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1

学习 传统文化 力行 做人之道 —— 本人学习传统文化体会分享 主 讲 人 海南大学 章汝先教授

学习 传统文化 力行 做人之道 —— 本人学习传统文化体会分享 主 讲 人 海南大学 章汝先教授. 为什么全国出现 学习传统文化热 ?. 敬请大家先看 两则短信和一段诗. 给 人 类 的 警 言. 汶川地震、雪灾、干旱、返寒流、气候反常, 4 月 13 日的青海玉树 地震 ------ 一次次的自然灾害向人类发出了频繁的警告。 有人在问,今天 的地球怎么啦?其实,我们应反问人类自己对地球母亲做了什么 ------ ?

kesia
Download Presentation

学习 传统文化 力行 做人之道 —— 本人学习传统文化体会分享 主 讲 人 海南大学 章汝先教授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学习传统文化 力行做人之道 ——本人学习传统文化体会分享 主 讲 人 海南大学 章汝先教授

  2. 为什么全国出现学习传统文化热? 敬请大家先看 两则短信和一段诗

  3. 给 人 类 的 警 言 汶川地震、雪灾、干旱、返寒流、气候反常,4月13日的青海玉树 地震------一次次的自然灾害向人类发出了频繁的警告。有人在问,今天 的地球怎么啦?其实,我们应反问人类自己对地球母亲做了什么------? 人类真的可以主宰地球吗?人类真的强大吗?今天,可怜的人类啊, 该是我们自己反省的时候了-------请为我们的后代想一想吧!珍爱地球的 一切。 地球母亲给了我们人类生命和赖以生存的环境,假如我们再不珍惜 和反省,地球能创造人类,它一样能毁灭人类。从现在起,让我们大家 都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做好人。 “只有一个地球”。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地球母亲。大家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善待身边的一切生灵。 (短信之一 13307567885)

  4. 玉 树 地 震 感 言 “地动山摇,气壮山河”,人民用来赞美英雄气概。现在,地球真的发 火了,怒吼了,英雄,您真的能行吗? 空间让我们与地球为伴,大自然赐予我们生存环境。与天斗,与地 斗,人定胜天,真的是英雄所为吗?我们追求所谓的生活质量,我们改 变了生存条件,我们创造了人间奇迹。与天地斗,真的其乐无穷吗? 阴阳相依,持之以恒,宇宙造物,绿色地球。我们是不是在犯错?! 我们听不到地球在喊疼痛,我们看不见地球在哭泣,我们根本不在意地 球在倍受折磨。 其实,地球在默默地呻吟着,在痛苦中呐喊着!人类在遭受着地球对 我们的报复。可是,我们无知,我们无奈,我们无言。 如果再这样下去,人类只有与地球同悲,共享痛苦! 人类啊,您可知否? (短信之二 13006052991)

  5. 举国之殇  全民同祭 ——痛悼舟曲洪灾罹难同胞 巴俊宇 · 祭写 (节选) • 长笛嘶鸣 国旗垂穆 长歌当哭 千余兄弟 • 泣泪沾襟 山河动容 天若有情 天也悲泣 • 芸芸亡灵 听我低语 逝者已逝 生者余泣 • 前人栽树 后人荫庇 先人欠债 子孙相抵 • 掠夺开发 地寡树稀 生存发展 喜忧相济 • 生态恶种 久埋伏笔 自然回轮 天经地义 • 中华儿女 气贯宏宇 抗震救灾 不挠不屈 • 亡羊补牢 未为晚矣 退耕还林 天人合一

  6. 当今的人类似乎很值得骄傲: 早已访问了月宫,并已跨越了太阳系,去探索更深的宇宙奥 秘;化学工业和生物工程创造了“上帝”所未创造的新型物 质;信息革命更使人们的生活如梦如幻、如醉如迷…… 然而,当今的人类又确实可悲: 吃不到未遭污染的食物;喝不到未遭污染的水;连呼吸清新 的空气还得花钱上“氧吧”;各种怪病层出不穷;展望未来更 是一个惶恐不安透的谜…… 当今人类面临的危机,可谓五花八门,纷然杂呈,千丝 万缕,错节盘根。归纳起来,可分为三大类: 一是生态危机,包括环境污染、资源锐减、人口激增; 一是社会危机,包括各种犯罪、道德堕落、你争我夺; 三是心灵危机,包括焦躁不安,郁郁寡欢、精神空虚。

  7. 生态危机、社会危机、心灵危机 为什么会产生危机? 产生危机的根源在哪里? 出路在何方? 人类应该怎么办?

  8. 讲 座 提 纲 一、人类危机的根源在哪里? 1、人有恶感 天有灾应 2、我们的教育出了问题 二、解决危机的出路在何方? 1、学习传统文化 力行做人之道 2、传统文化入门书简介 三、学习践行《弟子规》体会分享

  9. 一、人类危机的根源在哪里? • 1、根源之一:人有恶感天有灾应 • 每个人一生下来首先要求得生存,要生存就要有物质保障。 单单个人的生存需要,健康需要、安全需要等还是比较容 易满足的。可怕的是人的贪欲。如果个人的贪欲得不到控 制就会造成极大的浪费。 • 世界上占总人口20%的富人的个人消费,占全球个人消费 总量的80%,这就是人性的贪婪造成的。 • 正是人性的贪婪,人类追求金钱财富,贪图物质享受的贪 婪,导致了对自然资源的的高掠夺与环境的高破坏,从而 导致人与自然关系的严重恶化。

  10. 1、根源之一:人有恶感 天有灾应 • 正是人的贪嗔痴慢,自私自利,唯利是图,弱肉 强食,尔虞我诈,你争我夺,为所欲为,无法无 天,天不怕,地不怕------等等恶感导致了诸多自 然灾害频频发生。人有恶感 天有灾应。因果规 律,丝毫不差。 • 美国金融危机的根源是人性的贪婪, 是美国人的生 活方式造成的。正是追求奢华,奢靡的生活,太 多的货币,太多的投资,太多的消费,太多的浪 费造成的 。——美国金融专家等

  11. 根源之一:人有恶感 天有灾应 • 气候恶变—— • 资源短缺—— • 空气污染—— • 水 污染—— • 食品污染—— 人性的贪婪 • 洪水雪灾—— • 艾 滋 病 —— (人的恶意、恶念、恶言、恶行) • SARS —— • 地 震—— • -------

  12. 根源之一:人有恶感天有灾应 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 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 复了我们。 第一次的胜利在第一步都确实取得了我 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都有 了完全不同的,出乎意料的影响,它常常把 第一个结果重新消除。 ——恩格斯

  13. 根源之一:人有恶感天有灾应 • “一个病态的社会,其特征是极其简单的,这就是它为人的生物学需要提供得太多,但同时却处于精神饥饿状态。” ——系统论创始人 贝塔朗菲 • “地球能满足人类的需要,但满足不了人类的贪婪。” ——印度圣雄 甘地

  14. 我们的未来我们的选择 • 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我们到底应该怎样度过自己的一生?在还来得及的时候,我们为什么不清醒? ——摘自(美)科尔的演讲《难以忽视的真相》 • 我们一定要停下来,到目前为止,我们都一直往前冲。其实,应该说是随波逐流,因为我们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做什么。 ——摘自《生命与意识的省思》一书

  15. 2、根源之二:教育出了问题 • 建国君民 教学为先。 —— 《礼记.学记》 • 教育的次序——先培养品德,后学习知识技能等; 即先学“道”,后学“术”; 先学做人,后学做事。 • 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礼记》 • 养子使作善也。 ——《说文解字》 • 饱食、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 —— 孟 子 • 现在的大学教育只教给学生做事之术,而无教给学生做人 • 之道。这是本末倒置。 • 做人是一辈子,做事是一阵子。因此要先学会做人,然后 • 再学会做事。 • 人的一生有四业:道业、学业、事业、家业,应把道业放 • 在最前面,这才是人生之本。

  16. 教 育 包 括: 家 庭 教 育 • 学 校 教 育 社 会 教 育

  17. 家 庭 教 育 • “百善孝为先”。“首孝弟,次见闻”。 • 家庭教育应该培养人的孝悌之心,然后才去给 • 他灌输知识和技能。 • 为什么?因为一个人对父母、长辈、朋友,谦恭 • 有礼的态度没有树立起来,就让他学习很多知识 • 和技能的东西,他学得愈多是愈骄傲。

  18. 举例:一个小女孩学英语学得很好,她的母亲也很骄傲,举例:一个小女孩学英语学得很好,她的母亲也很骄傲, • 带着她去见她的姥姥,见了姥姥之后就称赞她,说我这个 • 孩子很聪明,学英语背了很多单词,不信你考考她。 • 这个姥姥就问,桌子怎么说?她说叫table。书本怎么 • 说?她说叫book。问了她很多她都对答如流,确实学得 • 不错。 • 这个小女孩突然一想,就想问问姥姥这个伞怎么说,她说 • “姥姥,这个伞怎么说”?她的姥姥也没有学过英语,自然 • 就回答不出来。 • 没想到这个小女孩当着很多人的面,毫不客气的说,“姥 • 姥,妳可真是个白痴!” • 这样的小孩英语学得再好又有什么用呢?

  19. 当代的“小皇帝“、“小公主“是怎么产生的?当代的“小皇帝“、“小公主“是怎么产生的? • 现在很多人都说孩子不好教,让你、认为孩子很自我,小皇帝、小 • 公主的脾气很厉害,对父母没有孝敬之心。这些都是结果,原因在哪 • 里? • 让我们回想一下,我们在过年过节,大家在一起吃团圆饭,这个桌 • 子上有孩子、有孩子的父母、也有孩子的祖父母。我们做父母的夹起 • 菜来把它放在了谁的碗里?我们很多的家长都是毫不犹豫,不由自主 • 的夹起菜就往孩子的碗里放;他的奶奶爷爷看到这个情形,也会夹起 • 菜往孩子的碗里放。 • 这个孩子碗里放了很多的菜,他的第一反应就是不想吃,厌食, • 因为这么多人都逼着我吃饭。而从这个小小的场景中,我们来看看这 • 一家谁是核心? • 孩子是核心,所以”小公主、小皇帝“就大人养成的。没有人生来是 • 小公主、小皇帝的,都是我们大人把孩子给教成了小公主、小皇帝。 • 我们做父母的不但没有以身示范,培养孩子的孝心,而且还倒过来了。

  20. 由于现在的孩子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导致家庭由于现在的孩子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导致家庭 • 对儿童溺爱有加,期望过高、几乎达到“众星拱月” • 的地步,这种家庭环境孩子怎么不会滋生出骄傲 • 自大,以我为中心,目中无人,老子天下第一的 • 思想与行动呢? • 现在的孩子,心中没有恩义,没有道义,只有欲 • 望与寻求欲望的满足。当孩子的心目中只有欲望 • 时,就会干出许多伤天害理的事来。 • 因此该反思的是我们父母自己,我们的家庭教育 • 与环境。

  21. 学 校 教 育 • 古人读书志在“圣贤”;今人读书志在赚钱。 • 现在的学校教育只教给学生做事之术,而无教给学生做人之道,这是本末 • 倒置。因为做人是一辈子,做事是一阵子。 • 学校教育不仅要教给学生立业之本,更要教给学生为人处世之道。 • 要让学生从迷惑变觉悟,从傲慢变谦卑,从作恶变行善,这才是教育根本。 • 年轻人要走好青春的每一步。迈出的步子大小没关系,方向最重要。 • 一失足而成前古恨,再回首没有百年身。 • 老师就是学为人师,言为世则,行为世范者也。 • 当老师的自己只有一桶水,但要指给学生一条河,而不是自己拥有一桶 • 水,只给学生一滴水。老师如能指给学生一条源远流长的经典之河,那就 • 犹如仙人指路。 青年学生要与经典同行,和圣贤为友。 • 经典是唤醒人性的著作。读经典是教育的经济学。(成本小,收获大)

  22. 社 会 教 育 • 现在的社会是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社会。整个社会物欲横流,金钱主宰一切。 • 人生的动力只是为了赚钱,人都变成了赚钱的机器。这是一个变态的社会。 • 我国改革开放后,大家不分青红皂白地接受西方国家的思潮,造成国人的荣 • 辱观、善恶观、自我意识判断等观念的混乱,以任性为个性,以无情为潇 • 洒,以刁蛮为可爱,形成了这样一个不良的社会环境,怎能有不利于青少年 • 的健康成长呢? • 现在的影视作品,互联网里充斥着色情暴力,成年、儿童大呼小叫、哭闹纠 • 缠的情景,耳畔也充满了成年男女脸红脖子粗的骂街叫阵甚至打斗场面------ • 韩剧之所以在中国市场广受青睐,与传统文化密切相关。因为韩剧的情景画 • 面总是令人感到温馨:鞠躬问候,彬彬有礼,进退有度,使人如沐春风。 • 我们丢失了传统文化的教育、熏陶,大家不懂做人的根本,忘了做人之道。 • 甚至连基本的做人准则都没有了,由此造成是非不分,善恶不明,长幼无序, • 美丑颠倒,不知羞耻,因此无法无天,无恶不作,社会混乱。 • 由此,当今社会倡导国民素质的提高,当从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着手,特别是 • 应从学习践行《弟子规》,这是最佳方法、最快途径。

  23. 二、解决危机的出路在何方? • 只有拯救人心,才能拯救地球。 • 只有做好心灵环保,才能搞好自然环保。 • 只有守护好精神生态,才能保护好自然生态。 问题是: 如何拯救人心? 怎样守护好人类的精神家园?

  24. 到中华传统文化中去找出路! • 20世纪70年代世界著名的英国历史哲学家汤恩比先生提出解决21世纪的矛盾、冲突的方法:“只有大乘佛法与中国的孔孟学说”. • 1988年,全球诺贝尔奖获得者聚集巴黎发 表宣言:人类要想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2500年前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

  25. 二、解决危机的出路在何方? 1、学习传统文化 力行做人之道 2、传统文化入门书简介

  26. 1、学习传统文化 力行做人之道 •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 化,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 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并特别强调:要弘扬中华文化,建设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要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等等。 • 温家宝总理在哈佛大学的演讲中说“回溯源头,传承命脉,相互学 习,开拓创新,是各国弘扬本民族优秀文化的明智选择。我们的成 功,将承继先贤泽被后世”。 • 中央统战部长刘延东说:“作为中华儿女,中华文化是我们共同的 骄傲,共同的身分,是抹不去的生命痕迹。我们都是中华文化的承载 者、传播者,有义务、有责任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使烛照中 华数千年的人文之光薪火相传,熠熠生辉,成为中华民族在新世纪实 践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

  27. 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 中国古人经过观察自然界、社会人伦关系的道 理,提出了十二个字,作为人 身修养的品德。 • “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 • 这就是传统文化的做人之道,中华民族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 它是我国世世代代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一个一以贯之的、普遍的 价值观和道德观。 • 当今世界面临着的社会、生态、心灵的三大危机,其核心是人的“自私自利”,是人性的贪婪。只有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观与道德观,能够克服人的自私自利,光大人的生命。 • “天救自救者”——“我们的未来,我们的选择”。 • 只有通过学习传统文化,改造自己,引导人性,遏制贪欲,选择节俭理念, 简约生活,绿色生活,健康适度消费,才能解决当前人类面临的三大危机。 • 正如老子曰:“天道无亲,恒与善人”。 惟 天 福 善 祸 淫。——尚书

  28. 1、学习传统文化 力行做人之道 •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道德,是做人之道。诵读、理解、践行传统文 • 化经典,可以让我们扎好中华 传统文化的根,扎好做人做事做学问 • 的根,促进我们读圣贤书,做儒雅人。这是真正的育人之本,教育之 • 道。 • 中国近百年来没有读圣贤古书,经典文言,由此失去了根本智,没有 • 了自信心,盲从西洋。因此要复兴中国传统文化,要重新寻根、学根、 • 立根、扎根。 特别是现在,社会伦理失纲,人心不古,重新定位我们的 教育,突 出人本思想,强调做人之道,重在育人,重新 学习传统文化经典, 继承老祖宗的优 良道德规范,显得尤 为重要,无论对个人还是对 社会都是大有裨益。

  29. 本人学习传统文化的体会 • 2007年开始学习传统文化,儒释道三家都学,在恶补传统文化 • 课,幸运自己在53岁能遇到------ • 我的体会:有一种重获新生的感觉,明白原来人生可以活得如此 • 的简单,如此的纯粹,如此的轻松,如此的快乐,如此的谦恭, 如此的善爱,如此的顺心,如此的智慧------ • 由此非常乐意与大家分享学习传统文化的人生感悟、体会、体味、 • 体悟------ • 每一个学习传统文化,遵从圣贤教诲,身体力行的人,都会对自 • 己的一生产生很大的影响,同时也会对别人影响很大。 • 自己快乐,就能照亮别人。一人欢笑,可以笑出一片天。 • 自己好了就能影响一片人。一个人好了,就是好了一片天地。

  30. 中华传统文化代表 儒家——代表性圣哲:孔 子 释家——代表性圣哲:释迦摩尼佛 道家——代表性圣哲:老 子 中医——中 国 传 统 医 学

  31. 学习传统文化入门书 1、《 弟 子 规 》 ——儒家 2、《了凡四训》 ——佛家 3、《太上感应篇》——道家

  32. 传统文化代表性经典 • 儒家——《论 语》 • 佛家——《无量寿经》 • 道家——《老 子》 • ------ • 半部论语治天下 • 一部经书安天下 • 一部老子慰天下

  33. 传统文化经典著作学习方法 • 一门深入,长期熏修。 • 入门书每本至少读200遍以上。最好能每天都读,一本读 完200遍后在读下一本。 • 代表性著作每本至少读300遍以上。每天读,读完300边 后再读下一本。 • 中国古代教育的精髓,代代出贤人的关键就在于古人的这 种一门精进的教学法,一本一本地背,一本一本的讲解、 讨论、搞懂、弄通,结果一通百通。 • 一门深入叫精进,多门都学叫杂进,什么都学叫乱进。 • 学之道,贵以专,贵以深。从专——定——慧。

  34. 2、传统文化入门书简介 《 弟 子 规 》 ——儒家 《了凡四训》 ——佛家 《太上感应篇》——道家

  35. 《弟子规》简介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是清朝康熙年间的 秀才,以《论语》学而篇第六条 “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 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内容,以三字一句,两 句一韵编撰而成。 全文1080字,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 人、接物、求学应该恪守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求家庭教育与生活 教育。 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内容浅显易懂, 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孝家风的最佳读物。

  36. 儒家的博爱修身思想 • 凡是人 皆须爱 天同覆 地同载 • 事诸父 如事父 事诸兄 如事兄 • 凡取与 贵分晓 与宜多 取宜少 • 衣贵洁 不贵华 上循分 下称家 • 对饮食 勿拣择 食适可 勿过则 • 凡出言 信为先 诈与妄 奚可焉 • 将加人 先问己 己不欲 即速已 • 恩欲报 怨欲忘 报怨短 报恩长 • —— 摘自《弟子规》 • 《大家都来学<弟子规>》——任登第(中央党校教授)

  37. 《了凡四训》简介 《了凡四训》又名《命自我立》,是中国明朝袁了凡先 生,结合自己亲身的经历和毕生学问与修养,为教育自己的 子孙而作的家训,教戒他的儿子袁天启,认识命运的真相, 明辨善恶的标准,改过迁善的方法,以及行善、积德、谦虚 种种的效验。 了凡先生以自己改造命运的经验来“现身说法”。此书读了 可以使人心目豁开,信心勇气倍增,亟欲效法了凡先生,来 改造自己的命运;实在是一本有益世道人心,转移社会风气 不可多得的好书。

  38. 《了 凡 四 训 》 一、命 运 之 学 二、改 过 之 法 三、积 善 之 方 四、谦 德 之 效

  39. 《了凡四训》摘录 • 对外救济别人的急难困苦,对内约束自己的私心杂念。 • 天天要检查自己的不是,要改过自新。倘使一天没有认识到自己的 • 缺点错误,那就是一天安于自是;一天无过可改,就是一天没有进 步。 • 要得福而远祸,先决心改过。 • 知耻则勇于改过,德业日新,成为圣贤;无耻则肆意妄行,人格消 失,成为禽兽。 • 无所需求而行善的是真,有所需求而行善的是假。 • 凡是存心为天下国家着想的,那善虽小而大,倘使为了自身打算 的,那善虽多也小。 • 有了机会可以劝说的而不加劝说,这是失人;不能劝说的而硬加劝 说,这是失言。 • 歉抑的人,心气越收敛,光彩越焕发。 •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易经)

  40. 《太 上 感 应 篇》简介 • 属道教善书,托名为太上老君所述。全书共1274字。 • 《太上感应篇》问世以后,最初流传民间。自真德秀始,该篇始获上 层统治者的注意,以后一直受到官方重视,经常由封建王朝的最高统治 者亲自提倡。 • 《太上感应篇》通篇以太上老君的口吻宣教,全篇宣扬天人感应,抑 恶扬善之义。大义谓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并言 积善多者,可成神仙。文中详列诸善与众恶条文,后人计之善事凡26, 恶事凡170。 • 《太上感应篇》将道教思想与世俗生活结合起来,将善恶与神仙修养 合为一体,较为适合一般民众的需要,因而对后世中国社会产生了广泛 影响。

  41. 道家的遵道修身思想 • 是道则进, 非道则退。 • 慈心于物, 忠孝友悌。 • 矜孤恤寡, 敬老怀幼。 • 见人之得, 如己之得; • 见人之失, 如己之失。 • 不彰人短, 不衒己长。 • 推多取少, 遏恶扬善。 • 乐人之善, 济人之急。 • 正己化人, 积德累功。 • ——摘自《太上感应篇》

  42. 人道相通——都是求善 • 儒教的核心是仁慈; • 佛教的核心是慈悲; • 道教的核心是扬善; • 基督教的核心是博爱。 • 这说明世界的人道是相通的,都是求善。 • 仁慈之心,德行之心,起基础在于孝道。 • 百善孝为先,孝悌,仁之本也。 • 圣贤教育是从孝道开始,落实到仁爱之心。 • 儒家《弟子规》是培养孝道与仁爱之心的基础。

  43. 三、学习《弟子规》体会分享 • 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弟子规》,是一部 • 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编写而成的,用来教 • 导学生为人处世的规范,它不仅是儒家的基 • 础,也是人性的基础。 • 学习传统文化先从学习《弟子规》开始。 • 《大家都来学习<弟子规>》 • ——中央党校任登第教授

  44. 学习传统文化从学习《弟子规》开始 中华传统伦理道德教育主要包涵五个方面: • 一是教我们伦常大道: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 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 二是教我们学问功夫: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 • 三是教我们修身之要: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 迁善,改过; • 四是教我们处世态度: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 功; • 五是教我们待人接物: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 求诸己。 • 以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教育总纲,全部体现在 《弟子规》里。” ——中央党校 刘余莉教授

  45. 学习《弟子规》要身体力行 • 《弟子规》是一种道德规范;同时也是一个让大家去身体 力行、自我管理的行为规范。它不是拿来要求他人的,而是 通过自己的践行来引导、带动身边的人一起学习,一同力 行,逐步提升自己的素质,提高家庭生活质量,改善工作、 生活环境以及社会风气,从而达到构建和谐家园、和谐社会 的目的。 • 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叶剑英元帅之女凌孜女士认为 《弟子规》不是光拿来读的、背的,而是要一条一条做到。 就和交通规则一样,把交通规则背会了,还必须上路做到。 学习传统文化不是会背四书五经,而是要会身体力行。

  46. “妈妈请洗脚” • 中央电视台上有个广告,“妈妈请洗脚”。这个母亲每天 给是端盆洗脚水送到她的婆婆,或是母亲面前。 • 她的儿子天天看,看久了,有一天也是晃晃悠悠,给她 端了盆洗脚水让她来洗脚。 • 这个公益广告很有意义,告诉我们,对孩子教育的方法 绝对不是说教,而是要“上所施,下所效”,要身体力行。 • 我们大人要给孩子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就要带头落实 • 《弟子规》。

  47. 《弟子规》文化热 • 北京汇通汇利公司老总胡小林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管理结合起来所带来的巨 大收益,使得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开始认真考虑接触传统文化,学习《弟子规》。 • 据媒体报道,每周一上午,台州市一家公司的高管,会衣着整齐地列队站在 公司大门两边,躬身笑接500多名员工上班,并送上一句:“早上好!”。 • 中新浙江网8月19日电,浙江一企业老板学《弟子规》,率公司高层躬迎员 工上班。 • 在南京有八十几个企业家参加《弟子规》培训班,这个班上四十五天的课, 这些企业家钱不赚,来学传统文化,要回去把他的企业,经营成一个落实伦理 道德的大家庭等等 • 在许多的幼儿园、中小学甚至大学都在开展学习《弟子规》活动------ • 这种种现象,彰显了《弟子规》的文化热,在这个提倡“和谐”的社会里,如 沐浴春风般,折射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巨大魅力。

  48. 海大学生学习《弟子规》体会 • 学习儒家文化有助于养成良好品性。我们通过对《弟 子规》的学习,心灵仿佛经过了一场糅合了善、孝、信、 忠、诚的甘露的洗礼,心境豁然开朗。我们决心反思以 往之过失,力改不足,以纠正自己今后的行为,即使不 能做到尽善尽美,也要极力尽孝尽忠、诚致待人。 ——海大07公关学生 • 我记得有人曾经说过:“你愤怒吗?读《弟子规》吧!你 痛苦吗?读《弟子规》吧!……”大意如此。第一次听到 这样的话,我难免产生几分怀疑的心态。是的,音乐可以 使人平静,放松;运动可以暂时使人忘记烦恼;阅读能使 人忘记现实,醉心于与先哲的时空中。《弟子规》这一本 小书,又有多大的能耐改变一个人的心情的功用呢?可就 有那么一次,我受到了《弟子规》的启发,改变了心态------ ——海大07公关学生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