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0 likes | 746 Views
如何撰寫期刊論文及 提升研究能力. 蘇炎坤 成功大學電機系暨微電子所 講座教授 2007 年 6 月 14 日. 內容. 投稿期刊論文之重要性 期刊論文分類 何謂高品質期刊論文 如何撰寫高品質之期刊論文 學術論文的格式或架構 如何選擇投稿期刊 如何提升研究能力,提升學術水準 結論. 投稿期刊論文之重要性. 全球 SCI 發表論文 台灣地位. 投稿期刊論文之重要性. 全球 EI 發表論文 台灣地位. 台灣期刊發表在世界的定位. ISI 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
E N D
如何撰寫期刊論文及提升研究能力 蘇炎坤 成功大學電機系暨微電子所 講座教授 2007年6月14日
內容 • 投稿期刊論文之重要性 • 期刊論文分類 • 何謂高品質期刊論文 • 如何撰寫高品質之期刊論文 • 學術論文的格式或架構 • 如何選擇投稿期刊 • 如何提升研究能力,提升學術水準 • 結論
投稿期刊論文之重要性 • 全球SCI 發表論文 台灣地位
投稿期刊論文之重要性 • 全球EI發表論文 台灣地位
台灣期刊發表在世界的定位 • ISI 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 2006年八月公布近十年(1996/1~2006/8)各國研究成果 • 期刊發表論文數量:120,447篇排名全球145個國家中第18名 1~5名:美國、日本、德國、英國、法國 中國大陸(6名) 、南韓(14名:173,050) 、香港(14,629) • 期刊被引用次數:608,561次第26名 1~5名:美國、英國、德國、日本 、法國 中國大陸(13名) 、南韓(20名:840,487) • 期刊平均引用率:5.05次第96名 1~5名:百慕達、瑞士、美國、塞內甘比亞、巴拿馬 香港(18名:10.37) 台灣近十年在期刊論文數量、被引用的次數、以及平均被引用率的表現都是持續的成長
質量並重 • 從期刊論文數量上來看,顯見台灣整體產出的期刊論文在『量』的方面已超出世界平均水準 • 被引用的次數因期刊論文數量的多寡等因素而影響其結果,因此,要以平均被引用率來評估台灣產出的期刊論文在『質』方面的表現,從結果顯示,台灣整體產出的期刊論文在『質』方面的表現仍有待加強 • 高的平均被引用率可能是由於只有少量的期刊論文所造成,因此,求追『質』與『量』的並重是很重要的課題 • 比較不同學術領域間的期刊論文數量、被引用的次數、以及平均被引用率其實可能並不具有重要的意義
資訊學門在國內的定位 • 國內各領域狀況 資訊學門方面 論文數量:6名 總引用次數:13名 平均引用次數:21名 SOURCE: ISI 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
美國期刊發表的世界定位 • 美國資訊學門的 世界定位 論文數量:1名 總引用次數:1名 平均引用次數:4名 SOURCE: ISI 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
投稿期刊論文之重要性(續) • 促進新理論、新製程技術、新元件、新模型及新系統的發現及改進 • 促進學術交流、提升學術、產業水準 • 展現個人或團隊的研究實力、水準及成果 • 個人學術生涯─應聘、就業、升等、獲獎重要參考 • 呈現系、所、院、校、研究單位、公司的研究績效 • 爭取各項支援及獎勵的重要依據
影響力係數(IF)的潮流 • 投稿期刊的依據 • 國科會計畫補助的申請 • 工程處資訊學門 SCI/SSCI Rank Factor, SCI/SSCI Cited Number (cited no./self cited no.) • 生物處的量化指標 學術期刊論文之計分: C×J×A
期刊論文分類 電子資料庫─JCR Web (Journal of Citation Report) • 期刊引用文獻評比統計資料庫 • 收錄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SCI)及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 (SSCI)評比統計資料 • 包括影響因數(Impact Factor)、立即索引(Immediacy Index)等 • SCI:收錄科學技術期刊約5,700種 • SSCI:收錄社會科學類期刊約1,700種 • EI:收錄工程技術期刊約2000餘種 • IEEE Xplore包括IEEE (美國電子電機工程師學會)與IEE(英國電機工程師學會)收錄120種期刊
SCI (Science Citation Index)─科學引文索引 • 創刊於1963年,是美國科學資訊研究所(ISI)出版的一部世界著名的期刊文獻檢索工具。SCI收錄全世界出版的數、理、化、農、林、醫、生命科學、天文、地理、環境、材料及工程技術等自然科學各學科的核心期刊約3,500種;擴展版收錄期刊5,800餘種。 • ISI─每年出版JCR(期刊引用報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 JCR對SCI(3,500種)在內的4,700種期刊之間的引用和被引用資訊進行統計、運算且報導影響因素 (Impact Factor)
SSCI (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dex)─社會科學引文索引 • 美國科學資訊研究所(ISI)建立的綜合性社會科學文獻資料庫,包括經濟、法律、管理、心理學、區域研究、社會學及資訊科學等。總共收錄50個語種的1,700多種重要的國際性期刊。
EI (Engineering Index)─工程索引 • 創刊於1884年,是美國工程資訊公司出版的著名工程技術類綜合性檢索工具。EI選用世界上工程技術類期刊2,000餘種。包括動力、電工、電子、自動控制、礦冶、金屬工藝、機械製造、土木、水利等。
Impact Factor (影響因數) • 一種期刊的影響因數,指該期刊前兩年發表的文獻在當年的平均被引用次數。換言之:一種期刊的影響因素越高,也說明這些文獻報導的研究成果影響越大,間接反映該期刊的學術水準高。例如:某期刊1999及2000年共出版210篇文章,而在2001年共被引用385次,則Impact Factor為385/210=1.833。通常Impact Factor 大於1表示引用率高。
Immediacy Index (立即索引) • 一種期刊的立即索引,指當年該期刊被引用次數總和除以當年該期刊出版文獻之總篇數。 例如:某期刊在2001年共出版100篇文章,而在2001年共被引用85次,則立即索引為85/100=0.85,立即索引大於1表示立即引用率頗高,但仍須考量期刊之出版頻率可能影響當年立即索引。
Total Cites (總引用次數) • 一種期刊該年度被當年資料庫內其他期刊引用的總次數。
Cited Half-Life (被引用的半衰期) • 以年為單位,顯示由最新出版年回溯十年該期刊被引用之累進次數已達該期刊出版文獻累進總數之50% (在最新出版年之被引用次數低於100者不被列入,另外若10年以上其數字仍未達50%,以>10.0表示)
ISSN (International Standard Service Network) • 國際標準期刊號碼,即期刊的身分證字號
何謂高品質期刊論文(自然工程類)(續) • 依Impact Factor指標 ─ 特別在自然科學(數學、化學、物理領域)及生醫科學(生化、生物、醫學領域) • 工程類 ─ IEEE (美國電子電機工程師學會) ─ ASME(美國機械工程學會) ─ AICME(美國化學工程學會 ─ Algorithm (J. the ACM, SIAM J of Computing, J. Algorithms, Theor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 Network (IEEE-ACM Trans. Networking, Networks) ─ Parallel (IEEETrans. On Parallel and Distributed Systems) ─ Bioinformatics: Nuclei Acids Research, Bioinformaties) • 依領域類期刊的排名順序
何謂高品質期刊論文(自然工程類)(續) 應用物理領域期刊排名
何謂高品質期刊論文(自然工程類)(續) 電子電機領域期刊排名
何謂高品質期刊論文(自然工程類)(續) 自然(Nature) ─ Impact Factor 29.273 • 首版建立於英國 ─ 1869年11月4日(Sir Norman Lockyer) • 少數發表自許多科學研究領域中每年最重要、最前瞻的研究結果在Nature中以短文發表。
Nature (Landmark Papers) • X-rays ─ W. C. Rontgen “On a new kind of rays” Nature 53, 274-276 (1896) • Wave nature of particles ─ C. Davission and L. H. Germer. “The scattering of electrons by a single crystal of nickel” Nature 119, 558-560 (1927) • The Neutron ─ J. Chadwich “Possible existence of a neutron” Nature 129, 312(1932) • Nuclear Fission ─ L/ Meitner and O. R. Frisch “Disintegration of uranium by neutrons: a new type of nuclear reaction” Nature 143, 239-240 (1939)
Nature (Landmark Papers) • The Structure of DNA ─ J. D. Watson and F. H. C. Crick. “Molecular Structure of Nucleic Acids: A Structure for deoxyribose nucleic acid” Nature 171, 737-738 (1953) • First molecular protein structure (myoglobin) (1958) • The ozone hole (1985) • First cloning of a mammal (Dolly the sheep) (1997) • The human genome (2001)
何謂高品質期刊論文(自然工程類)(續) 科學 (Science) ─ Impact Factor 30.297 • 首版創刊於1880年,由美國紐約新聞雜誌業者 John Michaels 所創,經費贊助由Thomas Edison 及 Alexander Graham Bell 提供
何謂高品質期刊論文(自然工程類)(續) 科學 (Science) • 包括所有科學學刊 • 目前擁有16.5萬訂戶,超過Nature三倍 • Science 期刊具有新聞雜誌和學術期刊雙重特點 (每週發布有關科學技術和科學政策重要新聞外,也發表全球科技研究最顯著突破的研究論文和報告)
何謂高品質期刊論文(自然工程類)(續) 科學 (Science) • 包括所有科學學刊,尤其是物理學、生命科學、化學、材料科學和醫學中最重要及最前瞻的研究發展 (60%~生命科學領域,40%~物理科學領域) • 三個特別重要目標 *將Science 和科技帶入發展中國家實驗室及家裡 *讓青年科技工作者了解十年後重要科技發展及科 學儀器 *用電子傳播科技信息,進一步提高信息質量 • 每週發表約20篇論文,競爭激烈,每年文稿約7000篇,錄用率約15%其中70%來自美國,其餘為歐洲和亞洲
如何撰寫高品質期刊論文 Science & Nature-頂尖國際學術期刊(非專業期刊) • 詳細參閱"作者指南" ,這將會是有益的 • 論文必須對科技進步及提升有大範圍貢獻,避免內容狹窄 • 多閱讀“Nature”, “Science”文章深知屬性及特點 • 論文簡潔清楚,不同學科讀者亦能有所瞭解(廣泛讀者)(少用偏頗的技術詞彙,儘量不用) • 內容新穎,具有跨學科意義的論文 • 論文對從事研究領域能產生重大影響 • 相關領域的科學家對結果感到興趣 • 讀者對結論感到吃驚 • 可推翻傳統理論或技術
如何撰寫高品質期刊論文(續) • 新發現應當有幾個其他要素 *為基礎學科提出新方向、新問題 *提供證據和解釋有助於理論當前具爭議的問題 *具有廣泛的公眾效應,在科學界被接受和感興趣程度高 • 文章必需簡明扼要,將研究要點確實無誤地表達 • 儘量以簡析的圖表表達 • 最主要仍以實力為後盾,英文需流利暢通
如何撰寫高品質期刊論文(續) IEEE、ASME、AICHE-一流國際學術期刊(專業學術期刊) • 詳細參閱“作者指南”,注意Format及投稿方法 • 對專業知識及論點,尤其是弱點需瞭解 • 對相關期刊多多閱讀,深入瞭解論文期刊特點 • 對論文之份量需有豐富的經驗判斷 • 標題具說服力及搧動力 • 在Abstract 確實說明創新成果與具體貢獻 • 在Introduction確實說明Motivation (動機)
如何撰寫高品質期刊論文(續) • 在實驗過程及量測簡要表達清析 • 在Results and Discussion具體敘述創新成果,最好作比較(Bench Mark) • 最主要仍以實力作後盾,英文需流利暢通 • 開始撰寫英文論文,可蒐集漂亮常用文句,且加以活用 • 訓練英文為主之報告及E-mail以加強英文能力 • 英文寫作能力的提升─多看、多寫、多模仿英文語系文章
如何撰寫高品質期刊論文(續) • 撰寫論文─勿過度使用生硬詞句,盡量使文章中的英文直 接而流暢 ─將重要的主題、子句等放在句首以突顯重點 ─使用簡單及簡潔的英文,如「名詞+動詞+受詞(介係詞)」的直述句 ─一個句子僅表達ㄧ或二個主要意思,避免句子 過長(如which, that, what等) • 有Revise 機會,一定要力求解決瓶頸問題且確實回答 • 若Reject,依據審查意見力求改善,尋求機會再投稿 • 多參加國際會議,認識大師級或Editorial Board Member及相關幹部,設法進入期刊編輯行列
學術論文的格式或架構 • 摘要(Abstract) • 前言(Introduction) • 數學分析和實驗方法(Mathematical Analysis and Experimental Method or Procedure) • 結果與討論(Results and Discussion) • 結論(Conclu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