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 likes | 688 Views
人口学. 主 讲:任晓敏 联系方式: 13854198965 sl_renxm@sina.com.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人口学的研究对象 一、人口学的科学定义 人口学是研究人口发展、人口与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等相互关系的规律性和数量关系及其应用的社会科学。. 二、人口与人口属性. 1 、人口 :指生活在一定时间、一定地域、一定社会生产方式中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人所组成的社会群体。 2 、人口属性 :人口属性就是人口所固有的性质和特点。 人口属性包括自然属性,二是社会属性。.
E N D
人口学 主 讲:任晓敏 联系方式:13854198965 sl_renxm@sina.com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人口学的研究对象 • 一、人口学的科学定义 • 人口学是研究人口发展、人口与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等相互关系的规律性和数量关系及其应用的社会科学。
二、人口与人口属性 • 1、人口:指生活在一定时间、一定地域、一定社会生产方式中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人所组成的社会群体。 • 2、人口属性:人口属性就是人口所固有的性质和特点。 • 人口属性包括自然属性,二是社会属性。
3、人口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关系 • 人口的自然属性,即人口的生物本性。有出生、成长、衰老、死亡的生命过程,也有自身遗传、变异以及全部生理机能。人口的自然属性影响着人口的数量和质量,是人口存在和发展的生物基础。 • 人口的社会属性是人口的本质属性,是人口区别于生物群体的根本标志。 • 二者统一构成人口的属性。人口的生存与发展既要受自然属性的制约,也要受社会属性的支配。作为具有社会属性的人口,是经常不断地受自然、社会因素的影响,永远处于错综复杂的运动过程之中,人口不是一个静止的总体。
三、人口变动 • 人口变动就是指人口不断地运动,如由少到多。或者称为人口过程即人口的发展变化过程。包括三种形式的变动: • 1、自然变动:指人口由出生和死亡引起的数量的增加和减少。 • 2、迁移变动,又称人口的机械变动。指人口在空间位置上的一切移动。人口的迁移变动使人口的地区分布发生变化。 • 3、社会变动:是指人口社会构成的变动。包括部门构成、职业构成、文化教育构成、民族构成、宗教信仰构成等的变化.
四、人口规律 • 1、定义:所谓人口规律是指人口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及其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 • 2、人口规律的性质:人口规律具有客观性、社会性和历史性。它本质上是社会规律和历史规律。 • 马克思说,“人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这其实是从人的社会性方面给“人”下的定义。 • 马克思说,“事实上,每一历史的社会生产方式都有它特有的人口规律,这一规律只适用于它,同它一起存亡,因此只有历史的意义。”
3、人口规律的内容:包括两大规律。 • (1)反映人口自身运动的规律,如自然变动规律、人口的空间变动规律、人口的社会变动规律等。 • (2)反映人口与社会、经济、自然等相互关系的规律等。 • A、反映人口发展与社会发展相适应,人口变动与各种社会因素相互关系的规律。 • B、反映人口发展与经济发展相适应,人口变动与各种经济因素相互关系的规律。 • C、反映人口发展与生态环境相适应,人口变动与各种自然环境因素相互关系的规律。
五、人口问题 • 1、定义: • 影响人口生存和发展的各种问题统称为人口问题,是指人口发展的过程、规模、速度、质量同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发生不相适应的问题。 • 2、表现: • 表现在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社会道德、地理分布、生态环境等社会和自然的各个方面。如就业问题、群众生活问题、住房问题、青少年教育问题、老年人赡养问题等等。人口问题归根结底是人口发展和经济发展的关系问题。 • 人口问题的性质,由生产方式和社会制度决定,不同的生产方式和社会制度有不同性质的人口问题。
在阶级社会中,人口问题具有阶级对抗的性质。在阶级社会中,人口问题具有阶级对抗的性质。 • A、奴隶制生产方式下的人口问题是奴隶的生存和发展问题 • B、封建制度下的人口问题是农民的土地问题。 • C、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问题主要是相对劳动力人口过剩问题。 • D、社会主义社会的人口问题与资本主义的人口问题有相似之处,但在性质上和资本主义社会的人口问题有根本的区别。二者人口问题绝不相同。
我国现阶段存在的最主要的人口问题: • 是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表现在就业问题、青少年教育问题、城市交通问题、住房问题等方面。 • 我国人口问题的性质与资本主义下的人口问题是不同的。具体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 1、人口数量多、素质低,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 • 2、人口增长与人口老龄化的压力长期同时存在。 • 3、未富先老,且是突发的。(死亡率、生育率迅速下降) • 4、人口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大。
5、在农村人口占大多数的情况下,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5、在农村人口占大多数的情况下,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 • 另外,我国各地区人口的压力有所不同,不仅宏观上的人口问题较多,而且各地区的人口问题也较多。既有共性的问题又有不同的情况。所以需要建立一个人口科学体系,要对这些具体的问题进行各个角度的各个方面的研究。 • 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途径:要自觉地调整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第二节 人口学的学科体系 人口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群体,涉及面广。因此人口学的学科体系就较为复杂。
人口理论 人口生育学 人口死亡学 狭义人口学 人口迁移学 人口统计学 人 人口专题研究 口 学 学 科 体 系 形式人口学 人口经济学 人口社会学 人口地理学 人口人类学 人口生理学 人口生物学 人口遗传学 人口优生学 人口专题研究 与社会科学交叉 交叉人口学 与自然科学交叉 人口学图书资料及人口学多媒体信息网络
一、人口学的体系内容 • 从大的方面来分人口学的学科体系分为四部分: • (一)人口理论(population theories) • 1、定义:是指人们对人口本身及其人口与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关系解释、预测和利弊判断的基本观点、基本理论等。 • 2、意义:人口理论是各国政府制定人口政策和法律的重要理论依据。 • (二)狭义人口学(demography或demographic analysis) • 关于狭义人口学的概念,从英文单词来讲是人口统计学、对人口进行统计得到的有关现象、人口过程、人口变动等标识的资料进行分析研究,从而形成的有关自身运动的学科。
1、人口生育学,主要是研究人口生育率,包括人口生育率的直接制约因素、间接制约因素,生育率对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作用、生育的政策及其管理。1、人口生育学,主要是研究人口生育率,包括人口生育率的直接制约因素、间接制约因素,生育率对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作用、生育的政策及其管理。 • (1)抑制生育学,目前我国主要是抑制方面的生育学。 • (2)鼓励生育学,目前,在国际上某些国家采取鼓励人口生育的政策。 • 2、人口死亡学, 研究人口死亡率的水平、变动趋势、变动原因和人口寿命以及各种差异死亡率。
3、人口迁移学 人口迁移学包括人口流动以及人口城市化的部 分内容。 • 以上人口学的三个分支构成了西方称为的“形式人口学”。 • 4、人口统计学 ,是对人口的各种现象进行统计的学科。 • 5、家庭人口学 ,是指以家庭为单位来研究人口的学科。 • 6、老年人口学 ,以老年人口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 7、女性人口学 ,以女性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 8、残疾人口学 ,以残疾人口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 9、表述人口学 ,以人口统计来阐述人口的数量、地理分布及结构变化的学科。
(三)交叉人口学 人口学和其他社会科学、自科学互相渗透、互相结合的现象,形成了人口学和其他科学交叉的一些边缘科学。 • 1、人口经济学 • 从1969年颁发诺贝尔经济学奖以来1969—2000年已有十三位经济学家获得诺贝尔奖: • (1)1969年,挪威的拉格纳 •弗里希(Ragnar Frish1895.3.3-1973年)和荷兰的詹恩 •丁伯根(Jan Tinbergen,1903—)共同获得第一次颁发给的经济学诺贝尔奖。 • 他们的贡献是詹恩•丁伯根1985年出版《生产、收入与福利》,对许多问题进行了定性、定量的分析。
西蒙·库兹涅茨1901-1985出生地:俄国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哈佛大学教授.西蒙·库兹涅茨1901-1985出生地:俄国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哈佛大学教授. 拉格纳·弗里希1895-1973出生地:挪威奥斯陆奥斯陆大学. 詹恩·丁伯根1903-1994出生地:荷兰海牙,莱顿大学物理学博士荷兰经济学院教授. • (2 )1971年,美国的西蒙•库兹涅茨(Simon Kuznets 1901—1985)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 他在人口与经济增长周期的关系、现代经济增长中的人口要素的作用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
纲纳·缪达尔1898-1987生于瑞典。 弗·冯·哈耶克1899-1982生于澳大利亚 • (3)1974年,瑞典的冈纳·缪尔达尔(Gunnar Myrdal, 1898---1987)、 • 与奥地利的弗里希.冯·哈耶克(Friedrich von Hyek,1899---)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缪尔达尔在世界贫困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上有深入研究。
列奥尼德·康托罗为奇1912-1986,生于俄国比得堡,毕业于列宁格勒大学。列奥尼德·康托罗为奇1912-1986,生于俄国比得堡,毕业于列宁格勒大学。 贾林·库普曼斯1910-1985生于荷兰格来夫兰毕业于乌特里特大学 (4)1975年,前苏联的列奥尼德·维特列维奇·康托洛维奇(1912---1986)和美籍荷兰人贾林·库普曼斯(Tjialing C.Koopmans,1910--1985)分享诺贝尔经济学奖. 库普曼在代际人口规模与代际福利的关系上,进行了定量研究。
威廉·阿瑟·刘易斯1915-1991生于美国 。 西奥多·舒尔茨1902年生于美国。 • (5)1979年,美国的两位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Theodore W.Schultz, 1902- ) 和阿瑟·刘易斯(W.Arthur Lewis, 1915- )分享诺贝尔奖金。 舒尔茨主要在人力资本、人口质量、人口迁移等方面有深入探讨;明确使用了“人口质量一词”。 刘易斯主要在人口增长及劳动力过剩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方面有突出贡献。
理查德·约翰·斯通1913-1991,生于英国。 弗兰科·莫迪利亚尼1918年生于意大利。 • (6)1984年,英国的理查德·斯通(Richard Stone 1913-1991)获得诺贝尔奖。 在人口统计和人口投入产出模型方面有独到研究。 • (7)1985年,美国的弗兰科·莫迪利亚尼(Franco Modiliani,1918~),因创立储蓄生命周期理论而获奖。 这一理论开创了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关系的研究。
罗伯特·索洛1924年生于美国。 加利·贝克尔1930年生于美国。 • (8)1987年,美国的罗伯特 • ·索洛(Robert Solow, 1924- )获奖。对增长理论做出贡献。 提出长期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技术进步,而不是依靠资本和劳动力的投入。 • (9)1992年,美国的加利.S.贝克尔(Gary Stanley Becker,1930- ),因人力资本和家庭人口经济学方面的理论而获奖。
罗伯特·福格尔1926年生于美国。 道格拉斯·诺斯1920年生于美国。 • (10)1993年,美国的罗伯特·福格尔(Robert Fogel1926-)和道格拉斯·诺斯(Douglass C.North,1920-)获诺贝尔奖。 福格尔在人口经济史方面开拓新领域,首次提到“人口理论”一词; 诺斯在人口与经济制度的关系研究上标新立异。建立了包括产权理论、国家理论和意识形态理论在内的“制度变迁理论” 。著作有:《美国过去的增长与福利:新经济史》、《制度变化与美国的经济增长》、《西方世界的兴起:新经济史》、《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等。
阿马蒂亚·森1933年生于印度桑蒂克尼坦曾就读于加尔各答大学、剑桥大学。1959年获得剑桥大学博士学位。阿马蒂亚·森1933年生于印度桑蒂克尼坦曾就读于加尔各答大学、剑桥大学。1959年获得剑桥大学博士学位。 • (11)1998年,印度的阿马蒂亚 • ·森(Amartya Sen),因其在福利经济学方面的成就而获奖。 他在福利与贫困指标的定义、饥饿与贫困人口等方面,有独到见解。 贫困指数:一个社会中贫困的共同标准是在一定的、预先确定好的贫困线下的人口(用H来代表)。 在森后期的著作中,他讨论了阻止饥荒,或者一旦饥荒发生了怎样把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
罗伯特·蒙德尔1932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金斯顿,曾就读于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华盛顿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和伦敦经济学院 1956年获得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学位。 • (12)1999年,加拿大籍的美国教授罗伯特·蒙德尔(Robert A.Mundell,1932-),因对“不同汇率体制下的货币与财政政策”即“最佳货币”的研究而获奖。 蒙德尔理论中的一个关键因素是强调“劳动力和资本在国际上的流动使得各国的商品价格均等化,尽管国际贸易受到贸易壁垒的限制”。
麦克法登1937 年生于美国北卡罗来那州的瑞雷,曾就读于明尼苏达大学。1962年获得明尼苏达大学博士学位。现为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教授。 赫克曼1944 年生于美国芝加哥,曾就读于科罗拉多学院。 1971年获普林斯顿大学经济系博士学位。现为芝加哥大学的教授。 • (13)2000年,美国的经济学家丹尼尔 ·麦克法登(1937-)和詹姆斯 ·赫克曼(1944-)两位获得诺贝尔奖。 他们二人都对个人和家庭的经济行为进行条件统计研究。其中麦克法登对于老年人有关的公共政策进行了研究,其成果并得到了旧金山政府的采纳。
2、人口社会学 它又包括了许多学科分支,如老年人口社会学、女性人口社会学等等。 • 3、人口管理学 4、人口宗教学 5、人口人类学 • 6、人口控制论 7、工商人口学 8、人口未来学 • 9、历史人口学 10、人口地理学 11、人口思想史 • 12、考古人口学 13、人口生态学 14、人口理论史 • 15、政策人口学 16、人口心理学 17、人口学说史 • 18、军事人口学 19、人口数理学 20、人口文化学 • 21、人口遗传学 22、人口宗教学 23、人口生物学 • 24、人口民族学 25、人口卫生学 26、人口教育学 • 27、人口流行病学 • (四)人口学图书资料与多媒体信息网络 • 主要包括人口学词典、人口学百科全书、人口学事典、等各种文字的图书资料,计算机应用、人口信息库、人口电子图书,人口多媒体信息网络等等。
二、人口学的产生与发展 • (一)人口学产生的前奏有4个阶段 • 1、公元前几世纪,我国的大思想家孔子,就以繁衍子孙以奉祀祖先,继承祖先遗业的孝道出发,大力主张增值人口。 • 2、古希腊思想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公元前427-347和384-322年)从城市的防务出发,也考察过人口的数量和 质量问题。 • 3、中世纪,西方从基督教伦理出发的人口思想得到较大发展。当时的思想家大都对人口增长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认为人口繁衍是上帝的旨意,命运的驱使。 • 4、从16世纪起,随着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使得资产阶级的思想家对人口与人口相关的问题越来越发生兴趣。从此相应的人口理论和人口统计也得以产生和发展。
(二)人口学产生和发展的两个层次和四个学科(二)人口学产生和发展的两个层次和四个学科 • 1、人口学产生和发展的两个层次 • 第一层,形成狭义的人口学(又称描述人口学或形式人口学),也叫人口统计学。是关于人口本身的发展规律,如生育、年龄、婚姻、寿命、死亡、分布等。 • 狭义人口学demography最早萌发于公元前的人口普查和户籍管理,以及人口生育数量、生育质量同婚姻的关系。 • 从狭义人口学的角度看,近代人口学产生于17世纪中叶,人口学作为一个学科的发展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人的贡献:
(1)约翰·格兰特 (John Grant,1629—1674年)英国统计学家。 • 他于1662年发表了《关于死亡证书的自然的和政治的观察》。在这个著作中,他根据从16世纪末开始的每周登记一次的英国伦敦约50万人口的丧葬和教会洗礼的记录,研究了人口现象并力图从中找出规律性。特别是他编制了世界上第一个生命表,为此,他被认为是近代人口学的奠基人。 (2)威廉·配第(William Petty,1623-1687)英国医生、大地主、实业家、经济学家、统计学家。英国古典经济学的创始人。他的《政治算术》是1672年完成,1690年发表,同时在两个层次上推动了人口学的产生和发展。 • A、他对人口统计做出了贡献。如,他提出采用一种人口调查表的制度,提出把人口划分为生产人口和非生产人口。这种划分方法已被越来越多的国家采用。 • B、他明确表示要用具体数字研究人口与经济的关系,如人口与土地的关系,人口规模经济效益等。
(3)格雷戈里·金(Gregory King,1648-1712),英国统计学先驱之一。他探讨了人口性别构成,人口阶级社会构成、夫妻年龄差别及其对生育率的影响。 • (4)约翰•苏斯密尔(John Süssmilch,1707-1767),德国教会牧师,于1741年发表了著名的《神圣的秩序》一文。 • 他从欧洲1056个教区收集到的大量材料,证明出生婴儿中男女婴的性比例大约为21:20。他认为这是上帝规定的不可改变的“神圣的秩序”。他还利用当时的统计资料,提出了许多有关出生、死亡、婚姻的动态指标,试图确立人口过程各种变量的统计关系。 • 他的著作被认为是第一次对各种人口现象的全面研究。
(5)19世纪比利时的统计学家奎特列(L.A.Quetelet, 1796 -1874)的《论人》(1835); • 瑞士的贝尔诺伊(Christoph Bernoulli)的《人口统计学全书》(1841); • 比利时的(或法国)的基亚尔·归拉德(Achile Guillard,1799-1876)的《人口统计纲要》(1855)用法语创造了人口学一词即demographie。 • 他们都对狭义人口学的产生和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他们都在自己的上述著作中提出了相当于demography概念。 • 1882年,在日纳瓦国际卫生学和人口学大会上,demography这一词得到认可。
第二层次的人口学—交叉人口学 • 交叉人口学是研究人口与经济、社会、自然环境、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关系。或者说交叉人口学是研究人口与制约它的发展变化的各个方面的外在因素的相互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
1.马尔萨斯人口论产生的历史条件 • 马尔萨斯1766—1834年),英国人,1798年出版了《人口原理》,该书全名为《人口原理,人口对社会未来进步的影响,兼评葛德文先生、孔多塞先生和其他著述家的推测》。以后经过修改共出了6版。
2、马尔萨斯人口论的核心 • (1)出发点是以所谓两个公理(自然法则)为前提的。 • 第一,食物为人类生存所必需。 • 第二,两性间情欲是必然的,且几乎会保持恒状。 • 这也就是说,人类要生存和发展就得吃饭和生儿育女繁衍后代。这是人类的本能。
(2)两个级数:“人口若不受到抑制,便会以几何比率增加,而生活资料却仅仅以算术比率增加”。(2)两个级数:“人口若不受到抑制,便会以几何比率增加,而生活资料却仅仅以算术比率增加”。 • (3)两种抑制:减少人口的两种途径。 • 积极抑制,即通过提高死亡率以减少人口数量,其手段是包括战争、瘟疫、饥荒和各种疾病。 • 预防性的道德抑制,即控制出生率来限制人口增长。认为无力赡养子女和维持家庭者,应推迟结婚,直到有能力赡养和维持家庭的时候为止,并且婚前要过有道德的独身生活
(4)根据人口波动理论引伸出以下四个主要结论:(4)根据人口波动理论引伸出以下四个主要结论: • 第一,财产私有制是保持人口增长同生活资料增长之间平衡的最有效、最良好的制度。 • 第二,济贫法不能对穷人过于宽大,贫困是生儿育女过多和懒惰的结果。 • 第三,一切社会改革不可能改善工人和劳动者的生活。工资高低取决于工人人口的多少。工资增加导致人口繁殖,结果会使工资降低到仅仅足以维持工人生活水平。 • 第四,生存竞争是自然规律。适者生存、弱者淘汰,贫困者自然灭亡。
※关于马尔萨斯人口论的评价: • 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造成的劳动群众的贫困和失业,说成是适用于人类社会各个历史时期的基于人性的普遍的人口规律发生作用的结果。反过来又用这个规律,来证明资本主义私有制度是永恒的人口规律发生作用而形成的最好的制度,认为只有这个制度才能使人口增加受到自然的限制,才能使人口和生活资料保持平衡。 • 其观点是错误的,但是也有其积极的一面,正是马尔萨斯人口理论的出现,才使得人们密切关注人口与经济社会的关系。我们从恩格斯对马尔萨斯的评价中看出: • “马尔萨斯的理论却是一个不停地推动我们前进的、绝对必要的转折点。由于他的理论,总的说来是由于政治经济学,我们才注意到土地和人类的生产力。”
西方学术界一般认为,18世纪英国经济学家马尔萨斯对人口问题的研究,才使人们密切关注人口与经济社会的关系,这才是人口发展的真正开端,他提出的人口理论才属于真正的人口理论。西方学术界一般认为,18世纪英国经济学家马尔萨斯对人口问题的研究,才使人们密切关注人口与经济社会的关系,这才是人口发展的真正开端,他提出的人口理论才属于真正的人口理论。 • 在18世纪,中国清代学者洪亮吉(1746-1809常州人)也联系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对人口过程进行探讨,只是没有像马尔萨斯那样形成一套理论罢了。 经过近100周年的时间,即从1850-1950年,人们开始注意到广义人口学问题。
2、四个学科 • (1)统计学 • (2)经济学 • (3)社会学 • (4)生物学
三、人口学的实用价值 • 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 1、了解历史 • 2、把握人口现实 • 3、预见人口未来
人口学对我国现阶段来说,其实用价值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人口学对我国现阶段来说,其实用价值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 第一,运用人口学的理论和方法,论证有计划地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性。使我国人口发展与国民经济发展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 第二,运用人口学的原理分析和研究我国在人口方面将会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并探求符合这些新情况,解决这些新问题的对策和办法。 • 第三,运用人口学的具体方法,帮助制定人口年度计划和更长远的计划。研究中国人口发展的战略。
第三节 人口学的研究方法 : • 一、一般方法 • (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 1、辩证地唯物地看待人口现象。 • 2、全面研究人口关系。 • 3、科学地对待人口问题。 • 4、正确处理理论研究与政治、政策关系。 • 5、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口学的研究。
(二)马克思主义的人口理论和方法 ,概括为以下10方面: • 1、人口有两种属性。 • 恩格斯指出:“人类源于动物这一事实已经决定人永远不 • 能摆脱兽性,所以问题永远只能在于摆脱的多些或少些,在于 • 兽性和人性的程度上的差异”。 • 2、两种生产决定历史发展。即物质资料的生产和人类自 • 身生产是人类社会两个相互依赖彼此制约的两个方面。 • 3、社会生产方式对人口发展有着决定性作用,而人口发 • 展也对社会生产方式产生重大的制约作用。
4、人口规律是具体的,不同社会有不同的人口规律,同一人4、人口规律是具体的,不同社会有不同的人口规律,同一人 • 口规律在不同的社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 5、人口过剩是历史性的、相对的、不是永恒的、绝对的。 • 6、人类要控制自己,做到有计划的发展。 • 7、共产主义社会中的人们能够自行解决人口问题。 • 8、人口质量不断提高具有历史规律性。社会在发展,人类 • 在进步,人口寿命在不断延长,这是不可抗拒的历史、自然规律. • 9、要批判、吸收各种人口思想和人口理论。取其精华,弃 • 去糟粕。 • 10、人口研究方法应该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
这四种方法都把抽象法、 典型法、比较法、分析法、 调查统计法、数学法结合起 来研究人口现象 • 二、统计学方法 • 1、人口普查 • 2、人口抽样调查 • 3、人口预测 • 4、人口规划 • 5、人口数量和寿命的间接推算和估算方法等。 • 三、其他学科的方法 • 有经济学、社会学、历史学、心理学、生物学、地理学、生态 • 学、数学等学科的方法。 • 这些学科的方法的应用往往有以下两个特点: • 1、以本学科的观点和方法来探讨和解释人口现象。 • 如关于人口寿命与人体成长期长短的关系的结论,就是参照哺 • 乳动物的寿命与其成长期长短的关系来研究的。 • 2、结论有时具有片面性,有时具有地域性和时代限制性。
四、计算机技术应用 • 1、宏观应用和微观应用 • 2、未来预测和历史仿真 • 五、人口学方法的特点(4个特点) • (一)注重量的分析 人口学的研究不仅对人口数量进行量的分析,而且对人口质量、人口结构、人口预测等方面的分析也用定量分析的方法。人口研究不是思辨哲学,不是抽象逻辑研究。
(二) 注重实证研究 西方学者把研究问题的方法分为两种: 1、实证分析:是实际的分析。 人口学研究方法更侧重于实证分析,即研究人口内部及人口与外部的各种要素的关系是什么。 • 2、价值判断: 研究应该是什么,如人口增长速度是正的好还是负的好,是一些难以定论的问题。人口适度论就是一个人口的价值判断问题。 • 一般情况时,先进行实证分析,而后进行价值判断。当然,也可以只进行实证分析,而不去进行价值判断,否则,是不可以的。 • (三)强调人口调查: • (四)积累与应用人口资料:
思考题 1、解释名词: 人口学、人口变动、人口规律、狭义人口学、交叉人口学、人口理论 2、简述人口学的实用价值。 3、简要说明人口学的学科体系的内容。 4、在现阶段我国人口问题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5、马克思主义的人口理论和方法包括了哪几个主要方面? 6、人口学的研究方法有哪四个特点? 7、简要说明马尔萨斯人口论的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