨罪污,使信徒活在清潔的良心中(1 約二1-2;來九14)。 十架是對付肉體的,血才是對付罪。 • 對有輭弱的信徒,希伯來書的作者更呈示一位能體恤我們的、能與輭弱人產生共感的大祭司。若有一種輔導法,給予受導者舒發無助的感覺,清理犯罪的陰影,並在輔導員的體恤與共感下,從新 站立起來,我想,一定會合乎聖經吧。這種的形式,我以為比較近似羅杰斯 (Rogers) 的受導者中心模式多過柏力臣所倡導的聖經輔導法。而行為主義的治療法效果也比較好,能除去壤習慣(I提5:13;2提2:14)。 • 它們是從不同途徑來改善自己,它們故然肯定表現的缺欠,只是不採用宗教的說法叫這些作罪。基督信仰重恩典,有人指是作惡成善,我以為同樣無稽。 對付罪 主血除罪案並罪污 能體恤人輭弱並產生共感的大祭司使犯罪者從新站立 承認缺欠只是不叫這些作罪

  34. 3. 心理學必須與神學整合才能使用 神學 • 心理學與信仰有不符的地方,必須把這些地方除去,以神學作主導,稱之為整合(integration); 這樣的心理學才合教會使用。 • 其實這並不是整合,而是同化,把心理變成附屬品。 • 每一個學科都有自己獨特的研究範例,並有不同對事實的界定(參Kuhn 1970),兩種學科難以變成一種學科;卽使兩種不同的心理學門派或兩種不同的神學派別,要合成一也是沒有可能的事。 • 其次,在實踐上,哥連斯(Collins)雖然主張這樣整合,但他卻承認雖然經過幾十年,他們仍未能界定整合的意思,也未能確定要整合的是什麼,因為要整合的範疇都在變動。羅伯特斯(Roberts) 更說,他在惠敦大學嘗試了許多年,感到很困難,最後主張最適宜的不是整合而是分隔,一方面免受沾污,因此這樣的整合都是行不通的。 • 其實,當我們要用心理學的時候,只需要把有關的、以為是正確的拿來使用。那些無關的,以為是錯誤的,就根本不用理會。當我們把心理學本身的特色保留,加上了神學的理論,這才可以說是整合。 心理 Psy1 Th1 Psy2 Th2 ? ? Psy3 Th3 Psy4 Th4 Psy5 Th5 整合

  35. 神(屬性) 人 × (屬性、運作的規律)

  36. 大綱 一. 心理學研究能否應用於教會事工 ? • 科學本質 • 覆蓋內心活動及外在行為的範圍 • 心理規律與信仰息息相關 二.   心理學是否與信仰水火不容 ? • 心理學是否定信仰的 • 心理學使人腐敗 • 心理學必須與神學整合才能使用 三. 適當應用心理學 • 完成管家工作的知識及技巧 • 聖靈工作的基礎 • 奪回人心的工具

  37. 三. 適當應用心理學 • 一直被應用,聖經、教父、現今教會,有過用,有禁用,也有暗用。 • 應用的聖經立埸。 • 應用的需要。 • 有不適當的嗎?

  38. 1. 完成管家工作的知識及技巧 管家工作 • 在創二章裏,神給予亞當修理看守的工作,並把一切的動物伏在他腳下。這裏有兩個重點,一是委託,二是經文沒有提的神的自然律;人要運用神的自然律去完成神的委託。 • 要達成 這個目的,我們就必須不斷改良所有的知識及科技。[之前並沒有認識,動物滅種邊緣;人類 增加了有關的知識及科技,把這些瀕臨絕種的動物挽回過來,達成管家的任務。] • 神委託人使命,也創造了自然律讓人去發現及使用,完成使命。 • 不同的自然律(物理-心理),能助我們完成不同的任務。物理及生物的定律使人可看守自然界;生理的定律可使醫務人員治好病人;心理規律可以使精神科工作者及輔導員完成任務,也可以使傳福音者和牧師與神同工,治理信仰的問題,幫助人除掉疑惑,使靈命成長。 委託修理看守 用神的自然律 不同工作 不同自然律

  39. 透過心理機制 2. 聖靈工作的基礎 聖靈 • 聖經顯示聖靈工作必須要有一個心理基礎。約翰福音十六章的講論裏,耶穌說聖靈要來的時候,人就會為罪、為義、 審判,自己責備自己;這個罪惡感是人心理的運作/反應,這個心理運作會被聖靈使用,使到人悔改得救。 • 在十四章的講論裏亦都提到聖靈來的時候信徒會記起以前的教訓;我們知道記憶是一心理機制,無可能在一 個人完全沒有記憶能力的情形下聖靈使他能記起以前所學習的。所以聖靈的工作是建基在人本身的心理機制 (記憶)上。 • 羅馬書九章保羅說:「神的靈在我良心裏動工」,良心是一個心理機能,聖靈就是在我們的心理機能工 作,使我們有更合乎真理的反應。 • 羅馬書八章又講到聖靈與我們的心同證我們是神的兒女(心原文是靈),聖靈若要使我們確認自己是神的兒子,也必須通過我們的靈/心。 • 另外羅馬書十章又說到 「未曾聽見他,怎能信他呢?……他們未曾聽道的又怎能信道呢。可見信道是從聽道來的。」清楚說明我們要有一個心理的基礎, 聖靈才能工作,人才可以信道。這個聽還可能包括明白與感動/感受的內心結果。 若聖靈的工作要有心理基礎。那麼,明白心理學就可讓我們更知曉聖靈工作了。

  40. 輔導 3. 奪回人心的工具 傳福音 建立門徒 • 如何使用心理學在信仰裏呢?我以為一定要超越單一解釋的傾向,並要讓心理學與神學各保留它們的特點。 • 在傳福音方面,有人提出皈依可分為幾個階段:危機、尋索、會遇、轉變,及委身。若能明白這些階段的有關心理機能,對傳福音應有幫助。其實今天教會也暗裡用心理學。一般教會的佈道會, 前半段都是在擾動聽眾心中的危機感,這樣,在後半段才提出解決方法,藉著依靠耶穌,超越危機;又常用名人效應。所不同的,現今教會所用的,屬大眾心理學 (Folk Psy)。 • 至於靈命成長的缺乏,心理學同樣可發揮其功效。在聖經裏保羅也教導門徒勝過罪惡(羅六),要他們用三種思想/行 為:知道、看(肯定)、及獻上。這些都有相關的心理的機制。知道就是認識一個事實,信徒要與主同死同埋葬同復活,從而產生動機與期盼;看(或肯定)可以改變人 反應的準備,以至我們能對神的事有反應而對罪的事沒有反應;獻上的心思與行為引導我們的自我觀須與情緒,把自己連上義的奴僕,又以犯罪是作罪的奴僕,連上 羞恥與死亡;清除灰色地帶。我相信可以透過這些心理機制,能達成聖經裏的操練,以至邁向成聖。基要教會教導時也不能不用心理學。 • 其他的心理方法如透過官能化、構想、重複、聯想、實踐練習、宣講…等等,產生信仰感具體、加強記憶、真理內化及熟練、個人構念改變;以至刺激編碼、期盼、歸因風格、價值觀、自我調節認知因素的改變;連同行為、動機及情緒都有所改變。

  41. 輔導 .3. 奪回人心的工具 傳福音 建立門徒 • 減低流失的需要很大,有教會兩年流失50%,也有教會每年流失8%及34%不等。離教原因包括教內關係差而自己得不到照顧、生活攔阻(尤以成年) 、教牧或長輩見證差、不滿教會處事方式、沒有參與機會、教導差、也有自卑的。經過誘導期、促成、內心爭扎、維持、至不歸。 • 建立聖經為本的輔導,不拖泥帶水,要如近代輔導系統有清楚的前設加上心理的方法與理論。就如羅杰斯學派相信人有病,是因在環境的要求下,產生自我疏離,使認識的我與真我不符;若能接納自我,使認識的我與真我相符,病就會好了。佛洛依德以為人有精神 病是在滿足慾望時輸出的心理能量,因外界的禁止而迴輸到體內,並抑壓至潛意識的層面,若把它舒洩出來,病就痊癒。這兩個都是前設,加上有關的心理方法與理論,就成了受導者中心及心理分柝的兩個系統了。 • 我們可把聖經的一些原則作輔導的前設,加上心理學對人認識的原理與有關方法,研製輔導學。[大祭師模型、外內在資源、驚懼療法] • 我相信, 這四例子是真正的整合,保留獨立的神學與心理學,只連於事件之上。

  42. 但要適當 TESTS • 有些信徒甚至是牧者卻輕信一些類似心理學的方法。這些類似的方法,既沒有理論基礎,其有效性亦沒有被驗證,我們應提高警覺。這些 產品當然有賣點:符合一般人的直覺及夢想,以為讀了心理學,用很簡單的方法,就可以知道人的內心。這類的產品,包括能量療法、九型性格、及NLP。 • 一種智力或性格測驗,一定要有三種先決條件,才能被信任:有清楚的可靠度、有效度、及標準。可靠度顯示在不同時間所收取的數據相似,或在一組的問題裏,所問的 都有相關性。有效度顯示所量度的是所宣稱的。標準就是要有一個基準來比較,也包括有一個劃一的使用程序。[兩人心理測驗同分,一個是天才,一個是白痴] reliability standardization validity

  43. .7. 少許訓練就可以明白人的內心 • 有關NLP, 賓特勒(Bandler)與格蘭特(Grinder)主耍抄襲了錫提亞 (Satir) 的傳達技巧,及愛力遜 (Erikson) 的催眠理念與技巧;並約於1980年間授徒,以後還加添了許多商業的說服技巧。而賓特勒本身並沒有受過心理學的訓練(Walker, 2004 及 Bandler, 1985)。 • 其二,由於沒有一個核心理論基礎,凡是看來有效的,就會被收集其內。正如李中瑩〈2001〉說,NLP是一個模式,採納一些在商業成功的 技巧,用於其他行業之內。由於沒有驗證,離奇怪誕的方式也會被收集,就如近似能量治療或回歸到前世等方式。其實NLP也在新紀元運動之內。 • 其三,是其推銷 手段,因用似層壓方式,不論入學者的學歷,經過短期部份時間修讀就可成執業治療師,甚至可以成為教師,所以水平很低。這些教師如李中瑩等又可自立門戶,以致 NLP的內容與水平,很不一致。 • 可惜不少信徒和教牧,被其捷徑的承諾吸引,沒有理會其真實性,廣泛地使用。我提議牧者們要學習較正統的心理技巧。不少臨床心理學的書籍與文章也作提醒。 NLP 層壓推銷 沒有核心理論 抄襲

  44. 神(屬性) 人 (屬性、運作的規律)

  45. 我只是看見心理學應用於教會的需要及可能。 • 要真的成為事實,各教會必須參與。 • 如設立心理學與信仰的研究中心等,才能有效地把心理學成為服事神的工具。 • 教會需要,合作研究。 • 五個題目,教會講論。 • 網上文章,閱讀回應。

  46. 結論 • 耶穌基督在太五的講論充滿心理用詞。在新約羅馬書六章裏,保羅教導信徒如何勝過罪性,指門徒要以知識、肯定、及委身等心理過程作為工具。這顯示靈性的成長,必須通過人的心理功能。 • 早期教父如俄利根,奧古斯丁等都用當代的心理學觀念。衛斯理約翰更有他的主張,用心理解釋如何能脫離在罪裏的爭扎。 • 看來,心理學是一門不斷改變的工具,可以被不同時代的基督徒學者用於推動靈命的成長。 • 有些教會只接納教會早期的方法,經由內觀或觀察而來較粗略的心理描述,卻否定現代較嚴格的科學的方法 去了解內心與行為的運作的心理學。 • 我們的信仰雖然要保守,方法卻不妨新穎。最重要的,我們的思想主張要貫徹。我們要知道,魔鬼有兩個技倆,一是拉着你,二是推你一把,使你過宥不及。同樣,在面對心理學時,有人把心理學拒諸門外,也有人隨便信任一些粗淺錯誤的「心理學」,這都是錯誤的。當我們對心理學有正確的認識時,必定可以更俱體地明白人內心的機制如何成為聖靈工作的基礎,更妥善地完成神的交託。 • 這些心理學的理念與方法,雖然只是五餅二魚,也是有效建立神家重要的工具。萬有都是本於神,心理學這門的知識也是本於神,在科學化後卻因種種誤解,一直不能歸於神 (I林八6)。盼望教會能認識並使用它,歸神使用,且歸榮耀給神。

  47. 請賜教問題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