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4

“女性主义经典”教学工作坊 大陆女性主义经典教学

“女性主义经典”教学工作坊 大陆女性主义经典教学. 王 珺 副教授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中国妇女/社会性别学学科发展网 E-mail: willa1970@163.com. 主要内容. 大陆女性主义经典教学的基本概况 教育学科中女性主义经典的教学案例. 女性主义教学的基本情况. ( 一) 基本状况 ( 二) 课程特点 (三) 存在问题. 基本状况. 女性主义经典进入中国(大陆)高等教育大致始于1980年代中期,几经起伏,20余年来,到目前,女性主义经典教学无论在文献的选择、课程属性、教育理念与教学法等方面都有了较大发展。.

kert
Download Presentation

“女性主义经典”教学工作坊 大陆女性主义经典教学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女性主义经典”教学工作坊大陆女性主义经典教学“女性主义经典”教学工作坊大陆女性主义经典教学 王珺副教授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中国妇女/社会性别学学科发展网 E-mail:willa1970@163.com

  2. 主要内容 • 大陆女性主义经典教学的基本概况 • 教育学科中女性主义经典的教学案例

  3. 女性主义教学的基本情况 (一) 基本状况 (二) 课程特点 (三) 存在问题

  4. 基本状况 • 女性主义经典进入中国(大陆)高等教育大致始于1980年代中期,几经起伏,20余年来,到目前,女性主义经典教学无论在文献的选择、课程属性、教育理念与教学法等方面都有了较大发展。

  5. 女性主义课程的基本状况 • 据中国妇女研究会2007年7月对13所高校妇女研究培训基地开设课程情况进行汇总统计,到目前为止,13个高校基地面向本专科学生、硕士及博士研究生的各类女性主义教学课程总数达282门,其中,面向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的专业课程80门,涉及社会学、文学、经济学、哲学、美学、法学、史学、人口学、人类学、管理学、心理学等多个学科;通识性和跨学科的课程有93门,占33%。

  6. 基本状况 • 中国妇女/社会性别学科发展网络 1)网络成立的背景 2)网络宗旨 3)组织及运作 4)成员组成 5)关注的主要议题 6)开展的活动

  7. 女性主义经典的选择 • 1980年代,无论是研究、还是教学,大陆高校基本上只是选择马克思、恩格斯和倍倍尔等少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理论资源与分析工具都比较单一。 马克思:人类学笔记及其它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倍倍尔:妇女与社会

  8. 女性主义经典的选择 • 在1980年代,大陆学者为什么会选择这些文献作为自己研究妇女/性别问题的理论资源呢?除了外界经常所批判的 “意识形态的学术研究”之外,是否还有别的解释? • 我认为,这里面有一个不可磨灭和忽视的经验问题。(解释)

  9. 女性主义经典的选择 • 台湾教授冯沪详博士在“两性之哲学”一书中说到马克思时这样评价: “他只突出了‘阶级意识’,但完全忽略了‘性别意识’,在青年马克思1844年的手稿中,虽然被后世认为有人道主义,但主要是因为其关心‘异化的劳工’,仍未触及‘异化的女性’所以两性问题在其学说中,仍然属于重大盲点。”(冯沪祥 ,2002)

  10. 女性主义经典的选择 • 由于中国社会特殊的历史、政治以及妇女解放的路径, 女性学者特别是一些现在仍然很活跃的年长一点的学者,在思考妇女问题的时候尽管在学术上或在个人成长道路上直接借用女性主义的话语和分析工具,但却很难成为地道的女权主义者。 • 对她们来说,阅读马克思远比阅读西方那些英勇的女性主义者更加真实而且更加贴切。 • 马克思把“性”看成是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中介,并将“平等的男女关系”看成人之为人的重要标志。这些基本理论触发了对性别问题本体论的思考,并为后世的妇女研究奠定了认识论的基础。

  11. 女性主义经典的选择 • 在我们的体验中,就目标而言, 马克思的为“全人类解放”要比女性主义者只是争取“妇女解放”更为高远;马克思的“全世界劳动者联合起来”远比女性主义的“姐妹情谊”更有力,面对女权主义者的口号和召唤,我和许多同时代的中国女人怎么也激动不起来。(李小江: 2006)

  12. 女性主义经典的选择 • 1990年代开始(特别是95世妇会之后)翻译引进国外女性主义经典理论著述,并开始从知识论和方法论的角度,在相关学科领域有意识地对业已形成的关于妇女、社会性别和性的知识系列和传统理解进行反思与批判,在一定的程度上弥补了各门学科知识中女性话语缺失的遗憾,体现了在建构人类知识体系的过程中,将女性的经验、感受和现有知识融合的努力,凸显了女性建构知识的主体性;但此时也出现生吞活剥,不善与本土情状融贯的状况。

  13. 女性主义经典的选择 • 近几年,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大陆女性主义学者在学习和消化西方女性主义经典理论的基础上,在本土化上也进行大量开拓性工作,并在方法论上逐步跳出了沿袭已久的“压迫——解放”模式下的“地位中心论”和“问题中心论”分析框架的局限,使得价值观念和研究结论都有一定的突破。

  14. 主要书目 • [1][英]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女权辩护.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 • [2] [英]穆勒.妇女的屈从地位.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 . • [3] [德]奥古斯特·倍倍尔.妇女与社会主义.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5. • [4][法]西蒙娜·德·波伏娃.第二性ⅠⅡ(全泽本).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8. • [5] 顾燕翎主编.女性主义理论与流派. 台北:台湾女书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6. • [6] [美]罗斯玛丽·帕特南·童著,艾晓明译. 女性主义思潮导论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 • [7] 李银河、林春主编.妇女:最漫长的革命——当代西方女性主义理论精选. 北京:三联书店,1997. • [8] [美]卡洛尔·吉利根.不同的声音——心理学理论与妇女发展.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 • [9] 鲍晓兰主编.西方女性主义研究评价. 北京:三联书店,1995. • [10]王政.杜芳琴主编.社会性别研究选译.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

  15. 主要书目 • [11] [美]贝尔·胡克斯.女权主义理论——从边缘到中心 .南京:江苏 人民出版社,2001. • [12] [美]贝蒂·弗里丹.女性的奥秘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8. • [13] [美]凯特·米利特.性的政治.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 • [14] [美]玛格丽特·米德.三个原始部落的性别与气质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 • [15] [美]约瑟芬·多诺万.女权主义的知识分子传统.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 • [16] 马元曦 社会性别与发展译文集 北京:三联书店出版,1999 • [17] Harding, Sandra. The Science Question in Feminism.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1986, • [18] Harding,Sandra. Rethinking Standpoint Epistemology:What is Strong Objectivity? E.F.Keller,H.E.Longino.Feminism and Science.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6 • [19] Harding Sandra.Whose Science? Whose Knowledge? Corneel University Press.1991

  16. 女性主义课程的特点 1.授课者与修课者人员的性别分布: 2.课程开设路径: 人文社会学科和某些自然学科中中加入女性视角或设置独立的课程,如概论课程、专题课程、研究讨论小组课程等。 3.课程类别:以全校通选课程、专业选修课程、专业必修课程这三种形式存在。 4.课程层次:普及性层面.本科专业层面.研究生培养层面

  17. 女性主义课程特点: 5.课程内容: 在课程内容上,基本上是各个高等院校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和各学科的特点自行设计规划,即使同一名称的课程,内容也存在较大差异。这里面主要体现了教师自己在女性主义理念上的差异。 ·6.开课方式: 主要有两种:任课教师一人独立开设或由多位不同专业、不同院系的教师共同开设。 ·7.讲授方法:

  18. 问题: 1·除了翻译国外的女性主义经典外,如何创建和发展本土的经典教材? 2·教学理念与目标的模糊性 在已开设女性主义课程的院校和担任教学的教师中, 对女性主义的认知,教学理念与目标大都各行其道 3·课程设计的随意性 4·课程内容的复杂性 如何处理实用性女性课程与女性主义学术理念和政治主旨之间的矛盾 5·女性主义课程区域与学科发展的不平衡性 6·女性主义师资培训 7·跨学科的女性主义课程设计逻辑、学位授予、学生培养体系、评价方式等许多方面都需要深入探索。

  19. 教育学科女性主义经典的教学案例 • 课程名称与经典的选择 • 课程属性 • 授课目标 • 教学方法 • 辅导教材

  20. 课程名称、属性 • 女性主义教育学(研究生选修课程)2学分 • 性别与教育 (研究生选修课程)2学分 • 社会性别与大学生发展(全校本科生通选课)2学分

  21. 教育学科女性主义经典的选择: • 女性主义基本理论: 女权辩护 第二性 不同的声音 言词而已 • 教育学科中的女性主义经典文本的阅读: 1·Belenky,M.,Clinchy,B.,Goldberg,N.,﹠Tarule,J. Women’s way of Knowing:The development of self,voice,and Mind.(New York:Basic Books,1986) 2·Belenky,M.,Clinchy,B.,Goldberg,N.,﹠Tarule,J. Knowledge,Difference,and Power(1996)

  22. 3·Marilyn J. Boxer.When Women Ask the Questios:Creating Women’s Studies in America.Baltimore: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1998 4·Jane Roland Martin.Changing the Educational Landscape:Philosophy, Women and Curriculum .New York: Routledge t. 1994 5· Judith Glazer-Raymo﹠Barbara K.Townsend.Becky Ropers-Huilman. Women in Higher Education _A Feminist Perspctive Boston:Person Custom Publishing,2000. 6· Nel Noddings ,Caring:A Feminine approach to ethics and moral education 7· Weiler,Kathleen(1988) Women teaching for change:Gender.class,and power.New York:Bergin and Garvey.

  23. 教学方法: • 导读(1-3) 背景 作者 议题 问题 核心概念 分析方法 结论 简要评价

  24. 谢谢指导!

More Related